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织造后整理技术及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540.41 KB
- 文档页数:4
92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 2018 No.10作者简介:李慧霞,女,1981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新材料配套印染技术开发及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 | 李慧霞摘要:文章总结了非织造布功能性后整理的必要性,介绍了抗静电、亲水、拒水拒油、抗菌、微胶囊、金属化等 6 种常见的功能性非织造布应用领域及其功能性整理技术和整理剂的发展现状,最后对非织布功能化整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织造布;功能性;后整理技术;整理剂中图分类号:TS195.6 文献标志码:A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necessity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of nonwovens,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six common functional nonwovens, i.e., antistatic nonwovens, hydrophilic nonwovens, water- and oil-repellent nonwovens, antibacterial nonwovens, nonwovens with microcapsule, and metallization nonwovens, conclud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nctional finishing technology and finishing auxiliarie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onwoven functional finishing.Key words: nonwovens; functionality; finishing technology; finishing auxiliaries非织造功能性整理技术及整理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1 非织造布功能性整理的必要性非织造布产业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其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成本低、原料易得等优势,在土木工程、卫生、医疗、日用护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非织造的发展趋势
非织造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趋势上:
1. 创新材料的应用:非织造技术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纤维,如塑料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生物降解材料,以满足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多功能产品的开发:非织造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纤维的结构和密度,实现不同的功能性需求,比如透气性、防水性、抗菌性等。
这些多功能的产品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建筑等多个领域。
3. 自动化生产的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非织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使用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4. 分散生产的趋势:由于非织造技术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且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因此有望逐渐实现分散化生产。
这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需求。
5. 绿色环保的发展:非织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废弃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使得非织造技术在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功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和分散化。
这些趋势将不断推动非织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探讨1国内针刺法非织造布发展现状针刺法非织造布是目前我国非织造布中最大的品种之一。
产品主要用于土工材料、防水材料、过滤材料、合成革基布、汽车内饰材料、絮填类产品等领域。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针刺法非织造布尽管在非织造布中属老产品,但由于其产品用途广泛,多年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着增长较快的势头,也一直巩固着其在非织造布领域中固有的老牌地位。
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多年来,虽然针刺法非织造布产量一直较大,但产品雷同情况较普遍,新产品、高端功能型材料较少。
虽然产量在扩大、技术在进步,但技术进步的速度不够快,科研创新的后劲已明显不足。
为此,当2008年金融风暴袭击时,针刺法非织造布行业首当其冲,特别是合成革基布市场,2008年下半年一片萧条,事例再一次证明,缺乏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是经不起风浪考验的。
教训告诫业内经营者”同走一条路是死路,大家分开走才有活路”。
目前国内对针刺法非织造布的研究方向:一是新功能型材料的使用,二是新工艺的研究,三是后整理技术的开发。
本文侧重探讨合成革基布的后整理技术。
2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工艺技术业内企业对于针刺法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已有所了解,但对整个工艺设计、操作等还是相当的陌生,做的好的企业全国也仅有2~3家。
经研究,每家企业的生产工艺均大同小异。
整个技术流程主要是以下步骤。
表12003年~2007年针刺法非织造布产量分析数据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1)将针刺生产线下来的半成品(不经过定型处理的产品)放到后整理生产线的退卷装置上,把布匀速地喂入到储布槽内。
