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种类及其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6
6种农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效比较黄瓜是贵阳市花溪区菜农的重要栽培蔬菜品种。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是为害黄瓜的重要病害。
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茎蔓,发病严重时,可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全叶成黄褐色于枯,或茎蔓折断,植株枯萎而死。
生产防治上常用的甲霜灵农药在使用2~3年后,即产生抗药性;烯酰吗啉、氟吗啉等药剂的应用也存在抗药性风险,且霜霉病发生快,流行迅速,如防治措施不当,易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因此。
利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必不可少。
为了合理利用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将农药的残留量降到最低,促进菜农增产、增收、增效,笔者特进行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以期为菜农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②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④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⑤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利港精细化工厂生产);⑥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生产)。
1.2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歪脚村大寨组平绍惠农户家责任地中,沙壤,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1.3试验作物中农八号黄瓜品种o1.4试验设计试验根据GB/T17980.26-2000要求,共设7个处理,分别是处理①: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 700g/hm2;处理②: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 800 g/hm。
;处理③: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900 ml/hm2;处理④:250昏/L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0;处理⑤:640/o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 250 g/hm。
;处理⑥:50%氟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2 160 g/hm2;处理⑦:喷清水(对照)。
设施农业2023-1047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1.2 试验材料供试黄瓜品种为‘广良1618’。
1.3 试验设计试验于2023年2—5月进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 处理),共设置5个施药处理,各处理具体施药情况分别见表1。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11 m 2。
于3月9日首次施药,此时黄瓜处于挂果期,霜霉病处于发病初期,3月16日进行第2次施药。
在施药过程中,采用芝蒲背负式锂电喷雾器,各处理用水量均为900 kg/hm 2。
在喷药过程中,需保证黄瓜叶片正反两面均匀着药、湿润。
除施药外,各处理其余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1.4.1 药剂安全性在黄瓜生长过程中,仔细观察各处理黄瓜植株有无畸形、矮化及叶片皱缩等问题。
1.4.2 防治药效分别于施药前、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后7天采用五点标记法调查黄瓜叶片霜霉病病情,并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黄瓜霜霉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病情技术及防治效果的计算参照文献[3]。
1.5 统计分析本试验所测定各试验数据采用Excel 和SPSS 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防治药剂对黄瓜的安全性在2次施药后分别观察黄瓜生长情况,发现各处理黄瓜植株均正常生长,无明显药害现象。
不同防治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摘要:该文以‘广良1618’黄瓜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嘧菌·噻唑悬浮剂、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以及100 g/L 氰霜唑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上述5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均具备一定的防治效果,相比较而言,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两种药剂防治效果更佳,在第2次施药后7日防治效果超过了89%,产量较未施药处理提高了119.78%、115.56%。
河南农业2023年第34期三、结论由江苏瑞邦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0%精喹禾灵乳油在花生出苗后,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药1次,对花生田的马唐、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10%精喹禾灵乳油的施用剂量以有效成分用量45~60 g·hm -2为宜,每667 m 2用水量40 kg。
(责任编辑 刘素芳)459045a bA BC95.9686.80a cA C93.4285.10a bcA CD94.4386.25注:上表中的数据为各处理的平均值。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注:上表中的数据为各处理的平均值。
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2345673045609045——3.714.37 4.95 3.20 --20.98a a a a -c A A A AB -C 4.724.754.774.694.553.59 4 718.754 748.754 775.754 695.504 550.253 595.25二、调查时间及方法(一)调查方法田间调查采用4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二)调查时间和次数调查共开展2次,第1次时间为4月27日(第1著性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性差异。
第2次施药后7 d,各处理相对防效均在74.58%以上,各处理的相对防效在74.58%~84.22%。
其中,处理3的防效达84.22%;处理1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处理2与处理4间无差异,均显著低于处理3。
处理123表1 不同处理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平均病指6.925.865.35平均防效/%63.0368.7871.45第1次施药后7 d差异显著性c Cb Ba A平均病指6.234.473.87平均防效/%74.5881.7184.22第2次施药后7 d差异显著性c Cb Ba AZHIWU BAOHU 植物保护。
