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整理)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农药⽣物测定实验指导(⾃编试⽤1.0)主编:姜兴印副主编:赵春青张卫光制药⼯程专业⽤⼭东农业⼤学植物保护学院2008年9⽉棉铃⾍⼈⼯饲料制备⼀、实验⽬的学习棉铃⾍⼈⼯饲料制备技术和⽅法。
本⽅法还适合⽟⽶螟等⼈⼯饲料的制备。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天平、⾼压灭菌器、罐头瓶、电饭锅、筛⼦(40⽬)、量筒、搪瓷盘、温度计实验物品:⼩麦粉、⽟⽶粉、黄⾖粉、啤酒酵母粉、琼脂、棉叶、V C、棉油、苯甲酸钠、⼭梨酸钾、兽⽤链霉素、⽔等三、实验⽅法1. 配⽅:2. ⼩麦粉、⽟⽶粉、黄⾖粉、酵母粉和棉叶装⼊罐头瓶中,⾼压灭菌40min.(120℃)3. ⽔+琼脂煮开冷却⾄70℃,加⼊Vc、防腐剂、棉油混匀,再加⼊混合好的其他成分,充分混匀。
4. 倒⼊搪瓷盘,加盖冷却后放⼊冰箱中备⽤。
四、质量检查饲料冷却后观察颜⾊和固化成型情况。
五、实验报告农药⽣物测定药剂配制⼀、实验⽬的学习⽣物测定药剂配制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法。
⼆、实验⽤品和仪器设备电⼦天平、计算器、烧杯、移液管、吸⽿球、记号笔、容量瓶、量筒等。
实验原药:93%顺式氯氰菊酯,95%吡⾍啉实验制剂:50%多菌灵WP,2.5%功夫EC(w/w),33%施⽥补EC(w/v)三、实验⽅法1. 原药母液的配制与稀释(1)⽤丙酮配制2%顺式氯氰菊酯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200mg/L 50mL 丙酮液。
(2)⽤丙酮配制1%吡⾍啉母液50mL,然后稀释成125mg/L 50mL丙酮液(3)将顺式氯氰菊酯和吡⾍啉按照5:2的⽐例混合,配制1.5%混剂50mL 丙酮液。
2. 制剂的稀释(1)50%多菌灵WP,稀释成2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2)2.5%功夫EC,稀释成100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3)33%施⽥补EC,稀释成150mg/L 100mL的⽔溶液(烧杯)。
四、结果计算和处理将以上每⼀种母液配制和稀释需要原药和制剂的量计算,并详细描述配制和稀释过程。
1、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2、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药效:是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所测定的药剂对生物的作用效果。
4、致死中量的置信限:即致死中量的可靠范围,亦即供试昆虫种群致死中量真值的波动范围。
5、内吸杀虫剂:凡是可以通过植物根茎叶以及种子等部位渗入植物内部组织,随着植物体液传导植株,不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害虫具有很高毒效的化学物质,称为内吸杀虫剂。
6、内吸杀虫作用:昆虫由于受内吸杀虫剂的毒杀作用而致死亡的过程,称之为内吸杀虫作用。
7、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将杀菌物质作用于细菌、真菌或其它病原物(包括线虫),根据其作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药剂毒力。
8、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利用生物体(作物试材、杂草试材,主要指有害生物)对除草剂的反应,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及其效果的基本方法。
9、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昆虫(包括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一种农药或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的一种基本方法。
1、杀虫剂生物测定存在的问题(1)评判标准单一(2)人为地固定检查时间(3)无统一的标准试虫(4)一般用校正死亡率表示核心是没有系统评判生物测定结果的方法和标准。
2、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1)杀虫剂和溶剂杀虫剂:其理化性质是决定毒力的根本原因。
溶剂:对药剂本身的理化性质一般不产生影响,但不同溶剂会影响昆虫表皮。
(2)环境条件温度:影响到处理前---养虫;影响到处理过程中---挥发、吸收等;影响到处理后---昆虫的死亡率。
湿度:一般不影响杀虫剂的穿透性及作用速度,也不影响解毒过程,通常它只影响昆虫对杀虫剂的忍受力。
光照条件以及昆虫在药剂处理前后的食物供应,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3)供试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敏感性不同;同种昆虫不同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卵期通常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低,通常以为有杀虫卵作用的杀虫剂,有很多主要是杀了初孵幼虫);昆虫的性别与生殖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一般雌性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雄性昆虫低,但对有机磷杀虫剂来讲,则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感受性低。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是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
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主要在于加深对理论教学所获知识的理解并对某项技能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虫、杂草标本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常见(50-60种)病虫草害的识别;掌握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农药的常见种类特点及使用技术;熟悉植物病、虫、草害的基本调查和防治方法。
三课程总学时:79学时+0.6周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8学时+0.6周总学分:必开实验个数:10个选开实验个数:3个四适用专业:09种子生产与经营五考核方式及办法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4:6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验纪律、安全文明、实验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等。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1、李清西、钱学聪. 植物保护.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刘学敏、陈宇飞. 植物保护技术与实训.