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NF-κBp65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566.75 KB
- 文档页数:4
血红素加氧酶-1的变化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肺缺血再灌注(L/R)损伤时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l(H0-1)含量的变化对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分泌的影响。
方法32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H0-1诱导剂组和HO-1抑制剂组。
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Ⅵ/D),光镜下计算肺泡损伤数并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6、lL-10的含量。
结果HO-1诱导剂组HO-1蛋白表达不仅强于假手术组(P<0.01),而且强于缺血再灌注组和HO-1抑制剂组(均P<0.01),HO-1抑制剂组表达最弱。
HO-l抑制剂组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泡损伤数以及TNF-α、IL-6含量最高,缺血再灌注组次之,HO-1诱导剂组最低;而IL-10含量HO-1诱导剂组>缺血再灌注组>HO-l抑制剂组。
结论HO-1可以抑制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上调保护性细胞因子IL-10,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l;缺血再灌注损伤;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血红素加氧酶-I(HO-1)也称为热休克蛋白32,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
它可以降解衰老或破损红细胞释放出的血红素,生成胆绿素、胆红素、一氧化碳(CO)和铁蛋白。
大量事实证明,HO-1可以减轻由免疫介导、氧化应激、炎性细胞浸润导致的组织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在组织缺血再灌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表现尤为明显。
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钙超载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起着决定作用,这些作用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近几年来,细胞因子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HO-1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与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尚未明了。
血红素氧合酶-1对老龄脓毒症大鼠微循环及肝脏功能的影响南川川孟祥林费东升康凯杨松林潘尚哈赵鸣雁(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ICU 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老龄脓毒症大鼠微循环及肝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 )制备老龄脓毒症大鼠模型,72只老龄Wistar 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 组)、脓毒症组(CLP 组)、氯化血红素组(CLP +hemin 组)及锌卟啉原组(CLP +znpp 组),分时相检测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ELISA 法检测血浆活化蛋白C (APC )、蛋白C (PC )、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水平变化;应用MSB (Martius-Scarlet-Blue )染色对比各组肝脏组织血栓形成情况;应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各组大鼠肝脏PC 表达情况;Western 印迹检测肝脏组织HO-1、PC 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LP 组大鼠血浆APC 、PC 水平下降(P <0.05),TNF-α水平上升(P <0.05),PT 、APTT 缩短(P <0.05),肝脏微血栓形成增加(P <0.05),ALT 、AST 升高(P <0.05),肝脏PC 表达下降(P <0.05),此变化在CLP +znpp 组中更为明显;而与CLP 组相比,CLP +hemin 组大鼠血浆APC 、PC 水平上升(P <0.01),TNF-α水平下降(P <0.05),PT 、APTT 延长(P <0.05),肝脏微血栓明显减少(P <0.05),ALT 、AST 下降(P <0.01),肝脏PC 表达上调(P <0.01)。
结论HO-1可以上调老龄脓毒症大鼠肝脏中PC 表达,提高血浆中PC 、APC 水平,通过PC 途径抑制老龄脓毒症大鼠肝脏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肝脏功能。
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红素加氧酶-1
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研究背景: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多种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肝脏血栓性疾病等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肺移植、肺栓塞和肺炎等临床情况中也是常见的,其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肺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加剧。
近年来,针对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血红素加氧酶-1 (HO-1) 作为内源性抗炎剂和抗氧化剂,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HO-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降低肺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1. 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选择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阿霉素处理组。
采用肺艇静穿刺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根据不同组别进行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处理。
2. 观测三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对三组大鼠肺组织进行取样,HE染色,观察肺脏病理学变化,对照正常肺组织,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
3. 检测三组大鼠血清中的HO-1和氧化应激指标
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HO-1含量和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超氧化物反应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
研究意义:
本研究探究阿霉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HO-1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结果将为预防和治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基础理论。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的影响目的觀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期间血红素加氧酶—1 (HO—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
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6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左肺门缺血45 min,再灌注105 min;缺血后处理组(IPO组):缺血后再灌注30 s,停灌30 s,反复3次,再恢复灌注102 min;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缺血—再灌注组(HM+I/R组):术前连续2 d腹腔注射Hemin 40 μmol/(kg·d),余同I/R组;锌原卟啉Ⅸ+缺血后处理组(ZnPPⅨ+IPO组):术前24 h 腹腔注射ZnPPⅨ20 mg/(kg·d),余同IPO组;氯化高铁血红素+假手术组(HM+S 组)。
测定各组肺组织HO—1蛋白表达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I/R组肺组织HO—1蛋白表达(0.177±0.015)与S组和HM+S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IPO组(0.194±0.017)及HM+I/R组(0.209±0.01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各实验组PaO2均显著低于S组(90±11)mm Hg,IPO组和HM+I/R组PaO2与I/R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I/R组较S组肺组织W/D、血清MDA含量升高,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IPO组和HM+I/R组上述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短时程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在体大鼠肺IRI,其作用机制与其上调HO—1蛋白表达及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