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花的勇气教案2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83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花的勇气》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断努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花的勇气》讲述了一个关于小花在春天绽放的故事。
小花在寒冷的冬天中努力生长,终于在春天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通过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花朵的了解和喜爱。
3.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通过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3.4 理解课文内容: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词语,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2 口语表达: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他们喜欢的花朵,并分享原因。
5.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
6.2 分享故事: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故事,鼓励大家从中学到勇气和坚持。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花朵,写一篇关于这种花朵的短文,描述其特点和美丽之处。
7.2 朗读作业:学生每天朗读课文,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第八章:评价与反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8.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
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9.2 教学目标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积累“泛滥”“改天换地”“傲然”“怦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何生命的感悟,竖立无所谓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开的经过。
2、欣赏花开的壮美场面,感受花的勇气。
教学时间:1课时课时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春暖花开”。
提问: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2、引入:在我们的印象中,花开总是与阳光分不开的。
那些娇艳的花儿通常在温暖舒适的春风中开放。
然而,在4月的维也纳,有些花儿,却有着莫大的勇气,敢在阴风冷雨中傲然绽放。
设计意图:以“春暖花开”一词促使学生去想像阳光暖照,百花争放的景象,使其感受到阳光对于花朵的重要性,为理解维也纳的花的“勇气”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事情经过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如下:(1)找出生字新词,积累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出花开的经过。
(3)画出描写花朵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泛滥、壮观、改天换地、傲然、怦然、寂寞。
3、组织交流事情的经过。
4、鼓励朗读;谁来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句子?设计意图:作者对维也纳的花两度失望和两度惊喜的情感变化,使文章起伏有致,极其吸引力。
学生在梳理事情经过时,很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品味语言,感受“勇气”1、引导:在作者眼中,4月的维也纳最初是什么样的?哪个词语可概括作者对它的感受?2、出示语句:“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提问:这些小花作者什么感觉?看到它们,你的心情怎样?3、引导:作者正为藏在青草下面的生机盎然的小花欣喜时,却一连下了几天的冷雨。
这时作者即将离开维也纳了,他的心情怎样?为什么?4、出示语句:“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花的勇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记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如“勇气、傲然、改了又改”等;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通过具体事件展示花儿的勇气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品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生命勇气,培养学生的热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生命力的感悟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花儿的勇气,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感受花儿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生命力,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一些花儿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导入本课的主题——《花的勇气》。
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自学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具体事件的理解,深入体验花儿和作者的勇气和情感变化。
教师在此阶段需进行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拓展升华: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情境体验和品读感悟等活动。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花儿勇气背后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勇气等问题。
5.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式:采用讲解、练习和讨论等方法进行授课。
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教师需着重讲解花儿勇气的内涵和写作手法,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工具:PP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课文段落和相关图片等内容。
同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小道具,如花儿的小卡片或模型等,以便更好地辅助教学。
3.激励策略: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品、竞赛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地:1.认识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4.师总结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学生汇报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 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三.研读谭,品味语言1.学生自主研读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在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仅是作者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花的勇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花的勇气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勇气,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花的勇气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花的勇气含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花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巩固学习。
(2)针对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花的勇气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4. 练习与拓展:(1)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花的勇气”的作文。
(2)开展课外活动,如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花的勇气的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 课件:课文《花的勇气》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4. 课外阅读材料:关于花朵、勇气等相关文章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生字词。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谈话揭题,一解“勇气”课前谈话:师:出示“甬”,这个字和你有什么联系?师:出示奉化的风光,让学生猜猜老师来自宁波的哪里?师:给“甬”加个“力”,勇气,齐读师:看到“勇气”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哪些事?小结:勇气是内心的一股力量。
二、初读交流,梳理画面。
1.师:这节课学习《花的勇气》,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思考作者先后看到了哪些景象,想到了花有怎样的勇气?2.交流,引导用文中语言概括: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3.师: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
让我们也来细细地读读课文,欣赏这三幅画面,触摸作者的情感,去发现花的勇气。
三、品读欣赏,由景及情。
1.欣赏画面一“没有花的绿地”,感受失望之情。
出示: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自读第一段。
读一读,面对这一片没有花的绿地,“我”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引导品味“寂寞”(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开满鲜花的绿地才是——热闹的。
花花草草也知道寂寞与热闹吗?是“我”寂寞了,失望了。
)点评:同学们很有本领,读到的是草地的景象,读懂的是作者的心情。
重点引导品味“泛滥”。
(“绿色到处泛滥”就是说“绿色——”。
作家老舍面对广阔的草原用“一碧千里”来形容,同样写绿色多、广,你读一读,你觉得一样吗?引导与一碧千里比较,体会“泛滥”指多得成灾令人讨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小结:一个词语不仅只是一种意思,更是一份感情。
“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
