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政治经济学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5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学习重点G1-1本章学习重点内容一、主要概念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账、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生产社会化、社会分工、个别分工二、主要问题1、商品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交换形式),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有用劳动,即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久条件。
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构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次劳动的两方面,它们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
商品二重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2、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
第一、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全部得到补偿。
第二、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不能全部得到补偿。
第三、当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不仅全部得到补偿,还能获得额外收入。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与成反比。
(注意:指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企业极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使商品生产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劳动时间,获得额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