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3讲 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新人教版浙江专用)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51
动量和动量守恒光电效应原子核【命题规律】(1)动量和动量守恒等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一般结合碰撞等实际过程考查;(2)综合运用动量和机械能的知识分析较复杂的运动过程;(3)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的考查;(4)氢原子光谱、能级的考查;(5)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反应的考查;(6)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的计算;(7)与动量守恒定律相结合的计算【复习策略】(1)深刻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注意动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同一性和同时性;(2)培养建模能力,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动力学问题;(3)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4)关注科技热点和科技进步;(5)体会微观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实际出发,经分析总结、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再经过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对假设进行修正13.2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碰撞碰撞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2)特点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系统动量守恒。
(3)分类碰撞类型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守恒守恒非弹性碰撞守恒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守恒损失最大2、反冲运动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做相反方向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考点1碰撞模型的规律及应用1.碰撞的特点和种类(1)碰撞的特点①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满足动量守恒;②满足能量不增加原理;③必须符合一定的物理情境。
(2)碰撞的种类①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守恒,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交换速度; ②非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③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后两物体共速,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2.碰撞现象满足的规律 (1)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速度要合理。
①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 后>v 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 前′≥v 后′。
专题9 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对动量守恒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动量定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题型灵活性强,难度较大,能力要求高,物理情景多变,多次出现在两个守恒定律交汇的综合题中。
在原子物理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考查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
虽然对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的考查频率比较高,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原子的能级和跃迁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高频考点: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光电效应、原子的能级和跃迁、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
考点一、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例 (2020·全国Ⅲ卷T 20)(多选)一质量为2 kg 的物块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 .t =1 s 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 .t =2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 .t =3 s 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 .t =4 s 时物块的速度为零【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动量定理。
求变力的冲量是动量定理应用的重点,也是难点。
F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冲量。
【解题步骤】方法一:根据F-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为合外力F 的冲量,可知在0~1 s 、0~2 s 、0~3 s 、0~4 s 内合外力冲量分别为2 N·s、4 N·s、3 N·s、2 N·s,应用动量定理I =mΔv 可知物块在1 s 、2 s 、3 s 、4 s 末的速率分别为1 m/s 、2 m/s 、1.5 m/s 、1 m/s ,物块在这些时刻的动量大小分别为2 kg·m/s、4 kg·m/s、3 kg·m/s、2 kg·m/s,则A 、B 正确,C 、D 错误。
方法二:前2 s 内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1=F 1m =22 m/s 2=1 m/s 2,t =1 s 时物块的速率v 1=a 1t 1=1 m/s ,A 正确;t =2 s 时物块的速率v 2=a 1t 2=2 m/s ,动量大小为p 2=mv 2=4 kg·m/s,B 正确;物块在2~4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 2=F 2m =0.5 m/s 2,t =3 s 时物块的速率v 3=v 2-a 2t 3=(2-0.5×1)m/s=1.5 m/s ,动量大小为p 3=mv 3=3 kg·m/s,C 错误;t =4 s 时物块的速率v 4=v 2-a 2t 4=(2-0.5×2)m/s=1 m/s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