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8
幼儿园中班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听雨",感受春雨带来的美好意境。
2.学说象声词,尝试用象声词创编儿歌。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图片活动过程:1.通过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你喜欢春雨吗?春天的细雨像什么?打在身上有怎样的感觉?2.分段欣赏散文诗《听雨》。
小蝴蝶为什么觉得没意思?妈妈是怎么和他说的?小雨点发出了哪几种声音?它落到什么地方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的呢?小雨点落在这些地方好像在做什么?幼儿完整欣赏散文。
教师带领幼儿学说象声词: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
3.创编儿歌《快乐的小雨点》。
小雨点,沙沙沙,是和树叶在玩耍;小雨点,叮叮叮,落在屋上翻跟头;小雨点,吱吱吱,是和花儿捉迷藏;小雨点,嗒嗒嗒,在和蝴蝶打招呼。
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引导幼儿尝试使用象声词表现小雨点落在不同地方发出的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将刚才想象的内容编入儿歌中,并进行朗诵。
散文诗:《听雨》春天到了,窗外下起了细雨,小花蝴蝶不能出去玩。
他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嘴里嘟哝着:"没办法出去玩,真没意思。
"蝴蝶妈妈慈爱的看着小花蝴蝶,然后带他到窗前,"孩子,你来听,小雨正在唱歌呢!""妈妈,你说什么呀!小雨怎么会唱歌?"妈妈向他点点头,闭上眼睛仔细听。
小花蝴蝶闭上眼睛侧着耳朵静静的听,"啊,听见了,听见了,沙沙沙,那是小雨跟森林里的树叶在玩耍;叮叮叮,那是小雨在小熊的铁皮窗上翻跟头;吱吱吱,那是小雨钻进花蕊里;嗒嗒嗒,那是小雨在敲自家的窗玻璃,跟自己打招呼呢!"小花蝴蝶高兴的'说:"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小雨在唱一支多么有趣、多么好听的歌啊!"窗外,小雨还在轻轻的唱;屋里,小花蝴蝶在静静的听。
中班教案优秀10篇中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用大小不一样的圆形组合拼画,表现蚂蚁的形象。
2、清楚排水画的方式,学习用水粉笔顺着一個方向井然有序地平涂。
3、体会油画棒与水粉颜料不相溶带来的特别画画效果,对于这一点画画教学有兴致。
教学预备:1、范画一张(上方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
2、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白纸片,破旧杂志。
3、自制魔术棒1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好一颗星星)。
教学过程:(一)以躲猫猫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教师讲:孩子,你们玩过躲猫猫游戏吗?(玩过)今日一群小蚂蚁亦要来玩这一个游戏,我们将它们请出来吧!2、展示范画:请你数一下,这幅图上总共有几只小蚂蚁?(请个别孩子数一下。
)3、究竟有几只哩?我们请魔术棒来帮忙(展示魔术棒)。
4、将范画贴于小黑板上讲:变变变!(快速将颜料刷到范用笔画上,“变”出蚂蚁)此刻来看看,总共有几只蚂蚁?(5只)(二)幼儿教师请孩子认真观测和察看小蚂蚁。
1、观测和察看小蚂蚁:小蚂蚁长怎样?它由哪几部分组合成?(孩子回答)2、师幼一致总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合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眼睛睛与嘴,身体上长着6条腿。
下方我们便来“变”小蚂蚁。
3、你们是否想也用魔术棒来变出讨人喜爱的小蚂蚁呀?我们一块儿来学吧。
(三)演示画蚂蚁与刷背风景。
1、我们选1支白色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小蚂蚁。
2、交代画画步骤:圆的头——圆的身体比头小一点——水滴形的尾巴——用笔画上触角、双眼、嘴巴与6条腿——再添画景物——刷颜料(方式:横着刷或竖着刷)(四)孩子练习,幼儿教师指导。
1、勉励孩子勇敢画画。
2、勉励孩子添画喜爱的景物,使场景越发充实。
3、勉励孩子选取自个儿喜爱的背风景刷上去,留意方式。
4、勉励画得快的孩子说一说小蚂蚁的小故事。
(五)孩子互相欣赏,点评。
完结语:我们回去将此个魔术教给其余孩子玩好不好?中班教案篇二1、激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和喜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幼儿园中班教案26篇教案一:认识身体部位知识目标:1.让幼儿认识身体的不同部位;2.学习身体部位的名称。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2.游戏道具,如手、脚、头等。
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触摸自己的不同身体部位,并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部位名称;2.展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认识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3.利用游戏道具,让幼儿将不同部位的名称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匹配。
教案二:学习基本颜色知识目标:1.学习常见的基本颜色;2.能够正确说出基本颜色的名称。
教学准备:1.彩色的卡片或物品。
教学过程:1.准备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等;2.将这些颜色的卡片或物品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触摸、感受并说出颜色的名称;3.通过游戏增强学习效果,比如“找出红色的物品”。
教案三:学习形状知识目标:1.学习基本形状的名称;2.能够辨识和说出基本形状的名称。
教学准备:1.形状卡片。
