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中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70.00 KB
- 文档页数:17
核心考点一览表
1、位移、速度、加速度
2、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3、力的合成与分解
4、共点力的平衡
5、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7、抛体运动
8、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9、功和功率
10、动能和动能定理
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2、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4、环绕速度
15、动量定理动量守恒16、库伦定律
17、电场强调、点电荷的电场
18、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9、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0、欧姆定律
2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3、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
24、洛伦兹力公式
25、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6、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7、楞次定律
28、理想变压器
29、近代物理:原子结构、原子核、光电效应
30、选修: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三定律。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公式(1)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2)自由落体:速度Vo =0 末速度gt V t = 下落高度221gt h =(3)胡克定律:x F k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求 1F 和2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F ≤ F 1 +F 2(5)滑动摩擦力:N F μ=f (6)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7)功 :θcos FX W = (8)动能:221mv E K =(9)重力势能:mgh E P =(10)重力做功:mgh W = b(1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t v x 0=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221gt h =(1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向心力:r m rv m F 22ω==向 (13)万有引力与航天:高轨低速周期长1.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 2.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3.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4.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GM r T 324π= (14)库仑定律:221r q kq F =(15)电场强度:qF E =电场力的功:FX W = 2MmG ma r=2r GM a =22Mm v G m r r =v =22Mm G m r rω=ω=r T m r Mm G 222⎪⎭⎫ ⎝⎛=π(16)电功率:UI p =(17)磁通量:BS =φ(18)安培力:BIL F =(19)电磁波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f λν=二、实验题1.纸带问题中:ACAC AC t x ==νB 加速度的求法: 2.验证机械能守衡的实验: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动能的增加量为:2k 21E νm =∆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gh =∆p E3.平抛实验中:水平抛出的物体和自由落体落地的时间相同。
高考物理公式归纳总结物理是高考理科中重要的一门科目,公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在备考过程中,对物理公式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个领域的公式,并能够准确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中常见的公式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学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ma2. 动能公式:K=1/2mv²3. 动能定理:A=(ΔK)/t=Fv4. 万有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5.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v=v₀+at6. 位移公式:s=v₀t+1/2at²7. 等加速度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1/2(v₀+v)8. 等加速度运动的位移公式:s=v₀t+1/2at²9.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1/2gt²10. 平抛运动公式:h=(v₀²sin²α)/2g二、热学公式1. 热传导定律:Q=tλs/Δt2. 热膨胀公式:ΔL=αL₀Δt3. 热平衡公式:mcΔθ=msΔθ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5.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P₁V₁=P₂V₂6.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P₁V₁ᵏ=P₂V₂ᵏ7. 理想气体的等容过程:P₁V₁=P₂V₂三、光学公式1.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2. 成像公式:h₁/h₂ = v/u = -b/a3.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4. 光的小孔衍射公式:λ=DS/d5.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λ=xL/d四、电学公式1. 电流定义公式:I=Q/t2. 电阻公式:R=ρl/A3. 电阻与导线温度关系:R₂ = R₁(1+α(T₂-T₁))4. 电阻与长度关系:R₂= R₁(l₂/l₁)5. 电阻与截面积关系:R₂= R₁(A₁/A₂)6. 电压公式:U=IR7. 等效电阻公式:R₀ = R₁+R₂+R₃+...8. 欧姆定律:U=IR9. 等效电路电阻公式:1/R=1/R₁+1/R₂+...五、电磁学公式1. 磁感应强度公式:B=F/Isinθ2. 洛仑兹力公式:F=qvBsinθ3. 电动势公式:ε=Blv4. 法拉第电磁感应公式:ε=ΔΦ/Δt5. 安培环路定理:∮B·ds=μ₀I以上是高考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归纳总结。
高考理综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公式物理是高考理综科目中的一大重点,其中掌握和理解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公式是描述物理现象和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并解决问题。
以下是高考物理中常见的知识点和相关的物理公式,希望能对高中学生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一、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速度和位移- 平均速度公式:v = Δs / Δt- 位移公式:Δs = v × Δt2. 加速度和速度-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速度变化量公式:Δv = a× Δt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会发生加速度变化。
