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1
蜜蜂简介蜜蜂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
头与胸几乎同样宽。
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
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蜜蜂过群居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
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因为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形态特征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属膜翅目、蜜蜂科。
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
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
基本特征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
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
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
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
花蜜被蜜蜂吸进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
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
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护蜂巢。
蜜蜂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蜜蜂的分类和类型1. 蜜蜂的分类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属,是昆虫的一种。
蜜蜂有多个种类,其中最为重要的蜜蜂种类包括蜜蜂(Apis mellifera)、亚洲蜜蜂(Apis cerana)、非洲蜜蜂(Apis scutellata)、群岛蜜蜂(Apis dorsata)、蜂王蜜蜂(Apis queens)、异型蜂蜂(Apis mellifera layensii)等。
2. 蜜蜂的类型根据生活习性和功能分化,蜜蜂可以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
蜂王是蜜蜂的繁殖中心,负责产卵;工蜂是蜜蜂的劳动力,负责采蜜、酿蜜、筑蜂巢等工作;雄蜂则是提供繁殖的精子。
二、蜜蜂的生活习性1. 蜜蜂的生态环境蜜蜂生活在蜂巢里,蜂巢由蜂蜡构成,用来储存蜜和产卵。
蜜蜂会选择湖泊、河流、树林等地方进行活动,以获取花粉和花蜜。
2. 蜜蜂的生活周期蜜蜂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蜂王产卵后,幼虫经过饲养和护理成长为成蜂,完成繁殖和采集花粉等工作。
3. 蜜蜂的社会结构蜜蜂以群居生活为主,一般呈现出有序的社会结构,包括蜂王、工蜂和雄蜂,具有明显的分工和协作机制。
三、蜜蜂的行为特征1. 采蜜蜜蜂主要靠采集花粉和蜜进行生存,工蜂会不断飞到花朵上采集花粉和蜜,然后运回蜂巢,供蜂王和幼蜂食用。
2. 筑巢蜜蜂以蜂蜡筑巢,构建蜂巢,并把采集回来的蜜和花粉储存起来,以供后续食用和繁殖使用。
3. 采蜜行为蜜蜂采蜜时会寻找花丛进行觅食,通过雄蜂传播花粉,促进花草的授粉,保证植物的繁衍。
四、蜜蜂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 传粉蜜蜂在飞行和采蜜时,会在花草间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授粉和繁殖,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2. 酿蜜蜜蜂通过采集花粉和蜜酿制蜂蜜,为人类提供重要的食品和营养资源,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3. 植物保护蜜蜂对花朵和植物的授粉促进了植物的繁殖,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多样性。
五、蜜蜂的繁殖和保护1. 繁殖蜜蜂的繁殖主要依靠蜂王和工蜂的合作,蜂王会产卵,工蜂负责孵化和护理幼蜂。
关于蜜蜂的知识!
蜜蜂是昆虫中的一种,属于膜翅目、蜜蜂科,是社会性昆虫。
以下是关于蜜蜂的一些知识:
1. 分类:蜜蜂科下分为许多种类,最为常见的是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东方蜜蜂(Apis cerana)。
2. 繁殖:蜜蜂是通过社会性繁殖,即一个蜂群由一个女王蜂、工蜂和雄蜂组成。
女王蜂负责产卵,工蜂是无性别的,负责采集花蜜和花粉、清理巢穴、修筑巢室等任务;而雄蜂只负责与其他女王蜂交配。
3. 巢穴:蜜蜂生活在类似蜂巢的巢穴中,这些巢穴可以由蜂蜡搭建而成。
巢穴中有一些六角形的蜂窝,蜜蜂在其中储存花蜜和花粉。
