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交流调压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原因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10.00 KB
- 文档页数:3
晶闸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室用直流可控电源:xxxxxxxxxxx1实验人员一设计任务1.1设计目的目前,电子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电子设备己成为人设备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通信、航天、汽车、计算机、办公和家用电器等行业,直流稳压电源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实验室用直流可调电源,解决实验室存在的直流电源调压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加强对电力电子电路的认识,从而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
1.2设计内容从实验室直流电源存有的问题启程,设计实验室用直流调节器电源,主要就是用作实验室直流掌控电机变频。
1.3设计意义通过此次直流可调电源设计,解决实验室直流电源工作问题,为以后研究高质量使用性能和电气性能的直流稳压电源,做了一个可行性前期实验准备工作,有利于了解直流电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设备稳定运行方面表现出的电气特性;从实验室直流电源入手研究,有助于积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碰到的问题;从实验团队中相互合作共同进行相关工作,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为以后我们参加相应工作提供了一个简单模型;研究过程中的分析和改进,增加了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补充自身的不足;从需求-分析-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们对以后解决相关问题的认识。
1.4设计过程二器件挑选变压器:220v/220v/38v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普通二极管4007、5108晶体管:普通三极管9015、可控硅tny816、单结晶体管bt33f电容:电解电容整流桥:kbpc1510整流桥堆电阻:18个大小不等电阻2电位计:电位计2.2k熔断器:tc115265三电路原理图四实现原理4.1控制电路单结晶体管构成的晶闸管触发电路如图所示,与单结晶体管构成弛张振荡电路相比较,电路的振荡部分相同,同步是通过对电源电路的改进实现的。
取自主电路的正弦交流电通过同步变压器t降压,变为较低的交流电压,然后经二极管整流桥变成脉动直流。
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分析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分析同学:老师,双向晶闸管看起来与单向晶闸管的外形差不多,也有三个电极(图2 ),它的主要工作特性是什么呢?教师:双向晶闸管相当于两个单向晶闸管的反向并联(图3 ),但只有一个控制极。
这样,双向晶闸管在正、反两个方向上都能够控制导电,而单向晶闸管却是一种可控的单方向导电器件。
给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加正的或负的触发脉冲,都能使管子触发导通。
这样,触发电路的设计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触发方式。
此外,双向晶闸管的两个主电极不再分为阳极和阴极,而是称为第一电极T1和第二电极T2。
双向晶闸管在电路中不能用作可控整流元件,主要用来进行交流调压、交流开关、可逆直流调速等等。
同学: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图1 )中,使用了双向触发二极管,我们过去没有听说过这种管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器件呢?老师:双向触发二极管(图4 )从结构上来说,是一种没有控制极的晶闸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二极管的反向并联。
这样,无论在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两极之间外加什么极性的电压,只要电压的数值达到管子的转折电压值,就能使它导通。
值得注意的是,双向触发二极管的转折电压较高,一般在20〜40V范围。
同学:老师,您给我们讲讲双向触发二极管组成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吧。
老师:调压器电路主要由阻容移相电路和双向晶闸管两部分组成。
我们单独画出这两部分电路(图5 ), R5、RP 和C5构成阻容移相电路。
合上电源开关S ,交流电源电压通过R5、RP向电容器C5充电,当电容器C5两端的电压上升到略高于双向触发二极管ST的转折电压时,ST和双向晶闸管VS相继导通,负载RL得电工作。
当交流电源电压过零瞬间,双向晶闸管自行关断,接着C5又被电源反向充电,重复上述过程。
