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反差——《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人物创意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705.61 KB
- 文档页数:2
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摘要】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每个角色都表现出了二律背反的心理。
盖茨比身份困惑,一方面追求着虚荣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渴望重拾失去的爱情。
黛西内心矛盾,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与对内心真正欲望的迷茫成反差。
汤姆虚伪道德,表面上品德高尚而内心却追求权力和自我满足。
尼克面临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对于那个虚幻而荒诞的世界保持理性与怀疑。
约翰失望绝望,对于现实的无力与虚幻中追求的信仰相互矛盾。
这些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影响了整个故事情节,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作为小说的重要元素,这种心理冲突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更加生动深刻。
《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塑造了一个矛盾而深刻的现代社会画卷。
【关键词】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二律背反心理、盖茨比、黛西、汤姆、尼克、约翰、身份困惑、内心矛盾、道德虚伪、价值观冲突、失望与绝望、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深度塑造1. 引言1.1 介绍《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爱情,最终陷入痛苦的悲剧之中。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事者尼克·卡拉韦的视角展开,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盖茨比、黛西、汤姆等各种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纠葛。
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幸福的过程中,常常陷入二律背反的心理困境中,矛盾重重,难以自拔。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交锋,菲茨杰拉德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不仅是一部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更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
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二律背反心理,这种心理困境在故事情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每个人物所面对的二律背反心理,以及这种心理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
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人性的瑰丽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人性的瑰丽之作作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了人性中的瑰丽与复杂。
小说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生活的描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迷茫、欲望和虚荣,以及对梦想的追求和破灭的辩证关系。
本文将从人性的矛盾冲突、社会阶级的固化和爱情的幻灭三个方面阐述《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揭示的人性的瑰丽之作。
一、人性的矛盾冲突《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人性内在的矛盾冲突。
盖茨比是小说中最鲜明的人物之一,他迷恋着那个纯洁高贵的黛西,却发现自己永远无法拥有她。
他既是一个幻想家,又是一个冷酷的现实主义者。
而黛西则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她追求的是物质与享乐,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小说中还有浪漫而理想主义的尼克,以及虚伪的那些上层社会人物,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二、社会阶级的固化《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对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的描写,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固化的问题。
小说中描述了上层社会的浪费与享乐,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和无尽的狂欢,让人们沉迷其中。
而底层社会的人则生活在贫困和无望中,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被无情地边缘化。
整个社会的阶级固化,让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产生了怀疑和失望。
小说通过描写盖茨比对黛西的追求,以及黛西对盖茨比的背叛,突出了社会阶级固化对爱情的摧毁。
三、爱情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爱情充满了幻灭与痛苦。
盖茨比迷恋着黛西,将她视为自己的全部世界,但他却无法真正拥有她的心。
黛西虽然也对盖茨比有感情,但她被物质与享乐所束缚,最终选择了一个更富有的人嫁给。
这种爱情的幻灭让盖茨比陷入绝望和孤独,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通过展现爱情的幻灭,表达了对现实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美国梦的质疑。
总结《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对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瑰丽。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阅读感受与思考《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小说。
这本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盖茨比的故事,探讨了财富、爱情和美国梦等主题。
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吸引,同时也思考了一些关于人性和社会的问题。
