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基本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15.00 KB
- 文档页数:3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动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96 学时 6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普通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初中生物动物分类知识点整理动物是生物界中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类群之一,根据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可以将动物进行分类。
动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分类关系,揭示生物演化的规律和原理。
下面是初中生物中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点整理:一、动物的分类原则:1.形态分类: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型、体表覆盖物、口部类型、眼的位置等,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类群。
2.解剖分类:根据动物的解剖结构,如体腔构造、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特征,将动物进行分类。
3.生态分类: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等,对动物进行分类。
4.进化分类:根据动物的系统发生与演化关系,按照进化的程度将动物分类。
5.综合分类:根据以上多种分类原则相结合,对动物进行分类。
二、动物的主要分类:1.無脊椎動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2.脊椎動物: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
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1.海绵动物:体呈中空,内壁有内疏胞细胞,有原形胞。
2.刺胞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刺细胞内含刺胞毒液。
3.扁形动物:体扁平,体表有纵沟或环沟,器官相对集中。
4.环节动物:体分成许多环节,每个环节有一对足。
5.软体动物:体软胖,有钙质外骨骼或甲壳。
6.节肢动物:体节状,体表有外骨骼,足多为节肢。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呈流线型,有鳞、有鳃、有背鳍。
2.两栖动物:具有两栖生活的特征,有泳动的后肢,皮肤有腺。
3.爬行动物:四肢发达,体表有鳞,全身有角质化皮肤。
4.鸟类:有羽毛、有翅膀、有喙、有飞行。
5.哺乳动物:体表有毛发、体表温度恒定、有皮肤腺分泌乳汁。
动物学思考题级答案动物学思考题⼀、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1.物种(species)2.⼆名法,举例说明3.简述⽣物界的5界系统4.简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动物的对称类型可分为;动物的体腔类型可分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体分部。
2.真体腔动物真体腔(Eucoelomata);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原⼝动物与后⼝动物。
重要名词:物种,⼆名法,五界系统,侧⽣动物,分类阶元,分类⽅法,系统发⽣,个体发⽣3.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3.1 动物的完全卵裂的2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动物的完全卵裂有两种主要模式:即辐射卵裂和螺旋式卵裂。
卵裂⽅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胚胎后期的发育。
3.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的⼏个主要阶段及发育过程的特点囊胚(blastula):囊胚层(blastoderm),囊胚腔(blastocoel),原肠胚(gastrula):原肠腔(gastrocoel),中胚层和体腔(mesoderm and coelom) ,神经胚(neurula)。
3.3 动物的中胚层的发⽣中胚层的形成⽅式主要有2种:(1)体腔囊法(2)裂体腔法3.4 假体腔与真体腔3.5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4.试⽐较原⼝动物与后⼝动物的差别胚孔(blastopore),原⼝动物(Protostomia)和后⼝动物(Deuterostomia)。
三、动物的系统与进化(各门类的特征与进化关系)1. 原⽣动物门2.海绵动物门3.腔肠动物门4.扁形动物门5. 原体腔动物6.环节动物门7.软体动物门8.节肢动物门9.棘⽪动物四、各门动物的分述1. 原⽣动物门(Protozoa)1.1原⽣动物的主要⽣物学特征及其在⽣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1.2 区别纤⽑⾍纲、鞭⽑⾍纲、⾁⾜⾍纲原⽣动物要点特征1.3 简述纤⽑和鞭⽑的结构及其在原⽣动物⽣活中的作⽤1.4 原⽣动物的⽔分调节和排泄1.5 纤⽑⾍的接合⽣殖和⽆性⽣殖的过程1.6 原⽣动物的⽆性⽣殖⽅式1.7 昏睡病、⿊热病是哪⼀类原⽣动物引起的疾病?(我国⼈体五⼤寄⽣⾍)1.8 原⽣动物分布在那些环境中1.9原⽣动物在污⽔处理系统中所起的作⽤1.10 简述疟原⾍的⽣活史,引起⼈类发病原因及症状(1)红细胞前期(2)红细胞外期(3)红细胞内期引起⼈发病的原因及症状:1.11 哪类原⽣物中的种类有外壳1.12 孢⼦⾍纲与丝孢⼦⾍纲的区别1.13 纤⽑⾍感受外界刺激和防御的结构2. 侧⽣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2.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个侧枝?2.2 描述海⾯动物的体壁结构2.3 海绵动物⽔沟系的结构和功能2.4 海绵动物⽔沟系是如何进化的?2.5 以钙质海绵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6 海绵动物分为哪纲及主要区别2.7 海绵动物的体制与其⽣活⽅式的适应关系3. 腔肠动物门3.1 ⽐较腔肠动物中⽔螅型和⽔母型的异同3.2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细胞出现了初步的组织分化?3.3 举例说明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3.4 如何区分⽔螅纲⽔母和钵⽔母纲⽔母?3.6 如何确定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3.7 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8 如何看待栉⽔母动物的进化地位4. 三胚层⽆体腔动物4.1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的主要特征4.2 ⽪肤肌⾁囊的结构4.3 形动物的中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4.4 扁形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4.5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4.6 扁形动物门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4.7 扁形动物⾼度适应寄⽣⽣活的特征4.8 寄⽣⾍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防⽌原则4.9 为什么说三胚层⽆体腔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个新阶段重要名词:原肾管,杆状体,囊尾幼⾍,厌养呼吸,中间寄主,终末寄主,幼体⽣殖,假分节,不完全消化管,牟勒⽒幼⾍。