分析电路时,大家应该意识到,触发电路是工作在交流电路中的,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分别会发岀正、负触发脉冲送到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使管子在正、负半周内对称地导通一次。
课题:小容量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1原理简介该调速系统适用于4千瓦以下的直流电动机的无级调速. 1)控制电路a 给定电压Ug由稳压电源通过电位器R21、R23和R22供给。
其中R21整定最高给定电压(对应最高转速),R22整定最低给定电压(对应最低转速)。
R23为手动调整电位器。
b 电压负反馈信号UFV电压负反馈信号UFV由电阻R13,R14和电位器R20分压后取出,UFV与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枢两端并联,因而UFV 电压与电枢电压UA成正比,调节R20即可调节电压负反馈量的大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电压信号为负反馈所以UFV 与UG的极性是相反的,电阻R13是限制UFV上限电阻,电阻R14是限制UFV下限电阻。
c 电流正反馈电路由电位器R18取出。
电枢电流IA主要流过取样电阻R8。
R18取出的电压Ufi与IaR8成正比,亦即Ufi与电枢电流Ia 成正比。
调节R18即可调节电流反馈量的大小。
2)主电路主电路由Va、Vb、V1、V2、组成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C8、R10及C7、R12是交,直流过电压保护电路,L为平波电抗器,能限制电流脉动,改善换向条件,减少电枢损耗,并使电流连续,L两端的电阻R11能保证可靠触发,并且在主电路突然断路时,为电抗器提供放电回路,减少电抗器产生的过程.工作过程中只要给VSA、VSB加入尖顶脉冲信号晶闸管就能导通,电动机就能启动运行,因为采用桥式整流电路,故工作时VSA、VSB是轮流导通的的,改变晶闸管门极的脉冲相位,就可以实现对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为了加快制动和停车,采用了能耗制动,R9为能耗制动电阻.电动机励磁由单独的整流电流VC3供电.为了防止失磁而引起的飞车事故,在励磁电路中串入电流继电器KA,只有当励磁电流大于某数值时,KA才动作.在主电路的接触器KM的控制回路中,串接KA常开触头.KA的动作电流可通过分流电位器R17来调整.钮子开关SB是调速系统的启动开关。
3)触发电路由单结晶体管VS为核心组成张弛振荡器,R15为输出电阻,R2为温度补偿电阻。
第6章思考题与习题6.1在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当控制角小于负载功率因数角时为什么输出电压不可控?α<时电源接通,如果先触发T1,则T1的导通角θ>180°如果采用窄脉冲触答:当φ发,当下的电流下降为零,T2的门极脉冲已经消失而无法导通,然后T1重复第一周期的工作,这样导致先触发一只晶闸管导通,而另一只管子不能导通,因此出现失控。
6.2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答: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的基本原理是:电路中具有相同特征的两组晶闸管整流电路反并联构成,将其中一组整流器作为正组整流器,另外为反组整流器,当正组整流器工作,反组整流器被封锁,负载端输出电压为上正下负;如果负组整流器工作,正组整流器被封锁,则负载端得到输出电压上负下正,这样就可以在负载端获得交变的输出电压。
晶闸管相控直接变频,当输出频率增高时,输出电压一周期所含电网电压数就越少,波形畸变严重。
一般认为:输出上限频率不高于电网频率的31~21。
而当输出电压升高时,也会造成输出波形畸变。
因此,只能降频、降压,而不能升频、升压。
6.3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和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在控制上有何区别?答:相控整流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但二者电路结构不同,在控制上也有区别。
相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在正负半周同极性加到负载上,输出直流电压。
交流调压电路,在负载和交流电源间用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T1、T2或采用双向晶闸管T相联。
当电源处于正半周时,触发T1导通,电源的正半周施加到负载上;当电源处于负半周时,触发T2导通,电源负半周便加到负载上。
电源过零时交替触发T1、T2,则电源电压全部加到负载。
输出交流电压。
6.4交流调压和交流调功电路有何区别?答:交流调功能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但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压电路都是通过控制晶闸管在每一个电源周期内的导通角的大小(相位控制)来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多项选择题)下面列出8种常见故障和26种可能的原因,试分析每一种故障的可能原因。
故障情况:1、起动时,晶闸管快速熔丝烧掉。
(2、3、)2、开机后,电动机不转动。
3、电动机转速不稳定,甚至发生振荡。
4、额定转速下运行正常,但降速、停车和反转过程中,快速熔丝熔断。
5、电动机负载运行时正常,但空载、低速时振荡。