4. 蜜蜂的重要性:蜜蜂是重要的传粉者,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传播植物的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命周期。
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粮食作物依赖蜜蜂传粉。
5. 花蜜和蜂蜜:蜜蜂通过采集花蜜,经过消化酶的处理后,在巢穴中储存成蜂蜜。
蜂蜜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天然甜味剂。
6. 社会分工:蜜蜂群体中有明确的社会分工。
工蜂的寿命较短,大约只有几周,而女王蜂和雄蜂的寿命可长达几年。
7. 蜂蜡和蜂胶:蜜蜂通过体内特殊腺体分泌出蜂蜡和蜂胶。
蜂
蜡用于修筑巢穴和蜜蜂的培养,而蜂胶有抗菌、抗炎和防腐等作用。
8. 蜜蜂的舞蹈语言:蜜蜂能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例如告诉其他工蜂花蜜和花粉的位置和丰富程度。
9. 孤居蜜蜂:除了社会性蜜蜂,还有一些蜜蜂是孤居的,它们单独生活,不组成蜂群,每只雌蜂只负责自己的繁殖任务。
10. 蜜蜂的授人以渔:蜜蜂的饲养和利用被称为养蜂,养蜂业不仅提供了蜂蜜和蜂蜡等产品,还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
中华蜜蜂1、主要特征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黄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黄,全身被覆灰色短绒毛。
雄蜂体长12.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绒毛。
中蜂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适宜在山区、半山区的生态环境中饲养。
抗蜂螨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抗巢虫力弱,常咬毁旧巢,抗囊状幼虫能力弱,易感染囊状幼虫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 [1]。
2、分布中华蜜蜂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的土著蜂,适应中国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适于定地饲养且稳产,尤其是在南方山区,有着其他蜂种不可替代的地位 [1]。
意大利蜜蜂1、主要特征体形较黑蜂小,腹部细长,吻较长,因此可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
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腹节背板第2~4节的前部具黄色环带。
性情温顺,在提脾检查时,能保持安静。
抗病力弱,对蜂螨的抵抗力弱。
育虫力强,分蜂性弱,清巢能力强,抗巢虫。
以强群越冬,食料消耗大。
采集树胶能力强,造脾性能好,分泌王浆能力强,并善采储大量花粉。
群势强而机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况下,意蜂能表现出特别优越的采集力 [1]。
2、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在我国,意蜂除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全国其他地区均有饲养 [1]。
卡尼鄂拉蜜蜂1、主要特征大小和体形与意蜂相似,腹部细长,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节通常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红棕色环带,几丁质黑色,覆毛短而密,体表绒毛灰色,雄蜂绒毛灰至灰棕色,吻长与喙长均6.6mm左右。
分蜂性强,不易维持强群。
耐寒,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性弱,采集树胶较少。
性情温顺,提脾检查时,不怕光,能保持安静。
采蜜力很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蜜源条件不良时很少发生饥饿现象。
蜜蜂(Apis mellifera)是一种会飞行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的群居昆虫,属于蜂族。
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由英国人与西班牙人带到美洲。
有化石表明,蜜蜂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已经出现。
群体中有蜂后、工蜂和雄蜂(Drone)三种类型的蜜蜂,群体中有一只蜂后(有些例外情形有两只蜂后),1万到15万工蜂,500到1500只雄蜂。
蜜蜂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为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
瓦螨对蜜蜂造成严重的危害。
蜜蜂的主要天敌有胡蜂、蟾蜍、蛾、螟虫及其他食虫动物。
蜂群内部分工明确,个体之间存在着丰富有趣的信息交流,社会行为丰富,是研究社会行为学、神经生物学、行为遗传学、免疫学等良好的模式生物一个蜜蜂群体有几千到几万只蜜蜂,由一只蜂后、少量的雄蜂和众多的工蜂组成。