教学过程:1.展示不同的形状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相应的名称;2.通过触摸和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加深对形状的认识;3.进行相关游戏,如“找出一个圆形的卡片”。
教案四:倒水游戏知识目标: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2.提高幼儿的集中注意力。
教学准备:1.盛水的容器;2.玩水的工具,如水杯。
教学过程:1.将容器中的水倒入另一个容器,让幼儿观察和模仿;2.给幼儿提供水杯,让幼儿通过倒水游戏锻炼手眼协调能力;3.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倒水难度。
教案五:认识动物和声音知识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2.能够模仿动物的叫声。
教学准备:1.动物的图片或卡片;2.动物叫声的录音。
教学过程:1.展示动物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2.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幼儿模仿并说出对应的动物名称;3.通过游戏增加趣味性,如“模仿动物叫声,猜猜是哪个动物”。
教案六:认识水果和颜色知识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水果;2.学习水果的颜色名称。
教学准备:1.水果的图片或卡片;2.不同颜色的水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3、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找影子卡片难易两份。
2、粉笔若干,为活动延伸中画影子做的准备。
3、白纸、手电、各种玩具等若干。
在第二环节探索物体的特征用。
4、多功能教室开着幻灯机。
为第一环节幼儿在光束前走过出现影子用。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
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
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
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2、自由探索。
提供探索材料,幼儿操作。
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让手电与物体之间产生影子,发现影子的特征,引导幼儿从观察影子的颜色、影子的形状来观察。
3、幼儿介绍、集体讲评,让幼儿获取影子的经验。
提问:“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有不同发现的幼儿来演示。
总结出:原来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4、巩固练习。
进行找影子的练习,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操作材料分成难易两份:一份是不同影子连线;另一份是在两种相似的影子中圈出与前面的图一模一样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形态认知能力。
小动物要和影子做游戏,可是他们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讲解操作卡片做法。
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能用普通话较清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并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2.学习通过图标记忆诗歌内容。
3.增强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1.图标:爸爸、妈妈、奶奶、我、衣服、小脚、桌子、扫帚、花、洒水壶等。
2.录音机。
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录像,利用谈话导入活动。
播放录像(录像中小朋友在扫地、自己洗手等)。
请几名幼儿谈谈看到录像中的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师:录像中,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师: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大。
他的.爸爸、妈妈、奶奶总说他还小,什么事都不让他做,这个小朋友可不高兴了,有一天他对爸爸、妈妈、奶奶说了一段话。
2.教师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边演示图标。
师:诗歌里,小朋友对妈妈说了些什么?师:诗歌里,小朋友对爸爸说了些什么?师:诗歌里,小朋友对奶奶说了些什么?师:小朋友长大了,就怎么样了?对!“现在我呀长大了,会做的事儿真不少。
”3.幼儿边看图标演示边学念诗歌。
幼儿看图标,集体学习整首诗歌。
请几名幼儿念诗歌,教师提醒幼儿注重表情和节奏。
教师帮助幼儿发准“穿、说、桌、少”等翘舌音。
4.幼儿分两组,用普通话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一组念上一句,另一组接念下一句。
两组换顺序,再次朗诵诗歌。
5.教师小结。
鼓励幼儿在家中和幼儿园里,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附:儿歌别说我小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爸爸你别说我小,我会擦桌把地扫,奶奶你别说我小,我会给花把水浇。
现在我呀长大了,会做的事儿真不少。
幼儿园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1、让幼儿重新体会过年愉快的情景。
2、让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3、让幼儿懂得拜年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一种美德。
4、乐于参与新年的活动。
5、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培养幼儿尊敬长辈和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1、糖、饼干若干。
2、录音机一台。