6、电动机轻载运行正常,但重载运行时不稳定。
7、停车后,仍时有颤动。
8、整流输出电压波形不对称,甚至缺相。
可能原因:1、整流桥输出短路。
2、电动机被卡住,或机械负载被卡住。
3、电流截止环节未整定好,致使启动电流过大。
4、个别晶闸管元件老化,或因压降功耗过大而损坏。
5、晶闸管散热片接触不良,或冷却风(水)供量不足,或风机转向接反,导致元件过热。
6、整流元件阻容保护吸收元件虚焊。
7、三相全控桥运行中丢失触发脉冲。
8、稳压电源无电压输出。
9、熔断器芯体未安入或已烧断。
10、励磁电路未接通。
11、个别晶闸管元件擎住电流值过大。
12、整流电流断续,电压、电流反馈信号中谐波成分过大。
13、速度调节器增益过大。
14、转速及电流反馈电路滤波电容过小。
15、直流测速发电机电刷接触不良。
16、电流反馈电路断线或极性接反。
17、电源进线相序与设备要求不符,或整流变压器相序不对,或同步变压器相序不对。
18、触发器锯齿波斜率不一致,触发脉冲间隔不对称。
19、电网电压过低。
20、供电强电线路与控制弱电线路混杂一起,引起严重干扰。
21、锁零电路未起作用,运放零飘过大。
22、晶闸管元件高温特性差,大电流时失去阻断能力。
23、整流变压器漏抗引起的电压波形畸变过大。
24、转速环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穿越频率ωc过大,接近机械装置的扭振频率。
25、输出低电压时的电压波形为断续尖状波形,其中含有较大低频谐波。
26、触发电路无触发脉冲输出,或触发脉冲电压幅值不够大,或触发电流不够大,或脉宽太窄。
试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源谐波问题摘要:电源谐波是影响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严重污染了电力系统,降低了电力电子设备的性能。
本文对电源谐波的来源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且提出了抑制建筑电气设计中电源谐波的方法。
关键词:电源谐波,电力系统,电能污染,谐波抑制在建筑电气设计时,为了给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电气设计人员开始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然而供电系统的谐波是影响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给建筑电力系统造成了电能污染,对智能建筑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还会降低电子设备的性能,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源谐波问题,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电源谐波的抑制方法。
1电源谐波产生的原因1.1变压器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心(磁芯)。
一般情况下,变压器的谐波主要是磁路非线性引发的,因为非正弦波形是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具备的特征,无论是平顶波还是尖顶波都含有奇次谐波,并且这两种波形含有的次谐波量是最大的,但是,变压器不是任何工作状态下都产生电源谐波的,变压器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产生的谐波含量是比较小的,因为在额定负载下,电流波形接近正弦波,而波形畸变是可以忽略的。
然而当额定电压空载或轻载时,铁心工作就进入了饱和区,变压器的感应电动势就会在励磁电流产生压降的情形下包含谐波分量。
1.2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电力电子装置由各类电力电子电路组成的装置。
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谐波是当谐波电流进入电力系统后在电力系统内被压降,使电力系统中电压产生畸变。
而随着家用电器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这便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恒定的谐波,因为电力电子设备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设备会产生谐波含量,而且当电机负载的电感量比较少时,变频器流入的电流就是电流尖峰,这尖峰中的谐波含量更高。
1.3交流调压电器交流调压电器可分为通断控制调压称交流调功器和移相控制调压称交流调压器。
通断控制的调压器称交流调功器是将晶闸管作为开关,将负载与电源间接通几个周波,又断开几个周波,循环如此,这种控制方式就会使输入电流出现了含量很高的分数次特征谐波。
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的工作原理双向晶闸管(Bidirectional Thyristor,简称Triac)是一种四层半导体器件,具有两个PN结和一个NPN结。
它可以同时控制正半周期和负半周期的电流,实现交流电压的调节。
双向晶闸管通过控制电流的触发角来实现电压控制。
双向晶闸管是一个三极管开关。
当控制电压大于触发电压时,双向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即工作在低电阻状态;当控制电压小于触发电压时,双向晶闸管处于关断状态,即工作在高电阻状态。