-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力和功- 力和加速度的关系:F = m × a- 做功公式:W = F × s × cosθ5. 动能和势能- 动能公式:E_k = 1/2 × m × v^2- 重力势能公式:E_p = m × g × h6. 弹性势能和弹簧公式- 弹性势能公式:E_e = 1/2 × k × x^2- 弹簧公式:F = k × x二、热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热传导和导热率- 热传导公式:Q = k × A × ΔT / Δx- 导热率公式:k = Q × Δx / (A × ΔT)2.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变化公式:Δ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和功的差值。
3. 热容和比热容- 热容公式:Q = mcΔT- 比热容公式:c = Q / (m × ΔT)4. 热传递和热功定理- 热功定理:W = Q - ΔU,描述了系统内部能量转化为功的情况。
高考物理必背知识点公式大全物理是高考理科中必考的一门科目,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和公式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份,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力学1.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在作用力的方向上产生相等大小的力,方向相反。
2. 动能与功-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
ΔE= W。
- 功与动能的关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W=ΔE=Δ(1/2mv²)。
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 G(m₁m₂/r²)。
4.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速度:v=ωr。
-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ω²r。
二、热学5.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 理想气体的定容定压比热容:Cv和Cp。
6. 热传导- 热传导性质:导热系数与材料热导率、截面积和温度梯度有关。
Q=λSΔT/δx。
7.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ΔU=Q-W。
8.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循环效率:η=(T₁-T₂)/T₁。
- 卡诺定理:任何工作在两个不同温度间的热机的效率都不会超过卡诺热机工作在相同温度间的效率。
三、电学9. 电荷与电场-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乘积成正比。
F= k(q₁q₂/r²)。
10. 电场强度与电势- 电场强度: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E= F/q。
-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U=Ed。
11. 电流- 电流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I=ΔQ/Δt。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I=U/R。
12.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感应强度:磁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
全国卷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3)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2.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 力的效果(1) 力的合成和分解(2) 力的平衡和力的条件(3) 物体的平衡和力矩的概念4. 势能和机械能(1)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2) 机械能守恒定律5. 动力学(1) 功和功率的概念(2) 功和动能的关系(3) 功和动能的计算公式(4) 功率和动力的计算公式6. 运动的规律(1) 轨道运动的规律(2) 圆周运动的规律(3) 动力学和静力学的关系7. 弹性力学(1) 弹性力和变形的关系(2) 弹性系数和弹性形变的关系(3) 弹簧振动的规律8. 黏滞和滑动摩擦(1) 黏滞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和受力物体表面性质的关系(3) 摩擦力和速度的关系二、动力学1. 动量和冲量(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守恒定律(3) 冲量和动量变化的关系(4) 冲量和动量的计算公式2. 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2) 力的合力和分力的概念(3) 合力和合力方向的确定3. 万有引力和重力(1) 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2) 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公式(3) 万有引力作用的对象和特点4. 离心力和向心力(1)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2)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方向及大小关系(3)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计算公式5. 圆周运动的动力学(1) 圆周运动中的受力分析(2) 圆周运动中的力的平衡(3) 圆周运动中的力学规律6. 综合运用(1) 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2) 力学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3) 力学原理在生活中的意义三、动能定律1. 动能定律的概念(1) 动能定律的含义(2) 动能定律的表述和规定(3) 动能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 动能定律的应用(1) 动能定律的实际应用(2) 动能定律的实验方法(3) 动能定律的数据处理技术3. 动能定律的意义(1) 动能定律在生活中的意义(2) 动能定律对生产实践的影响(3) 动能定律在新技术中的应用四、动量定律1. 动量定律的概念(1) 动量定律的含义(2) 动量定律的表述和规定(3) 动量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 动量定律的应用(1) 动量定律的实际应用(2) 动量定律的实验方法(3) 动量定律的数据处理技术3. 动量定律的意义(1) 动量定律在生活中的意义(2) 动量定律对生产实践的影响(3) 动量定律在新技术中的应用五、居里效应1. 居里效应的概念(1) 居里效应的含义(2) 居里效应的表述和规定(3) 居里效应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 居里效应的应用(1) 居里效应的实际应用(2) 居里效应的实验方法(3) 居里效应的数据处理技术3. 居里效应的意义(1) 居里效应在生活中的意义(2) 居里效应对生产实践的影响(3) 居里效应在新技术中的应用六、波的特性1. 波的概念和特性(1) 波的概念和种类(2) 波的传播和相速度(3) 波的传播、衍射、折射和反射现象2. 波的数学描述(1) 波的波长、频率和周期的关系(2) 波的频率、波数和角频率的计算公式(3) 波的频率、角频率和波长的实验方法3. 波的传播性质(1) 波的传播和介质的关系(2) 波的传播和波源的位置关系(3) 波的传播和形状的关系4. 波的超位置和干涉(1) 波的超级(2) 波的干涉(3) 波的自由度和叠加原理5. 波的多普勒效应(1) 波的多普勒效应的概念(2) 波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3) 波的多普勒效应的意义七、光的特性1. 光的概念和特性(1) 光的概念和种类(2) 光的传播和传播速度(3) 光的传播和形状的关系2. 光的数学描述(1) 光的频率、波数和角频率的计算公式(2) 光的频率、角频率和波长的实验方法(3) 光的波长、频率和周期的关系3. 光的传播性质(1) 光的传播和介质的关系(2) 光的传播和波源的位置关系(3) 光的传播和形状的关系4. 光的折射和反射(1) 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2) 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3) 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方法5. 