3、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1、分组:第一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中班教案最新5篇中班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二.重点与难点:三.材料及环境创设:与情景表演有关的场景布置及物品等。
四.设计思路: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为独身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五.活动流程:(1)小朋友,你们说小猪该这么办呢?帮它想想办法呀!小结:小朋友,我们要记住狗先生的话,在家放鞭炮是很危险的,不但会伤害眼睛,还很容易引起火灾。
(4)小朋友,你们赶快替小猫想办法好吗?2观看3m投影仪(1)你们刚才都看了,发生了什么事?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3幼儿操作提醒个别幼儿,说清了谁家发生了什么事,要讲清地址。
4引导讲评中班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鸟的王国有各种各样的鸟,说出自己知道的鸟。
2、能大方地在集体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鸟的喜爱。
3、了解鸟类受到的部分伤害现象,激发幼儿同情小鸟、爱护小鸟的情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有关于鸟的知识的准备。
2、课件准备。
3、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一、交流对小鸟的认识。
1、师神秘地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出示燕子图。
“认识吗?”今天小燕子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燕子请我们一起和它来唱一唱。
(放音乐有只小燕子)小燕子不仅请你们唱歌,好要请我们一起到鸟的王国去做客。
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跟着燕子出发吧!(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动作)2、宝宝们,鸟的王国到了,我们一起进去吧。
你们猜猜,鸟的王国里会有哪些鸟呢?(幼儿自由交流)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我们来看看,鸟的王国里都有哪些鸟呢?哦,他们还要考考你们呢!(放多媒体幻灯片,师随机问幼儿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交流鸟的相关知识)3、师:鸟的王国里的鸟可真多呀!在这么多的鸟中你最喜欢什么鸟呢?为什么?先大声地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吧!(幼儿交流,师随机辅导)说得真好,现在谁愿意再把你最喜欢的鸟来告诉大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目标:1.用瓶瓶罐罐布置运动场景,锻炼平衡、跳跃及躲闪等能力。
2.通过游戏增强环保意识。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准备:经清洗的瓶罐若干(数量是幼儿人数的2倍),音乐。
过程:一、做瓶罐操今天我们要和瓶瓶罐罐一起来运动,请找两个你喜欢的瓶罐朋友听着音乐跳起来吧。
二、瓶罐运动1.教师和幼儿合作将瓶罐放在场地上,布置成"树林""小桥""小沟"等活动情境。
评:让幼儿参与布置活动情境,既利于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2.幼儿四散在活动场地,按自己的意愿尝试过"树林"(躲闪跑),走"小桥"(平衡),跨"小沟"(跳跃)。
3.请个别幼儿演示,然后提出要求:除了刚才的方法,还可以怎么布置"树林""小桥""小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树林""小桥""小沟"呢?4.幼儿分散探索,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不同的布置方法和运动方法。
评:教师让幼儿在尝试玩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玩法,体现了活动的递进性,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
5.教师让幼儿用自己想出来的运动方法过"树林""小桥""小沟",将多余的瓶罐运到"环保屋"。
评:游戏"瓶瓶罐罐运到环保屋"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幼儿在行动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瓶罐按摩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用瓶罐轻拍按摩自己的手臂、肩背及腿部。
评:瓶罐因轻巧光滑、抓握方便,成了用于身体放松活动的好材料。
幼儿园中班教案2教案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进展幼儿快速跑的技能,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欢乐。
3.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材料预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假设干、"虫子"假设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预备活动〕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日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察。
2.鸡妈妈边巡察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当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事:小鸡捉虫〔仿照捉虫的动作〕,假如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留意不要撞到同伴。
幼儿园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通过试验,发觉淀粉遇碘会变色这一科学现象。
