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能1
- 格式:pdf
- 大小:462.46 KB
- 文档页数:9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功和机械能在课程学习中,功和机械能是非常基础但也非常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功和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式和应用等方面,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功的定义和计算方式1. 定义在物理学中,功是由力所做的工作。
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从开始位置运动到结束位置时力所做的工作即为功。
2. 计算方式通常情况下,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所做的功的计算方法为: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所作用的距离。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不一致,则需使用以下公式:W=F×cosθ×S其中,θ为力和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二、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式1. 定义机械能指物体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物体的势能与位置有关,动能则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做功的力可以将物体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物体的机械能也就发生了变化。
2. 计算方式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K+U其中,E表示机械能,K表示动能,U表示势能。
对于物体在高度为h处时的重力势能可用以下公式表示:U=mg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而静止物体的动能(即动能为0)可用以下公式表示:K=0.5mv2其中,v表示物体运动速度。
三、功和机械能的应用1. 功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功来描述力所做的工作。
例如,我们用锤子敲钉子的时候,锤子施加的力就可以被看做是对钉子做功的力。
在机械学、物理学等领域,如机械传动的设计与计算、机床加工理论等等,都广泛地应用了功的知识。
2. 机械能的应用机械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和物理等领域,其中物体的高度、速度、势能和动能等因素与机械能处理密切相关。
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们往往利用机械能原理设计机械、发电站、发电机、水轮机和风力发电机等等。
比如,自行车骑行时,人的能量(人的食物能)会转化成机械能,帮助车辆前进。
在圆锥滑道上放球体,自开始滚落到落地时的重力能转化成动能,此后球体进入回升段,动能继续向势能转化,再到最高点时即为势能最大,而球体重力落地时,又会由势能转换为动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2节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P=Fv其中W代表功,单位是焦(J);t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v代表速度,单位是m/s;P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3节动能和势能一、能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具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在物理学中,机械能是一个守恒量,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单位为焦耳(J)。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形状等因素无关。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其中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位置和质量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当物体在运动中具有动能时,它的势能就减少,反之亦然。
这个定律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互相转化,但总和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当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这个定律表明,在没有能量输入或输出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这个定律在工程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是学习其他各种形式能的起点.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分析,来学习机械能的转化,既能帮助对机械能转化的认识,又能加深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应用,在生活中很常见,要多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搞好本章学习.本章共分3节:1.第1节“机械能”,本节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第2节“机械能的转化”,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说明能量如何转化,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得出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并引入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3.第3节“水能和风能”,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机械能———风能和水能,以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②知道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③知道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间的转化;④知道天然的机械能———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水能和风能的常见利用方式.【课时建议】本章共3节,建议4课时1.机械能1课时2.机械能的转化1课时3.水能和风能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 机械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中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念.【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球、篮球、沙盘、弹簧、小球、橡皮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有关的知识,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量,也简称为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