蜂后蜂后,亦可称为蜂王,是蜜蜂群体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蜂。
蜂后所产的未受精的卵,只能发育成雄蜂。
如果是受精卵,则按需要发育成工蜂和新蜂后。
蜂后死后,蜂群会哺育新的蜂王。
蜂后的寿命可长达几年,而雄蜂只能活几个月,工蜂的平均寿命(在采蜜季节)只有45天左右。
所以蜂后通常是蜂群中其它成员的母亲,故有人也把蜂后称为母蜂。
在蜂群的繁殖季节,蜂群会修筑多个王台哺育新的蜂王,一般老蜂王在新蜂王出台前会带领一部分蜜蜂离开原巢,并且第一个出台的新王会杀死未出台的新王继承老王的蜂巢成为新王。
雄蜂雄蜂在蜂群中的作用是与蜂后交配,一般在繁殖季节出现多,交配后立即死亡。
雄蜂的精液可以在蜂后的体内保存数年而保持活力并具有授精能力。
雄蜂的体型要比工蜂大,翅长,飞行能力强;全身呈黑色,腹部花纹不如工蜂明显,但是与蜂王一样,因为无针所以不具备攻击能力,所以被蜜蜂蛰伤的情形其实都是工蜂所为。
雄蜂的食量大,因此工蜂会根据繁殖的需要和巢内食物的多寡来决定雄蜂去留。
工蜂工蜂是蜂群中繁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蜜蜂。
在蜂群中为数众多,形态结构上表现出许多特化现象,如附肢特化形成花粉刷或花粉梳,生殖器官特化成尾端的螯刺,腹侧具腊腺。
关于蜜蜂的资料简介蜜蜂(学名:Apis)是昆虫中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通常呈现群居状态,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
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蜂蜜和蜂蜡等产品,也是作为传粉媒介帮助植物繁殖。
物种分类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物种: - Apis mellifera(西方蜜蜂):这是最常见的蜜蜂物种,由欧洲人引进至全球各地。
- Apis cerana(东方蜜蜂):这是亚洲地区最常见的蜜蜂物种。
- Apis dorsata(巨蜜蜂):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蜜蜂物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地区。
- …解剖结构蜜蜂的身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头部:蜜蜂头部由复眼、触角、上颚等组成。
复眼用于感知光线和运动,触角则用于感知嗅觉和触觉,上颚则用于咀嚼食物。
2. 胸部:蜜蜂胸部有三个节,每个节上附着一对脚和一个翅膀,用于行走和飞行。
3. 腹部:蜜蜂腹部有六个节,最后一个节上有毒刺,用于防御。
社会结构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结构中,分工明确。
社会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蜂王:每个蜂群中只有一个蜂王,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
2. 工蜂:工蜂是绝大多数蜜蜂群体中的成员,它们负责采集花蜜、花粉和水,也负责修建巢穴和照料幼蜂。
3. 雄蜂:雄蜂负责与其他蜜蜂群交配,以传播基因。
传粉和蜜蜂对生态的影响蜜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植物传粉方面。
蜜蜂通过采集花蜜和同时携带花粉,当它们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时,花粉会沾到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实现了植物的传粉。
这对于许多植物的繁殖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传粉,蜜蜂还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
蜜蜂的采蜜行为促进了植物的授粉,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蜜蜂也是其他昆虫的食物来源,促进了食物链的平衡。
蜜蜂的繁殖与发展蜜蜂的繁殖主要通过蜜蜂的巢穴进行。
蜂王通过产卵在巢穴中,卵孵化后成为蜜蜂幼虫。
蜜蜂是一种昆虫,属于膜翅目、蜜蜂科。
它们通常具有黄褐色或黑褐色的身体,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胸部、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
蜜蜂是一种资源昆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
它们通常在群居生活中,每个蜂群由一个蜂王、一些雄蜂和大量的工蜂组成。
中蜂和意蜂是两种主要的蜜蜂品种。
中蜂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但采蜜性能不如意蜂。
意蜂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采蜜性能强,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
蜜蜂的生活习性包括群居性、排他性和储食性。