进展观测力及动手操作技能,激发探究欲望。
幼儿园中班教案 7 篇幼儿园中班教案篇 1活动目标1、认真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2、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分角色扮演,表演故事内容。
3、体会朋友之间的情感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练习讲述故事,大胆尝试表演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好朋友之间的团结有爱,互相帮助等道德品质活动准备1、故事准备《三只蝴蝶》2、三只蝴蝶、太阳太阳公公、三朵花的头饰3、《蝴蝶》歌曲活动过程一、课前律动《蝴蝶》幼儿随着音乐轻轻舞动,体会蝴蝶的优美,激发幼儿兴趣。
二、花园里有三只蝴蝶,一只是红的,一只是黄的,一只是白的,他们天天在花园里一块儿游玩,一块跳舞、游戏,非常快乐。
有一天,他们正在草地上玩,突然下起大雨来。
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三只蝴蝶下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么?幼儿集体欣赏故事《三只蝴蝶》三、教师讲完故事提问幼儿:1、故事里都有谁啊?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不足之处教师给予补充)2、 (1) 三只蝴蝶向白花姐姐请求说什么了?白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三只蝴蝶又怎么说?(2) 三只蝴蝶像黄花姐姐请求说什么了?黄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三只蝴蝶又怎么说?(3) 三只蝴蝶像红花姐姐请求说什么了?红花姐姐是怎么回答的?三只蝴蝶又怎么说?3.最后是谁帮助了三只蝴蝶?4、小朋友们在《三只蝴蝶》这首故事里面,你们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5、在这首故事里面,小朋友们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啊?四、教师为幼儿佩戴自己喜欢的头饰,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扮演故事里的人物,表演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回家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和家人表演一下故事的内容把。
小百科: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
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
教学目的:掌握生词:head,shoulders,knees,toes,touch,right 边作动作边唱儿歌。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15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在间隔的物体上行走,要求幼儿走稳,上身保持平衡。
2、引导幼儿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3、培养幼儿春游时勇敢的品质,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目标:纸板24块。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列队练习做模仿操: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先到儿童乐园玩,看谁玩得认真。
荡秋千(上肢)、跷跷板(下蹲)、划船(体侧)、登月火箭(平衡)、跳上平梯(跳跃)。
二、基本部分1、刚才玩过了儿童乐园,现在我们再到草地上去做游戏。
可是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低洼地上有许多水,过不去,怎么办呢?(从“木块”上走过去)2、示范游戏方法眼睛看准,身体不摇,一步一步走在“木块”上。
3、幼儿分组练习3—4次。
复习“老鹰捉小鸡”游戏三、结束部分表扬走得稳的小朋友;放松活动,自由分散走回活动室小百科:春游,古称踏青,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族民俗文体活动,古时一般在上巳节,清明节。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
幼儿园中班教案2教材分析:中班幼儿已经掌握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等基本动作。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结合图形板的不同形状作出判断,用不同的跳法进行游戏,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鼓励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动作的练习,在合作游戏中体会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1、现固单脚跳、双脚跳、跨跳的基本动作。
2、能用图形板组合成不同造型的房子,能根据图形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发展快速反应能力。
3、在合作游戏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图形板若干。
中班:竹子和竹制品(重点领域:科学)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感知竹子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知道竹子是由笋子长成的。
2.了解竹子的用处,知道竹子及竹制品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对竹制品感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1.笋、带叶的竹子、竹制品若干。
2.幼儿用书:《竹子和竹制品》。
3.教学挂图:《竹林》。
4.有关竹子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笋,引导幼儿观察。