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七实验项目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及各发育阶段特征观察实验学时数: 2学时(一)实验类型:演示型(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2人(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的一般特征,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为正确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六)实验内容: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体躯、触角、胸足、翅、口器、口式观察;2.昆虫的变态和虫态观察:变态类型、卵、若虫形态、幼虫形态、蛹、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材料:粉蝶、天蛾、螟蛾、夜蛾、蝽象、蝗虫、瓢虫、草蛉等的卵或卵块;蝗虫、有翅蚜虫、蝽象类的若虫;瓢虫类、蛾类、蝶类、蝇类、金龟甲类、尺蠖类、叶蜂类、象甲类、寄生蜂类的成虫、幼虫和蛹;螳螂、龙虱、金龟甲、步行甲、蚜虫、蓟马、草蛉等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各5份,地老虎、蚜虫成虫性二型和多型性标本,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生活史标本各25份、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各5份和有关挂图。
农药生物测定田间试验一个新药物的发现, 必须两个系统的同时运转一个系统是化学系统, 一个系统是生物学系统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西南大学植保学院丁伟教授一、农药室内生物测定1.生物测定(bioassay )是由biological 和assay 组合而成,通常是指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对某种生物产生效应的一项测定技术。
但是,从更广的范围来理解生物测定,则可概括为:“对生物的任何刺激所产生的效应的测定, 包括来自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刺激对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
”总之,生物测定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和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
2.生物测定的一般模式3.农药生物测定(pesticidebioassay )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靶标生物测定其对某些化合物的反应的量度,进而鉴别某种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靶标生物:通常指有害生物,包括昆虫、螨类、病菌、杂草、鼠类等。
包括这些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等。
待测化合物:可以是已经成为农药的化合物,包括杀虫(杀螨)剂、除草剂、杀菌剂、杀鼠剂、杀线虫剂乃至卫生杀虫剂等;也可以是待筛选的化合物(已知物和未知物)。
生物反应:指靶标生物对杀虫、杀菌、除草等作用的反应,可以延伸为凡是干扰破坏有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行为、代谢等效应的反应,如植物生长调节、昆虫生长调节、信息传递物质等。
生物反应用死亡率、抑制率、反应率等指标来表示。
量度:指反应的强度或者大小的指标。
要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借助于数学的方法,来给生物反应以量化表达。
生物活性:指药物或某一个化合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
如果有,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有生物活性,如果不产生效应,则这个药物或化合物就没有生物活性。
4.农药生物测定的知识体系(1)供试对象的准备(包括靶标生物的饲养技术和待测化合物的选择);也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药剂配制、剂量计算等内容(2)生物测定的操作技术与方法(包括室内生测、小区实验和田间药效实验三个方面);(3)影响农药生物测定的因素分析;(药剂、生物体、环境、操作方法)(4)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价与表达。
农药生物测定实验指导(研究生)实验一培养基的制作、灭菌和病原菌的接种、培养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用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的原理及使用;2、熟悉并掌握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及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的基物,分液体和固体两种。
按成分又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
培养真菌所用的培养基一般用马铃薯培养基,它是半组合培养基,制作比较简单,且能够完全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灭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保证培养基不被杂菌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灭菌的方法有四种:热力灭菌、过滤灭菌、化学灭菌和物理灭菌。
热力灭菌在微生物灭菌中占主要地位,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热空气来灭菌,将玻璃器皿等放入烘箱中加热,一般用160-170℃处理1小时或150℃处理2小时,适用于经高温处理不易损坏的干燥物质。
湿热灭菌,即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灭菌物放入灭菌锅内,维持一定的蒸汽压力,一般为1公斤/cm2左右(相当于121℃),维持半小时,以确保杀死所有微生物,适用于高温高压下不易分解变质的物质和玻璃器皿。
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率高。
病原菌接种培养是杀菌剂毒力测定经常进行的工作之一,因培养基性状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本实验是练习在固体培养基上接种。
固体培养基的接种方法分倾注和斜面两种接种方法。
接种后的菌种,必须放在适温下培养,在培养期间注意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和有无杂菌污染,温度要保持恒温,培养成熟的菌种必须很好地保存。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1、实验器皿:培养皿、容量瓶、移液管、无菌水、PDA培养基[注:以上器皿须经灭菌。
]2、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培养箱、打孔器、酒精灯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培养基的制作:1、培养基的组成(PDA):去皮马铃薯块200克葡萄糖(或蔗糖)10-20克琼脂17-20克水1000ml2、步骤:(1)、在大烧杯中加入1000ml的水,作上标记;(2)、称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煮沸30分钟左右,将薯块捞出,留下汁液;(3)、称取17-20克琼脂(事先用水浸泡),加入烧杯中,煮溶后,称取葡萄糖(或蔗糖)10-20克,加入汁液中溶解。
