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流程图
- 格式:ppt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7
影视制作的流程影视制作的流程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
从好莱坞电影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而在影视的商业链条中,版权是不可逾越的一个门槛。
1).影视的编辑和制作流程一般来说,影视制作的过程,包括把原始素材镜头编织成影视节目所必需的全部工作过程。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1)整理素材所谓素材指的是用户通过各种手段得到的未经过编辑(或者称剪接)的视频和音频文件,它们都是数字化的文件。
制作影片时,得将拍摄到的胶片中包含声音和画面图像的输入计算机,转换成数字化文件后再进行加工处理。
这里的素材可以指:从摄像机﹑录像机或其他可捕获数字视频的仪器上的视频文件;Adobe Premiere或其他软件建立的Video for windows或Quick Time Video;Adobe Photoshop文件;Adobe Illustrator 文件;数字音频﹑各种数字化的声音﹑电子合成音乐以及音乐;各种动画文件(.Fli﹑.Fic);不同图像格式的文件,如BMP﹑TIF和GIF等;(2)确定编辑点(切入点和切出点)和镜头切换的方式编辑时,选择自己所要编辑的视频和音频文件,对它设置合适的编辑点,就可达到改变素材的时间长度和删除不必要素材的目的。
镜头的切换是指把两个镜头衔接在一起,使一个镜头突然结束,下一个镜头立即开始。
在影视制作上,这既指胶片的实际物理接合(接片),又指人为创作的银幕效果。
Premiere 6.0可以对素材中的镜头进行切换,实际上是软件提供的过渡效果,操作过程是这样的,素材被放在时间线视窗(Timeline Windows)中分离的Video1A 和Video1B轨道中,然后将过渡效果视窗中选择的过渡效果放到T轨道中即可。
(3)制作编辑点记录表传统的影片编辑工作离不开对磁带或胶片上的镜头进行搜索和挑选。
企业宣传片拍摄步骤1.项目分析。
在给客户制作企业宣传片时影视广告公司首先要了解客户的一些基本信息:企业类型,产品特性,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等;客户行业信息(行业特性、行业趋势、行业地位、世界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了解客户需求(风格、主诉点、受众、使用场合、片长以及用片时间等)2.项目判定。
在对客户信息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接下来就进入到项目判定阶段,公司根据项目的工期,要求,风格,组内资源的配比情况判定是否需要联系外协;根据项目的要求,风格选择合适的编导进行项目制作3.文案策划。
文案策划阶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策划大纲/创意阐述:明晰全片主题、确定叙事线索、确定叙事风格、确定表现手法2.解说词:确定解说词的逻辑结构,确定大框架确定解说词语言风格、视角及感情色彩确定各部分内容比重4.分镜头脚本设计。
1.分镜头脚本:如果可能,在设计分镜头脚本前查看场地;如果可能,与客户确定剪辑风格,以此来确定镜头量和拍摄手法,分别设定好情绪镜头和叙述镜头的比例和拍摄手法,保证拍摄画面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从全片进行布局设计画面的使用方式,避免同类型镜头的多次重复使用,对中性素材的使用合理,根据预算对镜头有所取舍,制作详细到每一句解说词的制作脚本自用2.包装设计:对于制作难度及工期有充分了解;对于全片的色调有统一设计;在画面设计上尽量避免歧义,多意,多选择性,保证客户VI的正确使用,画面信息量充足,内容清晰准确,在包装设计时,尽量保证画面的多层次性,注意细节的把握,对动画师提出要求时沟通简练、准确,尽量确定样片,并对工期有一定的掌控5.前期拍摄。
确定甲方联络人,协调人与客户沟通,提前制订拍摄方案及准备内容根据分镜头脚本,场地及拍摄内容的需要确定器材,并合理安排,镜头设计合理,尽量避免“人眼”视角强调镜头“组”的概念,现场沟通语言简练,明确,凡事以完成项目为先注意现场环境,物品及客户工作习惯6. 6后期制作。
1.初剪:根据分镜头脚本的设计及解说的长度将素材进行大致的裁剪和排序,选择适当的中性素材,剪辑时需要进行二次创作2.精剪:强调镜头“组”的概念注意画面逻辑关系和景别顺序选取符合全片风格和前后关系的音乐,并控制剪辑节奏3.动画制作及嵌入:及时与动画制作人员沟通反馈并按步骤审查指导制作方向,避免工期延误动画质量负责并适当提出整改意见7.7审片修改。
影视项目运作流程一、酝酿时期影视剧的形成离不开剧本,而好的故事或想法是剧本的雏形,好的故事或想法,来源于编剧或已十分成熟的文学作品。
——编剧把自己的故事(想法)向投资方阐述,希望可以得到经济支持或把想法通过导演、制片人(独立或受雇于制作公司)等传达给投资方,使故事能够搬上荧幕;关于对著作的改编。
当制片公司或制片人得到著作改编权后,就会寻找投资或赞助商,确立影视项目拍摄并由编剧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
——确定导演,与剧本作者交换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和完善电影文学剧本;投资方确立项目及主创人员,成立筹备组。
酝酿时期不计入影片摄制周期。