初中一年级生物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是指在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机体,而动物则是其中的一类。
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结构和功能,这些结构和功能有效地适应了动物们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生物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动物的结构1. 细胞结构生物动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细胞膜是保护细胞的外层薄膜,同时也起到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等。
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负责DNA的复制和转录。
2. 器官系统结构生物动物的身体由多个器官系统构成,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每个器官系统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共同维持着生物的正常运作。
比如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和肺部,它负责动物的氧气摄取和二氧化碳排出。
3. 拟态结构某些生物动物具有特殊的拟态结构,能够模仿其生存环境中的其他物体,达到躲避敌害或捕食的目的。
例如,有些昆虫具有与树叶相似的翅膀颜色和形状,能够在树叶上很好地隐藏起来,不易被发现。
二、生物动物的功能1. 运动功能生物动物具有运动功能,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改变位置。
不同的动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运动。
有些动物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运动,如人类;有些动物则依靠触须或尾巴的摆动来移动,比如鱼类。
2. 感知功能生物动物具有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感官器官感知外部环境的信息。
这些感官器官包括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和皮肤等。
通过感知,动物能够判断食物的品质、危险的存在以及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繁殖功能生物动物具有繁殖能力,可以繁衍后代。
不同的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繁殖,包括卵生、胎生和孢生等。
例如,鸟类通过产卵以及雌雄双方的协同抚育来繁衍后代。
4. 代谢功能生物动物具有代谢功能,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并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通过新陈代谢,动物能够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废物,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六年级上册动物知识点总结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动物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也能更好地保护和爱护动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六年级上册所学的动物知识点,包括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特点、动物的习性、动物的保护等内容。
一、动物的分类1.按照动物体内的骨骼结构,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2.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动物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食腐动物等。
3.按照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动物可以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等。
二、动物的特点1.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组成复杂,有自己的免疫系统和感觉器官。
2.动物通过呼吸、营养、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动物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有些动物是群居生活,有些动物是独居生活。
4.动物有自己的交流方式,有的通过发出声音来交流,有的通过肢体语言来交流。
5.动物在生殖方式上也各有特点,有的通过产卵繁殖,有的通过胎生繁殖。
三、动物的习性1.食草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如牛、羊、马等,它们的消化系统适合植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食肉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为食,如老虎、狮子、豹子等,它们的尖利牙齿和锋利爪子适合捕捉和咬碎猎物。
3.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熊、猴子、狗等,它们的消化系统适合各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食腐动物主要以腐肉为食,如秃鹫、食腐鸟等,它们能够分解和吸收腐烂的动物尸体。
5.陆生动物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如大象、狮子、大熊猫等,它们有适应陆地生活的特殊器官和能力。
6.水生动物主要生活在水中,如鱼、鲸鱼、海豚等,它们有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器官和能力。
7.空中动物主要生活在空中,如鸟类、蝙蝠等,它们有适应空中生活的特殊器官和能力。
四、动物的保护1.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动物学重点动物学重点绪论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4、物种的概念、物种的概念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①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③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④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
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
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双名法的核心:学名==属名+种名。
属名+种名。
第一章第一章 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核。
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
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
4、生殖、生殖 ㈠、无性生殖㈠、无性生殖①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
②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
③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
④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多核变形虫)。
㈡、有性生殖㈡、有性生殖①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②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