首先,这本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我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中的盖茨比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通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最终却因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而遭受了失败和悲剧。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人们是否应该为了追求财富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让我感到震撼。
盖茨比对黛西的深情厚意让人动容,但黛西却因为金钱和地位而选择了与盖茨比分离。
这让我思考,爱情是否真的可以战胜一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金钱和地位对于人们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让我对当代社会中的爱情和金钱关系产生了思考,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真挚的感情,而不是被物质所迷惑?此外,小说中对美国梦的描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盖茨比追求财富和地位,希望通过这些来获得社会地位和幸福。
然而,他最终发现,财富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这让我思考,美国梦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是否应该通过追求物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真正的幸福应该建立在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上。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描绘,向我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同时,它也让我思考了爱情和金钱的关系,以及美国梦的真实含义。
这本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通过读懂盖茨比的故事,我们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手法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的奋斗和毁灭,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虚荣、追求和绝望。
小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展现其中的主题。
首先,小说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
盖茨比是个神秘的人物,他的形象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他住在一个豪华的庄园,但内心却独自承受着孤独。
他的独一无二的绿灯象征着对失去的过去的追忆和渴望。
小说中的“绿色”也象征着嫉妒和欲望,以及虚假和冷漠的追求。
盖茨比的庞大的藏书和华丽的衣着也传达了他对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追求。
通过这些象征,小说成功地表达了虚荣与梦想的主题。
其次,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小说以叙述者尼克·卡拉威为视角,但他并没有只是客观地叙述事件,而是揭示了他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在小说中,我们经常听到尼克的内心独白,通过他的思考,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盖茨比和其他人物的动机和情感。
尼克的视角是有限的,他也会有主观的偏见和误判,这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复杂性和真实性。
同时,小说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展示了世界上不同社会层级之间的冲突。
盖茨比代表着贫穷农村到城市的社会流动性,与富有的东卵泰尔家族以及新贵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菲茨杰拉德通过这种对比,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不平等和虚伪,以及追求财富和地位的人们的虚荣和空虚。
此外,小说还运用了时间的分层叙事。
故事以尼克回忆的方式展开,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盖茨比的故事。
小说似乎在回忆中穿梭,将读者带入20年代繁荣和堕落的美国社会。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复杂性,还表达了菲茨杰拉德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未来的失望。
最后,小说通过透明窗户和眼镜的形象,以及重复的意象和梦境来加强其艺术效果和主题。
这些形象暗示了现实与幻想、真实与虚假之间的冲突。
透明窗户代表着现实世界的清晰和明亮,而眼镜和虚假的境界则代表着追求理想的遮蔽和幻觉。
《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一、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该作品讲述了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荒淫与腐败,以及主人公盖茨比追求美国梦的故事。
本文将围绕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叙事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主题探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对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以及对荒诞与腐败社会的批判。
通过对盖茨比和其他人物的塑造,菲茨杰拉德展现了一个虚伪、肤浅而又充满欲望的时代。
在这个年代,社会地位和财富成为评判一个人的标准,人们疯狂追逐名利,无视道德和伦理。
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角色们的丑恶面貌,揭示了金钱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美国梦只是虚幻的幻想。
三、人物形象呈现1. 盖茨比盖茨比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他富有神秘感且被现实所遮掩。
盖茨比的追求不仅仅是金钱和名利,更是追求那个曾经与他有过美好回忆的女人——黛西。
他通过暴富企图重现过去的美好,但最终只能落得孤独和破碎的结局。
他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代表着追求美国梦的人们,也是对这种梦想的悲剧化表达。
2. 黛西黛西是一个富有又浮华的女人,她暗示了那个被金钱和社会地位左右的女性。
她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追逐着奢华的生活和权力的满足,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黛西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束缚,展现了社会虚伪的一面。