本时期应注意的事项:1、制片人(代表版权方及投资方对摄制项目进行安全管理,是剧组的法人,签署各种合同,编制预算、控制经费支出、制定拍摄计划、监督拍摄进程、安排协调各部门工作等)获得资金后,聘请(签订合同)制片主任协助其工作。
2、制片主任带领制片部门工作,保障摄制组按时完成任务、保障导演提出要求能够顺利实现,保障摄制组正常运作。
3、由制片人或制片主任出面聘请导演、摄影、美术、录音、服装、化妆、道具等部门主创并与其签订合同。
再根据剧本,以导演为中心,主创人员讨论故事主题及拍摄内容(有些导演习惯经过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以便于拍摄)二、筹备时期。
本时期主要任务:1、研究文学剧本,统一创作意图;2、搜集资料,体验生活;3、初选全片外景;4、完成导演阐述;5、绘制布景气氛草图和平面草图;6、完成分镜头剧本;7、选择演员,提出候选名单;8、制片主任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拍摄前准备阶段人员名单(特技设计、特技摄影根据规模及摄制组工作需要,由摄制组确定到组工作时间)9、摄制组进入筹备时期后,制片主任要及时收集整理艺术档案资料。
筹备期注意事项:制片人(代表版权方及投资方对摄制项目进行安全管理,是剧组的法人,签署各种合同,编制预算、控制经费支出、制定拍摄计划、监督拍摄进程、安排协调各部门工作等)获得资金后,聘请(签订合同)制片主任协助其工作。
影视节目制作流程前期制作(一)故事为王1、创意:真正的拍摄首先需要一个主题2、叙事:怎么讲3、写剧本(二)制片之前1、预算2、挑选剧组成员3、分镜头脚本写作4、寻找外景地5、进行场景设计6、进行场景设计、必要的化妆拍摄(一)照明1、运用自然光2、选取廉价的人造光3、色温控制4、照明设计色温(colo(u)r temperature)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
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
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
一般用Tc表示。
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
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集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
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
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
“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
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二)拍摄基础1、选择合适的拍摄媒介以及拍摄模式,数码摄影机数码摄像机简称DV。
电影制片生产制作操作流程第一章:项目筹备 (2)1.1 项目立项 (2)1.2 前期调研 (3)1.3 投资评估 (3)1.4 团队组建 (3)第二章:剧本创作 (4)2.1 剧本构思 (4)2.2 剧本撰写 (4)2.3 剧本修改与完善 (4)2.4 剧本审批与备案 (4)第三章:演员选角 (5)3.1 演员招募 (5)3.2 演员试镜 (5)3.3 演员确定 (5)3.4 演员签约 (6)第四章:拍摄场地与道具 (6)4.1 场地考察与选择 (6)4.2 道具准备与制作 (6)4.3 场地布置与搭建 (7)4.4 场地租赁与合同签订 (7)第五章:拍摄制作 (7)5.1 拍摄计划与时间表 (7)5.2 拍摄设备与器材准备 (8)5.3 拍摄现场管理 (8)5.4 拍摄进度与质量监控 (8)第六章:后期制作 (9)6.1 剪辑与调色 (9)6.2 音乐与音效制作 (9)6.3 视觉特效制作 (10)6.4 字幕与配音 (10)第七章:宣传推广 (10)7.1 宣传策略制定 (10)7.2 海报与预告片制作 (11)7.3 媒体发布与推广 (11)7.4 线下活动与宣传 (11)第八章:发行上映 (12)8.1 发行渠道选择 (12)8.2 上映档期安排 (12)8.3 电影票价制定 (12)8.4 影院排片与上映 (13)第九章:票房与收益分析 (13)9.1 票房统计与分析 (13)9.1.1 票房数据收集 (13)9.1.2 票房数据分析 (13)9.2 盈利模式分析 (14)9.2.1 票房收入 (14)9.2.2 非票房收入 (14)9.3 收益分配 (14)9.4 数据反馈与总结 (14)第十章:版权管理与维权 (14)10.1 版权登记 (14)10.1.1 版权登记的必要性 (15)10.1.2 版权登记的流程 (15)10.2 版权保护 (15)10.2.1 版权法律保护 (15)10.2.2 版权行政保护 (15)10.2.3 版权司法保护 (15)10.3 版权交易 (15)10.3.1 版权交易的形式 (16)10.3.2 版权交易的原则 (16)10.4 维权诉讼 (16)10.4.1 侵权证据收集 (16)10.4.2 起草诉讼文书 (16)10.4.3 提交诉讼 (16)10.4.4 庭审 (16)10.4.5 判决与执行 (16)第十一章:项目总结与经验积累 (16)11.1 项目总结报告 (16)11.2 经验分享与交流 (17)11.3 优秀案例整理 (17)11.4 持续改进与优化 (18)第十二章:未来规划与发展 (18)12.1 产业趋势分析 (18)12.2 企业战略规划 (18)12.3 项目储备与开发 (18)12.4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19)第一章:项目筹备1.1 项目立项项目筹备的第一步是项目立项。