它们通过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在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在养蜂场地方面,应选择环境安静、有充足阳光和适宜的湿度的地方。
为了方便蜜蜂采蜜,可以在养蜂场地的周围种植一些花卉和树木。
蜜蜂的知识点总结一、蜜蜂的分类蜜蜂是昆虫中的一种,采用二名法进行命名,按照生物学分类体系,它们的分类如下:1. 界:动物界2. 门:节肢动物门3. 省:六足亚门4. 纲:蜂虿目5. 科:蜜蜂科6. 属:蜜蜂属在蜜蜂科中,包括了不同种类的蜜蜂,最为重要和常见的有:舌蜜蜂、土蜂、胡蜂等。
二、蜜蜂的外部解剖蜜蜂的身体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它有明显的头、胸和腹三部分,此外还有一对翅膀和六条腿。
蜜蜂的外部解剖结构如下:1. 头部:包括触角、眼睛以及咽头等,触角和咽头是蜜蜂尝试、摄食和吸取花蜜的主要器官。
2. 胸部:包括了一对复眼和一个嗅觉器官,这些器官对蜜蜂感知外界环境十分重要。
3. 腹部:蜜蜂的腹部内含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重要器官,同时还是蜜蜂蜂蜡产生的地方。
蜜蜂的外部解剖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三、蜜蜂的生理特点蜜蜂的生理特点主要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生殖和分泌等方面,下面将对蜜蜂的这些生理特点进行逐一介绍。
1. 呼吸:蜜蜂的呼吸是通过体壁进行的,它们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体表的气孔进行,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皮肌孔呼吸。
2. 循环:蜜蜂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细胞等,血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养分,维护蜜蜂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消化:蜜蜂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管、胃、肠等,蜜蜂主要通过吸食花蜜、植物汁液和软体动物等来获得养分。
4. 生殖:蜜蜂生殖的方式是有性生殖,雌蜂通过交配形成卵并产生幼虫,雄蜂则通过授精来传递遗传物质。
5. 分泌:蜜蜂的分泌物主要是蜂蜡和蜂蜜,蜂蜡是蜜蜂进行巢穴和巢壁建造的原材料,而蜂蜜则是蜜蜂的主要食物来源。
以上是蜜蜂的生理特点,对于蜜蜂的生存和繁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蜜蜂的生活习性蜜蜂的生活习性主要是指其取食、繁殖、巢穴建造和分工等方面的行为。
蜜蜂的生活习性对于蜜蜂的生存和群体的秩序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取食:蜜蜂主要以花蜜为主食,同时它还会吸食植物汁液、软体动物和水等,蜜蜂的取食行为对于花卉的传粉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关蜜蜂的知识一、蜜蜂介绍蜜蜂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个体发育过程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
蜜蜂过着群体生活,是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及繁殖期培育的数百只雄蜂组成。
生活在同一巢内。
它们在形态、生理和职能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和严格明确的分工。
蜂王蜂王又称母蜂,个体大,发育完善,专管生育产卵。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
工蜂在蜂群中数量占群体的绝大多数。
个体较小,头呈三角形,具有1对发达的复眼和3个单眼,能察觉蜜源,认巢辨路能力很强。
它们的职能是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蜜、饲喂幼虫和蜂王,并承担筑巢、清洁蜂房、调节巢内温度、湿度以及抵御敌害等工作。
由咽腺分泌一种蜂乳,用于饲喂蜂王。
腹部具蜡腺,能分泌卉质,提供筑巢用。
腹部末端有毒腺和螫针,当刺螫时放出蜂毒。
二、多少蜜蜂采集一天才能酿1千克蜜人们常说“勤劳的蜜蜂”,这一点也不夸张。
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
一只蜜蜂大约要采集1000朵花,才能装满自己的嗉囊,嗉囊装满后回家卸空,蜜蜂又去采集新的花粉。
这样,它每天都要飞出去约10次。
要酿造1千克的蜂蜜,大约需要6万只蜜蜂整整采集一天。
三、蜜蜂的刺针一生只能用一次蜜蜂用刺针蜇人是为了保护蜂群的利益,却不会给单个的蜜蜂带来任何好处。
蜇人之后,刺针留在受害者的身体里,蜜蜂由于失去刺针,身体的内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久就会死去。
四、人类也能懂得蜜蜂的语言吗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施对蜜蜂的语言进行了研究。