农药生物测定标准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通常是指用于评估农药对生物的毒性效应的参考方法或准则。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农药的使用安全,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最小的潜在风险。
农药生物测定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毒性测定方法: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测定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不同物种的短期或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不同暴露路径和剂量水平的考虑,以及对动物行为、生理和病理变化的观察。
2. 致畸、致突变和致癌性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对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潜在毒性,并确定其对基因的突变和突变的潜在致癌性。
3. 生态毒理学评估方法:用于测定农药对非靶标生物(如鱼类、昆虫、蘑菇等)的毒性效应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对生物种群和群落的潜在影响的考虑。
4.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物的含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了样品准备、提取、纯化和测定的步骤。
5. 毒性数据评估及风险评估方法:用于评估农药毒性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方法,以确定农药的安全使用水平和潜在风险。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农药监管机构和国际农药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制定和颁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药生物测定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共同追求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目标。
《农药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7英文名称:Pesticide Toxi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使学生明确各类农药的作用原理,系统掌握农药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2)了解各类农药对生物体的穿透及其转运与分布(3)掌握杀虫剂等农药的致毒症状、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农药学、农药生物测定、昆虫生理生化、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仪器分析、分子生物学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农药毒理学.马志卿主编.校内教材.2005年参考书目:(1)昆虫毒理学.赵善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2)杀虫药剂的生物化学与生理学.C.F.威尔金逊(美)编.张宗炳译.科学出版社.1985年(3)Insecticide Mode of Action . Coats,Joel R. Academic Press . 1982(4)Insecticides with Novel Modes of Action.I.IshaayaD.Degheele. Springer. 1998 (5)Chemistry and Mode of Action of Crop Protection Agents. Copping leonard G. Hewitt,H.Geoffrey.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998(6)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原理、方法、应用.张宗炳.科学出版社.1988年(7)昆虫电生理学实验研究方法.刘安西,陈守同.科学出版社.1990年(8)昆虫毒理学实验指导.张兴主编.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实验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考勤占10%,实验报告成绩占20%(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教学期间,要求学生通过期刊、参考书及网络等媒体浏览农药毒理学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
农药生物测定一至三章农药生物测定绪论一、农药生物测定得含义广义得生物测定为:来自物理、化学、生理或心理得刺激,对生物整体(living organism)与活体组织(tissue)产生效力大小得度量(如:机械刺激、电刺激、各种射线得照射等)。
?即:生物测定就是研究作用物、靶标生物与反应强度三者关系得一项专门技术。
狭义得生物测定为:以生物得整体或离体得组织、细胞,对某些化合物得反应,作为评价这些化合物生物活性得量度,运用特定得实验设计,以生物统计为工具,测定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效应,即为生物测定。
农药生物测定:运用特定得试验设计,利用生物整体或离体得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得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得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得生物活性。
二、农药生物测定得简史第一时期: 19世纪末~1920至1923年间事件:法国学者埃利希(R、C、Ehrlich)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得标准方法–特点:都就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得效力测定,将待测得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缺点:由于生物个体从受药到中毒死亡需要一个过程,因而以生物中毒死亡为反应标准测出得致死剂量总比实际反应所需剂量大。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事件:–1937年欧文(J、O、Irvin)首先提出了系统得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D、J、Finney)出版了系统得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L、G、Goodwin)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J、R、Busvine)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得论述;–1963年张泽薄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得生物测定》;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得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得准确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因具有各种特殊生理活性得化合物不断出现,生测方法也在发展。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7