影视制作流程范文1.创意开发阶段:创意开发是整个影视制作的第一步,包括编剧、导演、制片人等创意人员的头脑风暴、剧本构思与写作。
在这个阶段,创意人员会根据市场需求、观众口味等进行创意选题,然后开始编写剧本,制定故事情节,塑造角色形象等。
2.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筹备影片制作所需的预算、人员、设备等。
首先,制作公司会进行资金筹集,与投资方进行洽谈,确定影片的投资额度。
然后,制片公司会组建剧组,挑选演员,同时进行场地选址、取景等工作。
此外,还需要进行剧本分析,制定拍摄计划,确定剧组的工作流程。
3.制片阶段:制片阶段是整个影片制作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包括预定时间、会议、筹备场所等。
导演会与剧组成员进行会议,确定拍摄计划,同时制片人会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监督预算执行情况。
剧组还要进行选角、化妆、布景、做服装等工作。
此外,为了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还会进行试镜、彩排等。
4.拍摄阶段:拍摄阶段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剧组会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计划进行拍摄工作。
拍摄过程通常需要导演与演员进行反复沟通、表演、调整,同时摄影师也要根据导演的意图进行镜头拍摄。
拍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天气突变、演员临时有事等,这时制片人和导演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5.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是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包括剪辑、配乐、音效加工、视效制作、调色等。
在这个阶段,剪辑师会将所有的片段进行剪辑,剧组会选择最佳的角度、镜头进行拼接。
同时,也会进行配乐、音效的后期制作,以及视觉特效和调色等工作。
6.发行和宣传阶段:发行和宣传阶段是影片制作的最后一步,主要包括影片的发行、宣传和推广。
在这个阶段,制片公司会与发行公司合作,制定发行方案,制作预告片、海报等宣传材料。
此外,还会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进行广告宣传,吸引观众的关注,提高影片的知名度。
影视制作流程与后期剪辑规范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述 (2)1.1 影视制作基本流程 (2)1.1.1 前期筹备 (2)1.1.2 策划与制作 (3)1.1.3 后期制作 (3)1.1.4 发布与宣传 (3)1.2 影视制作团队构成 (3)1.2.1 导演 (3)1.2.2 演员及演出团队 (3)1.2.3 制作团队 (4)1.2.4 后期制作团队 (4)1.2.5 策划与发行团队 (4)1.2.6 其他辅助团队 (4)第二章:前期策划 (4)2.1 项目立意与选题 (4)2.2 剧本创作与审查 (4)2.3 策划与筹备 (5)第三章:拍摄准备 (5)3.1 场景选址与搭建 (5)3.2 道具与化妆准备 (5)3.3 演员与工作人员选拔 (6)第四章:拍摄过程 (6)4.1 导演与摄影指导 (6)4.2 演员表演与拍摄技巧 (7)4.3 现场管理与协调 (7)第五章:拍摄后期处理 (7)5.1 胶片冲印与数字化 (7)5.2 视频剪辑与素材整理 (8)5.3 调色与特效制作 (8)第六章:后期剪辑 (8)6.1 剪辑基本原理 (8)6.2 剪辑技巧与风格 (9)6.3 剪辑软件与设备 (9)第七章:音效制作 (10)7.1 音效素材收集与整理 (10)7.2 音效剪辑与混音 (10)7.3 音效设计与创意 (10)第八章:字幕制作 (11)8.1 字幕设计原则 (11)8.2 字幕制作流程 (11)8.3 字幕特效与动画 (12)第九章:影片审查与修改 (12)9.1 审查标准与流程 (12)9.1.1 审查标准 (12)9.1.2 审查流程 (13)9.2 修改意见与调整 (13)9.2.1 政治问题 (13)9.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9.2.3 道德伦理 (13)9.2.4 艺术表现 (13)9.3 影片试映与反馈 (13)9.3.1 试映对象 (13)9.3.2 试映方式 (14)9.3.3 反馈收集 (14)9.3.4 反馈处理 (14)第十章:影片发行与宣传 (14)10.1 发行动作与策略 (14)10.2 宣传活动与物料 (15)10.3 媒体报道与口碑传播 (15)第十一章:影视制作法律法规 (15)11.1 影视制作相关政策 (15)11.1.1 国家政策对影视制作的支持 (15)11.1.2 地方政策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16)11.2 影视制作版权法规 (16)11.2.1 我国版权法律法规体系 (16)11.2.2 影视作品版权的归属与保护 (16)11.2.3 影视作品版权纠纷的处理 (16)11.3 影视制作合同与协议 (16)11.3.1 影视制作合同的类型及内容 (16)11.3.2 影视制作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17)11.3.3 影视制作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17)第十二章: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1 影视制作技术发展 (17)12.2 影视市场与观众需求 (18)12.3 影视制作人才培养与就业 (18)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述1.1 影视制作基本流程影视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阶段。