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规律(2) 光的成像实验方法(3) 光的成像技术和应用6. 光的色散和偏振(1) 光的色散和偏振现象(2) 光的色散和偏振规律(3) 光的色散和偏振实验方法八、电磁学1. 电的概念和性质(1) 电荷和电场的概念(2) 电场和电荷的关系(3) 电场和电势的概念2. 电场和电势能(1) 电场和电势的性质(2) 电势能和电场的关系(3) 电势能和电势的计算公式3. 电路理论(1) 电流和电阻的概念(2) 电阻和电压的关系(3) 电流和电势的关系4. 电动势和电路(1) 电动势的概念(2) 电动势和电流的关系(3) 电动势和电路的关系5. 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和感应电动势的概念(2) 电磁感应和感应电势的关系(3) 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关系八、热力学1. 热的概念和传播特性(1) 热的量和热量的关系(2) 热的传播和传导性质(3) 热的传播和传递性质2. 热力学过程(1)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定律(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方程(3)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应用3. 热力学循环(1) 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转化(2) 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状况(3) 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转化4. 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活动(2)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转化(3) 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转化以上是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总字数约6000字以上。
2024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一、力学1. 质点的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3. 动量与冲量- 动量的定义(p=mv)- 冲量的定义(J=FΔt)- 动量定理(FΔt=Δp)4.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合力的方向- 分解力与分解力的方向5. 静止平衡- 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的平衡条件6. 物体的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加速运动二、力学的应用1. 平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斜抛运动2. 弹性力学- 弹性体的形变与恢复- 胡克定律(F=kx)- 弹性势能(E=1/2kx^2)3.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 重力势能(E=mgh)4.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定义(E=K+U)- 功与机械能的关系- 功与能量的转化5. 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的特点- 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力的表达式(F=-kx)- 动能、势能与机械能的关系三、热学1. 理想气体- 状态方程(pV=nRT)- 压强、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热容与摩尔热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定容、定压过程中的热容计算2. 内能- 内能的概念与性质- 传热的三种方式3.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热机效率和热泵效率的计算- 卡诺循环的性质4. 熵- 熵的定义与性质- 熵的增加原理- 熵的计算方法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传播速度- 光线的反射规律- 镜面成像特点2. 光的折射与透明介质- 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 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透明介质薄片的干涉3. 光的色散与光的衍射- 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衍射定律-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4. 光的波动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5. 光的偏振与光的干涉- 光的偏振- 光的偏振与波片的关系- 干涉现象五、电学1. 电荷载体- 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性质2. 静电场- 静电荷与电荷守恒- 电场的定义与性质- 电场力与库仑定律3.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的定义与性质- 电势能的计算与变化- 电势差的定义与计算4. 电容与电容器- 电容的定义与性质- 平板电容器与球形电容器的电容计算- 并联与串联电容的计算5.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定义与性质- 电阻的定义与性质- 欧姆定律(U=IR)6. 电功与电路定理- 电功与功率的关系- 电路中的基本定理六、电磁学1.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电磁感应的应用2. 磁场与磁感线- 磁场的定义与性质- 磁感线的表示与性质- 磁场力与洛伦兹力3. 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的应用4. 变压器-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基本性质- 变压器的功率与效率5. 电磁场与电子- 压强、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热传导与热辐射- 理想气体的内能以上是____年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1. 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v = Δx/Δt瞬时速度:v = lim(Δt→0) Δx/Δt加速度:a = Δv/Δt2. 运动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x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x = v0t + 1/2at²自由落体运动:h = 1/2gt² (g = 9.8 m/s²)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F = ma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 功与能功:W = Fd cosθ动能:K = 1/2mv²势能:Ep = mgh机械能守恒:E = K + Ep5. 冲量与动量冲量:J = FΔt动量:p = mv动量守恒:Δp = J6. 转动角速度:ω = Δθ/Δt角加速度:α = Δω/Δt转动惯量:I = ∑mr²动能:K = 1/2Iω²二、热学1. 温度与热传递温度:T (单位:K)热传递:Q = mcΔT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4.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5.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三、电磁学1. 静电场库仑定律:F = kQq/r²电场强度:E = F/q电势:V = kQ/r2. 电流与电路电流:I = Q/t欧姆定律:V = IR串联电路:V = V1 + V2 + + Vn并联电路:I = I1 + I2 + + In3. 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力:F = BIL sinθ洛伦兹力:F = qvB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自感:L = NΦ/I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2. 透镜成像凸透镜:1/f = 1/u + 1/v凹透镜:1/f = 1/u 1/v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Δx = λD/d单缝衍射:Δθ = λ/a五、原子物理1. 波尔模型能级:En = 13.6/n² eV光谱:E = hf2. 量子力学波函数:ψ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ΔxΔp ≥ h/4π3. 放射性半衰期:T1/2放射性衰变:N(t) = N0e^(λt)。
