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家庭应用胰岛素健康宣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01糖尿病定义02糖尿病分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定义及分类全球及我国糖尿病现状全球糖尿病现状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增长迅速,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
我国糖尿病现状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糖尿病危害及并发症糖尿病危害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和组织受损,如心、脑、肾、眼、神经等。
同时,糖尿病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
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诊断标准及流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并伴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诊断流程首先进行血糖检测,若血糖值异常,则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明确诊断。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随机血糖。
血糖检测通过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评估胰岛功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用于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了解患者并发症情况。
血脂、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评估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分层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层,针对不同层级的患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治疗方案。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尿病,又称为“Diabetes”,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过高。
糖尿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良。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糖尿病的类型主要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则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控制。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都需要患者积极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肥胖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注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脂肪摄入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关键。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避免过度肥胖可以减少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也非常重要。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及时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也非常重要。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所以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血糖水平的长期控制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等也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因为糖尿病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等。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要注意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建立定期的随访制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定期的筛查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可以让糖尿病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工作,提高大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及健康宣教糖尿病作为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危害十分巨大,导致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
要想改善疾病,首先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
因此,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知识介绍吧。
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
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造成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该病在早期时,没有显著的表现,等到有明显症状出现时,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
情况严重的,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1]。
同时,还会导致心脏、血管、肾、眼、神经系统疾病及感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2.1健康宣教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
由于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同时会出现发心、脑、肾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生命产生严重威胁。
为保证控制糖尿病,除了基本的医疗护理外,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所以,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临床症状、分型、治疗方式、预后、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增强其护理的依从性。
有以下方式:(1)集体教育。
应用上大课的方式,坚持每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印发相关的学习资料,同时总结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将健康教育卡发放给每位糖尿病患者,告知其有问题可随时进行联系,并定期随访患者和家属,可对其进行动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2)小组教育。
不限制其具体形式,可邀请曾住过院的糖尿病患者、本单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座谈,让其分享自身的治疗经验,相互借鉴,同时播放糖尿病专题录像带,将被动的宣传教育变为主动学习交流。
(3)个别教育。
按照一些患者的具体诉求,制定个性化的个案教育。
2.2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一步。
维生素,矿物质甚至运动都不能代替一夜安眠。
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的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05-02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
目前为止,患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已在家庭中广泛使用。
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必须正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技术、注射部位、剂量等的方法。
近年来,我们一直对本院的11位患者在家庭注射胰岛素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1位患者中,男8例,女3例,身份男为退休老干部,女为家属及1名退休干部。
平均年龄71岁。
11位均为二型糖尿病患者。
1.2方法开始时由护士使用诺和笔或1 ml 注射器注射治疗。
注射期间,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并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4-5周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
结果,每月1次空腹及餐后血糖检查,血糖一直较稳定,且无低血糖现象发生。
2 教育内容及方法2.1胰岛素的注射技术胰岛素注射和普通的肌肉注射不同,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应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即皮下脂肪层,位于真皮的下面肌肉的上面。
注射过深至肌肉层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加大血糖波动,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
同时注射至肌肉层也会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感。
为了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层,在使用1ml注射器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时,必须捏起皮肤进行注射,以增加皮下组织的厚度(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组织),降低将其注射至肌肉的风险。
而如果使用BD新型的超细超短的笔用针头,就无须捏起皮肤。
2.2胰岛素的注射部位[1]2.2.1人体最适合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和臀部。
女性的皮下厚度要大于男性。
腹部是胰岛素注射的优先选择部位,吸收率达100%。
另腹部皮下组织较肥厚,能减少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
2.2.2大腿是较适合进行自我注射的部位,皮下吸收率70%,注射时只能在大腿的前面或侧面进行注射。
糖尿病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张丹何春梅(江油市人民医院内四科 621700)摘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胰岛素注射技能,从而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健康教育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等原因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