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触发角控制输入电压的导通角度,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1.基本电路: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的基本电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输入电源、加载电阻和双向晶闸管。
输入电源提供交流电压,加载电阻将电流限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双向晶闸管则控制电压的导通角度。
2.触发电路:为了控制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度,需要设计一个触发电路。
触发电路根据输入电压变化生成触发脉冲信号,并通过控制脉冲的宽度和相位来控制双向晶闸管的导通时间。
触发电路通常由耦合元件、隔直电路和定时电路组成。
3.工作原理:当输入电压正半周期大于控制电压时,双向晶闸管导通,电流通过双向晶闸管和加载电阻,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
当输入电压正半周期小于控制电压时,双向晶闸管关断,电流不再通过加载电阻,输出电压为零。
通过控制触发角度,可以改变双向晶闸管导通时间,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
4.调压方式: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相位控制方式和频率控制方式。
在相位控制方式下,通过改变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双向晶闸管的导通角度,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频率控制方式下,通过改变触发脉冲的宽度来控制双向晶闸管的导通时间,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大小。
相位控制方式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输出电压的场合,而频率控制方式适用于需要大范围调节输出电压的场合。
5.优缺点: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具有调节范围广、操作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然而,双向晶闸管交流调压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功率损耗大等。
学号:13061113 姓名:陈益锐专业:自动化实验五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用三只晶闸管,与单相电路比较,输出电压脉动小,输出功率大,三相负载平衡。
实验线路见图1-5。
三.实验内容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2.NMCL—33B组件3.NMEL—03组件4.NMCL—18D组件5.双踪示波器(自备)6.万用表(自备)五.注意事项1.整流电路与三相电源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序。
2.整流电路的负载电阻不宜过小,应使I d不超过0.8A,同时负载电阻不宜过大,保证I d超过0.1A,避免晶闸管时断时续。
3.正确使用示波器,避免示波器的两根地线接在非等电位的端点上,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方法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用示波器观察NMCL—33B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2)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 脉冲超前“2” 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合上主电源,接上电阻性负载,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U vw 、U wv ,从0V 调至110V :(a ) 改变控制电压U ct ,观察在不同触发移相角α时,记录相应的U d 、I d 、U ct 值。
1. α=0°时, Ud=77V Id=0.07AUd 波形 Uvt 波形2. α=30°时, Ud=67V Id=0.06图1-5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Ud波形Uvt波形3. α=60°时,Ud=44V Id=0.03Ud波形Uvt波形4. α=90°时,Ud=21V Id=0.01Ud波形Uvt波形5. α=120°时,Ud=4V Id=-0.01AUd波形Uvt波形3.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接入NMCL—331的电抗器L=700mH,,可把原负载电阻Rd调小,监视电流,不宜超过0.8A(若超过0.8A,可用导线把负载电阻短路),操作方法同上。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习题5交流调压变频]一.填空题1、某半导体器件的型号为KS50—7的,其中KS表示该器件的名称为,50表示,7表示1、双向晶闸管、额定电流50A、额定电压100V。
2、某半导体器件的型号为KN100/50—7,其中KN表示该器件的名称为100表示,50表示,7表示2、逆导晶闸管,晶闸管额定电流为100A,二极管额定电流为50A,额定电压100V。
