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第一批村改居工作每周进展情况统计表(改)
- 格式:xls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2024洛阳涧西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1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施行。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将我国兵役基本制度由“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调整为()A.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义务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B.实行以志愿兵役为主体的志愿兵役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C.实行以义务兵役为主体的义务兵役与志愿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D.实行以义务兵役为主体的义务兵役与民兵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答案】:A2.2022年2月7日,中国选手()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赢得一枚银牌。
同时,他也为中国单板滑雪男子项目赢得首枚奥运奖牌。
A.高亭宇B.苏翊鸣C.张义威D.赵宏博【答案】:B- 1 -3.秦朝初期为全国推行统一书体,()用小篆书写标准文字范本。
A.李斯B.秦始皇C.慰缭D.秦二世【答案】:A4.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下列选项中反映出相同哲理的是()。
A.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D.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答案】:A5.“榨菜指数”反映的是榨菜销售量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存在巨大的相关性。
如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菜在珠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是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和农民工的快速流出。
珠三角“榨菜指数”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
A.农民工就业观念转变,积极自主创业B.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C.榨菜需求量引发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流向D.市场销量下降,生产规模缩小【答案】:B6.《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最成功的作品,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称颂它“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 2 -书”。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31•【字号】洛政〔2020〕11号•【施行日期】2020.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洛政〔2020〕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加大我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副中心城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紧紧围绕“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规范运作模式,明确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建设“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现代化美丽宜居洛阳。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市级统筹。
坚持市政府主导全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制订、规划管控、土地收储与公开出让,严禁任何单位擅自签订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土地房屋两级市场联动开发协议。
(二)分级负责,建修结合。
市级层面负责全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计划资金调度、土地收储出让。
区级政府(管委会)作为房屋征收补偿主体,负责区域内房屋征收和群众回迁安置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对不适宜进行大拆大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实施“微改造”,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保留城市历史记忆。
(三)以人为本,安置优先。
坚持优先安置,把安置好群众作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的第一任务,围绕“少过渡、零过渡”目标,集中力量加快安置房建设,缩短安置周期,降低过渡费用,尽快让群众住上优质房、满意房。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7.12•【字号】洛政办[2009]76号•【施行日期】2009.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洛政办〔2009〕7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二日洛阳市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使用集体土地并以村民委员会为组织形式的农民聚居村落或街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安置房是指按照规定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经区人民政府认定的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安置村(组)办公用房、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用房的新建房屋。
第四条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目标: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原村民聚居村落或街区成为规划合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居住条件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基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第五条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方针:政府主导、区级负责、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因地制宜、一村一案、积极推进、注重实效。
第六条城中村改造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村(组)自行组织改造,或由村(组)联合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实施改造,也可引进开发企业实施改造。
市政府鼓励区、乡、村(组)在保证村(组)及村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的改造方式。
自行改造的村(组)应成立集体性质或村民入股性质的开发公司具体负责操作。
需改造的城中村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可以一次性整体改造,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
第七条城中村改造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洛阳市“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研究——以瀍河区中窑社区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等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发展趋势,而“村改居”则是一种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洛阳市是中国中部崛起的一个城市,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洛阳市的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土地资源也日益紧缺,因此,如何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推进“村改居”,成为了洛阳市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研究将以洛阳市瀍河区中窑社区为例,探讨“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洛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洛阳市瀍河区中窑社区“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的研究,探讨现有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洛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如下:1. 了解瀍河区中窑社区“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2. 分析“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促进洛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瀍河区中窑社区为例,对“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瀍河区中窑社区“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历程。
(2)“村改居”社区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资金缺乏、管理不规范等。
(3)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如地域和人员限制、政策不支持等。
(4)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法规、研究报告、案例等。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研究与思考作者:张美双潘兆星张鑫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8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空间布局的深度调整,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愈发严重,加剧了乡村振兴中土地资源供给“紧约束”困境。
该研究以洛阳市孟津区为例,分析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和建议,对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津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情况孟津区地处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北部,下辖10个镇,4个街道,270个行政村(社区),面积838.7 km2,总人口55万,共有农户12.46万户,宅基地11.56万宗。
自入选全国新一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孟津区聚焦各项重点工作,精心部署,大胆探索,通过抓实“四个关键”,探索“四种模式”,实现“三大转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一)抓实“四个关键”,夯实改革根基1.强化顶层设计。
孟津区成立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围绕确权、赋权、活权等重点,制定宅基地审批、监管、有偿使用、流转、退出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8个,形成了宅基地“1+8+X”制度体系。
2.打牢“宅改”基础。
孟津区全面完成223个行政村11.56万宗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形成宅基地数据库;高标准完成148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域推进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对符合发证条件的45 033户全部确权颁证。
3.重塑管理秩序。
孟津区设立联审联批窗口,建立“农民申请、村级审核、镇级审批、区级监管”审批流程,开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宅基地“信息一张图、审批一条链、监管一张网”。
4.突出农民主体。
孟津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先后开展专题培训138期,创新设立积分兑换超市,将宅改事项纳入“道德红黑榜”“星级文明户”评选内容,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7•【字号】洛政[2014]45号•【施行日期】2014.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洛政〔2014〕4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清理规章规范性文件的通知》(豫政办〔2013〕97号)要求,市政府对2013年9月30日之前,以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现将清理结果予以公布。
一、清理结果本次清理共涉及规范性文件604件。
其中: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55件,宣布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303件,需要修订的规范性文件46件。
上述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自本决定公布之日起不再执行;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有效期的,以其规定为准。
二、时限与要求对于需要修订的规范性文件,修订期限定为2014年12月31日前。
相关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按照法定程序修订后报市政府研究并重新发布。
在修订期间,与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内容要停止执行。
逾期不修订且未重新发布的,自2015年1月1日起自行失效。
附件:1. 洛阳市人民政府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255件)2. 洛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303件)3. 洛阳市人民政府需要修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46件)2014年7月7日附件1附件2。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17〕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洛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7年6月30日洛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9年)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河南的实施意见》(豫发〔2016〕7号)要求,依据《中共洛阳市委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和指导意见》(洛发〔2016〕1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道路畅通、环境净化、乡村绿化、村庄亮化、农村美化为重点,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和污水处理专项行动为载体,以达标村、示范村创建为抓手,逐步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让农村环境更整洁,村庄更宜居,生活更美好,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目标任务2017年7月底前,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小型堆放点的农村陈年垃圾清理任务。
年底前1/3的县(市、区)完成省级和市级达标验收,1/3以上行政村完成省级和市级达标验收。
各地基本达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开展垃圾分类和污水治理试点。
2018年年底前,2/3的县(市、区)完成省级和市级达标验收,2/3以上行政村完成省级和市级达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