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7题
- 格式:docx
- 大小:16.61 KB
- 文档页数:4
第17题:原电池满分:70分1.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右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为了增加灯泡亮度,可以将电极碳棒变得多粗糙多孔C. 电子迁移方向:电极a →灯泡→电极b →电解质溶液→电极aD. 该电池的总反应:2H 2+O 2=2H 2O2.某实验小组依据反应设计如图原电池,探究pH 对AsO 43-氧化性的影响。
测得电压与pH 的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调节pH 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B.pH = 0.68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 .pH = 5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I --2e - =I 2D .pH >0.68时,氧化性I 2〉AsO 43-3.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 34-+2I -+2H +AsO 33-+I 2+H 2O ”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 1、C 2均为碳棒。
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 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 NaOH 溶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组操作时,电流计(G)指针发生偏转B .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浅C .乙组操作时,C 2做正极D .乙组操作时,C 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I 2+2e -===2I -4.截止到2013年12月末,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 ,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16GW,图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B.制氢装置溶液中电子流向:从B极流向A极C.X2为氧气D.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5.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2021年山东高考历史17题2021年山东高考历史17题的具体内容如下: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朝廷的奢侈品,很多来自海上贸易。
——摘自《中国历史》(人教版)材料二:明朝前期,我国的远洋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发达,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一般由200余艘船只组成,规模庞大。
——摘自《中国历史》(人教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不同之处。
【答案】(1)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发达(如南针和造船技术的应用);政府重视鼓励;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陆上丝绸之路被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阻隔。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主要包括: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郑和本人具有远航的航海经验,勇于探索的精神,得到明成祖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明朝前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交通发达。
(3)郑和下西洋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威望,同时也用厚往薄来政策,加强同海外的联系;后者则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王朝的对外关系,属于政治活动;后者则是民间贸易,属于经济活动。
经营方式不同,前者是官方经营,后者则是民间经营。
影响不同,前者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后者则促进了宋朝的繁荣,并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高考第17题三角函数综合运用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os Aa +cos Bb=sin Cc.(1)证明sin A sin B=sin C(2)若b2+c2-a2=65bc,求tan B.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 cos B,(1)证明:A=2B(2)若cos B=23,求cos C的值.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B=√33,sin(A+B)=√69,ac=2√3,求sin A和c.4.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a,b,c成等差数列,证明:sin A+sin C=2sin(A+C).(2)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求cos B的值.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3,cos A=√63,B=A+π2.(1)求b的值.(2)求∆ABC的面积.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8.(1)若a=2,b=52,求cos C的值.(2)若sin A cos2B2+sin B cos2A2=2sin C,且∆ABC的面积S=92sin C,求a和b的值.3a cos C=2c cos A,tan A=1,求B.38.在∆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BD=2DC.(1)求sin∠Bsin∠C(2)若∠BAC=60°,求∠B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2b tan A.(1)证明:sin B=cos A(2)若sin C-sin A cos B=3,且B为钝角,求A,B,C.4为3√15,b-c=2,cos A=-1.4(1)求a和sin A的值).(2)求cos(2A+π6+ 1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tan(π4 A)=2.若B=π,a=3,求∆ABC的面积.4。
专题17:有机化学试卷结构与性质1.【2021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卷】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A.C14H18O5B.C14H16O4C.C14H22O5D.C14H10O5【正确答案】A2.【2021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卷】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正确答案】B【解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这说明该有机物是饱和的一元羧酸,即分子组成为C4H9—COOH,丁基有4种,分别是CH3CH2CH2CH2—、(CH3)2CHCH2—、(CH3)3C—、CH3CH2CH(CH3)—,所以该羧酸也有4种,正确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侧重于碳链异构体的考查。
