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现状及病毒病原学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临床探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
方法回归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02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检测查结果。
结果 102例患者中病毒抗体igm检测呈阳性45例,总阳性率44.12%。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柯萨奇病毒(cv)13%、副流感病毒(piv)10%、腺病毒(adv)6.12%。
在年龄段与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关系中,rsv 在1岁内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阳性率下降。
结论 rsv是导致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主要分布于1岁以内婴幼儿,因此对该年龄段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应注意对该病毒感染治疗。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我国儿童常见多发病,临床上认为病毒、细菌和肺炎支原体是主要病原体。
近年来,由于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下呼吸道感染中细菌感染比例逐渐下降,而病毒感染却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已成为危胁儿童健康主要病原。
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主要有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v)。
我院呼吸科收治102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小儿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0-10岁,平均年龄2.0+1.7岁。
其中支气管肺炎29例、毛细支气管炎2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7例、哮喘2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1.2 方法患儿与入院当日或次日抽取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分别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v)的抗体igm,试剂由德国维润公司提供,检测设定阳、阴性标准对照,用serioneasy base 4pl软件自动评估血清中抗体含量。
深圳市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现状及病毒病原学调查【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结果,为临床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鼻咽分泌物,进行多功能悬浮式点阵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筛查8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对阳性检测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病毒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7.2%(413/720),FIV-A、RSV 和PIV-Ⅲ的阳性率为81.4%(336/413);不同季节病毒阳性率不同;3岁以下小儿阳性率83.3%(344/413);病毒检测阳性率支气管哮喘患儿低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结论深圳市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性为主,FIV-A、RSV、PIV-Ⅲ为主要病原;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为动态了解其流行特征及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病原谱中病毒感染占较大的比重,为了解深圳市病毒所致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本文采用MASA TM生物技术平台(多功能悬浮式点阵)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该人群中的年龄、季节以及不同病种的病毒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05年6月至2076年6月间,我院以及深圳其它两家市级医院、一家市区周边区级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20例。
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患儿年龄:新生儿~12岁;其中新生儿21例,~6个月96例,~1岁186例,~2岁157例,~3岁107例,~5岁77例,~7岁52例,>8岁24例;男女比例1∶ 1.16。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患儿就诊当天用无菌吸痰管吸取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立即送实验室-80℃保存。
1.2.2 核酸制备与检测根据GenBank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DNAStar 和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8种病毒核酸PCR引物和特异性探针[2-5];选用Luminex公司生产的表面羧基化荧光编码微球与特异性探针交联,采用QiaGen 公司生产的DNA、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80℃保存备用),并进行核酸扩增杂交;所有操作由专人严格按规程进行。
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一)【关键词】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病率、流行状况,以及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准确的诊断依据,我们选择2005年3月-2010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血清进行8种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并将各种病毒阳性率与各病种、患儿年龄、发病季节、性别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3月~2010年2月于我院住院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2728例,上呼吸道感染共945例,其中上感498例,咽喉炎402例,扁桃体炎45例,下呼吸道感染共1783例,其中支气管炎473例,毛细支气管炎291例,支气管肺炎343例,肺炎584例,哮喘92例。
男性1617例,女性1111例,男女之比为1.46:1。
1.2方法1.2.1标本采集抽取呼吸道感染患儿不抗凝血2ml,立即送检,标本可放37℃水浴,析出血清后取血清两小时内完成检测。
1.2.2试剂来源由上海贝西公司提供的呼吸道病毒检测进口试剂盒。
1.2.3试验方法采用经典的ELISA法,分别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F)、EB病毒(EBV)、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埃可病毒(ECHO)共8种病毒。
试剂盒采用各种病毒高纯抗原包被板条,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测定人血清中的特异性病毒IgM抗体。
每次检测均配有阳性及阴性对照标本,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终止反应后,兰色为阳性,也可测定各孔OD值,Cutoff值=0.2+阴性对照值,阴性对照值低于0.05以0.05计,凡样本值大于Cutoff值者为阳性。
1.2.4分类将呼吸道疾病分为上感、咽喉炎(咽炎)、扁桃体炎(扁炎)、支气管炎(支炎)、毛细支气管麦(毛细)、支气管肺炎(支肺)、肺炎、哮喘;将患儿按年龄分组为1-6月、6月-1岁、1-3岁、3-6岁、6-12岁。
急性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的病毒病原学分析目的:分析并监测急性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的病毒病原学特点。
方法:采集540例本院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分泌物标本作为样本,对其进行病毒种类分析,并分析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儿童组病毒检出率为96.8%(368/380),明显高于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儿童为病毒引发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人群;总病毒检出率为80.4%(434/54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副流感和流感病毒(PIV、IV),108例(20%)为两种以上病毒同时阳性,其余为单种病毒阳性。
结论:门诊患者中儿童病毒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占比例最高,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原因。
标签:呼吸道感染;急性;病毒;病原学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呈流行性,多于春冬季节发病,门诊人数较多。
感染因素复杂多样,多为细菌感染,但是病毒感染呼吸道也是常见原因,而且病毒种类繁多。
病毒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但仅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区分感染原因为细菌还是病毒,导致用药错误,延误病情[1]。
因此,治疗前做病毒病原分析能够有效指导治疗,实践意义显著。
本文监测了本院急性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的病毒病原学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选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5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
其中男335例,女205例,患者年龄4~70岁,平均(46.8±3.5)岁,治疗前均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病程2~10 d,平均(4.7±2.2)d。
将患者按年龄不同分组,分别为儿童组(4~12岁)、青壮年组(13~40岁)、中老年组(41~70岁),分别为380例、90例、70例。
1.2 病原菌检测方法首先收集标本,使用专业无菌吸痰管采集患者痰液标本,于就诊时从患者鼻腔采集,收集痰液分泌物量为1~3 ml,放入专门无菌的痰液收集管内,并用生理盐水和病毒保护液进行保护,然后详细标注。