1.观察笋的外形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笋的一层一层皮,里面也是中空的等。
2.了解其生长环境。
教师:笋生长在什么地方?你在哪见过笋?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笋的样子?请你试一试。
笋慢慢长大、慢慢长高,最后会变成什么?(二)引导幼儿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1.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摸摸、捏捏,观察竹子的外形特征。
2.了解竹子的内部特征。
教师:再来看看竹子里面是怎样的?(三)了解竹子的用途及各种竹制品。
1.引导幼儿讨论竹子的用处。
教师:竹子有什么用途?有什么用处?2.观察幼儿用书及图片,了解各种竹制品。
教师:你见过哪些东西是用竹子做的?(四)小结。
中班:美丽的家园(重点领域:美术)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能用各种不同的图形,并进行组合,拼成各式各样的楼房。
2.通过提供的圆形模具,探索圆形和半圆形的变化方法。
3.迁移对比色经验,选择对比色块进行装饰。
4.体验小组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建筑的图片,并在前期进行过欣赏。
2.楼房图片两幅:一幅色彩对比强烈,一幅色彩相近。
3.幼儿用书:《美丽的家园》活动过程:(一)出示色彩对比强烈的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这些楼房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二)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圆形的半圆形变化方法。
教师:你们会剪哪种形状?(三)再出示色彩较相近的楼房图片,引导幼儿对比观察。
1.引导幼儿观察楼房的色块对比效果。
教师:这两幅楼房的形状是一模一样的,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你最喜欢哪些颜色搭配在一起,这给你造成什么感觉?2.教师简单小结。
教师:靠在一起的楼房颜色要有区别、窗户、房顶的颜色要和楼房呈明显对比。
(四)幼儿在桌上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幼儿分小组,先商量楼房的布局,再与同伴分工。
、(五)展览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画面中有特色的房子。
、活动延伸:将此活动放入美术活动区,让幼儿继续感受对比色,用图形进行拼贴活动。
中班:小熊写信(重点领域:社会)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了解信件书写和传递的全过程、邮局的作用和邮政人员的工作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2.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并表达情感。
活动准备:1.一封全班幼儿认识的客人给幼儿的信。
2.小熊、小熊妈妈、小老虎、小猪、小狗、小熊奶奶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信箱、邮戳等。
活动过程:(一)读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兴趣。
1.出示信。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知道是谁寄给我们的吗?、2.念信,引导幼儿关注信的内容。
教师:这封信里说了什么?(二)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信件传递的全过程。
1.看幼儿用书:《小熊写信》,了解画面内容。
教师:小熊写给奶奶的信是怎样到熊奶奶手里的?2.小结。
、(三)角色游戏“寄信”1.讲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当作信,小朋友在信上画上收信小动物的头像,然后开始贴邮票—投信—盖邮戳—送给收信人。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开始游戏。
3.请一个幼儿演示整个过程。
中班:比比谁最多(重点领域:数学)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并比较多少。
2.能正确运用数字记录每次所夹种子的数量。
3.能大胆地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1.实物投影仪。
2.自制记录单,黑色水笔;提供3种种子(蚕豆、花生、玉米),每组摆放1种种子;人手一双筷子、1个小碗。
活动过程:(一)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吗?对,我们要玩“看谁夹得多”的游戏。
用筷子夹哪些东西呢?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种子。
(二)感知10以内数量——幼儿第一次游戏。
1.提出游戏要求。
教师:今天我们不仅要看谁夹得多,还要看谁能准确地把自己夹了多少种子也记录下来。
2.教师出示记录单,并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你夹的是什么,就在记录单上找到相应的标记,然后在其下面的空格里用数字记录你一共夹了几颗。
听到开始口令时才能夹,听到停止口令时就要放下筷子。
3.幼儿游戏。
、4.幼儿交流。
教师:谁来介绍你夹了几颗什么?他夹的种子和记录的数字是一样多吗?谁比他夹的种子的数量多?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不仅数对了,而且也记对了。
(三)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幼儿第二次游戏。
1.提出第二次游戏前的要求。
、2.幼儿游戏。
3.幼儿交流。
(四)怎样夹得多——幼儿第三次游戏。
教师:每人想一想,怎样夹才能让自己夹得更多?这次夹完后不但要记录你夹了几颗种子,还要比一比在自己的三次记录中,哪一次夹得最多,请你在下面的格子中对最多的一次做上标记。
、中班:造房子(重点领域:体育)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发展直线快跑的能力。
2.能独立想出持物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
