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五步口诀
- 格式:docx
- 大小:53.44 KB
- 文档页数:1
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太极拳的八门五步一、太极八门太极拳的的八门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掤、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捋、按、采、挒四手为化解手,即捋破掤、按破挤、采破肘,挒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捋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夹脊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挒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掤挤肘靠进攻法。
捋按采挒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坤、离、坎、震、艮、兑、巽,其卦象符号是:(三) () ()()()()()()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覆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对乾、挒对坤、捋对离、掤对坎、挤对震,肘对艮,按对兑,靠对巽。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挒行坤六段。
捋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覆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三)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太极拳基本八法五步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的基本,便是八法五步。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八法五步》太极拳套路名称及动作分解要点学习内容2020.11.9一:简介《八法五步》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推广、普及、宣传太极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在现有的24式简化太极拳以后国家推出的又一个更加简单的,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这套太极拳是从各流派太极拳中共性的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步进行了系统提炼和整理,从而形成一套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简易性的太极拳普及套路。
它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适合广大民众强身健体的太极拳普及套路。
二:套路名称及动作分解;一>起势; 1、左脚开步与肩同宽2、双手前平举 3、屈膝下蹲双手下按。
二>左棚势、右捋势、左挤势、双垵势、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 1、左棚势;腰右转双手右抱球,腰左转左手从下向前棚出,右手向后下拉向右跨旁。
2、右捋势;左转腰双手向左画弧伸出翻掌左手心向下,右手心向上,右转腰双手向右后捋。
3、左挤势;左转腰搭手,双手向胸前挤按。
4、双按式势;右手摸左手背双手分开向后移重心双手心斜相对收至胸前下按至腹然后翻掌向胸前按出。
5、右採势;双手握拳左手心向下右手心向上右转腰向右后下採。
6、左挒势;左转腰双手打开変掌,掌心斜向前带掌挒向胸前。
7、左肘势;左转腰左手握拳以背顶肘向前击出,右手扶在左肘处。
8、右靠势;右转腰右手握拳拳心斜向内,用右臂向右前靠,左手扶于右上臂。
三>右棚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
<方法同二,方向相反>四>进步左右棚势、退步左右捋势。
1、进步左右棚势;腰右转左抱球,继续右转撇右脚右抱球,左转腰左脚向左前上步,左弓步左手棚至胸前,右手后拉右胯旁。
左转腰移重心撇左脚,收右脚左抱球,右转体右脚向右前上步,右弓步右棚手。
八法五步十三式八法五步十三势18-09-13 三乐四为... 关注献花(0) 收藏 原文:掤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即济。
先知四手得来真,採挒肘靠方可许。
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
释义:八法五步十三势是太极拳行气走架和搭手运用的总要领和法则,是拳功意气神形运动的八个方位和五个方向。
从有方位到无方位,从角到圆,从圆到点,从全身九个大关节球形的旋转到周身一家的太极球的螺旋缠绕,从大圈到小圈,从有圈到无圈(外形无圈而内气有圈),而形成随意所行、随心所发、随势所用,混元一体而力发一点,点点透骨无坚不摧之穿透劲。
即“功”为本,“拳”为母,练功和练拳结合,以武演道,拳道合一。
一、外八门掤、捋、挤、按即四正,采、挒、肘、靠即四隅。
四正四隅即八门八卦也。
二、五步即进退顾盼定,为五步。
三、内八劲(一)顺劲掤、捋、挤、按四正劲,棚劲为诸劲之总劲。
掤劲贯穿于整个八法八劲中。
虚领顶劲是领起中气,使精神贯注,是神气的虚掤,挤按是向前掤,按劲是向下掤,劲是左右向后掤。
挤、按的实质是:用意气向前上方的发动之谓掤劲,意气平向前方发动之谓挤劲,意气向左或右后方发动之谓劲,意气向下的发动之谓按劲。
1、何为棚劲?掤劲为八卦坎,在北方,北方壬癸水,意如流水、浮力。
人身上有命门穴,在两肾中间,属心经。
由下丹田起行至上丹田随手臂而上掤。
此为《胃经》“抽坎填离”,可使心肾二经之气相通,水火既济。
周身均可棚。
用掤劲时,手上不用多大力气,只要注意自己的命门穴,眼神看对方眉毛(眉攒、眉梢)就行了,掤劲属水,水见缝就钻。
2、何为捋劲?捋劲为八卦离,说火势之空灵,正南方,丙午丁,火能化万物,太极拳中叫手。
人体玄关窍,属心经。
两手臂由前伸回收或左右向后收为。
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给它划拉开。
在棚劲先行的基础下,向后、向外的劲,是顺着的,也可以叫顺劲。
周身均可捋。
总的来说,与对方力量小于45度的劲都是捋劲。
在平面上,最多到人体中心线。
逢中必变,如果不变必然受制于人。
八法五步教学口令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口令,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中,“八法五步教学口令”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教学口令,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八法五步教学口令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二、八法教学口令1. 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参与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2. 简明扼要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要简明扼要地表达,避免冗长的叙述。