3、双向晶闸管的四种触发方式分别是、、和实际工作时尽量避免使用方式。
3、Ⅰ+,Ⅰ-,Ⅲ+,Ⅲ-。
Ⅲ+4、晶闸管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定义为侧与之比。
3、交流、有功功率、视在功率5、晶闸管装置的容量愈大,则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4、愈大,愈大。
6、在装置容量大的场合,为了保证电网电压稳定,需要有补偿,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负载侧5、无功功率;并联电容。
7、型号为KS100-8的元件表示晶闸管、它的额定电压为伏、额定有效电流为安。
双向晶闸管、800V、100A。
8、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有:I+触发:第一阳极T1接电压,第二阳极T2接电压;门极G接电压,T2接电压。
I-触发:第一阳极T1接电压,第二阳极T2接电压;门极G接电压,T2接电压。
Ⅲ+触发:第一阳极T1接电压,第二阳极T2接电压,门极G接电压,T2接电压。
Ⅲ-触发:第一阳极T1接电压,第二阳极T2接电压;门极G接电压,T2接电压。
(答案:I+触发:正,负;G正,负。
I-触发:正,负;负,正。
Ⅲ+触发:负,正;正,负。
Ⅲ-触发:负,正;负,正。
)9、在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中,负载为电阻性时移相范围是,负载是阻感性时移相范围是(,)10、双向晶闸管的图形符号是,三个电极分别是,和(第一阳极T1,第二阳极T2,门极G)11、交流零触发开关电路是利用在电源电压方式来控制晶闸管导通与关断的。
(过零触发)二.选择题三.判断题型号为KS50—7的半导体器件,是一个额定电流为50A的普通晶闸管。
()2、双向晶闸管的额定电流是用有效值来表示的。
电流畸变产生的原因1. 引言电流畸变是指电流包络波形与正弦波有所不同的现象,它会导致电网质量问题,如电压波动、谐波扩散以及电力系统各种设备的异常运行等。
电流畸变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非线性负载、谐波产生设备、电网故障以及电源质量问题。
2. 非线性负载非线性负载是电流畸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大量的非线性负载设备被广泛应用,如电子器件、数码产品和调光设备等。
这些设备通常使用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且通过功率开关器件(如二极管和晶闸管)来控制电流。
然而,这些开关设备存在导通和截止过渡期间的瞬态过程,从而产生快速改变的电流脉冲。
这些电流脉冲包含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导致电流波形失真。
此外,非线性负载还会引发电流的突变,造成电流的不连续或间歇性。
这种突变在电力系统中会导致电流的不平衡,从而增加系统中谐波的含量,并且引起电流畸变。
3. 谐波产生设备谐波产生设备也是电流畸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谐波是指频率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成分,它会在电力系统中产生不同级别的畸变。
谐波产生设备主要包括整流装置、变频调速器、非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流源等。
在工业生产中,许多设备需要使用电力变频调速器来调节驱动电机的转速,如空调、风机和水泵等。
然而,这些变频调速器通常采用功率开关器件(如可控硅和供控晶闸管)来改变电源频率,并导致电流包络波形失真,产生谐波成分。
非线性电阻和电流源也会引发电流畸变。
非线性电阻如电弧炉和电阻焊机等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它们的电流特性非线性,导致电流波形存在谐波成分。
类似地,非线性电流源如逆变器和电力电子变压器等设备,也会产生谐波电流。
4. 电网故障电网故障也是导致电流畸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网故障可能包括电网短路、接地故障以及设备故障等。
这些故障会引发电流的异常变化,导致电流波形的不连续或间断,从而产生谐波成分。
电网短路是指电源之间或电源与负载之间的短路现象,在短路发生时,电源会提供大量的短路电流,导致电流波形的畸变。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仿真波形畸变摘要:一、问题背景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三、仿真波形畸变原因分析四、解决方案及优化策略五、总结与展望正文:【提纲】一、问题背景在电力电子系统中,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源、逆变器、调节器等装置中。
然而,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波形畸变的问题,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三相变压器、六个晶闸管、电感及电阻等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在晶闸管的控制下,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供给负载使用。
