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土壤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山东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状况(三)一、土壤的分布土壤是在一定的气候、生物、地形和母质等自然条件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因而自然土壤的分布常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山东土壤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的主要类型有棕壤、棕壤与褐土、潮土与盐碱土。
(一)水平分布概况山东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相应形成的土壤为棕壤,其次为褐土;山亘岭坡广泛分布粗骨土及石质土;平原地区还有潮土、砂浆黑土、滨海盐土及风沙土等。
1、棕壤微酸性到酸性棕壤是山地丘陵区最主要的地带性土壤。
集中分布在胶东半岛、青岛市及临沂地区沭河以东各县;在鲁中南山区则广泛分布于酸性花岗岩、变质岩风化物及洪积物上;济宁、泰安两地的东部、沂河以西,潍坊市南部各县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棕壤也称棕色森林土。
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大于10度的积温在3600-4500度,年降水量在700-900mm环境中,加之与其相适应的花岗岩、片麻岩风化物组成的成土母质,原生的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上述自然条件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
有利于淋溶、粘化和生物积累作用的进行,为棕壤的形成提供条件。
山东现有原生落叶阔叶林难以找到,以刺槐为主的次生落叶阔叶林面积也不大,但是大部分地区生长赤松和油松。
棕壤形成过程中,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水分的淋溶作用与淀积粘化作用均比较强烈。
土壤中易溶盐类和碳酸盐淋失,全剖面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到酸性,PH值小于7,粘粒及铁锰呈显著地移动积聚。
剖面形态上,表面以下为棕色淀积层,常有褐色铁锰胶膜,有时可见铁锰结核。
广布于山前的棕壤,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排水良好,无盐碱之虑,且耕作精细,熟化程度高,适种小麦、玉米等作物;在丘陵缓坡与谷地中的棕壤,多修筑梯田,成为粮食与果品生产基地。
2、褐土中碱性褐土集中分布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西北部和北部,西起东平、平阴、肥城经济南市、淄博市至潍坊市的益都、昌乐等县;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中部和南部,因钙质母岩与酸性母岩相间存在,故褐土与棕壤成复合镶嵌分布;此外在鲁东丘陵地区的罗山、大泽山山麓地带也零星存在。
日照土壤类型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其土壤类型因地形、气候、水文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而异。
总体来说,日照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棕壤、砂姜黑土、潮土和盐土等。
以下是对这几种土壤类型的详细描述:1、棕壤:棕壤是日照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物积累和脱钙化过程有关。
棕壤的pH值通常在6.5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由于母质多样,棕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较大。
尽管日照市山地棕壤的养分含量不高,但它们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适合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砂姜黑土: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东港区和岚山区的一些低洼地区,是典型的半水成土壤。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黄河、淮河带来的沉积物密切相关。
砂姜黑土的表层质地相对较轻,砂姜层则相对较重。
由于母质中含有的矿物元素不同,砂姜黑土的养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也有所差异。
这类土壤的pH值通常在6.0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在改良利用方面,砂姜黑土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同时采取深耕晒垡、掺砂等方法改良土壤质地。
3、潮土:潮土是日照市仅次于棕壤的第二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密切相关。
潮土的质地多为砂质或砂黏相间的亚类,通透性好,适合于种植多种作物。
同时,潮土的pH值一般在7.0以上,呈碱性反应,这与其成土母质中碳酸钙的积累有关。
针对潮土的改良利用,需要合理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同时加强水利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4、盐土:盐土主要分布在日照市沿海一带,是典型的滨海盐碱土。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海水浸渍和地下水影响密切相关。
盐土的pH值一般在8.0以上,呈碱性反应。
由于盐分高、养分低、通透性差,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受限。
为了改良盐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洗盐、排水、种植耐盐作物等。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土壤类型外,日照市还分布有部分其他类型的土壤,如黄棕壤、紫色土等。
山东省小麦栽培技术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大省之一,其小麦种植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无论是从耕地面积还是产量来看,山东省都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因此小麦栽培技术对山东省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山东省小麦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山东省的土壤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以平原、丘陵地带为主。
在进行小麦栽培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壤。
一般来说,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为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pH值在6.0-7.5之间,才能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
在山东省,选择黄淮海平原、山东半岛平原、胶东半岛等地的土壤更加适宜小麦的生长。
二、品种选择山东省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的生长,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也较多。
对于小麦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在山东省,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有华麦8号、鲁麦949、淄麦8号等。
这些品种适应能力强,抗病害能力高,产量稳定,非常适合山东省的种植环境。
三、播种时间山东省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小麦的生长期较短,因此播种时间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山东省的小麦播种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为宜。
这个时候正是气温适宜,能够保证小麦的生长和成熟。