他要求自己的助手把一个蜂蜜盘放在附近的某个地方,自己则守在蜂窝的旁边。
很快,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蜂蜜盘,飞回蜂窝,开始用它的舞蹈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的发现。
科学家认真仔细地观察着,并做了大量的记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科学家终于懂得了蜜蜂各种舞蹈形式的意义,将蜜蜂的舞蹈语言解码了。
研究证明,蜜蜂的舞蹈语言对食物距离的描述,甚至能够准确到米呢。
初三化学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 高温 2C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 2NaCl分解反应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高温CaO + CO2↑置换反应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其他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3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关于蜜蜂的简单知识蜜蜂,又名蜜蜂、蜜虫、花虫,是昆虫中的一种,属于膜翅目蜜蜂科。
蜜蜂是人类最早驯化的昆虫之一,在人类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蜜蜂的生物学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社会结构、繁殖生殖、经济价值以及保护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一、生物学特征1.形态结构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包括顶及口器,顶顶面有两个长的复眼和中间较小的单眼;胸部是有翅膀和六条腿的一部分,前胸有三个环节,中胸和后胸各有一个环节;腹部呈尖锥形,有六个腹节,末端有一个尖刺。
2.生殖系统雄蜜蜂有精巢和交合器,精巢在腹部第七、第八节之间。
雌蜜蜂有卵巢和配-管,卵巢在腹部第二、三节之间,配-管比雄蜜蜂要长,能分泌蜜蜂皇浆;未配-的雌蜜蜂也可以分泌接踵卵,但通常可分泌的数量有限,质量也不高;一旦嫁入蜂群,随即变成蜜蜂皇后。
二、分类蜜蜂科共包括6个亚科,约20万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蜜蜂品种有中蜂、黑蜂、意大利蜜蜂、科威岛蜜蜂等。
三、生活习性1.营养需求蜜蜂是花粉授粉的重要传播者,同时也是积极的蜜源搜寻者。
蜜蜂的食物主要是花蜜和花粉,花粉是蜜蜂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花蜜则为蜜蜂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蜜蜂繁殖期间,特别是幼蜂和工蜂群,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能量供应。
2.活动时间和环境蜜蜂喜欢在茂盛的花丛中活动,一般活动时间为白天,晚上休息。
当气温较低时,蜜蜂不活动,一般活动温度为5-35℃。
蜜蜂通常在盛花期采集花蜜和花粉,存储在巢穴中作为越冬的食物,也产生一些副产品如蜜蜡、蜂蜜、蜂王浆等。
3.行动方式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行动方式中规中矩,很少出错。
蜜蜂有高度的地图感知能力,可快速找到巢穴附近的花园,编号系统准确,每只蜜蜂都被编入不同的团体,各自负责不同的工作。
四、社会结构蜜蜂属于典型的社会昆虫,其社会结构非常严格,分工明确,按照不同职责被区分为蜜蜂王后、工蜂、雄蜂等不同的角色。
1.蜜蜂皇后蜜蜂王后由很多未孵化蜜蜂卵孵化的卵所产生,一旦成为皇后后,就不再离开巢穴。
有关蜜蜂的知识一、蜜蜂介绍蜜蜂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中个体发育过程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
蜜蜂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
蜜蜂过着群体生活,是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及繁殖期培育的数百只雄蜂组成。
生活在同一巢内。
它们在形态、生理和职能上均有明显的区别和严格明确的分工。
蜂王蜂王又称母蜂,个体大,发育完善,专管生育产卵。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
工蜂在蜂群中数量占群体的绝大多数。
个体较小,头呈三角形,具有1对发达的复眼和3个单眼,能察觉蜜源,认巢辨路能力很强。
它们的职能是负责采集花粉、花蜜、酿蜜、饲喂幼虫和蜂王,并承担筑巢、清洁蜂房、调节巢内温度、湿度以及抵御敌害等工作。
由咽腺分泌一种蜂乳,用于饲喂蜂王。
腹部具蜡腺,能分泌卉质,提供筑巢用。
腹部末端有毒腺和螫针,当刺螫时放出蜂毒。
二、多少蜜蜂采集一天才能酿1千克蜜人们常说“勤劳的蜜蜂”,这一点也不夸张。
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