其中,晶闸管的导通顺序和触发方式对电路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三、仿真波形畸变原因分析在仿真过程中,波形畸变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导致的:1.晶闸管的开通和关断瞬间会产生高频谐波,叠加在输出电压上,导致波形畸变;2.控制策略的不合理,如触发脉冲的宽度、相位等参数设置不当,也会引起波形畸变;3.电感、电阻等元件的参数选择不当,可能使得谐波电流过大,进一步加剧波形畸变。
四、解决方案及优化策略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优化:1.选择合适的晶闸管触发方式,如采用双脉冲触发,可以减小谐波的产生;2.调整触发脉冲的宽度和相位,使其尽量与晶闸管的导通角度相匹配,降低波形畸变;3.合理选择电感、电阻等元件的参数,以减小谐波电流的影响;4.采用滤波器等被动元件对输出电压进行滤波,降低波形畸变。
五、总结与展望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波形畸变问题是电力电子领域中的一项常见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波形畸变,提升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交流调压器的晶闸管控制方法
控制方式有两种
1、相位控制:通过移相触发改变晶闸管每周期导通的起始点即控制角的人小来达到改变输出电压或功率的目的。
2、通断控制:把晶闸管作为开关,在设定时间内将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期,然后断开儿个周期,改变晶闸管在设定时间内通断时间比例来达到改变输出电压或功率的口的。
采用通断控制的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为完整的正弦波,不存在和位控制时的高次谐波十扰,但其通断频率比电源频率低,特别是通断比例太小时会出现低频干扰,适用于热惯性比较大的电热负载。
交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波形:由控制特性可以看出,控制角a在20。
〜160。
之间变化时,负载上相对应的平均功率的变化为1%-99%。
晶闸管调压120波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晶闸管是一种用来控制电压和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它具有开关速度快、耐压能力强、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控制系统中。
晶闸管调压技术是利用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来实现对电压的调节,其中120波形是一种常见的调压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晶闸管调压120波形的特点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晶闸管调压技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晶闸管调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重点讨论晶闸管调压120波形的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晶闸管调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晶闸管调压120波形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优势。
通过分析晶闸管调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深入探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领域,以及如何利用晶闸管调压120波形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同时,本文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晶闸管调压技术,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晶闸管调压技术介绍晶闸管调压技术是一种常见的电力调节技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从而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
晶闸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具有双向导电性和可控性,能够有效地控制电路中的功率流动。
晶闸管调压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电路中,通过调节晶闸管的通断状态,使得输出电压呈现出不同的波形,实现对电压的调节。
在实际应用中,晶闸管调压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有效地保护设备和提高电能利用率。
晶闸管调压技术具有调节响应快、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中,如交流电机控制、电力电子设备等领域。
