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长征组歌》两首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4分)(1)调虎离山袭金沙(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6分)①兵临贵阳逼昆明②调虎离山袭金沙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4分)《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第二部分:(一)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4分)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4分)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4分)(二)七子之歌(节选)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七子”:即被帝国主义国家霸占或“租借”的七个地区: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妈港”:澳门的葡语音译;“郑氏”: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二《长征组歌》两首练习题三第1题【单选题】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雪山低头迎远客。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C、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1935年5月,红军度过了金沙天险,把大批追兵抛在了身后。
B、我志愿军部队趁胜追击敌人,全歼敌人两个团。
C、领导向这支历经千锤百练的英雄连队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
D、上下团结,官兵一致,这是我军南昌起义以来的优良传统。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过雪山草地》,对“草毯泥毡扎营盘”的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句是比喻句,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B、这句是拟人句,说明了营盘的丑陋。
C、全句是说红军战士不畏艰苦,在草地上露营住宿。
D、“草”“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营盘”表现了红军的战斗生活。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项是( )。
A、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B、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C、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D、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乌江天险重飞渡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B、调虎离山袭金沙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C、乌江天险重飞渡重:一次又一次。
D、敌重兵重:多。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体现军民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______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长征组歌》二首课后练习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压黔.境(qián)一簇.(cù) 侵袭.(xí)B、霎.时(shà) 倾泻.(xiâ) 青稞.(kē)C、篝.火(gōu) 皑皑..(ái) 泥毡.(zhān)D、甘.苦(gān) 呆滞.(zhì) 拘谨.(jǐng)二、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万水千山等闲视之大兵压境B、四渡赤水飞越天堑弃甲丢盔C、调虎离山神机妙算千锤百练D、饥寒交迫同甘共苦绵延不绝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课两首歌词节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写于1935年。
B、《四渡赤水出奇兵》很简练地叙述了红军的四渡赤水。
C、“调虎离山袭金沙”很形象精练地写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
D、《过雪山草地》一首歌中,也歌颂了军民鱼水情。
四、填空1、亲人送水来解渴,。
2、战士双脚走天下,。
3、红军都是钢铁汉,。
4、,革命理想高于天。
五、指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雪山低头迎远客。
()2、天如火来水似银。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六、阅读《过雪山草地》,完成练习。
1、综合全诗,说说“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其作用是什么?2、“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这一句突出了红军怎样的气概?3、“雪山低头迎远客”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请结合语境,说说其作用。
《长征组歌》二首练习答案:一.D二、C三、D四、1、军民鱼水一家人。
2、四渡赤水出奇兵3、草毯泥毡扎营盘4、官兵一致同甘苦五、1、拟人2、比喻3、对偶六、1、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意在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
2、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3、“雪山低头迎远客”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后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七律长征》《长征组歌》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暴雨无情的下着,不停的雨势直接将gōu( )火浇息。
而远方的天空阴沉沉的,整片整片的黑云直压人的头顶,让人喘.( )不过气来。
就在这片阴沉的天空下,在一望无垠.( )的草地上有这么的一群人在相互的扶持着,连马儿也低着头慢慢的朝前进。
(“红军穿越草地图”的场景)2.填空。
(1)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长征》)(2)更喜岷山千里雪,。
(毛泽东《七律长征》)(3)红军都是钢铁汉,。
(《长征组歌翻雪山过草地》)(4)《七律长征》一诗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5)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
《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
(6)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部关于坚守理想和信念的神话,一部诠释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精神的神话,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神话,一部演绎绝妙战争艺术的神话。
请你用一句学过的古诗文来诠释长征的“英雄气概”: ,。
(7)一句朴素而幽默的话语,蕴涵着真理、智慧和尊严。
请你根据情景,把毛泽东的话补充完整。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访问。
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的手握在一起可以□□世界。
”(2个字)(8)请根据上联,补写下联。
上联:春满长征路下联:□□□□□3. 找出下列默写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1)战士双脚走天下,四度赤水出奇兵。
(2)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与天。
(3)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浅境。
(4)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吹断粮。
错字订正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D.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5. 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根据歌词的意境在横线上填上准确的词语。