3. 尼克·卡拉韦作品的叙事者尼克·卡拉韦是一个理性且中立的观察者,通过他的视角,读者得以了解每个人物的思想和动机。
尼克·卡拉韦是一个成熟而又有责任感的人,他对盖茨比抱有一定的敬意,但也始终保持着客观的判断。
通过尼克的叙述,作者向读者展示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四、叙事手法运用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1. 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尼克·卡拉韦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欲望、财富和爱情的故事。
本文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分析,探讨其主题、人物形象以及文学价值。
一、主题分析1. 社会阶层与财富《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绘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之间的巨大差距,探讨了社会阶层与财富对人们命运的影响。
小说中,盖茨比是一个出身贫寒的人,通过努力工作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始终无法被上层社会所接受。
这一主题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阶级固化现象,以及财富对于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2. 爱情与欲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欲望和追求。
盖茨比对于黛西的爱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为了追求黛西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黛西却选择了社会地位更高的汤姆。
这一主题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和追求,以及爱情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
二、人物形象分析1. 盖茨比盖茨比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人物。
他通过努力工作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的财富并不能让他获得社会地位和幸福。
盖茨比对于黛西的爱情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为了追求黛西不惜一切代价。
盖茨比的形象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的追求和失落。
2. 黛西黛西是盖茨比的爱人,也是一个充满欲望和追求的人物。
她对于社会地位和财富有着极大的追求,最终选择了社会地位更高的汤姆。
黛西的形象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追求。
3. 汤姆汤姆是黛西的丈夫,也是一个典型的上层社会人物。
他对于财富和社会地位有着强烈的追求,对于盖茨比的出现感到威胁。
汤姆的形象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上层社会人物的特点和价值观。
三、文学价值分析1. 描写细腻《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虚伪。
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人物描写以及情感描写都非常细腻,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引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文学名著。
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盖茨比及其周围人物的生活描写,展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社会阶层分化和追逐梦想的主题。
本文将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几个关键人物进行形象解读。
1. 盖茨比 (Jay Gatsby)盖茨比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是一个神秘而富有的百万富翁。
尽管他在社交场合表现得自信且风度翩翩,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孤独和渴望。
盖茨比追求着属于过去时光中的美好回忆,他希望能够重建与前女友黛西(Daisy)之间破碎的感情。
然而,在他看似浮华的生活背后,其实也暗藏着着虚荣、孤寂和无尽苦恼。
2. 尼克·卡拉威 (Nick Carraway)尼克是小说的叙述者和主角之一,他是一个理性和善良的年轻人。
作为盖茨比的邻居和好友,尼克在故事中担任着观察者和解释者的角色。
通过他对盖茨比及其他人物行为和动机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并体会到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3. 黛西·布坎南 (Daisy Buchanan)黛西是小说中另一个核心角色,她是一个充满魅力却也深受虚荣心驱使的女人。
黛西与盖茨比曾有过一段恋情,然而出于社会地位和家庭压力选择了与当时的丈夫汤姆·布坎南(Tom Buchanan)结婚。
尽管如此,她内心深处仍然对盖茨比抱有情感,并最终造成了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4. 汤姆·布坎南 (Tom Buchanan)汤姆是黛西的丈夫,一个富有且强势的男人。
他代表着那个时期上流社会男性所拥有的阶级优越感和保守观念。
汤姆对黛西不忠,同时也经常表现出种族主义和傲慢的态度。
汤姆的形象暴露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以及那个时期男性主导社会中存在的性别问题。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对盖茨比及其他关键角色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奢华与虚荣、爱与背叛、社会光鲜背后的冷漠和空虚等主题。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由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所写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各异,命运各不相同,但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盖茨比。
盖茨比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毅力,最终成为了一位富有的商人。
他的成功让他成为了许多人的偶像,也让他成为了许多人的嫉妒对象。
然而,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盖茨比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不断地追求金钱和权力,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自己的情感。