放入储布槽的目的:一是为产品充分收缩或浸渍作准备;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产业用非织造材料的功能化后整理(二)S.Husmann目的是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材料在具有足够的抗静电作用时不影响其拒水性。
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可行方法是精确地控制上油率。
好的拒水性可通过非织造材料的结构获得。
如通过提高熔喷层的密度或在非织造材料上复合一层膜。
如果非织造材料由聚酯(PET)纤维制成,工艺条件就完全不同了。
与聚丙烯相比,由于聚酯具有羧基和更高的表面能,其更加亲水,更容易润湿。
PET非织造材料的疏水性通过后整理可得到改善(图9)。
图920g/m2聚酯纺粘非织造材料经疏水整理的拒水性,OPU为0.5%和1.0%各种类型的疏水后整理应用于20g/m2的PET纺粘非织造材料上,上油率为0.5%和1.0%。
静水压根据标准WSP80.6进行测量,并与未处理的非织造材料相对比。
在这一系列的实验中,最好的结果是通过氟油和专用硅油处理,在上油率是1.0%时达到的。
2.2抗表面活性非织造材料在屋顶材料的应用中,抗表面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具有表面活性的季铵盐化合物可用作木质防腐剂。
但当其接触到屋顶膜时,会使膜的隔水性能降低。
一种合适的后整理方法可以应用到提高抗表面活性上。
-测试方法评价抗表面活性性能的标准检测方法与测试静水压的方法相似。
测试液体不是纯净水,而是含有3%杀藻胺的活性水溶液。
待测样品上放置过滤纸并安装水柱测试装置,水柱充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当测试液体润湿过滤纸时,立刻读取压力值。
-测试结果面密度为52g/m2的聚丙烯SMMS非织造材料(上油率为0.5%)用抗表面活性剂进行后整理。
表3为未处理非织造材料与经处理的非织造材料的抗表面活性和静水压对比。
表3经过后处理与未经后处理的52g/m2聚丙烯SMMS非织造材料抗表面活性和静水压对比经特殊的抗表面活性处理的非织造材料各项指标值是未处理的1倍多。
但在施加油剂的过程中,油剂本身需要具有足够的表面活性来润湿非织造材料,因而上过油的非织造材料样品的静水压阻隔性能稍有减弱。
非织造布后整理定义:涵盖了印染加工中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全流程,广义上讲是指对非织造布产品进行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外观和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赋予产品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
非织造布后整理作用:(1)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提高产品的视觉和触觉效果。
(2)改善非织造布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以充分发挥纤维性能和结构特性。
(3)赋予非织造布特殊功能和风格,扩大应用领域,增加花色品种。
(4)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有极性亲水基和非极性疏水基构成,是双系分子。
亲水基:羧基、羟基和磺酸基等,疏水基:长链烷基、环烷基等。
表面活性剂特性:(1)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分布:在界面存在方式:亲水基与水接触,疏水基垂直于水面且指向水的外侧。
①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取代部分水面,水的表面力降低;②随着浓度增加,当表面活性剂分子占据整个表面,水的表面力最低;③胶束的形成,继续增加浓度,水的表面力不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聚集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作用:(1)润湿和渗透作用。
润湿作用:使原来不能被润湿的固体能够润湿的作用。
渗透作用:是原来不能被渗透的固体能够渗透的过程。
润湿作用于固体表面渗透作用于固体部。
(2)乳化和分散作用。
乳化作用:将一种液体以微小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的作用为乳化作用,所形成体系为乳液;分散作用:将一种固体以微小颗粒均匀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溶液中的过程是分散作用,所形成体系为悬浮液。
区别:分散相乳化为液体,分散为固体。
水包油型(油/水,O/W)乳液,油分散在水中,水是连续相(外相),而油是不连续相(相)。
油包水型(水/油,W/O)型乳液,水分散在油中,油是连续相(外相),而水是不连续相(相)。
(3)洗涤作用,①利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削弱污垢与纤维间的附着力②借助搅拌和揉搓,使污垢脱落③利用其乳化分散作用,使污垢分散在洗液中,利用清水除去污垢(4)发泡作用和消泡作用。
2020年!月第#5卷第1期纺织服装教育Textile and Apparel Education Feb., 2020Vol.35 No.1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非织造材料后整理”课程教学的思考李红宾,石文英,朱洪英,盛杰侦(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后整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非织造产i 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晶的使用性能及附加值。
"非织造材料后整理''作为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河南工程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情况分析,提出“非织造材料后整理”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关键词: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非织造材料后整理;教学改革文章编号:2095-3860(2020)01-0046-04造材料后整理”课程特点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非织造材料后整理”课程概况为了改善非织造产品品质,赋予产品特殊 功能,提高非织造产品附加值,可以通过设计和 优化非织造加工工艺来开发新型产品。