浅析黄瓜病虫害防治措施黄瓜是一种夏季常见的果蔬,但它也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困扰,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有效的黄瓜病虫害防治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病虫害类型、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三个方面,对黄瓜病虫害防治进行浅析。
一、病虫害类型1. 病害(1)霜霉病:黄瓜霜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见于高湿度的环境中。
霜霉病的病斑常见于叶子,呈灰白色斑点,严重时覆盖整片叶子,导致黄瓜不良生长和减产。
(2)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寄生性病害,常见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黄瓜叶片、茎和果实上的病斑呈现黑色,严重时易腐烂。
(3)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寄生于根部引起的病害。
受害的黄瓜植株生长缓慢,轻者生长势减缓,重者死亡。
2. 虫害(1)黄瓜夜蛾:黄瓜夜蛾为黄瓜的常见害虫之一,它的幼虫常以黄瓜叶片为食,损害黄瓜叶片造成黄叶。
成虫常活动在晚间。
(2)黄瓜蚜:黄瓜蚜呈黄色或绿色,寄生于黄瓜叶片的背面,吸取植株的汁液,繁殖能力强,严重时造成枯黄、卷曲等症状。
二、预防措施1. 种子消毒:黄瓜的病原菌很容易在种子内残存,因此,在种植前需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如浸泡在0.2%的漂白粉或0.3%的硫酸铜溶液中进行消毒。
2.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土中的病菌和虫卵等有害物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煮沸、蒸汽和化学消毒。
3. 使用病毒抗性品种:病毒易在黄瓜中传播,因此选择具有病毒抗性的品种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4. 防虫网:安装防虫网,可有效防止黄瓜夜蛾、黄瓜蚜等害虫进入种植区域。
三、防治方法1. 药剂防治: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选择适当的杀菌剂、杀虫剂进行防治。
防治时需注意不要超量使用,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施药。
2.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天敌等进行防治,效果明显。
如使用古菌农药、昆虫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进行防治。
3. 合理调节湿度和通风:黄瓜霜霉病易在高湿度环境中滋生,因此需要保持通风和控制湿度,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河南农业2022年第19期试验调查的流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GB/T17980.26-2000)操作。
每个小区用5点法取样,每个样点选取3个植株。
每个植株调查全部叶片,并记录每一级的叶片发病等级数。
在第1次喷药前调查1次,喷药后7 d 调查1次。
黄瓜霜霉病病害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如下:们在市场中比较常见,且都是销售量较大的杀菌剂,它们主要用于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果蔬病害。
现在生产中只施用单一种类的杀菌剂往往效果欠佳,药剂间配合施用会产生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2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评价中显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2100 g·hm -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在75%以上,且对黄瓜安全。
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药效试验研究中,722 g·L -1霜霉威水剂1200 g·hm -2和40%百菌清悬浮剂2250 g·hm -2防效较好。
试验结果在河南省可参考用于设施黄瓜生产中对霜霉病的防治,但由于黄瓜霜霉病病原菌群体结构的复杂性及黄瓜品种的多样性,各地区药剂试验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区别。
所以后续还需对更多药剂进行试验探索,以丰富相关数据。
(责任编辑 刘素芳)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相对应的病发等级数调查总叶数×9。
Vegetables2021.5植物保护斯几种新型生物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王胤1,李锦2,张欣颖',李云龙1,胡彬1,孙海I郑建秋I曹金娟1,王俊侠2(1.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100029;2.北京市昌平区植保植检站,北京102200,3.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为明确5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在黄瓜霜霉病发生初期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开展试验。
结果表明:40%烯酰•囉菌酯水分散粒剂和20%<霜吐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连续施药3次后14d防效分别为91.1%和88.4%,且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生物多肽作为新型生物药剂,对病害具有较好防控效果,第3次药后14d生物多肽667n?用量150mL处理组的防效为68.4%,与1.5%苦参碱可溶液剂和0.5%几丁聚糖水剂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种药剂按照试验浓度施用,均对黄瓜安全,且无药害产生。
推荐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生物药剂防控,重病田块可与化学药剂交替应用。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Control Effect of Several Biological Fungicides on DownyMildew of CucumberWANG Yin1,LI Jin2,ZHANG Xinying3,LI Yunlong1,HU Bin1,SUN Hai1,ZHENG Jianqiu1,CAO Jinjuan1,WANG Junxia2(1.Beiji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Beijing100029,China;2.Changping Plant Protection and InspectionStation,Beijing102200,China;3.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075000,China)Abstract:To ensur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five fungicides on downy mildew of cucumber plants,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spray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40%allylpyridamole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 and20%cyazofamid suspending agent were effective on downy m订dew of cucumber,whose control effect were up to91.1%and 88.4%after14d of3times of continuous application,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As a new biological agent,biological polypeptide had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the disease.