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开天辟地》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案教学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录音带、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揭题1、齐读课题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4、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1、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4、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了解故事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
这篇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4、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5、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三、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分页标题#e#四、作业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开天辟地》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的引导,学生感悟并能有感情地读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勇和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躯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创天地的故事内容,培养其想像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为人类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时刻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教师简介“神话故事”,并引导学生谈一谈你所明白的神话故事。
2.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开天辟地》的第1自然段后设疑:盘古是如何样开创天地的,结果又如何呢?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4.明白得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不认识的字和词可借助字典或请教同学。
2.读课文,想本文要紧写了一件什么事。
(盘古开创天地的故事)3.想一想,本文的中心与文题有什么关系?(文题点明中心)三、精读课文,明白得体会(一)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你从文中读明白了什么?(二)学生汇报,探究解疑(说明:学生汇报时可不按文章的先后顺序,读明白什么就汇报什么。
)1.假如A学生汇报:我从文章的2~4自然段读明白了盘古是如何开创天地的。
(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从这部分来明白得,分析。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看看盘古怎么说是如何样做的?②引导学生用把自己假设成盘古来介绍“自己”的做法,读明白哪部分就汇报哪部分。
(教师相机板书)③教师出示:“随着一声巨响,蛋里轻而清的阳气逐步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重而浊的阴气逐步下沉,凝成了大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如此写有什么好处?(句子中有反义词,大伙儿一眼就能看出天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地的不同。
)④请同学们在2~4自然段中选出最能感动你的一句话或一个自然段,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2.过渡:从2~4自然段我们明白了盘古是如何样开创天地又顶天立地地支撑着,不让其合拢直至累死。
13开天辟地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会写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
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已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开天辟地_苏教版13.开天辟地【教材分析】这是第七册的第十三篇文章,也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讲述的是一篇神话传说故事,课文以题目为主线开展,讲述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但是实际上歌颂的是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
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介绍了天地,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第二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描写最精彩的部分,叙述了盘古昏睡醒后翻身把“大鸡蛋”裂开了一个小缝,并利用工具破开了“大鸡蛋”,形成了天和地。
第三、四、五自然段讲述了盘古自己站在天地之间不让天地合拢,侧面烘托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六自然段讲几千年过去了,盘古精疲力竭,倒下去了。
第七自然段写盘古临死时,身躯化作了世间万物。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 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
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也是孩子们的好奇心范围之一。
本课的安排就是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培养他们搜集资料与整理资料的能力,所以在课前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去搜集除课文之外的神话故事,而且分组搜集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合作与分享。
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搜集到资料,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安排一个课时讲解,首先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教师给学生讲解生字词,扫平生字词障碍。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具体品味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感悟通过语言描写盘古开天辟地过程的艰辛与困苦,主要是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讲课的最后,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给身边的人讲一讲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二、初读文章,扫平生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学生画的难点情况,老师辅导扫除生字词障碍。
“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 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照本宣科是一种传统的教课方式 , 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
但跟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照本宣科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课方式 ,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呕心沥血。
其实 ,只需应用适当 ,“照本宣科”与提升学生素质其实不矛盾。
相反 ,它正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开天辟地》教课方案一、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正确,才有条件正确模拟,才能不停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课中,注意听闻联合,训练少儿听的能力,讲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少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裕吸引力,这样能惹起少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少儿不专心听他人讲话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少儿,或是让他重复他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机遇,要求他们专心听,专心记。
平常我还经过各样兴趣活动,培育少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叙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想法,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开朗,轻松快乐,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加强了记忆,又发展了思想,为说打下了基础。
12、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12、开天辟地2、引导读题并质疑:谁开了天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学课文,自学要求:(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划出文中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
(3)读通顺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读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2)指名读,读准字音并正音。
(3)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
(4)指读分自然段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正音,评读。
(5)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提示:注意一些易错字的正确写法。
2、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12、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精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理解词句:“传说”、“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1)引导学生理解“传说”。
(2)什么叫“混沌一团”?下文哪一句话写的就是“混沌一团”的状况?(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3)明确“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并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各自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书边思考:(1)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2)哪些词语写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昏睡—醒来—坐起—劈凿)(3)画出写宇宙由“混沌一团”到天地分开的过程的语句。
(黑乎乎一片——裂开了一条缝,透进一丝微光——巨石崩裂——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4)结合理解“大鸡蛋”指的是宇宙。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精选3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简介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局部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拓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5、盘古终究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展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课文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决,形象的高大。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精品教案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精品教案开天辟地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丰富语言积累,用心品读课后练习4中的句子,体会特点,领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课件(23张幻灯片、《远方的寂静》钢琴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神话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
每张图片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
想好了就大声地说出来。
(课件出示图片:女娲补天、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刚才我们见到的图片都是来自神话故事。
神话中的人物和我们常人有什么不同?(神话中的人物有神力。
)今天,我们又要走进神话世界,了解一个美丽而动人的神话故事。
(板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12课开天辟地。
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辟”也是“开”的意思,所以“开天辟地”又说是“开辟天地”。
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话1、这个故事可有意思啦!翻开书69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的读法:生字组词:板斧一丈加厚柱子血液皮肤昏睡凿子崩裂浑浊筋脉三山五岳万顷良田课后词:混沌巍峨雷霆合拢神力身躯开天辟地冉冉上升精疲力竭纵横交错化生万物3、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有困难,老师帮帮你,借用这几个词来说。