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1)掌握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原理、触杀毒力、胃毒毒力、内吸毒力、熏蒸毒力、拒食活性等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
(2)掌握杀菌剂室内孢子萌发法,含毒介质培养法及盆栽试验等的测定方法
(3)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原理及种子发育、植株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4)掌握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
(5)掌握大田药效试验的设计原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0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药学导论》、《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杂草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植物生物学》等专业及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学科基础课程。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农药生物测定.江志利主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校内教材).2005年
(2)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参考书目:
(1)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黄国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方法.慕立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
(3)西北地区农作物病虫草害药剂防治技术指南.张兴主编.陕西科技出版社.1992年
(4)农药使用技术原理.屠予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5)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吴文君.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6)杀虫药剂的毒力测定.张宗炳.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农药药效试验的设计与分析.宋哲和.科学技术出版社.197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
(2)“农药生物测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的新理从论、新成就、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讲授给学生。
(3)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提倡自学,对于活跃学术思想、开阔思路、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培养,通过实验课的积极参与,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试验课成绩占20%,考勤占10%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卷面成绩
9. 课外自学要求
(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或查阅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扩大知识面
(2)对某些章节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可采用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自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1)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
(2)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
(3)农药生物测定的内容及地位
基本要求:
(1)掌握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2)了解农药生物测定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
(1)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
(2)农药生物测定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农药生物测定在农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杀虫剂的生物测定
基本内容:
(1)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基本概念
(2)标准目标昆虫的饲养及处理
(3)杀虫剂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4)昆虫特异性控制剂生物活性测定
(5)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的评判和统计分析
(6)杀虫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剂生物测定的定义、意义和内容,杀虫剂生物测定的一般原理和原则
(2)了解标准目标昆虫的定义、饲养类型,对标准目标昆虫的要求,常用目标昆虫的饲养及大规模定向控制,掌握标准目标昆虫移取操作方法
(3)掌握杀虫剂初步及精密毒力测定,各种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触杀、胃毒、内吸、熏蒸),杀螨剂、杀卵剂的毒力测定。
(4)掌握昆虫拒食剂、保幼激素、抗蜕皮激素、性外激素的活性测定
(5)掌握杀虫剂毒力表示方法,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的统计分析
(6)理解杀虫剂生物测定在新药筛选、杀虫剂混用的联合作用及害虫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1)各种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的操作步骤
(2)杀虫剂联合毒力室内评判方法—孙云沛法
(3)害虫抗药性监测及抗性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农药生物测定确定一种新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及其毒力?