但是一 种新型工艺尤其是组合或复合工艺的开发,其成本较高,开发周期较长,对设备、工艺的要求 也较高01 %而后整理技术通过物理机械和化学等方法对纤维及非织造产品进行改性和特殊处理,可以较容易且有效达到提高非织造产品使 用性能及附加值的目的%随着市场对非织造终端产品精细化、灵活化等要求的提高,后整理技 术的作用日益突出01 %“非织造材料后整理”是我校非织造材料与 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继“短纤非织材料工程学”“纺熔非织材料工程学”“非织造材料性能测试”之后开设的第四门专业主干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非织造材料不同于传统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织物),其原料来源更加广泛,产品更加灵活 多样01 %非织造材料在航天航空、节能环保、交 通农业、医疗卫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31 %近年来,我国非织造工业 发展迅速,产能急剧增长,但产品品种有限%作为非织造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后道工序,后整理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 提高使用性能,2满足市场精细化需求%近年来,我校(河南工程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 业一直在探索和创新课程教学体系,2更好地培养非织造专业技术人才%我校非织造材料与 工程专业开设于2013年,“非织造材料后整理” 一直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流程与技术改进非织造材料,这个在现代工业中日益重要的角色,正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从医疗卫生用品到汽车内饰,从环保过滤材料到时尚服装,非织造材料无处不在。
那么,这些神奇的材料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生产过程中又有哪些技术在不断改进和创新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索。
一、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流程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原料准备非织造材料的原料种类繁多,包括天然纤维(如棉花、羊毛)、化学纤维(如聚酯、聚丙烯)以及功能性纤维(如抗菌纤维、导电纤维)等。
在生产前,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纤维原料,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如开松、除杂、混合等,以确保纤维的质量和均匀性。
2、成网成网是将纤维形成松散的纤维网的过程。
常见的成网方法有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直接成网。
干法成网是通过机械梳理或气流成网的方式将纤维排列成网。
梳理机将纤维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然后通过道夫将纤维转移到成网帘上形成纤维网。
气流成网则是利用高速气流将纤维分散并沉积在成网帘上。
湿法成网是将纤维悬浮在水中,通过水流的作用使纤维均匀分布在网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造较薄、均匀度要求高的非织造材料。
聚合物直接成网是将聚合物熔体或溶液通过喷丝孔挤出,直接形成纤维网。
例如,熔喷法和纺粘法就是常见的聚合物直接成网技术。
3、加固为了使纤维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固、化学加固和热粘合加固。
机械加固包括针刺法和水刺法。
针刺法是通过带刺的针板反复穿刺纤维网,使纤维相互缠结而加固。
水刺法是利用高压微细水流喷射纤维网,使纤维相互缠结并与纤维网中的水溶性粘合剂结合,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化学加固是通过在纤维网上施加粘合剂(如乳胶、热熔胶),使纤维粘结在一起。
粘合剂可以通过浸渍、喷洒或印花等方式施加。
热粘合加固是利用纤维的热熔性,通过加热使纤维部分熔融而相互粘结。
常见的热粘合方法有热风粘合和热轧粘合。
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的若干探讨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升级,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的技术创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在非织造材料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创新进行若干探讨,并从多个方面分步骤阐述相关的技术应用与前景。
第一步,优化配套设备首先,在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配套设备进行优化,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需要。
如今,随着非织造材料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后道工艺装备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需要引进更先进、更精准的装备,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品质,实现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第二步,加强质量管控其次,在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管控,确保生产的产品具有稳定的质量标准。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通过制定科学的检测与检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第三步,持续改进工艺流程同时,在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应用过程中,需要持续改进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达到最大程度的生产效益。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不断探索新的生产方法,优化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益。
第四步,创新产品设计最后,在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应用过程中,需要创新产品设计,加大对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投入,以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需求。
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拓展销售市场,实现最大利润。