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biological polypeptide treatment group with150mL per667m2 at14days after the third application was68.4%,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1.5% matrine soluble agent and0.5%chitosan water ag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ve pesticides were safe to cucumber and had no harm to cucumber.It was recommended that biological agents should be u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chemical agents could be收稿日期:2021-02-07基金项目:2020年农业科技项目(PXM2020_036203_000029)o-51-儒隔I植物保护Vegetables2021.5 used alternate in serious disease fields.Keywords:cucumber;downy mildew;fungicide control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Rostov.)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作物全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主要为害黄瓜叶片,因其靠雨水和气流传播,且发病速度快、危害严重,被俗称为“跑马干”,若不及时防治,常导致整棚拉秧等毁灭性损失[»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选用抗病品种,如津杂1号、津杂2号、中农1号、中农3号等。
黄瓜病虫害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
病、红蜘蛛
黄瓜俗名胡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黄瓜栽培季节长,营养丰富,因此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瓜的病虫害主要有:1.黄瓜霜霉病
幼苗感病时,在子叶正面产生不规则的褪绿枯黄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
成株发病是从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在叶片正面产生黄斑并逐渐扩大变为褐色,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色霉层。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选栽抗病品种,如津研二号、四号,长青黄瓜,宁阳大刺瓜,鲁春26号黄瓜等,用70%百菌清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布,每7一10天上次,连喷5mdash;6次。
2.黄瓜白粉病
在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的小粉斑,逐渐连片形成白粉区?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的霉菌,严重时,叶片枯黄。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
白粉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mdash;6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3.棉红蜘蛛
棉红蜘蛛以若螨和成螨在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初期出现褪绿斑点,盾逐渐变成黄白或带红色,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
该虫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防治。
4.瓜蚜
以成虫、若虫刺吸黄瓜茎叶汁液,影响其正常生长。
该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mdash;1500倍液,或20%速灭菊酯乳油4000倍液防治。
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是黄瓜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了解和防治霜霉病是黄瓜生产者的必备知识,下面就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技术阐述如下:一、表现症状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子。
子叶被危害后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
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
二、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在露地种植可选用津研4号、6号、7号,津杂1号、2号、3号、4号,中农8号、鲁春26号、32号,宁丰1号等品种,对于保护地,可选用津杂2号、4号,津春2号、3号,济南密刺,中农5号、7号等品种。
2.栽培无菌苗,改进栽培技术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
采用电热或加温温床育苗,温度较高而湿度较低,无结露,发病少;定植要选用地势高、平坦、易排水地块,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生产前期,尤其是定植后结瓜前应控制浇水,并改在上午进行,以降低棚内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补施二氧化碳,在黄瓜生长后期,植株汁液氮含量下降时,叶面喷施1%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每毫升对水10升,可提高植株抗病力。
4.生态防治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的条件要求不同,采用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菌的方法达到防治目的。
因为黄瓜光合作用的同化量在上午8~12时完成70%~80%,其余在下午13~16时完成,16时至午夜前光合产物输送到果实及生长部位,凌晨前后主要是呼吸作用,消耗养分;光合成适温25~30℃,相对湿度60%~70%;合成产物输送适温13~16℃,湿度80%~90%。
根据这个原理,采用生态防治法,可以在上午把棚温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降至75%,下午温度降到20~25℃,湿度降至70%左右,夜间控温在15~20℃,下半夜最好控制在12~13℃,实行三段或四段管理,既可满足黄瓜生长发育要求,又可有效地控制霜霉病。
防治黄瓜病害新药剂-阿米多彩
阿米多彩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用嘧菌酯和百菌清复配而成2007年最新推出的免疫保护型杀菌剂,可有效隔离和杀死病菌,阻止孢子传播,更具有优秀的耐雨水冲刷性能。
阿米多彩的作用机理是阻止孢子萌发,嘧菌酯是能量抑制剂,通过抑制病原菌呼吸产能过程而使孢子萌发和菌丝侵染受到抑制;百菌清是酶活性抑制剂,通过钝化真菌细胞中磷酸脱氢酶的活性而导致真菌死亡。
阿米多彩兼具触杀和内吸活性,可以杀死已侵染的病菌,施用在发生黄瓜褐斑病、霜霉病的病株上,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黄瓜褐斑病、霜霉病是凌源地区发生的主要病害,每年2月份在保护地黄瓜上发生,以往治疗褐斑病的药剂都不很理想,治愈后持效期短,需要重复用药,费时费力。
