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学生来说,学会阅读和会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艰巨。作为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感情的过程。所以要完成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从被迫而读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他们的主动需求,减轻疲劳感,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享受到事半功倍的快感。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应采取纵横结合,并进行有效的延伸。但应该切忌盲目滥读及“填鸭式”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魅力,避免枯燥乏味的阅读。

当然,阅读方法的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永远也读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理解、感悟。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学生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索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在学生阅读的各个阶段,都要以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为宗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习惯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给语文下的定义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的“文化”性质、其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处于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一是阅读、一是写作,就像是一个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而后者若是离开了阅读,写作也就无从谈起。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几乎花去了教师的一大半的精力,但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从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考查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能准确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2、正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3、综合语言环境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4、能运用探索和创新精神评价文章的观点、内容及艺术特色。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是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方法,汲取知识,提高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感情的过程。所以要完成重任,又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怎样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浅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被迫而读转变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才能享受到事半功倍的快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毅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语文教学,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推荐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根据学生实际推荐读物。如学习了鲁迅学生的《孔乙己》可以向学生推荐《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进行推荐。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读物中得到陶冶,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又扩大了知识视野,形成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发挥个人潜能打下基础,而阅读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要适当、循序渐进。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主要的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赤壁之战》,就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景阳冈》就推荐读《水浒传》;读了《美猴王》,

就推荐读《西游记》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推荐读《安徒生童话》……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厌读的情绪。当然,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时,既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进行“填鸭式”的阅读,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要注意不断刺激,巩固深化。初中生年龄较小,兴趣来的快,消失得也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读书活动而采取板报、专刊、故事会、表演、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断刺激学生阅读兴趣,使之得到相应提高。

二、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永远是读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理解、感悟。阅读的方法很多,巧妙也不少。教师应在学生阅读之前及时加以传授,了解阅读的一些方法,如速读、精读、跳读、略读、默读、朗读……,诸如此类的阅读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速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并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所谓的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察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就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

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只会字斟字酌地读书,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时要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关键的词句,精美的新词应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心有所感的地位,应批注。这种阅读方法要在教师具体反复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对于课外阅读,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确定“精读”或“速读”读后要把一篇或一本书的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这两种读书法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前者拓宽阅读的广度,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要求,后者则增加阅读的深度,理解前人的思想精髓。

其次,应让学生掌握“跳读”和“略读”,就跳读而言,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的信息,又节省了时间。对略读来说,它不要求对读物逐词逐句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及其形式,由段首扫视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通览全篇,取其精华。对于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赏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