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3. 重点突出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通过强调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连贯性强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连接,使学生能够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
通过连贯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5. 重复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复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6. 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7. 激发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 充分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评价和反思。
通过评价和反思,能够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五步教学口令1. 激发兴趣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通过引入新的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激发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2. 导入知识教师要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通过导入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和概念。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欧阳学文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
摘要:
1.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概述
2.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组成部分
3.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应用
4.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优点和局限性
正文: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概述】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是一种常见的武术竞赛套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武术。
这一套路以其独特的八种方法和五个步骤而得名,其目的是为了帮助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优势。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组成部分】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主要包括八种方法和五个步骤。
八种方法包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这八种方法涵盖了武术中的主要攻击和防御技巧。
五个步骤则是指比赛的五个阶段:开篇、发展、高潮、结尾和收场。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应用】
在实际的武术比赛中,选手需要根据比赛情况灵活运用八法五步竞赛套路。
比如,在比赛开始阶段,选手可以利用掤、捋等方法来控制对手,为自己争取主动权。
在比赛发展阶段,选手可以通过挤、按等方法来进攻对手,获取分数。
在比赛高潮阶段,选手可以运用采、挒等方法来进行有效的防守。
在比赛结尾和收场阶段,选手可以通过肘、靠等方法来稳固自己的优势。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优点和局限性】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一套路涵盖了武术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以帮助选手在比赛中做出有效的应对。
然而,八法五步竞赛套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这一套路的步骤和方法都是固定的,选手在比赛中可能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
“八法五步”太极拳动图全解,特别适合阳康后练习!国家体育总局'八法五步'视频教学“八法五步”太极拳将常见太极拳招式进行上下肢拆分,“八法”为八种太极拳上肢动作,“五步”为五个方向的下肢动作,化繁为简,有利于初学者及阳康后恢复练习。
视频学不会?看动图全解▼准备:开步,与肩同宽起势:两手平举,屈膝下按左掤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右转,抱球,左转,转正,前掤。
左转,翻掌,捋,向左转,转正,搭腕,挤,微微向右转,下按,转正,按。
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握拳,左手顺採,微微向右转,採,微微向右转,由拳变掌,挒,左手握拳,拳眼向上,拳心向里,肘,由拳变掌,靠。
右掤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向左转,抱球,转正,右手掤,向右转,翻掌,捋,搭腕,挤,微微向左转,按。
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两手握拳,右手顺採,採,由拳变掌,向右转,挒,右手握拳,拳眼向上,拳心向里,肘,由拳变掌,由掌变拳,靠。
进步左右掤势:摆右脚,抱球,收左脚,上左脚,左弓步,前棚。
摆左脚,上右步,右弓步,前掤。
退步左右捋势:微微向左转,捋,撤右脚,向右捋。
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撤左脚,搭腕,并步,挤,开,出左脚,跟步,推。
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碾右脚,扣左脚,搭腕,撤右脚,开,合,出右脚,跟左脚,推。
退步左右採势:碾左脚,扣右脚,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撤左脚,左手顺採,撤右脚,右手顺採。