⑴亲人送水来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最新教育资料精选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二《长征组歌》两首]苏教版练习题[含
答案解析]第二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1935年5月,红军度过了金沙天险,把大批追兵抛在了身后。
B、我志愿军部队趁胜追击敌人,全歼敌人两个团。
C、领导向这支历经千锤百练的英雄连队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
D、上下团结,官兵一致,这是我军南昌起义以来的优良传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乌江天险重飞渡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B、调虎离山袭金沙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C、乌江天险重飞渡重:一次又一次。
D、敌重兵重:多。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5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
册的不朽盛事。
1 / 6。
《长征组歌》两首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4分)(1)调虎离山袭金沙(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6分)①兵临贵阳逼昆明②调虎离山袭金沙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4分)《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第二部分:(一)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4分)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4分)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4分)(二)七子之歌(节选)澳门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嗳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七子”:即被帝国主义国家霸占或“租借”的七个地区: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妈港”:澳门的葡语音译;“郑氏”: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一、根底知识1.默写:(1),乌蒙磅礴走泥丸。
(2)雪山低头迎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四渡赤水出奇兵》描写当时红军的处境困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这如此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某旅游景点的一如此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4.如果你主持"青春在这里闪光"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内容新颖,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弓I起同学人的思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主题班会中。
答:二、阅读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长征宏伟壮阔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个场面。
2.这几个场面构成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3.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的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中考点击如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011某某〕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长征组歌》两首1.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1)横.断山(B)A.横.直B.蛮横.C.横.刀D.横.贯(解析:B项“蛮横”的“横”读hèng,其余的读héng。
)(2)亲人送水来解.渴(A)A.押解. B.解.剖 C.解.密 D.解.嘲(解析:A项“押解”的“解”读jiè,其余的读jiě。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飞度泥毡雪皑皑军民鱼水调虎离山(2)侵衣充饥野茫茫千捶百炼用兵如神(1)度改为渡(2)捶改为锤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①今天,中华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
②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路上的主人。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少年,一定要接过长征前辈的火炬,让它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1)请在第②句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2)第①句和第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第①句: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第③句:让它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4.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使其与前面构成排比句。
他们,走在路上,不知道脚下的路有多长,却走出了新天地;他们,走在山上,不知道脚下的山有多高,却翻越了人民头上的大山;他们,走过大江,不知道脚下的江有多宽,却跨越了历史的长河。
5.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某中学八年级(4)班将举行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邀请居住在学校附近的老红军——蔡爷爷到班里做报告。
现在请你也来参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请你去邀请蔡爷爷,你会怎么说?示例:蔡爷爷,听说您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英雄,我们大家都很敬仰您,想请您给我们讲讲长征中的故事,行吗?(2)为营造一种热烈气氛来激励同学们学习长征精神,你将在黑板上写上怎样的标语?示例: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文明学生。
《长征组歌》两首·同步评价与测试课前预习一、给加点字注音。
压黔境()敌重兵()重飞渡()雪皑皑()泥毡()横断山()调虎离山()萧华()蛮横()盔甲()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却着我师弟取水去了。
”()(2)千树万树,银装素裹,到处是白雪皑皑的世界。
()(3)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
()三、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是()A、天如火来水似银B、军民鱼水一家人C、雪山低头迎远客D、红军都是钢铁汉四、下列句子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B、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C、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D、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五、根据意思填空(1)《过雪山草地》中,描写自然环境恶劣,反映红军生存艰难的句子:(2)能够体现《过雪山草地》中心内容的句子:(3)《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体现军民情深的句子:六、回忆〈长征组诗〉两首,完成习题(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首先对四渡赤水前紧张艰难的形势作了描写,当时红军的处境可以用、六个字来归纳。
(2)紧扣题目中“奇”字的诗句是:(3)你认为〈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词体现主题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4)〈过雪山草地〉一首中的韵脚有,它们押韵。
(5)“雪山低头迎远客”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6)认真阅读两首歌词,请分别用文中的诗句说明红军战士当时面临了怎样的困难。
(7)结合有关诗句,谈一谈红军为什么能够翻越“雪山”,走过“草地”?(8)当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请揣摩此时敌人的心理活动。