最终,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成为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与此相反,黛西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富家女,她拥有着美丽的外表和聪明的头脑。
然而,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黛西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和信仰,选择了与盖茨比相反的道路。
她开始追求金钱和权力,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终,她失去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成为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除此之外,故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汤姆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年轻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
然而,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汤姆也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不断地追求金钱和权力,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和自己的情感。
最终,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成为了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人们往往会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身边的人,而只追求自己的利益。
这种心态不仅会导致人们的内心空虚和孤独,也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和谐。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这些人物的故事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和权力?我们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略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身边的人,而应该保持平衡和理性。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不要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
人性的矛盾了不起的盖茨比人性的矛盾:了不起的盖茨比人性的矛盾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它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作为一部揭示美国上层社会的文学经典,小说通过盖茨比及其他角色的描绘,巧妙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冲突。
本文将探讨盖茨比这一角色所体现的人性矛盾,并进一步讨论这些矛盾背后的意义。
盖茨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富有、追求梦想,但却隐藏着许多人性的矛盾。
一方面,盖茨比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他住在巨大的豪宅中,开派对、摆豪华宴会。
他所创造的虚假形象使大家看到了他的财富和奢华。
然而,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却感到寂寞和空虚。
即使他拥有了金钱和社会地位,他依然感到失落,因为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真正梦想。
这表明了人性中对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间的冲突。
与此同时,盖茨比也体现了人性的矛盾在追求爱情和追求欲望之间的存在。
他一直痴迷于对黛西的爱,为了与她重聚,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然而,黛西已经与他人结婚,这使得两人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禁忌。
盖茨比渴望重建过去的美好,并将黛西视作自己理想中完美爱情的象征。
然而,他也不可避免地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
他试图通过追求物质成功来吸引黛西,却并未真正能够获得她内心的真爱。
这种追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再次表明了人性中的内心斗争。
同时,盖茨比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性的代表。
他被人们誉为了不起的人物,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一生是围绕着虚幻的幻想和追求构建的。
尽管他创造了一个富有的外部形象,但内心的虚假和不真实感却一直存在。
这种矛盾映射了现实中追逐美国梦所带来的困境和挑战。
总的来说,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盖茨比这一角色的描绘,展示了人性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
同时,它也反映了美国社会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
在追求财富、爱情和尊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陷入矛盾之中。
这种矛盾使得人类更加复杂和多维,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趣。
全新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主要人物分析1. 盖茨比(Gatsby)盖茨比是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贯穿了整个小说。
盖茨比原名叫杰伊·盖茨比,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商人。
他一直梦想着能够赢得黛西·布坎南的心,并与她共度美好时光。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盖茨比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跨越社会的阶层壁垒。
1.1 人物特点盖茨比具有强烈的梦想追求精神,他坚信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善良、热情、有爱心,对爱情充满执着。
然而,他同时也存在着虚荣、好面子的一面,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希望通过金钱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1.2 人物分析盖茨比的一生可以用“梦想”和“悲剧”来形容。
他的梦想推动着他不断努力,然而现实却残酷地击碎了他的梦想。
他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没有认识到金钱并不能买到真正的爱情。