一只蜜蜂大约要采集1000朵花,才能装满自己的嗉囊,嗉囊装满后回家卸空,蜜蜂又去采集新的花粉。
这样,它每天都要飞出去约10次。
要酿造1千克的蜂蜜,大约需要6万只蜜蜂整整采集一天。
三、蜜蜂的刺针一生只能用一次蜜蜂用刺针蜇人是为了保护蜂群的利益,却不会给单个的蜜蜂带来任何好处。
蜇人之后,刺针留在受害者的身体里,蜜蜂由于失去刺针,身体的内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久就会死去。
四、人类也能懂得蜜蜂的语言吗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施对蜜蜂的语言进行了研究。
他要求自己的助手把一个蜂蜜盘放在附近的某个地方,自己则守在蜂窝的旁边。
很快,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蜂蜜盘,飞回蜂窝,开始用它的舞蹈语言向同伴描述自己的发现。
科学家认真仔细地观察着,并做了大量的记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科学家终于懂得了蜜蜂各种舞蹈形式的意义,将蜜蜂的舞蹈语言解码了。
研究证明,蜜蜂的舞蹈语言对食物距离的描述,甚至能够准确到米呢。
蜜蜂的知识蜜蜂的知识蜜蜂的知识一蜜蜂的认识首先想要了解蜜蜂的知识,就要让我们先来了解蜜蜂。
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等;还有10%是中华蜜蜂。
意大利蜂,简称意蜂。
广泛饲养在华北、东北地区。
意蜂蜂王产卵力强,工蜂育虫能力强,不仅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育种素材。
东北黑蜂,是欧洲黑蜂的过度类型。
繁殖力强,在寒冷地区越冬性能好。
但在纬度低的地区不能保持强群。
中华蜜蜂是简称中蜂,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生活。
中蜂飞动敏捷,嗅觉灵敏,勤奋,抗病、耐寒、耐热力强。
但产蜜量和分泌王浆的能力略低于欧洲蜜蜂。
通过介绍,您就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蜜蜂是群居昆虫。
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占1%的雄蜂,和占99%的工蜂组成。
蜂王、雄峰、工蜂在群内各有专职,分工合作,相互依存。
蜂王是蜂群中的雌性蜜蜂。
正常情况下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
蜂王的职责是产卵。
蜂王交尾一次,受精囊中储存的精子,就可满足一生繁殖的需要。
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
一只蜂王一昼夜可产1500到2000粒。
蜂王产两种卵。
一种是受精卵,可发育成工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可发育成雄峰。
蜂王由蜂王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蜂王房也称为王台。
蜂王房内的卵因为吃蜂王浆长大,所以发育成蜂王。
大家已经知道一群蜜蜂中只能有一只蜂王。
蜂王的寿命可达3至5年。
而工蜂夏季的寿命是38天,冬季的寿命是6个月左右。
蜜蜂的知识二蜜蜂采蜜一只蜜蜂酿吐一公斤的蜜,要用上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工作小时,吮吸三千三百三十三朵花蕊。
要酿出500克蜂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3万7千次去发现并采集花蜜,带回蜂房。
蜜蜂的翅膀每秒可扇动200至400次。
蜜蜂飞行的最高时速是40公里。
当它满载而归时,飞行时速为20至24公里。
一个蜂巢平均有5万个蜂房,居住着3万5千只忙碌的蜜蜂。
一只蜜蜂毛茸茸的身体上能粘住5万至75万粒花粉。
蜜蜂
蜜蜂是一种群居性的昆虫,它们群居在蜂巢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蜂王、雄蜂、工蜂,每个蜂群中都有一只蜂王,数百只雄蜂和数以万计工蜂。
在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雄蜂负责交配,蜂王负责产卵,工蜂则负责抚育小蜜蜂、筑巢、采集食物、保卫蜂巢安全等等。
蜜蜂的蜂巢是由无数正六边形的小巢紧密排列组成的,每个小巢的大小,形状及壁厚度几乎完全一样
工蜂的寿命在一个月左右,它们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出生三天后,开始负责打扫蜂房,从第七天开始,就要抚养刚孵化的蜜蜂,到了三周,就要飞出去采集食物了。
工蜂是通过代表不同含义的舞蹈来传递信息。
蜜蜂飞的时候,我们听到"嗡嗡嗡"的声音不是蜜蜂在叫,而是蜜蜂的翅膀扇动空气的声音。
他的翅膀一眨眼的功夫能扇动二百多次,所以就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蜜蜂刺了人后,针拔不出来,就留在人的皮肤里,结果它的一部分内脏也一起留下来了,这样蜜蜂就会很快死掉了。
蜜蜂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是很大的贡献。
蜂蜜、蜂王浆、花粉等是天然营养食品,对调节人体机能有一定的作用;蜜蜂对自然界的贡献是为植物传播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