(课件出示:混沌一团开天辟地神力身躯化生万物)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是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长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
试试看,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5、小结板书。
三、学习第2自然段,感悟神力。
过渡:“神力”你是怎么理解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盘古究竟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出天地的?自由读2段。
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做上记号。
(根据生的回答,屏幕出示)1、例句A: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第13课《开天辟地》教学目标:1、认识“昏、凿”等8个生字,会写“劈、斧”等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法:激趣、启发式、情境式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前预习、生字卡片、投影片、插图、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简单介绍中国神话故事。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12开天辟地3、质疑:谁开辟了天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的情况怎样?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3)带着刚才所提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注意读准“丈”和“柱”(2)出示词语混沌凿子板斧巨石崩裂冉冉上升一丈高加厚巍峨柱子合拢筋疲力尽雷霆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三山五岳筋脉血液纵横交错皮肤万顷良田雨露甘霖世间万物指名读,领读,齐读。
“血液”的“血”读xuè。
(3)交流理解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共同商议解决或在精读课文时解决。
精疲力竭:形容十分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皓洁:(月亮等)明亮而清白。
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课文大意,疏通层次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围绕刚才所提问题交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开天辟地》教案教学目标:一、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二、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硕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一、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硕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硕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一、导语:同窗们,当咱们眼望湛蓝的天空和广漠的大地时,是不是曾想过,此日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好久好久以前,咱们的先人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出色的神话故事,咱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板书课题:开天辟地)二、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何?谁?如何?以后的情况?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诞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二、学习生字(1)自由朗诵生字,不懂的查字典(2)指名读,错的纠正(3)学生自主提诞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犯错的地方(4)当堂描红三、细读课文,探讨解疑一、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二、盘古为何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3、自由朗诵第一自然段(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3)、让学生想象一下那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4、学习第二自然段(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2)、那咱们一路来看看他究竟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通过)(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通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转变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如何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7)、指导朗诵第二课时一、温习一、盘古开天辟地的进程(随课件板书回忆)二、温习上节课找出的反义词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过渡: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是不是可以安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诵第三——六自然段)一、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如何做的?为何这样做?课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大家找出来。
13开天辟地教学 要求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 课时两课时1开 天 辟 地2 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dùn)一团,像个大鸡蛋。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
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
3[②除了盘古,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人物?]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4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③这句话有什么意义?]轻而清的东西冉(rǎn)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④天和地分别是什么东西变成的?]5段导读:讲盘古醒后把黑暗混沌的宇宙劈开。
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句导读:这句写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撑住了天地,怕它们再合拢。
][⑤这段话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6段导读:讲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顶天立地”。
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句导读:天地变,盘古的身高也随着变化,就这样经历了一万八千年。
足见盘古意志的坚定和行动的持之以恒。
] 段导读:讲盘古的身体随着天与地的不断变化而长高。
1 知识点详解 ☜2 ①重点句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地合一的宇宙比作大鸡蛋,为下文盘古开天辟地,化生出世间万物作了铺垫。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通用15篇)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宏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宏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同学阅读神话故事的爱好,培育想象力。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前一分钟我们班同学平常积累了许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沟通沟通。
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课件出示: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欢天喜地顶天立地昏天黑地改天换地生齐读。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奇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观察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漂亮动人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
多么有力气的题目啊,再读。
(似乎没有把力气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气)。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拓天地。
二、精读指导(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出示: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同学们,你们看,发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发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进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同学沟通)(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终他化生万物)(二)学习其次自然段。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1.课件出示:他一用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顺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裂了。
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
(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
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开天辟地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经过师的指引,学生感悟并能有感情地读出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勇和伟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教课要点:学生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三、教课难点:领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四、教课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出示课题1、讲话:老师的街坊家有个儿童叫佳佳,他平常特别爱发问题,比方天上为何会有星星?地上为何会有河流 ?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特别存心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开和辟是一个意思,也能够说是开拓天地)照本宣科是一种传统的教课方式,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
但跟着素质教育的展开 ,照本宣科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课方式 ,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呕心沥血。
其实 ,只需应用适合 ,“照本宣科”与提升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 ,它正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3、你们想听这个故事吗?Flash 演示4、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要求:请你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畅,有困难时能够找小伙伴帮忙;读的同时还要思虑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用一两名话往返答)5、检查生字的认读状况。
6、生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加深认识,指导朗诵。
1、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 )<2>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描绘盘古开天辟地的段落,并和学习伙伴进行沟通)(点名说一说)A盘古一世气,抡起拳头用力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
轻的一半徐徐上涨,变为了天,重的一半慢慢下沉,变为了地。
课
题:12 、开天辟地
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七册
主备教师:备课时间:
☆教学调整☆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
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
从奶奶讲的故
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
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
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
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
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
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
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
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
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
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