盖茨比的命运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幻灭,揭示了社会阶层壁垒的难以跨越。
2. 黛西·布坎南(Daisy Buchanan)黛西是盖茨比心中永恒的梦中情人,一个美丽、优雅、富有魅力的女性。
然而,她也是一个自私、虚荣、缺乏责任感的女性。
她在盖茨比和汤姆·布坎南之间摇摆不定,最终选择回到了汤姆的身边。
2.1 人物特点黛西是一个典型的上层社会女性,她外表美丽,性格迷人,但内心却充满了虚荣和自私。
她对待盖茨比和汤姆的态度,揭示了她在道德和情感上的矛盾。
2.2 人物分析黛西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她的选择和行为对盖茨比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和挣扎。
3. 尼克·卡拉威(Nick Carraway)尼克是盖茨比和黛西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他是一个来自中西部的年轻证券经纪人。
在小说的结尾,尼克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再到旁观者的转变。
3.1 人物特点尼克具有诚实、善良的品质,他对身边的人和事持有自己的见解。
他既参与了盖茨比和黛西的故事,又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矛盾与反差——《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人物创意思考李瑛 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摘 要:作为一部翻拍较为成功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延续原著精髓和影片的观赏性上做到了较好的有机统一。
本文通过对人物不同角色的解读,分析了盖茨比,汤姆和尼克三个人在电影中的人物矛盾;并从盖茨比外在的狂妄自大与内在的妄自菲薄、黛西金子一般的外表与石头一般的内心、尼克初始的狂热追求与最终的落寞心理等方面对电影中人物的强烈反差进行了介绍。
时至今日,《了不起的盖茨比》依旧在世界文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矛盾与反差;《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创意作者简介:李瑛(1981-),女,汉族,湖北襄樊人,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法、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134-02《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它出版的那一天起便备受关注,直到今天,它已经被翻拍了多次。
2013年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号称是投资最多的一部名著之一,足以见到导演对这部小说的青睐。
应该说,小说的内在价值可能要高于它本身的文学价值。
单单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说,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依旧是穷小子爱上富家女,迫于压力分开,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强大的故事。
这是一部结局不那么让人愉快的小说,男主角异常的痴情,甚至不惜为了心爱的人牺牲自己。
但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没有采用老套的人物自传的形式,在人物描写上采用了双重主角强调的方法,从尼克的眼里去观察和发现这个世界。
在小说中,只有尼克是在被金钱吸引的同时尚且保持一丝客观,独立观看世界。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之为是“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其中就在于它的语言描写和大量的象征描写。
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上帝之眼,不管风云变化,悲欢离合,始终冷冷地看着世界发生的一切。
它冷冷地看着纽约垃圾场上穷人们的窘迫,看着与此相对的火车上坐着的衣冠楚楚的人。
当盖茨比为了证明自己而对尼克大肆吹嘘身世时,场景也经过了那幅具有象征含义的上帝之眼,仿佛一切谎话都欺骗不了他。
不断出现的绿光,如同盖茨比的梦想,吸引着他忍住失去爱人的痛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矛盾(一)盖茨比的人物矛盾盖茨比表面上享受着金钱给自己带来的众多特权,内心却依旧为自己卑微的身世所敏感。
所以他不断强调和证明自己高贵的出身和良好的教育。
他甚至拉着尼克去有名望的商人面前证明自己说法的真实性。
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失落与彷徨的巨大反差:唯有在夜深人静、华丽散尽时分,盖茨比才袒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他向往着那道绿光,希望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夺回属于自己的爱情。
盖茨比的感情带有明显的矛盾色彩,在童年中,他就对自己的出身表现出不认同,渴望脱离这种贫穷而又卑微的命运。
当善良遇到了金钱的阻挠,善良本性未变,却无法重回单纯。
盖茨比无法缓解心中的矛盾,也无法从黛西对自己的抛弃的阴影中走出来,更无法接受自己财富地位已经蒸蒸日上的同时却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出生卑微的事实,掩盖在内心深处的强烈自卑感最终还是被汤姆的那句话撕开。
小说中的盖茨比是试图通过努力抓住机遇、改变自身命运的人,然而其最终命运是悲惨的,跌宕的人生起伏让人感叹。
(二)汤姆的人物矛盾汤姆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扮演的是一个粗俗虚伪的种族主义者和顽固不化者。
他带着一种嫉妒的矛盾心理看着盖茨比比自己富有的事实,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处处比自己优秀的人出现在黛西面前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他讽刺盖茨比的财产来源不正,并且丝毫不为自己的不劳而获感到难为情,他更抓住了盖茨比的致命弱点,在黛西的面前揭露了盖茨比的身世的卑微,最终导致了盖茨比心理上的崩溃而情绪失控。
另外一方面他恬不知耻以双重标准对待着世界,他无休止地指责别人、评论别人,却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放纵。
他对家庭甚少负责,甚至在黛西生产的时候也外出鬼混,他肆无忌惮地任由情人把电话打到家里来而毫不顾忌所有人的感受,然而当黛西要离开他并打算和盖茨比在一起时,他却又表现出万般不舍。
总之,汤姆在小说中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当时美国的上流社会生活腐化,思想行为堕落的纨绔子弟,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为至上,在面临新贵的冲击时又想方设法陷害对方,是一个既无知自大又碌碌无为的啃老族。
(三)尼克的人物矛盾尼克在文中代表了家族已经没落,在资产上已经转变为穷小子但内心善良的人物。
从影片的开始,尼克身上充满了对物质社会的惊艳与憧憬,甚至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专业而专注于追逐物质财富。
在盖茨比、黛西与汤姆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是事实的记录者,也是影片的叙述者。