进步左右挒势:活步,左挒,上右步,右挒。
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跟左脚,右手握拳,出右脚,扣右脚,立足,震脚,出右脚,靠。
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摆,扣右脚,摆左脚,左手收腰间,扣左脚,并步,跟,出左脚,靠。
中定左右独立势:扣左脚,右手收于右胯,提左膝,落下,提右膝,落下。
十字手收势:两手搭腕,分掌。
起身,按掌。
收势。
八法五步说课稿太极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最近整理提练编写的一个新套路。
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十三式。
它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是理想的入门套路。
列入各级比赛项目之一。
1.起势2.左棚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3.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4.右棚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5.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6.进步左右棚势7.退步左右捋势8.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9.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10.退步左右採势11.进步左右挒势12.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13.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14.中定左右独立势15.十字手16.收势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卞路口一中的体育教师闫宁宁,现任初三体育教学工作。
一、设计理念:本次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使学生在身体、心理、技能、情感等方面,以及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和谐欢快的集体氛围内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游戏、五步拳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的实践部分,五步拳是巩固学习部分,它是武术最基本的三种手型。
五种步型的动作组合,既简单,又容易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学习武术套路动作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的发展特点。
五步拳共分四课时教学,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新授教材。
四、学生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模仿、判断、概括的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活动能力。
武术是初中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完成练习。
通过身体锻炼和观察别人的动作学会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肢体语言与动脑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欲望,掌握一定的攻防技术含义,体验学习和运动乐趣。
哈法五步口令第一篇:1、起势2、左棚势右捋势左挤势双按势3、右採势左挒势左肘势右靠势4、右棚势左捋势右挤势双按势5、左採势右挒势右肘势左靠势6、进步左右棚势7、退步左右捋势8、左移步左挤势左移步双按势9、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双按势10、退步左右採势11、进步左右挒势12、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13、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14、中定左右独立势15、十字手16、收势太极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普及太极拳,在现有各流派太极拳的基础上,从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种手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而成。
它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步:进、退、顾、盼、定。
第二篇:起势: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面向南,目向前平视,心情宁静。
2、左脚向左轻轻开步,相距右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3、两手缓慢向前平举至与肩同高时,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于腹前,掌与膝相对。
要点:全身放松,舌顶上腭,呼吸自然。
一、掤1、左转体的同时,左臂上抬屈于胸前,手心向下;右手翻转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手心向上,与左手相对如同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腿收于左腿内侧,面向西,目视前方。
2、右脚向前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向前掤出,臂微曲,掌心向内,高与肩平,左掌向左向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目视右前臂。
要点:两手分开要保持弧形,体转要以腰为轴,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一致。
用法:掤,两臂要撑圆,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助力外撑。
这是主动进攻的招式。
二、捋1、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
2、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后移到右脚,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屈肘提至胸前横掌,掌心向外,左臂内旋,举于身体左侧,高与肩乎,掌心向外,面向北,目视前方。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