指导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2.默读学习,感受词语的感情色彩,触摸作者的心情。
师:同学们,词语有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就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有了生命,鲜活无比;有了温度,能让我们触摸到作者的情感。
《花的勇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要学习的课文是《花的勇气》,这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启发学生正确看待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鲜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的意思;(3)掌握抒发情感的方法及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情绪;(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内容;(2)学习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阅读,总结出抒发情感的方式及技巧。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课件、笔记本、洒水壶、扫帚、小黄花苗、康乃馨花苗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图片,谈论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出“花”的话题。
2.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文标题《花的勇气》,要求学生猜测“花的勇气”是什么意思。
Step 2 阅读课文1.教师读课文,学生跟读,在学生留意听教师朗读的过程中画出自己的感受。
2.问题导入教师提问:为什么小草也要散发出香气?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Step 3 理解课文1.课文导读教师提问:花的香气为什么那样的重要?请大家思考。
学生思考后,教师进一步解释:花的勇气就体现在它要向大家散发香气。
2.同义词解释教师出示课文并阅读相关段落,要求学生找出“香气”同义词。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解释:就好像相信自己的朋友会帮助你一样,花相信它的香味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
3.开展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花和人一样讲情感表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表达出你对花的感受吧!Step 4 练习表达情感1.回归本课教师请学生回忆课文的内容,做简单的复述。
2.发掘情感学生表达对花的感受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掘更多的抒发情感的方式,包括绘画、写作等形式。
19.花的勇气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不破句。
2.学会本课4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课前准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其重要代表作。
学习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预习导学(20分钟)一、读一读我会借助文中注音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丢字,改字,不读破句。
二、画一画: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在文中所连的词语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做一做:1.把生字所连的词读一读,写一写。
2.对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决。
四、想一想(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根据文章的内容课文可分为那几个部分?用双竖线在文中标出。
五、问一问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生命的感悟,表现勇气和信心”的句子,将这些部分勾画出来,并带着自己的理解美美地读一读。
(17分钟)重点理解下面三个句子。
★我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着什么,是——勇气!(1)这是文中的中心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感悟,这句话意味着__________勇气,富有哲理的__________感动着我们。
交流分享一、对学(5分钟)1.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2.互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交流预习导学3的问题。
4.互相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
二、组内群学(2分钟)组内交流解决对子间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解疑(7分钟)1.大组长总结汇报学习情况。
2.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在班上再次研讨。
3.还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
学后小结(1分钟)当堂检测(5分钟)1.看拼音写词语。
二、我能选择正确的词语1.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一片非常(广阔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
2.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长)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语文教案《花的勇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花的勇气》,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1. 课文《花的勇气》2. 相关参考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花草,谈论他们对花草的喜爱和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吗,有时候花朵会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花的勇气的文章《花的勇气》。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花的勇气》,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教师提问:文章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大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概括,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教师提问:文章中的花给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勇气?这种勇气对主人公有什么影响?4.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感受到花的勇气给自己带来的力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花的勇气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力量?4.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语文实践活动(15分钟)活动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花,研究这种花的特点、生长环境、花语等。
本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花的勇气》教案三篇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品味写得好的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揭示勇气: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叫《花的勇气》(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花的神韵。
二、检查预习出示词语泛滥厘米齐刷刷气魄遗憾傲然挺立抨然一震齐读1、指名读。
2、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三、自学尝试与反馈探究1、自由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时间地点谁发现?感受?)2、班上汇报交流。
3、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感受到花的勇气的句子(1)出示: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没有)(2)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离开维也纳前,感到();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生反馈师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①认真读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写作者失望的原因,当时他怎么说?(同坐交流,回答)(师板书:无花)②找到怎样的小花让作者吃惊呢?(找——读——说)师板书:寻花③作者看到草丛下的花为什么和会感到遗憾?(板书:盼花)④又从哪里感到作者的惊奇?(交流反馈,师板书:见花)(3)这时作者“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齐读这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读、找、说)这就让作者感受到了花的勇气。
19*花的勇气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语:“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
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
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20*花的勇气
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师生共同质疑问难。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意见什么事?
三、细读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心感受。
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
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景:
1循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六、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
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是,
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板书:寻花-----盼花——看花
课后反思:学生能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方法体会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