用56%阿米多彩悬浮剂600~800倍液喷洒发病株,在发病前期、中期、后期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尤其在黄瓜褐斑病、霜霉病发病前期、中期效果明显,药效明显超过以往治疗黄瓜褐斑病的波尔多液、代森锰锌、多菌灵、甲霉灵和治疗霜霉病的甲霜灵、霜霉威盐酸盐、烯酰玛啉、氟玛琳等药剂。
使用阿米多彩治疗效果好,持效期长,减少用药,用药后叶片光亮柔软,增强光合作用,从而增产和提高黄瓜质量。
使用阿米多彩时应注意:①用药越早越好,如果能在病害发生前用药,会对植株有良好保护作用,增强免疫力。
②喷施后应见光4小时,保证药效充分发挥;不宜在阴雨雪天喷施。
③如果黄瓜同时发生细菌性角斑病,可将阿米多彩和
龙克菌混配喷洒,同时防治真菌病害。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阿米多彩对黄瓜黑星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辣椒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西红柿早疫病,葡萄的霜霉病、白粉病、黑腐病、褐斑病,梨树黑星病、黑斑病、轮斑病等病害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保护地黄瓜霜霉病防治药剂种类及其特点分析
陈永健王长强
(山东省农科院农药研究开发中心济南250100)
黄瓜霜霉病是古巴假霜霉[pseudope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r],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一种老病害,俗称“跑马杆”。
在日光温室,即冬暖大棚中栽培的黄瓜,由于栽植密度大,温度高,氮、磷、钾施用不均衡,昼夜温差大,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在适宜条件下,病害7—10天叶片枯黄,提早拉秧。
一般露地黄瓜减产20—30%;保护地黄瓜损失可达50—60%,甚至绝产绝收。
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办法较多,但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药剂防治仍占主导地位,其重要作用系其他方法不可替代。
现将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和特点,做一简要分析。
1、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主要杀菌单剂
表1、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主要杀菌单剂
从表1可以看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杀菌单剂有如下特点:
(1)现已登记的品种和企业,多达200个以上;这些单剂分属于无机杀菌剂、有机铜、有机磷、脂肪族类、芳香族类、酰胺类、杂环类和硫代氨基甲酸盐及其类似的八大类别。
为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交替轮换用药提供了可能。
(2)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药剂,要求仿效高、毒性低、对黄瓜安全、于环境的相容好;目前市场上正在推广使用的杀菌剂,如阿米西达、百菌清、代森锰锌、霜霉威、精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等杀菌剂,均具有以上特点,可以大量推广使用。
但产品比较多的存在着有效成分相同,制剂一样,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冠以不同的商品
名称,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
(3)近年来,由于制剂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防治黄瓜霜霉病所使用的剂型变化较大。
如水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干悬浮剂、可分散性粒剂等新剂型应运而生,为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了方便。
但各加工企业间产品质量不一,名牌产品受到青睐,技术含量低、效果差的产品逐年减少。
(4)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品种多,剂型多,说明黄瓜霜霉病发生普遍,危害周期长,难以控制。
2、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常见混配制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混合制剂,出现在市场上,表2列出了已登记的主要杀菌混配制剂。
表2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主要混配制剂
从以上这些混配制剂的有效成分看,登记最多的是代森锰锌与霜脲氰、三乙膦酸铝、甲霜灵、烯酰吗啉、恶霜灵等5大系列150多个品种,占总混配制剂的80%。
这些混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作用机制各有不同,增效作用明显,药效稳定、可靠。
对黄瓜的安全性好,且不易产生抗(耐)药性;故推广和使用量逐年增加。
目前由于这些混配制剂生产企业较多,产品质量千差万别,有的企业只注重有效含量的配比合理达标,忽略了制剂的细度、悬浮率、分散性、展布性、
润湿性、渗透性等指标,造成防效不稳定。
从总的来看,国外进口产品优于国产品,大企业产品优于中下企业产品,已注册登记的产品明显优于假冒和套证生产的“游击队”产品。
混配制剂的名称与单剂一样,太多太乱。
相同产品生产厂家不一样,名称不一样。
即是同一有效成分,总的含量差别很大,又出现多种名称;有的含量标示不清,这些问题给用户在选择用药上极易造成误导。
3、讨论
从总体上看,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种类较多,大多数为高效、安全的好产品。
这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杀菌剂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某些药剂一般,安全性差的产品,少有人问津。
大趋势为杀菌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以山东冬暖大棚黄瓜为例,所用药剂特点:
(1)不同地区用药水平差距较大。
黄瓜种植水平较高的寿光、青州、沂南等黄瓜基地,在选用品种上,以高效安全的阿米西达、达科宁、金雷多米尔、杀毒矾、普力克、安克锰锌等产品使用较多,而一般大棚黄瓜产地,在用药品种上,更注重低价和安全。
(2)在同一个市场上多种杀菌剂并存,产品竞争压力大。
某些生产加工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擅自扩大应用范围,而一般用户缺乏必要的农药知识,对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知之甚少,选择用药上随意性强。
造成优良药剂得不到推广,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
(3)部分菜农对农药混配存在着误解,往往随心所欲的多种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
不但治不了病,药害事故屡有发生。
从目前已登记的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的品种来看,阿米西达、达科宁、代森锰锌、杀毒矾、金雷多米尔、普力克、克露、安克锰锌等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优异,安全性好,负作用小。
只要掌握使用技术,早防早治,轮换使用,可完全控制住霜霉病的发生危害;且对黄瓜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有很好的兼治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农药的认识逐步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杀菌剂被开发利用。
同时,现有的某些产品也会被逐步淘汰。
生产企业应在抓好现有产品质量的同时,发挥自身潜力,壮大科技队伍,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不断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四年十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