四、施肥技术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施肥技术至关重要。
在施肥上,山东省的小麦主要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基肥一般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追肥一般在冬小麦出苗后进行。
在施肥量上,应根据土壤肥力及小麦的生长期合理施肥,不可盲目追求施肥量。
应合理选择有机肥、无机肥,保证小麦生长期所需的养分。
五、田间管理山东省的小麦生长期一般在5-6月间,这个时候正值气温回升,是小麦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在田间管理上要重点防治小麦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对小麦的危害。
同时要及时除草,保持冬小麦生长环境的整洁,有利于小麦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六、灌溉技术山东省气候干旱,所以在小麦栽培中要合理的进行灌溉。
合理的灌溉能够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山东土壤有机碳正常含量1. 引言有机碳是土壤中重要的组分之一,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山东作为中国的一个东部沿海省份,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多样,土壤有机碳正常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山东土壤有机碳正常含量的情况,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山东土壤有机碳的来源与含量2.1 有机质的来源山东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包括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微生物和有机肥料等。
植物残体经过分解和矿化作用,有机碳逐渐转化为土壤有机质。
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碳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也会转化为土壤有机质。
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有机碳来源之一,它们通过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出有机碳。
此外,有机肥料的施用也会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
2.2 山东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山东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受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山东土壤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在10~30 g/kg之间。
具体来说,黄土地区的有机碳含量通常较低,约为10~15 g/kg;发育良好的黑土地区有机碳含量常在20~30 g/kg。
3. 影响山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因素3.1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对有机碳的保存和积累能力有所差异。
例如,黄土地区的土壤疏松,有机碳的保存能力较弱,因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
而黑土地区的土壤富含有机质,有机碳的含量相对较高。
3.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和矿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高温和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有机碳的分解和矿化,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
而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则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3.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较大。
农田常规耕作和长期单一作物种植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流失,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
而利用牧草、农作物轮作、有机肥料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3.4 施肥措施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
有机肥料中的有机物质可以提供养分和碳源,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生长和活动所需,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有机碳的增加。
济南种植土壤成分分析济南地处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的黄河下游平原上,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济南的土壤成分是指该地区土壤中的各种物质和元素的含量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济南的土壤成分分析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济南的土壤是由各种天然和人工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济南地区的土壤主要由泥、沙、粉砂和粘土等颗粒组成。
其中,比例最高的是粘土,其次是砂和泥。
这种土壤成分的分布与地理、气候和沉积物来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济南地区的土壤成分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
济南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温度的升高会加速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降雨量的变化会改变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动和矿物质的溶解速度,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化学性质。
此外,济南的土壤成分还受到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的影响。
济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发育和性质。
例如,河道、湖泊和水库的淤积物会富集在土壤中,形成肥沃的农田土壤。
同时,地下水的渗透和蒸发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的积累,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济南地区的土壤成分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生产、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等都会对土壤品质产生影响。
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城市垃圾的处理等都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这些人为因素对土壤的质量和肥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济南地区的土壤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通过对土壤成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肥力、质地、结构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情况,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量,提高土壤的产能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山东省土壤状况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总况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
