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品质
- 格式:pptx
- 大小:119.94 KB
- 文档页数:21
《品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靴品看人品,让学生体味到靴子高品质背后的伟大人格,进而理解“品质”的内涵。
2、通过分析“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买那么多格斯拉的靴子?”这一问题,展现“品质”的第三层含义:一个人对底层人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崇敬的品质。
3、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底层人,也重视起对自身人格的塑造。
4、“一个用生命坚守社会良知、拥有高超手艺的鞋匠最终却是饿死了”,引发学生对“守”与“变”这一问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文章是如何体现格斯拉兄弟的伟大人格的,使学生能真正解读好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底层人,使学生从心底生发一种对底层人的同情与敬重,也重视起对自身人格的塑造。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因为考虑到《品质》在模块、专题中所处的位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高尚的尊严与品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
一、走进人物、品读形象提问1: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什么身份?出于社会哪个阶层?提问2:作为一名底层劳动者,一名普通的鞋匠,作者却用“品质”来赞颂他。
同学们从格斯拉身上看到了哪些品质?(初步把握品质的内涵)明确(板书):鞋匠——品质/靴品\人品(一)靴品提问:格斯拉制作的靴子有什么特点?——美观、耐穿(板书)1、美观体现在哪里?明确:第2段(“非言语所能虚荣”“舍不得离开”“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
)“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简直是模范品”2、耐穿体现在哪里?明确:第7段“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第9段“比以前更耐穿,简直穿不坏”3、我是如何评价格斯拉的手艺?——神妙的手艺4、文中还有谁对格斯拉的手艺有过评价?——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商业竞争对手明确:第64段“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第66段“但是他做了定好的靴子”第54段“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佻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凄凉的长筒马靴。
《品质》《老王》教学简案探讨意愿:1.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2.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评价人物。
3.通过作品文字的品读,获得信息,有所感悟;培养学生表达时语言的准确性与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一、导入:板书:“鞋匠”、“车夫”。
要求:请记录下你联想到的第一个词汇。
(可板书纪录下学生的回答。
)提示: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的词汇有——职业、普通、平凡、卑微、辛苦、蓝领、弱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底层等。
这些词汇有对“鞋匠”、“车夫”内涵的理解,也有对其外在境遇的评判,但都集中在一般性的、共性的社会评价上。
学生将其与“光芒”、“人格”这类词汇相连系的较少见,所以从这样的认识“盲区”导入。
指导:“鞋匠”和“车夫”往往被归入底层社会的人。
所谓“底层”是指从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来划分人。
它是划分人的常见尺度之一,但“社会等级”却不是而且从来不是认识人和评价人的唯一标准。
二、预习反馈:在自读《品质》和《老王》的基础上,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格斯拉与老王的人生经历。
概述时要注意到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命运。
提示:小说《品质》和散文《老王》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本,“概述人生经历”就是希望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到人物的独特之处,关注这种个性与命运的关系。
在文本中获得信息,“目中有人”的阅读也是对人物的初步评价。
指导:《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老王》车夫老王生活贫苦,却在文革前后一如既往地关心照顾作者一家。
三、问题探讨:1.在获得了对人物的整体印象后,请你分别用原文中的一段话来介绍这两个人物,力求做到让人过目不忘。
请读出你选择的语段,并简要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提示:两篇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文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比较容易注意到直接描绘人物特征的文字信息,如常见的外貌描写,语言对话,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学生也会注意到对人物直接进行评价的文字信息。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品质教案教学设计1课题品质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2、更深层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难点: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参考语文教学参考书鼎尖学案授课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
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写作背景:《品质》写于1911年,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取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客户,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确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
二、字词积累褐色(hâ)簇新(cù)羞怯(qiâ)鬈曲(quán)赊账(shē)蹙眉(cù)潜在(qián)1、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的外貌描写。
(5段)这段外貌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了起来;“死板板”“僵硬”这些词语看似贬义,其实是赞扬,赞扬老格斯拉对品质的执著追求。
2、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描写。
《品质》教学设计设计思想:1.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也是与作品对话的过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恪守职业道德的主题。
2.新课标多处提到“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审美的品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借此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