摘要:
1.竞赛套路简介
2.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具体内容
3.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应用和优势
4.如何学习和掌握八法五步竞赛套路
5.结论
正文:
【1.竞赛套路简介】
竞赛套路,是指在各类知识竞赛中,参赛者为了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答题方法。
其中,八法五步竞赛套路是一种经典的竞赛套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知识竞赛中。
【2.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具体内容】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具体内容包括:
- 八法:即速答法、联想法、排除法、推理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和反证法。
- 五步:即读题、理解、分析、解答和检查。
【3.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应用和优势】
八法五步竞赛套路的应用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提高答题效率:通过使用八法五步竞赛套路,参赛者可以快速找到题目的关键信息,从而提高答题效率。
- 提高答题准确率:八法五步竞赛套路可以帮助参赛者系统地分析题目,从而降低答题的错误率。
- 增强答题信心:通过学习和掌握八法五步竞赛套路,参赛者可以增强自己的答题信心,提高竞赛成绩。
【4.如何学习和掌握八法五步竞赛套路】
学习和掌握八法五步竞赛套路需要参赛者做到以下几点:
- 熟悉八种思维方法:参赛者需要熟悉八种思维方法,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刻意练习五步答题法:参赛者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五步答题法。
- 结合实际应用:参赛者需要将八法五步竞赛套路应用到实际的竞赛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5.结论】
总的来说,八法五步竞赛套路是一种有效的答题方法,可以帮助参赛者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
太极八法五步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拳种,以其舒展柔和的动作和内外合一的修身养性的效果而闻名。
太极拳中有八法,常被称为太极八法,其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就是五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太极八法中的五步,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练习方法。
一、进步进步是太极拳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进步就是向前迈出一步,这一步通常是身体的稳定和动作的准确的基础。
进步的关键在于脚步的稳固和身体的平衡。
我们需要将身体重心逐渐向前移动,确保每一步都稳定平衡。
同时,身体的重心要始终保持在下腹部,这样能够使身体更加稳固。
通过不断练习进步,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技巧。
二、退步退步和进步相对,是太极拳中的第二步。
退步是向后迈出一步,与进步一样,退步也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身体的平衡。
在退步时,我们需要将重心逐渐向后移动,同时要保持身体始终保持下腹部的重心,以保持稳定。
退步的重点在于控制身体的平衡和调整的准确性。
通过练习退步,我们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太极拳的水平。
三、左顾左顾是太极拳中的第三步,是指身体向左转动90度。
在左顾时,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身体的稳定。
同时,我们需要用上半身的力量来引导和控制转身的动作。
左顾的重点在于身体的协调和力量的控制。
通过不断练习左顾,我们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
四、右盼右盼是太极拳中的第四步,是指身体向右转动90度。
右盼与左顾相对,同样需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与左顾类似,右盼需要用上半身的力量来引导和控制转身的动作。
右盼的关键在于身体的平衡和力量的控制。
通过练习右盼,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升太极拳的技巧水平。
五、中正中正是太极拳中的第五步,也是最后一步。
中正是指身体回到最初的位置,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中正的关键在于身体的平衡和力量的控制。
我们需要使身体回到初始位置,并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力量的平衡。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
Chinesepinyin 1. 起势1 . qǐ shì 2.1 左棚势2 . 1 zuǒ péng shì 2.2右捋势2 . 2 yòu luō shì 2.3左挤势2 .3 zuǒ jǐ shì 2.4 双按势2 . 4 shuāng àn shì 2.5右採势2 . 5 yòu cǎi shì 2.6左挒势2 . 6 zuǒ 挒 shì 2.7左肘势2 . 7 zuǒ zhǒu shì 2.8右靠势2 . 8 yòu kào shì 3.1右棚势3 . 1 yòu péng shì 3.2左捋势3 . 2 zuǒ luō shì 3.3右挤势3 . 3 yòu jǐ shì 3.4双按势3 .4 shuāng àn shì 3.5左採势3 . 5 zuǒ cǎi shì 3.6右挒势3 . 6 yòu 挒 shì 3.7右肘势3 . 7 yòu zhǒu shì 3.8左靠势3 . 8 zuǒ kào shì 4.1进步左右棚势4 . 1 jìn bù zuǒ yòu péng shì 5.1退步左右捋势5 . 1 tuì bù zuǒ yòu luō shì 6.1左移步左挤势6 . 1 zuǒ yí bù zuǒ jǐ shì 6.2左移步双按势6 . 2 zuǒ yí bù shuāng àn sh ì 7.1右移步右挤势7 . 1 yòu yí bù yòu jǐ shì 7.2右移步双按势7 . 2 yòu yí bù shuāng àn sh ì 8.1退步左右採势8 . 1 tuì bù zuǒ yòu cǎi shì 9.1进步左右挒势9 . 1 jìn bù zuǒ yòu 挒 shì 10.1右移步右肘势10 . 1 yòu yí bù yòu zhǒu sh ì 10.2右移步右靠势10 . 2 yòu yí bù yòu kào shì 11.1左移步左肘势11 . 