(2)杀虫剂毒力回归曲线方程的计算和统计分析方法
(3)如何确定一种混配杀虫剂中有效成分的最佳配比?
第三章杀菌剂的生物测定
基本内容:
(1)杀菌剂生物测定的基本类型
(2)杀菌剂毒力、药效测定的基础操作及原理
(3)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4)不同类型杀菌剂毒力测定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杀菌剂生物测定的离体测定和活体测定概念
(2)掌握常用的洗涤剂,试验器材的灭菌,植物病原菌的培养
(3)熟练掌握杀菌剂皿内生物测定,杀菌剂温室植株测定方法,植物病毒防治剂药效测定方法,杀线虫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4)了解杀菌剂效力测定(组织法),种子、土壤、内吸杀菌剂效力测定,果实防腐剂效力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孢子萌发法、水平扩散法、生长速率法和室内盆栽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各种方法对杀菌剂毒力的评判标准
教学难点:杀菌剂生物测定的离体测定与活体测定的优缺点
第四章除草剂的生物测定
基本内容:
(1)除草剂生物测定试材的确定和培育
(2)除草剂生物测定的鉴定技术
(3)除草剂生物测定方法
(4)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杂草、作物试材的确定和培育,试材所需环境条件的创造
(2)掌握除草剂活力的鉴定方法及药效评价
(3)掌握除草剂生物活性表示方法,如种子发芽率、植物生长量、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症状、愈伤组织鉴定等
(4)了解除草剂生物测定的应用,如除草剂筛选、混用、作物安全性测定、药效测定等
教学重点:
(1)除草剂生物活性表示方方法
(2)除草剂混用与等效线法
教学难点:除草剂生物测定的鉴定方法
第五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技术※
基本内容:
(1)生长素(IAA)的生物测定技术
(2)赤霉素(GA)的生物测定技术
(3)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的生物测定技术
(4)脱落酸(ABA)、乙烯(ethene)及其他激素的生物测定技术
基本要求:
了解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生物测定技术
第六章高新技术在农药生物测定中的应用
基本内容:
(1)生理生化技术在生物测定中的应用
(2)电子计算机在生物测定中的应用
(3)高通量筛选技术及其在农药生物测定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触角点位法在杀虫剂生物测定中的应用原理
(2)掌握昆虫细胞毒性与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关系与区别
(2)掌握乙酰胆碱酯酶技术用于杀虫剂毒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掌握酶学技术在除草剂或行筛选与测定中的应用
(4)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农药生物测定中的作用
(5)掌握高通量筛选的概念及其在新药筛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乙酰胆碱酯酶测定的原理
(2)昆虫细胞毒性测定与昆虫活体毒力测定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1)酶学分析在农药生物测定中的应用
(2)高通量筛选如何推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40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修订人:祁志军
审核人:张秀云
2008年9月24日
《农药生物测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37
英文名称:Bioassay of Pesticid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课程内实验
2. 适应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
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巩固课堂教授的有关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杀线虫剂室内生物测定的内容
(2)掌握并能够实际操作相关农药生物测定的具体方法
(3)根据具体要求,能够独立设计有关农药生物测定实验
(4)掌握利用各类农药生物测定结果的评判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验所得数据
4. 学时
学时为16
5. 主要仪器设备
各种供试标准目标昆虫、农业植物病原菌、植物;仪器设备(如三角瓶、烧杯、容量瓶、吸液管、培养皿等);供试药剂。
6. 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翔实、计算准确、结果可靠
(2)考核方式:
a.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完成情况占总成绩20%
修订人:祁志军审核人:张秀云2008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