总的来说,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的探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包括配套设备的优化、质量管控的加强、工艺流程的持续改进以及产品设计的创新等。
只要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生产需求,实现高品质、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生产目标。
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的若干探讨
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的创新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其目的是提高装备的性能和使用的质量,更新换代,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市场需求。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不同措施。
首先,可以深入研究新一代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以满足多样化的产品功能需求。
重点研究新材料、新功能、新科技、新性能、新应用等方面,从而推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功能的开发,推动装备的科技创新。
其次,进行定量化管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质量可追溯并加强监控,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比如,设计智能装备,让信息化管理与生产装备更加深入结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完善网络管理,全面监控生产环节。
再次,可以加强多科技融合创新,根据企业需求,结合材料加工、机械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系统等,不仅满足企业对高精度、先进性、智能化的要求,还能针对重点领域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装备的性价比和更新换代的速度。
最后,企业可加强装备的建设维护,注重装备的安全性能,使员工能够熟练操作,降应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升后道工艺装备技术创新水平。
综上所述,非织造后道工艺装备技术创新包括深入研究新一代技术、实施定量化管理以及加强多科技融合创新,最后还要重视装备的维护,以此有效提升创新水平。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分析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医疗用品到家居装饰,从工业过滤到服装制造,几乎无处不在。
那么,非织造材料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这就涉及到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生产工艺与技术。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干法、湿法和聚合物直接成网法三大类。
干法工艺中,最常见的是针刺法。
针刺法是通过带刺的针在纤维网上反复穿刺,使纤维互相缠结,从而加固形成非织造材料。
这种方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蓬松度,常用于制造土工布、过滤材料等。
比如,在道路建设中使用的土工布,就是通过针刺法生产的。
它能够增强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另一种干法工艺是热粘合法。
利用热空气、热辐射或热轧等方式,使纤维网中的低熔点纤维或热熔粉末受热熔融,从而将纤维粘结在一起。
热粘合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常被用于卫生巾、纸尿裤等产品的表层材料。
湿法工艺的典型代表是水刺法。
水刺法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并通过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来实现加固。
水刺非织造材料的手感柔软,吸水性好,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广泛,如医用纱布、湿巾等。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中,熔喷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熔喷法是将聚合物熔体通过高速高温气流喷吹,使其迅速拉伸细化,形成超细纤维,并在接收装置上凝聚成网。
熔喷非织造材料具有极小的纤维直径和很高的孔隙率,过滤性能优异,是制作口罩核心过滤层的关键材料。
除了上述主要的生产工艺,还有一些辅助技术也对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纤维原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纤维种类、长度、细度和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例如,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化学性;而粘胶纤维则更加柔软和吸湿。
梳理工艺能够将杂乱的纤维梳理成均匀的纤维网,为后续的加固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梳理过程中,梳理机的速度、针布的规格和梳理道数等参数的设置,都会影响纤维网的质量。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改进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能和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医疗用品到服装面料,从家居装饰到汽车内饰,非织造材料的身影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持续进步,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一、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直接成网三种。
干法成网工艺是将短纤维经过开松、梳理、铺网等工序形成纤维网,然后通过加固手段如针刺、水刺、热轧等使纤维网形成非织造材料。
这种工艺适用于生产厚型、蓬松的非织造材料,如土工布、过滤材料等。
湿法成网工艺则是将短纤维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浮液,通过水流的作用使纤维沉积在网上,再经过脱水、干燥和加固等工序制成非织造材料。
该工艺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具有均匀性好、手感柔软等特点,常用于生产高档擦拭布、医疗用布等。