济南市济南市市中区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
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
山东工程绿化种植报价种植绿化是指栽培和种植各种植物,如花草、树木等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以改善环境质量、美化景观、改善空气质量和湿度等。
在山东工程绿化种植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植物种类、种植密度和养护等。
因此,绿化种植报价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且根据具体项目定制报价。
首先,土壤条件是绿化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东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有风沙土、黄土、沙壤土等。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绿化种植时,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种植方法。
对于条件较差的土壤,可能需要进行土壤改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土壤改良的成本需要考虑在报价中。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绿化种植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山东地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潮湿。
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可以增加绿化种植的成功率和生长质量。
此外,气候条件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养护难度,进一步影响绿化种植的报价。
另外,植物种类也是影响绿化种植报价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种类拥有不同的价格和生长特性。
例如,在山东地区常见的树木有松树、柏树、樟树等,而花草品种也繁多,如牡丹、月季等。
选择植物种类时需要结合项目需求、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一些特殊品种的花草树木可能价格较高,因此也会影响绿化种植的报价。
此外,种植密度也会影响绿化种植报价。
种植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植物数量。
种植密度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生长的空间需求和美观度。
密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密度过低可能会影响绿化效果。
因此,选取适当的种植密度对于绿化种植的成功非常重要。
最后,养护也是绿化种植报价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植物在种植后需要定期养护和管理,以保证其生长质量和景观效果。
养护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
不同的植物可能有不同的养护需求,而养护的频率和难度也会影响绿化种植的报价。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山东工程绿化种植的报价会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进行定制。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总况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
济南市济南市市中区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
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
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9.1%。
集中分布于长清、历城、章丘三县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间。
此土体通体无石灰反应或表层有微石灰反应,PH值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显的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
在酸性岩山区,从上到下分布着两个亚类:(一)棕壤性土是棕壤发育处于最年幼阶段的亚类。
分布于济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质为酸性岩的残、坡积物。
土壤的主要特点是层薄质粗,一般厚度仅10~30厘米,下部为半风化的母岩。
土壤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颜色随岩性不同而异,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贫瘠,是山地丘陵区最瘠薄的土壤。
土壤无剖面发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约5~10厘米的草根层(A层),其下即为母岩的半风化物(C层),故剖面构型多为A-C型。
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一种侵蚀类型的土壤。
现状一般是林地与荒草地,其中一部分已辟为农田,是地瓜、花生的重要产区。
(二)普通棕壤是棕壤土类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
它集中分布于章丘、历城、长清三县南部砂石山缓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带,所处地形较平缓,土层比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层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
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物的残坡积与厚层洪积物,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表层质地多为砂壤土或轻壤土,并有较多的石砾和石英、长石风化碎屑。
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土壤层次明显,剖面构型为A-B-C型。
淋溶层(A层)之下有较明显的沉积层(B层),淀积层质地较上层粘重,粘粒胶膜明显;也常见黑色的铁锰胶膜;母质层(C层)为明显的半风化母岩。
普通棕壤绝大部分已经垦为农田,林地和果园面积不大。
土壤肥力水平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但因地形起伏,地块小而不平,受侵蚀威胁,又因灌溉条件差,作物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褐土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
这类土壤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及高温高湿同时发生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在石灰岩(青石山)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济南市是山东典型褐土集中的分布区。
褐土面积3252.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4.1%,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
此土壤,通体较强的石灰反应,PH值7~7.5,呈微碱性。
此外,土壤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钙化作用以及微弱的生物积累作用,还有潮化作用和旱耕熟化作用。
在宽广的褐土带中,从上而下,从南到北,分布着褐土性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个亚类。
(一)褐土性土俗称石渣子土、粗砂土、石皮土等。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或砂页岩以及基性岩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多为荒草坡或岭坡梯田,是褐土中受侵蚀影响最重的亚类。