课内阅读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课时速达标】1.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艰。
______改为______(2)乌江天险重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
______改为______答案:(1)艰坚(2)度渡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横断山,路难行(2)战士双脚走天下(3)兵临贵阳逼昆明(4)革命理想高于天答案:(1)横断山,路/难行(2)战士/双脚/走天下(3)兵临贵阳/逼昆明(4)革命/理想/高于天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天如火,水似银 B.军民鱼水一家人C.红军都是钢铁汉 D.雪山低头迎远客【解析】选D。
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B、C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A.下、兵、明、程B.明、程C.兵、明、程D.下、明、程【解析】选C。
一般偶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兵、明、程”三个字的韵属于一类。
5.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体现军民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雪山草地》中,描写自然环境恶劣,反映红军生存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2)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延伸提能力】6.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忆秦娥娄山关7.请仔细揣摩,然后说说“碎”、“咽”两字在词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句中精练用词的用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碎”表达出的马蹄声的细小;“咽”表现出的喇叭声的低沉。
八年级语文上册长征组歌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解渴.( ) 雪皑皑.( ) 千锤百liàn( ) 泥zhān( ) 2.《长征组歌》在演出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在唱歌的時候,在《长征组歌》前面再起一个名字,比如说在上海演出就叫做《难忘的旋律〈长征组歌〉!》在北京演出叫做《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到哈尔滨去演出叫做《世纪回想〈长征组歌〉!》,如果到革命老区去演出叫做什么呢?你能否出谋划策?
3.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4. 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说说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的信息?(写出四条)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二.阅读理解、分析
A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B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请分别找出《过雪山草地》、《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
A B
6.认真研读《过雪山草地》,说说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不怕艰苦,进行长征?试从诗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7.认真研读《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这样描写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首诗的语言都很有表现力,请你选几句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内容中心比较一下两首歌词的异同?
三.探究、写作
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11.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4月9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启动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
这是一台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担纲策划和主持的大型电视行动。
假如你是崔永元,请你为这个大型电视活动出征前准备一个壮行词,你打算准备怎么说。
假如在进程中,请你采访一位老红军,你又会怎么说。
1.解渴kě雪皑皑.ǎi千锤百炼泥毡
2.《〈长征组歌〉回家了!》
3.略(从赞扬长征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对红军及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
4. ①《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首演于北京。
②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③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的是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
④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它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5.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6.有:“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因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旨在表现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的艰难处境。
8.A.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前三句写景,视野广阔,映衬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
又如“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它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如“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一句,对仗工整,写景、记事、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汉”形象。
B.“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9.同:两首歌词都歌颂了红军战胜严寒酷暑、克服险恶环境与生活险状的战斗精神和乐观态度。
异:中心不同。
第一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和毛泽东神奇的用兵之道;第二首表现了红军部队上下团结、同甘共苦的追求理想、战天斗地的崇高精神。
10.略
11.参考:壮行:
1934年到1936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
长征精神成为了个人积极向上乃至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走长征路,除了是向个人的极限进行挑战,更是用真实体验的方式回顾重温这段特殊的历史,真切地感受到先辈们的艰苦而伟大的革命历程。
《我的长征》将以每个普通的“我”重走长征路为主线,由“我”亲自采访长征人,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
整体构思以重温长征为线索,关注长征沿途地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展现当地风土民情、民间文化和民生及社会发展状况,通过该活动进一步促进红色革命区的经济与旅游的发展。
《我的长征》回顾历史的同时,关注现状,展望未来,积极响应中央的相关精神,更好的传承,传播红色文化。
通过社会各行业公众领军人物与普通民众的组合参与重走长征路,全社会共同重温这段历史的同时,共同关注人类最自然和本色的奋进精神,并通过活动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采访内容:(围绕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以告慰那些为祖国捐躯的老红军以及一直以来关心着祖国建设的你们,祝你们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