WHO报道:目前全球有1.75亿糖尿病病人,我国约有3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还不能根治。
胰岛素治疗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患者能否正确使用胰岛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注射胰岛素的相关知识教育,指导运用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提高患者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1 讲解胰岛素治疗的目的和必要性胰岛素治疗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控制血糖,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1型糖尿病人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2糖尿病人有时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如:经合理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的;合并有严重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情况者;合并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肾脏或视网膜病变者。
胰岛素用或不用主要是由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及病情的轻重所决定的,2型糖尿病人接受胰岛素治疗并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2 讲解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中必须恰当的保存。
胰岛素的储存应避免过冷或过热。
不能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可再解冻使用。
使用中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中安全存放28天。
没有开封的瓶装胰岛素和胰岛素笔芯应该贮藏于冰箱中,2-8℃冷藏,避免震荡受损。
直到有效期前,胰岛素都可以保持其有效的生物效应。
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光照和受热,但保存时间应相对缩短。
糖尿病患者家庭应用胰岛素的健康宣教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寿命和生命质量的疾病,被称为现代疾病的第二杀手,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
在目前没有特效根治技术的情况下,胰岛素注射依然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在医院。
因此,胰岛素注射在家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作为临床医务人员,笔者汇总临床经验,认为应当对这些患者做好胰岛素健康宣教。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家庭保健;胰岛素;健康宣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21-02
糖尿病是近年来危害成年人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放眼全世界,在目前的研究水平和临床治疗方面,还没有完全解除糖尿病困扰的医疗技术及手段。
糖尿病跟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一样,一旦得上,几乎没有根除可能,只能通过药物或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延缓疾病加深,减少因疾病本身带来的并发症给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
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正确认知
糖尿病人由于病理上存在有胰岛素抵抗,因此要定期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的药效是降低血糖,同时影响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其主要作用包括:一、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原异生作用,减少肝输出葡萄糖;
二、促使肝摄取葡萄糖及肝糖原的合成;三、促使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和贮存;四、促使肝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并激活脂蛋白脂酶,促使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五、抑制脂肪及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抑制酮体的生成并促进周围组织对酮体的利用。
由于糖尿病患者来自不同环境,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患者对胰岛素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意识反映不一,针对此情况,作为医务人员要耐心与患者沟通,通过不同形式向患者传输、宣教有关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以及生活中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的
重要意义,告知糖尿病患者早期介入胰岛素的重要性,让患者真正能够明白胰岛素的作用和目的,纠正患者在胰岛素认识上的误区。
2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技术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及家人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
由于胰岛素注射剂量的精确性和应用长期性,使得患者家人作为对病患进行注射者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对患者实施核心治疗的医疗机构来说,教会患者及家人使用正确的注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患者的接受能力可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指导方式,诸如口头讲解、示范操作、模拟练习、院前强化等方式均可,此指导过程以规范掌握为目标,以保证注射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教会患者及家人注射方法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选择合适注射器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患病程度及并发症影响大小情况的不同,病患本身定期所需要注射的胰岛素使用剂量有着严格
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普通注射器无法保证其剂量精确性,并且难以减少注射疼痛。
因此,笔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家庭注射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推荐使用操作简便、准确、无痛且携带方便的专用胰岛素注射笔,如“诺和”笔或“优伴”笔等。
2.2合理选择注射部位因为胰岛素要求皮下注射,所以选择身体部位范围较为广泛,诸如腹部、脐周、大腿、上臂外侧及臀部等,这些部位胰岛素吸收比较稳定。
注射胰岛素期间,注射点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定期更换,以免影响吸收或引起皮肤感染。
2.3掌握正确注射法(包括注射前准备、注射过程安全以及注射后注意事项等)
2.3.1注射前准备注射前须擦洗清洁双手,准备好所需物品,如注射器、胰岛素、酒精棉球、注射记录本等。
与此同时,确认清楚有足够剂量的胰岛素后,检查药液性状、注射笔及笔芯是否完好紧密,应用胰岛素混悬液者要将笔芯上下颠倒摇动10次以上,直至药液呈现均匀白色后按要求排气,旋转调节旋钮至所需剂量单位。
2.3.2正确注射选择好注射部位后,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将针头以垂直方向刺入皮下组织,若体型消瘦者要一手捏起注射部位皮肤,一手持笔呈45°角进针。
注射过程中推注药液要缓慢匀速,注射结束后,针头在皮下停留应不低于6秒钟再拔针,拔出针头后要用干棉签按压针眼处不低于30秒钟。
2.3.3注射后注意事项注射后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且注射30分钟后要准时按饮食要求进餐,以免出现低血糖情况。
除此之外,还
要随时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搔痒、硬结及脂肪凹陷等,做好日常皮肤卫生,若有不适及时咨询主管医生。
3应用胰岛素期间的饮食指导及血糖监测
众所周知,合理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之“五驾马车”中排列第一位,这充分说明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因此,尽管糖尿病患者应用了胰岛素注射,并不代表可以在饮食大胆随意,仍然需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执行。
因为血糖的高低不仅与胰岛素分泌多少有关,也与进食的种类数量密切相关。
鉴于此,笔者认为,无论何种类型的糖尿病,无论病情轻重,也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都必须长期、严格坚持饮食控制的原则。
血糖监测是观察糖尿病控制的一个主要指标,也是胰岛素注射效果的重要体现。
因此,血糖监测已逐渐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自我掌握的一种技能。
尤其是选择家庭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更应该认真遵守医生指导告知,及时监测血糖情况并用小册子记录,遇异常或数值波动范围较大时,应当第一时间到医院咨询或就诊,未经主治医生同意,切不可擅自更改调节注射剂量。
4结论及建议
鉴于糖尿病患者人群的广泛性,以及家庭注射胰岛素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患者对胰岛素应用存在的误区和缺陷。
笔者认为,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宣教,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注射胰岛素进行正确、适时的健康指导,引导病人提高认识,掌握操作技能,以获得院外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更好控制血糖、减少并发
症,促进和提升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晓蕙.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高华,郭凯霞.ii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注射胰岛素的生活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0(1):28-30.
[3]钱学群.糖尿病患者自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j].南方护理学报,200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