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默写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荷塘月色》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氓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高中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填空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
2、《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古人云:“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此言得之。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则胜负之数, ________ ,________ ,或未易量。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 。
7、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六国论》8、______ ,______ 。
______ ,阿房出。
9、五步一楼,______ ;______ ,______ ;各抱地势,______ 。
10、长桥卧波,______ ?复道行空,________?11、______ ,______ ;______ ,风雨凄凄。
12、明星荧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______ ;______ ,杳不知其所之也。
13、使负栋之柱,________ ;架梁之椽,________ ;钉头磷磷,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 ;直栏横槛,________ ;管弦呕哑,__________。
14、灭六国者,____ ,____ 。
族秦者,______,________ 。
1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阿房宫赋》16、大江东去,____ 、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情景默写)练习答案一、《氓》(《诗经》·重点篇目)1.诗中直接表现女主人公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之。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之;独也常厌,乐也常嫠。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矣;众女嫉之,美无加矣。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彼其之子,不得其死矣;XXX,鸩父母。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翩翩君子,如风如月”、“靡所适,适余之故也”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XXX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XXX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之盈襟。
”3.“XXX,XXX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XXX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三、《离骚》(XXX·重点篇目)1.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XXX。
”2.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众人云亡,何以哉!我独留存。
”3.(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在《离骚》中,XXX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采菽采菽,东篱下兮;选狗选狗,得美者兮;顾我则笑,谑浪者兮。
”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XXX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部编版必修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班级:姓名:
说明:最新普高语文教材,部编版下册,共编排了三首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目录:
三、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一、登岳阳楼/杜甫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一、《登岳阳楼》
理解性默写:
①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②《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③《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④《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理解性默写答案】
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③“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桂枝香.金陵怀古》
理解性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
【理解性默写答案】
三、《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理解性默写:
1、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
2、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是:【理解性默写答案】。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2.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5、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7.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2.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1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荷塘月色》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氓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即转化因子是DNA。
2.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S存在于蛋白质中,P几乎全存在于DNA中。
3.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4.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5.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两条链反向平行。
(2)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
(3)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6.在DNA分子中,含G—C碱基对越多的DNA分子相对越稳定。
7.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A+G=T+C。
8.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DNA的任何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
9.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而在整个DNA分子中比值为1。
10.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复制需要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做原料以及酶和能量。
11.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12.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3.RNA主要有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
14.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和能量。
15.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酶和能量。
16.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17.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
18.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和转运。
19.中心法则的要点: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然后由RNA决定蛋白质的特异性。
蛋白质是生物体性状的体现者。
必修二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
2、《六国论》的两个分论点是:(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古人云:“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此言得之。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则胜负之数,
________ ,________ ,或未易量。
6、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 。
7、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六国论》)
8、______ ,______ 。
______ ,阿房出。
9、五步一楼,______ ;______ ,______ ;各抱地势,______ 。
10、长桥卧波,______ ?复道行空,________?
11、______ ,______ ;______ ,风雨凄凄。
12、明星荧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______ ;______ ,杳不知其所之也。
13、使负栋之柱,________ ;架梁之椽,________ ;钉头磷磷,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 ;直栏横槛,________ ;管弦呕哑,__________。
14、灭六国者,____ ,____ 。
族秦者,______,________ 。
15、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阿房宫赋》)
16、大江东去,____ 、________ 。
17、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18、羽扇纶巾,______ 、____________。
19、故国神游,__________ ,__________ 。
20、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
(《念奴娇•赤壁怀古》)
21、________ ,________ ,雨打风吹去。
22、________ ,________ ,人道寄奴曾住。
23、________ ,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
2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5、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29、六王毕,_____________,蜀山兀,_____________。
30、五步一楼,_____________;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
______________。
31、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西。
3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_。
33、明星荧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梳晓鬟也;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_____________,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漉远听??,
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
鼎铛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5、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____;管弦呕哑,___________________。
36、戍卒叫,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
40、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1、遥想公谨当年,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谈笑间、
______________。
42、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间如梦,
_________________。
4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4、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可堪回守,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
凭谁问:廉颇老矣,
________________。
47、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