物理高三物理重要公式与应用总结在高三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和理解重要的物理公式及其应用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习中常见的一些重要公式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在复习和备考阶段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1. 力学部分1.1 运动学公式- 平均速度:v = Δx / Δt- 平均加速度:a = Δv / Δt- 位移与初末速度关系:Δx = (v + v₀) * t / 21.2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F = F₁ + F₂- 力的分解:F₁ = F *cosθ,F₂ = F *sinθ1.4 压强- 压强定义:P = F / A,压强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 浮力同体积液体的压强:P = ρ * g * h,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2. 声学部分2.1 声音传播- 声速公式:v = f * λ,声速等于频率乘以波长。
- 声强公式:I = P / A,声强等于声功率除以发射面积。
2.2 声音干涉和共振- 声音叠加原理:同相位声波叠加振幅增大,反相位声波叠加振幅减小。
- 共振条件:当外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同时,共振现象发生。
3. 光学部分3.1 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遇到界面发生折射。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角度相等、方向相反。
- 薄透镜成像公式:1/v + 1/u = 1/f,用于计算薄透镜的成像距离。
3.2 光的波动性-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用波的理论解释:波长的变化导致折射现象,等频率的振动导致反射现象。
3.3 光的干涉和衍射-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 * sinθ = m * λ,用于计算干涉条纹的位置。
- 多普勒效应:当光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时,光频率发生变化。
1、轨道量子化假设(玻尔的原子模型)
…
…
、
、3
2
1
2
=
=n
h
n
mvr
π
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
乘积等于h/的整数倍
n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2、玻尔的氢子模型:E
E
n
r n r
n
n
n
=
=
⎫
⎬
⎪
⎭⎪
=
1
2
1
123
、、……
E n:氢原子的能量
r n:和电子轨道半径
其中E1、r1为离核最近的第
一条轨道(即n=1)的氢原子
能量和轨道半径。
即:E1=-
13.6ev, r1=0.53×10-10m(以
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
能为零计算)
3、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
按能量的大小用图开像的表示出来即能级图。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
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4、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
性质成份组成电离作用贯穿能力射线氦核组成的粒子流很强很弱
射线
高速电子流较强较强射线高频光子很弱很强5、原子核的衰变:
类型衰变方程规律衰变新核
衰变
新核
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射线是伴随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
在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映中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即:
6、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
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
元素的半衰期。
m0:测得质量为
T:半衰期为
经时间t后,剩余未衰变的放
射性元素的质量为m
7、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
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8、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粒子
轰击铍核,发现中子。
9、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同位素:
9-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
质子数等于电荷数
核子数等于质量数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9-2、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射性同
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9-3、正电子的发现:用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发生+衰变,放出正电子
10、核能:核子结合成的子核或将原子
核分解为核子时,都要放出或
吸收能量,称为核能。
11、质能方程:爱因斯坦提出物体的质量和
能量的关系
12、裂变和聚变 12-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例如: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
⎩⎨⎧有中子进入裂变物质
临界体积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b a ③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1Mev 能量
1kg
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
燃烧放出能量
12-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例如:
②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Mev 的能量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复习建议:
1、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为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各占高考的38℅,这些内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和实验题中。
力学的重点是:
① 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②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③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④振动和波等等。
解决力学问题首要任务是明确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分析物理情景,建立正确的模型。
解题常有三种途径:
① 如果是匀变速过程,通常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 如果涉及力与时间问题,通常可以用动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
恒定律;
③ 如果涉及力与位移问题,通常可以用能量的观点来求解,代表规律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
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