3.新课标对阅读能力有这样的要求:“体验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阅读文学作品,对信息的提取与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是小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抓住小说三要素来理解文章,能用自己的话把小说的情节概括出来,也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思想,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5.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文的教学宜通过靴匠格斯拉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及其崇高的精神境界来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促使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6.课堂教学步骤:认识形象――理解品位――思维延展――拓展延伸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力。
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整合。
2、结合社会背景,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教材内容分析:本文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写的一篇小说,通过靴匠格斯拉悲剧的一生,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业的竞争。
在此,塑造了一位老实、诚恳、忠于自己技艺的老手艺人的感人形象。
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主要学习这位老手艺人身上恪守职业道德,为人正直的品质。
并思考在此人身上是否具有局限性。
教学过程:导语:屈原、文天祥,他们是爱国诗人,在我们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人们赞美他们,纪念他们,他们是伟大的人。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品质》导学案【学习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题;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应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领悟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模块一情境引读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五人墓碑记》,文中五人来自民间,他们不畏强暴,被正义激发而牺牲,这平凡的五个人,用他们诚实的品质捍卫了社会的良知。
我们说,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不平凡的品质。
今天,我们欣赏的文章就是表现人物品质的,而这个人物来自社会底层。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斯华绥的《品质》。
二、简介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
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1897年)发表处女作,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品质》写于1911年。
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
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
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模块二整体感知重基础在积累本上整理本课生字生词理情节1、文中还写了“我”的多次出现,作者有何用意?2、请同学将鞋匠格斯拉的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模块三重点研讨品形象一、格斯拉手艺高超、工作认真,却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文中那个青年说这“真是怪事”,觉得“他是个怪人”。
《品质》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品质》,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句。
二、预习内容1、字音沁()人心脾靴()子一爿( ) 鬈()曲赊()账趿()拖鞋蹙()眉时髦()褶()皱脚趾()诧()异断炊()2、词语簇新:羞怯:鬈曲:迟钝:赊账:怜悯:垄断:潜在:时髦:褶皱:抚爱:喃喃:迟缓:慈悲:3、成语漫不经心:不可思议: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4、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5、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重难点: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3、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二、学习过程1、重点语段品读1、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2、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3、……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霎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4、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5、“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
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
6、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7、我对这几双靴子并不存在什么指望,但有一天晚上靴子送到了。
苏教高中语文必修3品质苏教高中语文必修3品质:1.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知格斯拉这一典型形象,领会他处在社会底层仍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高尚品质;2.通过对文本的研习,领悟小说是如何通过“言语智慧〞突出人物品质。
: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感受到了他的那种尽忠报国、鞠躬尽瘁、九死未悔的高尚人格,他的抉择让我们肃然起敬。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领略他人性中闪耀的光辉品质。
-—《品质》,作者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尔斯华绥。
二、感知人物1、昨晚叫大家预习了这篇小说,那么,请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格斯拉。
他是干什么的呢?做靴子。
请根据你的直觉印象,你觉得格斯拉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情预测:随机叫学生回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答案。
他们的回答可能有:平凡、善良、诚实、负责、执着、敬业、正直、坚强、有原则、追求完美,也有同学可能会认为是不善变通、保守固执等.〕2、那么,在格斯拉的这些品质中,你们觉得哪几个品质是主导品质?〔学情预测:学生意见可能不统一,但大家可能都会认同两种主导品质:敬业和执着。
〕3、小说哪些地方表现〔刻画〕这些主导品质的呢?是怎样表现格斯拉的主导品质的呢?请找出一个例子说明。
〔学情预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然后归纳: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学情预测:肖像描写,如“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脸庞黄皱皱的,像皮革制成,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迷恋着理想〞外表邋遢、贫困、迟钝的鞋匠形象,正表现了他对靴子的热爱,他的长年劳作,一心投入到工作的的敬业与执着.神态描写,如“……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表现了他对工作的执着投入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