动画片制作流程1、策划2、制作经费3、动画前期一:脚本4、动画前期二:导演的工作5、动画前期三:分镜图和副导的工作6、动画前期四:人物设计和人物设计师的工作7、动画前期五:机械造型设计和背景设计的工作8、动画前期六:色彩设计及色彩指定的工作9、动画中期一:构图,原画和原画指导10、动画中期二:动画师11、动画中期三:着色/上色人员12、动画中期四:特效及特效人员13、动画中期五:摄影及摄影效果14、动画后期一:剪接15、动画后期二:音响1:配音及声优16、动画后期三:音响2:音乐,效果音及合成17、试映,宣传,行销第一回制前作业第一步的前一步普通在进行所谓的动画制作之前,常有一段为时不短(或有点痛苦)的「制前作业」(英文:Pre-Production 日文:准备段阶)。
制前作业是指要开始制作的准备工作.但是制前的前面呢?制前的前面是「策划」(日文:策划段阶)「策划」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在每一年度的策划会议里,动画公司的老板(英文:boss, excutive producer, 日文:社长, 策划)或有点伟大有点发言权的制作人看到一本颇有趣又出名的漫画或小说,觉得拍成动画应该会蛮赚钱的,于是就打给代理那本被相中的漫画或小说的代理商问问看是否拍成动画的权利已卖出,如果没有那就开始进行「有时长有时短有时痛苦有时快乐」的权利交涉。
如果您在动画的片头一开始看到「原作」这两个字大都是属于这类型。
另外一种是动画公司旗下的导演(英文:Director,日文:监督)或动画家们觉得自己天马行空胡思乱想不画画不按时交稿作白日梦的结果拍成动画应该颇有趣的就自己开始写策划书然后交给老板过目。
幸运的,策划通过的话,就由老板或制作人四处奔波找金主...啊,不是,赞助商来一起响应伟大的策划。
如果您在动画的片头看到「原案」二字大都是属于这类型。
交涉成功或策划通过后让我们先谈原案企划通过的状况下动画公司的下一步骤。
动画公司基本上都没有独立制作动画作品(不管是TV或OVA)的经费,因此动画公司想要作原案作品时最重要的是提出企划给赞助商(*1)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投资。
影视CG制作流程该知道的影视CG制作流程都有哪些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以下仅供参考!一、时间管理影视剧的CG特效制作,是从故事板开始的。
其实在电影开拍之前,故事板就得送到特技工作人员手里,他们要做的事情是素材准备。
我这里所说的素材包含材质,毛发,贴图,MattPainting(背景画),微缩模型,人物造型,角色造型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特技非常耗时间,所以素材的准备必须在电影开拍的时候就要开始了,一般来说,对特技的时间需求是无底洞,在同样工作人员和素材准备的基础上,增加时间就是更好的效果,一个做一个星期的镜头和做一个月的镜头,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在特技后期的Pipeline里面,时间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管理手段,没有哪家特技公司不抱怨时间不够的,所以要尽量的不浪费时间。
时间管理是整个CG特效后期制作的核心,时间两个字,其实包含了太多意思,这里没办法一一展开。
二、资源管理大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特技量如果很巨大,就必然牵扯极为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贴图数据,动画数据,模型数据,模拟效果(特效Effects)数据,渲染数据等等。
这海量的数据必须有一个科学而高效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否则会陷入很被动的局面。
比如每一个特技人员的电脑里面如果都存储某一个镜头的灯光阵列数据,贴图数据等等,这样有多少参与某个镜头制作的人,这些数据就得有多少拷贝,这显然是极为浪费的。
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数据库,每一个特技师都可以通过高速网络访问,随用随访问。
另外一个方面,很多数据是可以通用的,比如Matt Painting,不是说某一个镜头的背景只能用一次,而是可以用在各个镜头里面,这就要求资源管理系统能合理利用资源。
很多大型特效密集型电影的特技,除了主要角色,和某些重要场景需要重新制作的特别角色外,其他各种特效都没必要重新做。
比如你辛辛苦苦为《金刚》建构了一个CG纽约,下次做《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你真的没必要重新在做一次纽约。
这是比较大的,一般的小特效,比如流水,云朵,Massive群组,毛皮什么的,很多数据可以跨项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