聚合物直接成网工艺是将聚合物原料通过纺丝、拉伸、铺网和加固等过程直接制成非织造材料。
其中,纺粘法和熔喷法是两种主要的聚合物直接成网工艺。
纺粘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强度较高,适用于制作包装材料、防护用品等;熔喷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纤维细度小、过滤效率高,广泛应用于口罩、空气过滤等领域。
二、非织造材料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尽管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例如,在干法成网工艺中,纤维的开松和梳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量,而且容易产生纤维损伤和短纤维飞扬等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以保证。
由于原材料的差异、生产设备的精度以及工艺参数的波动等因素,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如强度、透气性、过滤效率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给产品的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此外,生产成本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而且一些高端设备的投资成本较高,这使得非织造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提升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从医疗卫生用品到工业过滤材料,从家居装饰到服装面料,非织造材料的身影无处不在。
然而,在非织造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始终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非织造材料生产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方法和策略。
一、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与特点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干法、湿法和聚合物直接成网法等。
其中,干法又分为针刺法、水刺法、热粘合法和化学粘合法等。
不同的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针刺法是通过带刺的针将纤维网反复穿刺,使纤维相互缠结而形成非织造材料。
这种方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强度高、透气性好,但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水刺法是利用高压水流对纤维网进行喷射,使纤维相互缠结而形成非织造材料。
水刺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柔软、吸水性好,生产效率较高,但设备投资较大。
热粘合法是通过加热使纤维表面熔融或软化,从而使纤维相互粘结形成非织造材料。
这种方法生产效率高,但产品的透气性和柔软性相对较差。
化学粘合法是利用化学粘合剂将纤维粘结在一起形成非织造材料。
化学粘合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成本较低,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非织造材料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成本低、用途广泛等特点。
但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均匀性差、强度低等问题,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和改进。
二、影响非织造材料生产效率的因素1、设备性能设备的先进程度和运行稳定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实现高速、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设备的维护保养也至关重要,定期的设备检修和保养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优质的纤维原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断头、飞花等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原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非织造后整理技术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就是就是将非织造材料与各种涂层剂、整理剂或其他功能性材料,通过化学、物理机械的方法使其牢固结合或改变材料的性能、外形和物理形态的加工过程。
通过后整理技术,可增加非织造材料的花色品种并提高其使用性能,改善非织造材料的外观。
1.机械后整理技术1.1收缩整理于非织造材料后整理加工中,常利用材料收缩时产生密度的增加,以提高非织造材料的定量(面密度或体积密度)、增加紧密度、增大强力,甚至可利用收缩产生的厚度增加以利于剖层加工,常用于针刺毡、合成革等产品常用后整理。
收缩整理又可分为干态收缩整理与湿态收缩整理两种。
1)干态收缩整理:应用于主体纤维为合成纤维的非织造材料,采用平幅烘燥机、圆网烘燥机或短环烘燥机,以超喂的方式将非织造材料喂入烘燥机的热处理区,利用纤维本身的热收缩特性使得非织造材料产生收缩。
所以,纤维的热收缩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态收缩整理的效果,为此往往可采用一定比例的高收缩性纤维混入纤网。
2)湿态收缩整理:常应用于主体纤维为天然纤维的非织造材料,通过热水的水浴加热作用,之后再予以挤压、松弛烘燥作用,使得非织造材料收缩;此外,还可采用热蒸汽处理作用,使其收缩。
1.2柔软整理热粘合、化学粘合的非织造材料的手感、悬垂性相对较差,通过机械揉搓或压缩的方法往往可使非织造材料较为柔软。
Clupak法:滚筒上的非织造材料在经喷洒水雾作用之后,再经由热的作用,而产生皱缩。
Micrex法:利用较强的挤压作用,使非织造材料产生较为明显的皱缩。
该法可提高非织造材料的延伸性,增大其单位面积质量,较大程度上改善其柔软性。
1.3轧光、轧(花)纹整理1)轧光整理:通过轧光机热轧可使非织造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
轧光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非织造材料的光洁度与平整性,并可增加材质的紧密度。
2)压纹整理:通过轧花机使得非织造材料表面产生浮雕状或其他效果的凹凸花纹,以改善外观并改善手感。
轧点、轧孔整理则是对非织造材料表面施以适当排列的点或小孔,提高非织造材料的致密性、耐磨性,同时使产品更加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