3.通过游戏知道要养成热爱劳动、做事情认真的品质。
活动准备:1.积木、可乐罐若干。
2.幼儿在活动前合作搭建过房子。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一)幼儿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1.组织幼儿将积木摆在场地四周。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绕障碍走、跑、跳的练习。
(二)游戏“造房子”。
1.幼儿5到8人一组组成建筑队,为自己的建筑队起名字。
2.各队排头站在起跑线上,每人拿一块积木,听到信号,每队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到指定的地点,按照要求建构房子,然后跑回本队拍第二人的手……直至排尾。
、3.请幼儿示范携带积木跑步的方法,并引导幼儿讨论、4.幼儿分散自由练习持物快跑。
5.再次进行比赛。
增加比赛的难度,如在路上放置一些障碍物,要求幼儿一定要绕过障碍。
(三)放松游戏“打气”。
教师模仿打气动作,幼儿模仿冲气的动作,练习呼吸。
幼儿拿积木离开活动场地。
活动延伸:课后可以让小朋友进行造房子比赛。
中班:蜜蜂做工(重点领域:音乐)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学习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2.根据歌词内容排列图片,再借助图片顺序记忆歌词。
3.在记忆歌词演唱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活动准备:根据歌词,绘制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回忆歌词并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图片。
1.教师模仿蜜蜂的叫声,创设情境。
教师:嗡嗡嗡,嗡嗡嗡,你们猜猜我是谁啊?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回忆歌词。
幼儿每回忆一句歌词,教师就将相应的图片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教师:小蜜蜂几天要去做工了,你们听听这首歌曲里的小蜜蜂做了哪些事情?(二)幼儿尝试根据图片的暗示学说歌曲。
幼儿根据图片的顺序按照音乐的节奏念歌词,感受歌词中的韵律。
教师:小蜜蜂是怎么做工的呢?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说说吧!(三)幼儿根据图片暗示学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着图片歌唱蜜蜂做工的事情。
(四)幼儿尝试自己记忆歌词并演唱歌曲。
1.幼儿尝试记忆歌词,演唱歌曲。
教师:小蜜蜂们,你们记住自己做的事情了吗?、2.教师撤掉一幅图,幼儿记忆歌词并演唱。
教师:我把这幅图拿走了,小蜜蜂们可以唱歌吗?3.教师再撤掉两幅图片,幼儿记忆歌词并演唱。
4.教师将图片全部拿下来,幼儿尝试自己记忆歌词并演唱。
教师:这次我会把所有的图片都拿走,小蜜蜂们能唱出来吗?(五)幼儿一边唱歌一边自由地跳舞。
教师:小蜜蜂们,春天来了,我们一起边唱边去做工吧!中班:小老鼠打电话(重点领域:音乐)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边唱歌曲边游戏,按照节奏说打电话内容。
2.借助游戏情境理解、记忆歌词及游戏内容。
3.在间奏的地方用游戏的方法表示等待,感受等待的快乐。
活动准备:1.猫和老鼠的头饰,玩具电话一台。
2.一名配班教室配合活动。
3.看过幼儿用书《小老鼠打电话》活动过程:(一)幼儿学习歌曲A段的歌词。
1.教师戴上老鼠的头饰。
、2.教师出示电话,做拨电话的样子。
、3.教师范唱A段歌曲。
、4.幼儿反馈歌词,重点理解歌词中“过家家”“电话本”的意思。
5.幼儿与教师学习边歌唱A段边做相应的动作。
(二)幼儿学习按照节奏朗诵“老鼠”和“猫”打电话的歌词并演唱B段歌曲。
1.教师按照节奏朗诵打电话的内容。
教师:我们来听听小老鼠打电话说了什么?2.幼儿学习按照节奏朗诵打电话的内容。
3.幼儿观察两个教师表演B段第15—18小节的动作。
教师:请你们看看小老鼠是给谁打电话的?4.幼儿自由想象,合着间奏的音乐大胆做出“小老鼠”害怕的样子。
教师:小老鼠看见了猫咪,心里会怎么样?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呢?5.教师接着唱B段第19—20小节的歌词。
、教师:我们一起和这个粗心的小老鼠来唱唱自己做的事情吧。
(三)幼儿尝试完整地学唱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个小老鼠打电话的事情吧。
(四)幼儿坐在小椅子上,边做游戏边完整地歌唱1—2遍。
中班:小兔子开铺子(重点领域:语言)执教第十一周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学习一些数量词(“张”、“把”、“双”、“顶”、“个”)。
3.在活动中学习接触新的量词,练习完整讲述。
活动准备:1.展示柜上摆有图片桌子一张、椅子两把、三双袜子、四个瓶子、五顶帽子。
2.小兔子和一群小猴子的图片、白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一)初步欣赏儿歌。
1.出示小兔子图片,引出小兔子开铺子。
教师:森林里,有一只小兔子开了一个商店,这个商店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铺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小兔子的铺子里卖些什么货物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相应的图片,介绍小兔子铺子里的物品。
教师:“好,小兔子的铺子铺子到了,我们一起来它的铺子里有哪些东西,有多少呢?谁来说一说?、3.教师朗诵第二部分,注意突出量词。
教师:铺子里这么多好东西,把一群小猴子也吸引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猴子买了哪些东西呢?4.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小朋友们讲一讲小猴子买了哪些东西呢?(二)教师完整朗诵儿歌。
教师看图完整朗诵,突出量词的部分。
教师:好,刚刚小朋友看了小兔子的铺子,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吧。
(三)全体朗诵,体会儿歌的韵律。
师幼一起朗诵儿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