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度均小于30厘米,并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薄层砾多特征明显。
剖面构型为A-C型,表层质地多为砾质壤土,一般剖面无发育,薄层土壤之下即为母岩硬石底。
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
(二)普通褐土是褐土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缓平地上。
成土母质为坡洪积、洪积、洪冲积物。
该土壤剖面构型属A-B-C型,层次发育完全,粘化作用和钙化作用都较明显。
表层质地多为中壤,呈褐色;心土(B层)质地较粘重,棕褐色。
全剖面均含有游离的碳酸钙,耕作层下常见假菌丝或碳酸盐的新生体。
石灰反应较强,PH 值7.5左右,呈微碱性。
此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是济南市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
部分土壤由于多次洪积的结果,土体较浅的部位出现砾石、砂层或砂姜及厚层粘土等障碍层次,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对作物生长不利。
(三)石灰性褐土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山体的中部及下部的近山阶地上。
成土母质是钙质岩坡洪积物及黄土母质,区别于普通褐土的主要性状是土壤剖面通体石灰反应强烈,耕作层下的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假菌丝体,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较高。
因土壤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土壤体仅厚60厘米左右,而分布于近山阶地上的土壤,虽土体深厚,质地适中,但土壤含有较多的砾石,对耕种管理不便。
(四)淋溶褐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低缓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地上,与普通褐土镶嵌。
成土母质为坡洪积物和红土母质。
在性状上属普通褐土与普通棕壤的过渡类型。
区别于其他褐土亚类在于淋溶作用较强,土壤通体无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甚微,一般在1%以下,无钙积层。
但PH值高于棕壤为中性至微碱性。
此外,在底土层中粘粒胶膜也较明显。
该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中壤,下部稍紧,保水保肥,无障碍因素。
(五)潮褐土俗称“夜潮土”。
分布于山前缓平地褐土与潮土交接地带上。
成土母质为冲积物。
土壤地下水位浅,平均4~6米,有时毛管水可达地表,土壤表现潮性,土壤剖面下部常出现锈纹锈斑,其他性状与普通褐土相同。
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灌排设施较完善,基本无干旱威胁,加之耕作比较精细,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济南市最好的土壤类型。
三、砂姜黑土砂姜黑土是一种具有“黑土层”和“砂姜层”的暗色土壤。
济南市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一个亚类,主要分布于章丘、历城两县白云湖周围,在平阴县东部孝直镇和店子乡亦有少量的分布。
土壤面积4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1%。
此类土壤所处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地表常有积水现象。
成土母质为湖积物,分为“黑土裸露”和“黄土覆盖”两个土属。
土体下部有灰白色的土层或黑土层及砂姜,通体石灰反应强烈。
济南市砂姜黑土多为黄土覆盖类型,表层质地适中,易于耕作。
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现砂姜,下部有黑土层;砂姜多为面砂姜,不成层,一般不影响耕作。
因受人为耕作影响,部分土壤较肥沃,产量较高。
局部土壤质地粘重并有内涝危害。
四、潮土分布于沿黄地区,为黄河冲积母质所形成的潮土。
土壤面积58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3.4%。
此类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响,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类型。
土体深厚,沉积层理明显,中下层有锈纹锈斑,表层质地则因沉积过程水流快慢影响而有砂,轻、中、重壤之别。
通体有石灰反应。
共有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3个亚类。
(一)普通潮土广泛分布于黄泛平原,是济南市潮土中面积最大的土壤亚类。
其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呈碱性反应,PH值高于7.5。
中下层有大量锈纹锈斑。
因受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质地多变,依土壤质地分为砂、壤、粘及炉渣菜园土4个土属,土体构型多为砂粘相间的多种多样的土壤层次。
该土壤分布区是济南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产区。
局部引黄改种水稻、小麦,一年二作,土壤复种指数较高。
但局部地区的60厘米土层质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较困难,对作物生长不利。
(二)湿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靠近黄河的封闭洼地上,地下水埋深仅0.5米左右,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潜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
土色较暗,土质粘重,潜育化明显,氧化过程较差,有较多的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
湿潮土开垦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着湿、凉、粘、紧等不利因素,多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
(三)盐化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
因地下水位浅,多在1.5~2米之间,加之地下水矿化度高,在1~3克/升之间,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体上升到地表蒸发,水去盐留,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地面常见盐霜或盐斑,尤以干旱季节最为显著。
土壤20厘米土层含盐量高达0.1~1.0%以上,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缺苗断垄现象严重。
盐化较重的地段,尚有柽柳、盐蓬等耐盐作物种植。
耕作层下有锈纹锈斑。
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呈碱性,是障碍因素较大的低产土壤。
由于实行稻改,灌排设施的改进和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作管理,盐化现象有减弱趋势。
五、水稻土分布在济南市郊区北园、东郊和章丘县明水镇,是经过泉水灌溉、人为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水稻土。
土壤面积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2%。
此土壤只有潴育水稻土1个亚类,下分冲积物、湖积物两个土属。
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表层以下有大量的锈纹锈斑,55厘米以下有大量鳝血斑,95厘米以下土色呈灰褐色的潜育现象。
土壤质地为壤质。
章丘明水镇稻土为粘质,生产性能较好,产量多在400~500公斤/亩,是明水香稻的产地。
六、风砂土零星分布在长清沿黄的河水决口处及郊区、章丘县的河滩地中。
土壤面积92.4平方公里,占土壤总面积的2.1%。
此土壤是黄河泛滥决口处,由砂粒沉积而形成的,全市只有半固定风砂土一个亚类,土壤通体为松砂土,除表层土壤有极少数作物根系外,剖面中全为均质砂土。
易随风飞扬,故名风砂土,是一种肥力极低,不适宜农用的低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