1 zuǒ yí bù zuǒ zhǒu sh ì 11.2左移步左靠势11 . 2 zuǒ yí bù zuǒ kào shì 12.1中定左右独立势12 . 1 zhōng dìng zuǒ yòu d ú lì shì 13.1十字手13 . 1 shí zì shǒu 14.1收势14 . 1 shōu shìEnglish1 beginning2.1 Left ward off2.2 right rollback2.3 left squeeze(press)2.4 double push2.5 right inch energy2.6 left split2.7 left elbow2.8 right shoulder strike3.1 right ward off3.2 leftrollback3.3 right squeeze3.4 double push3.5 left ich energy3.6 right split3.7 right elbow strike3.8 left shoulder strike4.1 move forward left-right ward off5.1 move backward left-right rollback6.1 move left left squeeze6.2 move left double push7.1move right right squeeze7.2 move right double push8.1move backward left right ich energy9.1 move forward left right split10.1 right shift step right elbow10.2move right right shoulder strike11.1 move Left left elbow strike11.2 move Left left shoulder strike12.1 central equilbrum eft and right single leg stand13.1 cross hand14.1 closing。
太极推手八法五步太极推手有八法五步之说,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五步是,进、退、顾、盼、定。
由它们构成了十三势,也称太极十三势。
采挒肘靠是常用之法,也是基本功,这里和大家讨论下八法中的采挒肘靠。
采劲:采制对方的劲力。
是形容手法如采摘果实或花朵,不要太轻,也不能太重,其技法又如采茶、捉蝉似的以巧为尚。
采劲应用时一松一紧或一落即发,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在运用短促抓拿时,迅速一闪,使对方来劲突然落空扑跌倒地的巧取法就是采劲的运用。
诀云:采劲义何解?拿节敌失灵。
任尔力巨细,听劲知轻重。
巧施四两力,千斤亦无用。
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
应用采劲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使用此法时先捋后采,谚称捋采劲。
捋要轻,采要实。
故一般捋引时捋到对方将出重心时再顺势采发。
(2)采在十指,劲点在手指上。
挒劲:是一种向外横推或横采之力。
可使对方身体扭转而失重。
顺对方出力的方向循弧线用力,使对方旋转而不能自主,只得被提空而抛出。
诀云:挒劲义何解?旋转如飞轮。
投物于其上,骤然丈外寻。
急流成旋涡,卷浪若螺纹。
落叶坠其上,倏而便沉沦。
在应用挒劲时,需注意如下几点:(1)出劲时要上下相随,手到步到并以腰为轴,使全身劲力完整一气。
(2)动作要敏捷,挒要惊,即“挒惊务相称”。
(3)劲需发在对方的底盘窄面处,当跌出时,要预防其抓住不放。
肘劲:以肘击人。
“肘在屈使”,用屈肘向对方心窝或其它关节部位贴身封逼,发劲充足,击人十分锐利,而使对方受伤,因要慎用。
诀云:肘劲义何解?近身曲臂行。
上下与左右,虚实宜分清。
连环式莫挡,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后,用途始无穷。
在应用肘劲时,需注意如下几点:(1)拳为长手,肘为短手“肘在屈使”,用肘极易伤人,所以说:“肘屈勿轻使”。
(2)用肘劲使要突出一个“冲”字,迅速把劲放出去。
靠劲:用肩、背向外击人之力为之靠。
靠劲多在贴身之后,发出的外挤推力。
一般在对方用蛮力向后牵拉时,趁机取巧而用,用之得当,能显出八面威风。
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太极拳的八法五步八法指的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而五步呢,就是左顾、右盼、进、退和中定。
八法五步合起来就是太极所说之十三式也。
不管是陈式也好,杨式也好,里边的不同招式的基本成分都是由十三式出来的。
就比如,单鞭:勾手-上步(进)-推掌(挤),吴式的斜飞式:向左(右)开步(左顾、右盼)-两手打开。
在上边的手就含掤和靠;虽是这样说但也有部分如分脚,蹬脚,就比较难看的出来,杨式分脚,蹬脚先成十字手(掤),分脚,蹬脚两手打开(挤),陈式的野马分鬃,先上步,一手前穿(靠),另一手回收(捋)。
不同八法,强调有不同的劲,不同的感觉,不是光作动作而已,而五步就没那么讲究。
我将八法强调的不同的劲与感觉分别排列:棚:相弹簧一样,相有一股能量向外张开,向外展,如水负舟行。
相似想抵抗水的力量一样。
“掤”也有化解按劲。
“棚”不代表只有向前,“棚”也有向上的,如起势,两手向上向前平举就是含“棚”劲。
捋:如顺着力引进落空,舍己从人。
随波逐流。
将敌之来劲,顺着他力,加上转腰动作,并且保持“虚灵顶劲”的要求。
看虽容易但用者需要董劲,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
做到敌不之我,我独之人必须练习推手,则练成听劲(用皮肤触碰而知其劲的方向)。
而且敌之虚实变化要注意。
挤:似将一物挤出去,若敌“捋”,则以“挤”破解,似球撞必还的感觉,劲向前而进中寓后坐之意。
按:主要与化解挤,肘,靠。
以阻截敌功,向下引而化为无形。
就如水下瀑布一样。
必须有下沉的感觉,如起势中的下按动作一样,有往下沉的感觉。
采:一种变守为攻的方法,配合沾粘(tie1)劲,综合运用刁,拿,切,缠等技法,引其失式,逼其跌倒。
须直中求曲,点中含面,以顺为主,随曲就伸。
采多数运用在敌的关节部位。
挒:有带一点缠劲。
旋转手臂,注意旋转时须以肩带臂,将对方缠住后,侧向内或外横向前牵动,逼其就范。
牵动时以腰发力。
旋转之劲,先松后紧,迅猛快脆,如飞轮扬水。
肘:集中力于肘部,包括挤,撞,点,压等法。
太极精要八法五步:八法就是八种技法: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五步:前进、
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这些都是在学太极拳过程中需要反复记忆消化的。
现在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五个派系不过,殊途同归,其太极
精要都离不开八法五步。
八法如下:棚,用于主动进攻。
其招式后手五指附在前手腕内,用于两臂撑圆助力。
捋,两
掌以感觉探知对方虚实,因势利导化开对方进攻。
挤,捋开对方门户后用挤来进攻。
按、採、挒、肘、靠都是进攻的手段,充分身体的各个部位击打对方。
五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配合太极的进攻要靠步法的辗转腾挪,这些步法同
太极一样也是讲究混元如意,如此才能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