其在提高电网质量、降低能耗、提高电力利用率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晶闸管调压120波形特点晶闸管调压120波形是一种常见的电压调节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 波形稳定性高:晶闸管调压120波形可以实现电压的平稳调节,波形稳定性高,能确保电路的稳定运行。
励磁系统小电流试验时输出电压异常波动原因分析
事故现象:断开励磁调节器与励磁变压器的连接,采用调压器升压作为励磁系统的输入电源,把转子绕组用2kQ的电阻代替,使励磁调节器主回路流过小电流。
当励磁调节器输出电流为0. 5A时,直流输出电压波动较大,调压器出现电磁噪声。
事故分析:负载电流小于部分晶闸管的维持电流,使得部分晶闸管不能有效导通。
晶闸管不能有效导通引起励磁调节器输出电压波动较大,造成三相输入电流不平衡,使得调压器发出的声音非常奇特。
事故处理及反措:
(l) 改变励磁调节器的导通角,增大励磁调节器的输出电流,当输出电流为0.65A时,故障现象消失。
(2)整流桥晶闸管触发后要保持稳定导通,其通过的电流一般要求至少在1A以上,因此励磁系统在静态小电流试验时,要根据交流侧电压幅值进行负载电阻的选择,参照算式估算:R<O. 7Uac,即可保证触发角度小于90°时,晶闸管整流桥输出波形平稳。
晶闸管交流调压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原因分析
秦祖荫 2008年9月4日
根据《The philosophy of ac voltage regulation 》一文所述的工作原理,导致大电流变压器次级电流波形畸变是因为以下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 变压器的漏感偏大,也即变压器(包括次级负载)的功率因数过低。
2. 晶闸管门极触发脉冲的宽度不够。
3. 晶闸管门极过零触发。
下面结合电路仿真波形解释这三个因素造成电流波形畸变的原因。
图1是仿真用的模拟电路,图中红色虚线框是交流电源 的等效电路,其中L4和R5 分别代表前级变压器的漏感 和线圈电阻。
蓝色虚线框是 大电流变压器等效电路,其 中Ls1和Ls2分别代表大电 流变压器初级漏感和折算到
初级的次级漏感,Lm 是变 压器励磁电感,Rm 代表变 压器铁心损耗的电阻,RL 是折算到变压器初级的次级 负载电阻。
图2是图1
交流电源电压 I G
I t h 1
I t h 2 I L m I R L 图2
TD = 0TF = 1us PW = 2ms PER = 10ms
V1 = 0
TR = 1us V2 = 10v
2 / 3
交流调压原理中已经说明:功率因数越低,晶闸管门极触发迟后角α越小,则晶闸管电流波形的宽度越大。
对于大电流变压器次级负载电阻都很小,而变压器次级电感(包括变压器次级漏感和次级大电流导线寄生电感)可能会大于次级负载电阻,这就造成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很低,再用过零触发(见图2中的触发脉冲电流波形I G )的结果是晶闸管th1首次导通电流波形宽度大于180Ο,而晶闸管th2的触发脉冲宽度延伸不到th1导电结束之后,因此晶闸管th2不能导电,此后的结果是只有th1晶闸管半边工作(见图2中的晶闸管th1电流I t h 1 波形,th2的电流I t h 2始终是0)。
因为只有th1半边工作,变压器励磁电感电流I L m 也是单方向电流,th1每次导电就使Lm 储能增加(即I L m 上升),th1截止时,Lm 向负载释放储能(即I L m 衰减),所以在上电之后I L m 波形是逐渐爬升。
变压器负载电流I R L =Ith1-I L m ,图中I R L 波形即有正弦畸变。
还应说明:图中I R L 波形存在暂态分量,这是因为仿真电路中的变压器等效电路次级没有电隔离。
上述半边晶闸管导电现象可以用实测变压器初级电流波形(如图2中的I t h 1,不存在负向波形)得到证明。
因为变压器初级电流中存在暂态分量(直流分量),所以应该用霍尔电流传感器采取电流信号。
消除电流波形畸变的合理方法
导致大电流变压器次级电流波形畸变的三个因素中大电流变压器和晶闸管触发电路都已经定型,可以不予变更,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两项措施消除电流波形畸变:
1.减小变压器次级输出导线的寄生电感,提高功率因数,在消除电流波形畸变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无功电流在大电流导线中的损耗(即节能)。
减小大电流导线寄生电感的方法是用铜排取代软电缆。
将两根铜排紧靠在一起,两铜排间夹一层很薄的绝缘,当有大电流时,两根铜排周围的磁通相互抵消,表明寄生电感大大减小。
更合理的措施是尽量降低变压器的漏感,为此在定制变压器时应提出短路阻抗压降(例如短路阻抗压降<2%),以进一步提高功率因数。
2.根据交流调压的理论,当晶闸管触发角α等于负载功率因数角ϕ时,就可以消除电流暂态分量。
为此应摈弃过零触发,将晶闸管门极触发迟后角调大,在无法知道负载功率因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验试探几次,达到负载电流波形没有畸变即可。
更合理的措施是将晶闸管门极触发脉冲宽度加宽。
图3是仿真的其它条件与前同,仅将晶闸管门极触发角增大到54o
(3ms )所得的波形。
从变压器初级电压和变压器初级电流波形间的相位差角(即功率因数角)为59.4o
,出触发角和功率因数角间的差为 4.5544.59=-
而触发脉冲宽度为2ms ,换算成电角度为 4.536102180003>=⨯⨯-,这就表明可以避免只有单边晶闸管工作,也就避免了电流波形畸变。
功率因数角 59.4o
交流电源电压
I G I t h 1 I t h 2 I L m I R L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