在亲眼看到了汤姆的不负责任之后,亲手安排了盖茨比与黛西的见面。
他以为这是帮助盖茨比圆梦,帮助了两个相爱人的相聚,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帮忙。
在车祸事件发生之后,他成了唯一一个没有离弃盖茨比的人。
但无论他看的有多么透彻,甚至安慰盖茨比“你比他们加起来都要强”,作为局外人的他却始终134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保持了一个观望者的态度,对黛西和汤姆没有加以任何形式的指责,对朋友盖茨比也只是使用种种暗示,没有从根源上帮助盖茨比。
这也反映了尼克所代表的传统的贵族阶层所带有的软弱和妥协。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反差(一)外在的狂妄自大与内在的妄自菲薄电影在开头为尼克遇见盖茨比铺设了不少悬念,狂欢的舞会、口径不一的舞会参与者和黑暗中感受到的孤独者都让尼克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迫切认识这位神秘的邻居。
影片开端,盖茨比是神通广大的人物,他有着常人难以匹敌的惊人财富,拥有着无数特权,盖茨比本人也完全是个绅士做派。
他肆无忌惮得在大街上飙车,他进入酒吧后潇洒自如地向各行各业的权重者打招呼,警监、参议员,所有人都热爱盖茨比、恭维盖茨比,所有人都以认识他为荣。
盖茨比在尼克面前表现出的温暖而彬彬有礼的笑容和他接电话时候的凝重严肃而又略带一丝冷酷的面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然而,在涉及到工作的背后,尤其是与黛西重逢之后,他所有的过往经历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些神秘兮兮,他的略显幼稚、又异常偏执地要求黛西向汤姆坦白一切,他的最终被汤姆的话激怒,失去理智的举动以及命案发生后,苦苦等待黛西联系直至生命最后,都让人感到无尽唏嘘。
艺术化和夸张化了的主人公的结局给观众以剧烈的心理暗示:社会形态决定人的命运,个人无法改变社会环境,更无法唤醒众多深受金钱社会毒害的中毒颇深的心灵。
(二)金子一般的外表与石头一般的内心作为电影中给盖茨比命运带来直接影响并与小说中各个人物关系最广泛的女主角,导演前期以一种近乎模棱两可的心态来塑造了这么一位富家女,而在影片的后期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对女主角形象与本质的转换。
与盖茨比的华丽出场不同,黛西的出场则显得虚幻而又迷离,影片中导演用无数飘逸的白色丝带隐匿了她的身躯,黛西手上戴着的一颗硕大的闪烁着诱人光芒的钻石戒指却首先出现在尼克的眼中,这由上到下都如金子般的女人对盖茨比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
黛西的人物形象显得比较模糊,她的眼神似乎透露着对盖茨比无限的爱,包括在女配角的回忆中,黛西是在苦苦等待无果后接受了纽约最富有的家族继承人—汤姆。
影片用一种几乎不为人所察觉的形式映射出黛西最终选择了物资而非爱情。
而在这之后的剧情发展依旧没有明显暴露出黛西明显的拜金思想,她要求盖茨比与自己一起私奔,最终答应盖茨比的要求决定向汤姆摊牌,并当着众人的面讽刺和戳穿了汤姆的虚伪,毫无顾忌地表达了自己对盖茨比的爱。
然而黛西的态度突然因为那场盖茨比与汤姆之间的对话而完全改变,所有的深深款款与黛西迷人的眼眸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肇事之后的冷漠和逃避。
显然,黛西对盖茨比的感情远远不如盖茨比的真挚,黛西更像是在满足自己的曾经未完成的梦想,她只是需要一个短期的,刺激的婚外情而已。
黛西自私虚伪、华而不实的本性暴露出来,在美丽耀眼的深处,隐藏着常人没有发现的罪恶与黑暗。
(三)初始的狂热追求与最终的落寞心理在小说中,尼克除了少数的几场帮助盖茨比的情节之外,更多地扮演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他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怎样发家致富上,却被身边这样一位神秘而又位高权重的人物所吸引,而当盖茨比与自己,与自己的表妹,大学同学等人物建立关系时,几个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开始形成故事发展的交往圈,从交往圈的开始建立,到中间的不断碰撞,发展,乃至到最后的破裂,尼克在中间是收获最多的人,也是看得最清楚的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尼克也是观影者的化身,尼克的心理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影响着观众的心理变化。
就如尼克的身份—牛津大学的写作高才生一样,即便人在证券公司,也不自觉地被自己周围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发展变化所吸引。
从最初的怀着发家梦的热血青年,到最后目睹了盖茨比的不公正待遇和真正肇事者的逍遥法外之后,尼克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颠覆,不得不依靠心理医生进行疏导。
尼克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像是一个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思想起伏不定的青年,在不断的事态发展中逐渐看清了掩盖在华丽背后的真实。
这是一部个人的悲剧,也是一部时代的悲歌,它以优美的语言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把一部看似剧情并无创新的小说送到世界小说的顶尖领域。
而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观众们再次把目光投在这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作家笔下的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形态,以及不同阶层下人物不一样命运,很容易与现实产生联想,虽已近百年时间过去,但人们依旧能够从导演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给予小说的真实刻画和适当拓展中思考时间带给这个世界怎样的变化。
参考文献:[1]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02:107-109.[2]李炎芳.《了不起的盖茨比》文本与影像的“爵士时代”差别[J].电影文学,2014,24:74-75.[3]陈红.《了不起的盖茨比》写作特点评析[J].戏剧之家,2014,18:326-327.[4]李军平.从文本到影像多维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电影文学,2014,23:111-112.[5]黎蕾.论《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文化学刊,2015,03:130-134.[6]宋海波;及物性系统与权力关系——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的文体分析[J];国外文学;2005年04期.[7]杜永新;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双重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8]杜龙鼎;《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之梦”的泥潭[J];山花;2011年14期.[9]尹鸿涛;《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读[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