深圳市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现状及病毒病原学调查
作者:邱岸花陆长东陆学东何爱兰黄烈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22期
【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检测结果,为临床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
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鼻咽分泌物,进行多功能悬浮式点阵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筛查8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对阳性检测标本进行分析。
结果病毒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7.2%(413/720),FIV-A、RSV 和PIV-Ⅲ的阳性率为81.4%(336/413);不同季节病毒阳性率不同;3岁以下小儿阳性率83.3%(344/413);病毒检测阳性率支气管哮喘患儿低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结论深圳市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性为主,FIV-A、RSV、PIV-Ⅲ为主要病原;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为动态了解其流行特征及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小儿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病原谱中病毒感染占较大的比重,为了解深圳市病毒所致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本文采用生物技术平台(多功能悬浮式点阵)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对深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该人群中的年龄、季节以及不同病种的病毒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6月至2076年6月间,我院以及深圳其它两家市级医院、一家市区周边区级医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720例。
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患儿年龄:新生儿~12岁;其中新生儿21例,~6个月96例,~1岁186例,~2岁157例,~3岁107例,~5岁77例,~7岁52例,>8岁24例;男女比例∶.16。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患儿就诊当天用无菌吸痰管吸取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立即送实验室-80℃保存。
1.2.2 核酸制备与检测根据GenBank基因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DNAStar和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8种病毒核酸PCR引物和特异性探针[2-5];选用Luminex公司生产的表面羧基化荧光编码微球与特异性探针交联,采用QiaGen公司生产的DNA、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病毒核酸(-80℃保存备用),并进行核酸扩增杂交;所有操作由专人严格按规程进行。
1.2.3 检验数据分析采用Luminex Data Collector Version 1.7数据分析软件检验分析。
1.2.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多样本分析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病毒检测阳性结果共检测标本720份,其中病毒阳性413份,阳性率
57.2%(413/720)。
FIV-A、RSV、PIV-Ⅲ的检出率为81.4%(336/413),其余病毒检出率18.6%(77/413),多重感染占1.9%(8/413),见表1。
2.2 感染的季节分布不同季节病毒阳性率不同(表2),春、夏、秋、冬四季的病毒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58.070, P
2.3 感染发病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病毒感染率不同 (表3)。
3岁以下与3岁以上的病毒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50.630, P
2.4 不同疾病病毒检测阳性率哮喘病毒检测阳性率低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表4)。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7.4%,提示深圳市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病毒为主,与文献报道一致[6-9]。
FIV-A、RSV 和PIV-Ⅲ是深圳市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病毒检出率与上述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提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病毒病原谱存在差异。
呼吸道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其流行季节和持续时间因地区和年份而异。
本组资料显示不同季节小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检测的阳性率不同,但有别于其它地区季节性差异较大[7-10],可能与深圳地处温热带地区,四季特点欠明显有关;深圳不以冬、春多发,反以夏、秋两季相对为多,可能与深圳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两季雨水较多,气候潮湿等相关,说明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地区呼吸道病毒流行趋势存在差异。
不同年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亦不同,可能与各年龄组小儿对各种病毒易感性不同有关,反映出近年深圳市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趋向。
本文结果显示3岁以下小儿阳性检出率较高,与文献报道相符[6-9],与小儿自身的免疫保护屏障不够完善有关,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病毒检测阳性率,儿童哮喘低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可能与发病机理上儿童哮喘有别于这四种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前者除感染因素可导致疾病发生外,尚有多种其它因素可导致疾病发生。
后者则完全属于感染因素导致疾病。
小儿呼吸道感染病毒检测,为动态了解其流行特征及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避免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提供了客观的病原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2] Roth S B.,Jalava J.,Ruuskanen O.,et e of an Oligonucleotide Array for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Bacteria Responsible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J.Clin.Microbio.,2004,42(9):4268-4274.
[3] Templeton K.E.,Scheltinga S.A.,Beersma M.F.C.,et al.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Using Multiplex Real-Time PCR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ns by Influenza A and Influenza B
Viruses,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and Parainfluenza Viruses 1,2,3,and
4.J.Clin.Microbio.,2004,42(4):1564-1569.
[4] Khanna M.,Fan J.,Pehler-Harrington K.,et al.The Pneumoplex Assays,a Multiplex PCR-Enzyme Hybridization Assay That Allows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Five Organisms,Mycoplasma pneumoniae,Chlamydia (Chlamydophila) pneumoniae,Legionella pneumophila,Legionella micdadei,and Bordetella pertussis,and Its Real-Time Counterpart.J Clin.Microbiol.,2005,43(2):565-571.
[5] Maude B-D,Bruno L.,Aurelien T.,et al.Detection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RNA Sequences in Nasopharyngeal Aspirates of Young French Children with Acute Bronchiolitis by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J Clin.Microbiol,2005,43(3):1411-1414.
[6]谢建平,何翠娟,赖桂香,等.1998~2000年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学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5:83-84.
[7]丁韵珍,苏犁云,孙家娥,等.2000~2002年上海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4,22(4):220-221.
[8]陈沙力.1277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研究.临床儿科杂志,1993,11(6):365-366.
[9]朱汝南,邓洁,王芳,等.2000年秋冬至2002年夏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
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25-28.
[10]张朝明,贺玉萍,李智芳,等.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研究.四川省卫生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1997,16(4):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