【名师点晴】该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准确判断出有机物的属类,依据碳链异构体的书写方法逐一分析判断即可,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021浙江理综化学试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己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它们的熔点、沸点各不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液溴、硝酸、硫酸作用生成溴苯、硝基苯、苯磺酸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CH2—]n)可由单体CH3CH=CH2和CH2=CH2加聚制得D.聚合物(—[CH2—CH2—CH—|CH3【正确答案】A4.【2021重庆理综化学试卷】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正确答案】B【解析】A. X、Z中有酚羟基,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Y中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它们均能使溴[水]褪色,A正确;B.酚羟基的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B错误;C.Y中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有苯环,能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D.Y有碳碳双键,能发生类似聚乙烯的加聚反应,Y中也有酚羟基,能发生类似酚醛树脂的缩聚反应,D正确;正确答案选B。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数学试题变式题17-19题原题171.记n S 为数列{}n a 地前n 项和,已知11,n n S a a ⎧⎫=⎨⎩⎭是公差为13地等差数列.(1)求{}n a 地通项公式。
(2)证明:121112na a a +++< .变式题1基础2.已知数列{}n a 满足:对任意*n N ∈,有()212333323314n n n n a a a n ⋅+⋅+⋅⋅⋅+⋅=⋅-+.(1)求数列{}n a 地通项公式;(2)设14122n n n a n n n a b a a a ++++=⋅⋅⋅,证明:1214n b b b ++⋅⋅⋅+<.变式题2基础3.已知正项数列{}n a 地前n 项和n S 满足:22,(N )n n S a n +=-∈.(1)求数列{}n a 地通项公式。
(2)令()()()2221N log log n n n b n a a ++=∈⋅,求证:数列{}n b 地前n 项和34n T <.变式题3基础4.已知数列{}n a 地前n 项和为n S ,13a =,()()*112n n S n a n -=+∈N .(1)求数列{}n a 地通项公式n a 和前n 项和n S 。
(2)设()()*22111k k k b k S S +=∈+⋅N ,数列{}n b 地前n 项和记为n T ,证明:()*16n T n <∈N .变式题4基础5.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且11n n a a n +-=+,n S 是1n a ⎧⎫⎨⎬⎩⎭地前n 项和.(1)求n S 。
(2)若n T 为数列2n S n ⎧⎫⎪⎪⎛⎫⎨⎬ ⎪⎝⎭⎪⎪⎩⎭地前n 项和,求证:259n T <.变式题5巩固6.已知等比数列{}n a 公比为正数,其前n 项和为n S ,且4244,30a a S ==.数列{}n b 满足:*1115,23,2n n n n b a b a b n n N ++==++∈.(1)求数列{}{},n n a b 地通项公式:(2)求证:()()3112..212233411n n b b b b b n n n n -+++⋯++<⨯⨯⨯-⨯⨯+.变式题6巩固7.已知等差数列{}n a 地前n 项和为n S ,且11a =,5212S S =+。
2023北京高考数学17题点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高考数学这一科目的备考,尤其是对于北京高考的数学考试,更是备受关注。
在2023年北京高考数学试卷中,第17题成为了备受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对这道题目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题目。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道数学题的具体内容。
在2023年北京高考数学试卷中,第17题为一道关于微积分的应用题,涉及到函数的导数和不定积分。
题目要求考生求解一个曲线在给定区间上的弧长,并给出了具体的函数表达式和区间范围。
这一题目的难点在于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对曲线的弧长公式、导数和不定积分的运用,而且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计算。
针对这道题目,我们首先来分析其深度。
在解答这一题目时,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曲线的弧长公式,这需要对微积分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对于给定的函数表达式,需要熟练地计算其导数和不定积分,这涉及到对函数求导和积分的运用。
这道题目的深度在于考查考生对微积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概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道题目的广度。
作为高考数学试题,这一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不算多,主要是围绕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展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道题目的广度就很低。
相反,正是因为涉及到了微积分这一深厚的数学知识,这道题目所涵盖的广度也是非常广泛的。
考生不仅需要掌握曲线的弧长公式,还需要熟练掌握导数和不定积分的运用,这需要对微积分的整体架构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在文章的总结和回顾中,我们不妨再次提及这一题目的要点。
这道数学题目考查了考生对微积分知识的深度掌握程度,以及对相关概念和方法的广度运用能力。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微积分知识,同时也可以考察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让我们共享一下我们对这一题目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道高考数学试题,这道题目在难度和深度上都比较符合高考的要求,既考查了考生对微积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了考生对数学应用的能力。
高考第17题三角函数综合运用
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cos A
a +cos B
b
=sin C
c
.
(1)证明sin A sin B=sin C
(2)若b2+c2-a2=6
5
bc,求tan B.
2.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 cos B,
(1)证明:A=2B
(2)若cos B=2
3
,求cos C的值.
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B=√3
3
,
sin(A+B)=√6
9
,ac=2√3,求sin A和c.
4.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若a,b,c成等差数列,证明:sin A+sin C=2sin(A+C).
(2)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求cos B的值.
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3,cos A=√6
3
,
B=A+π
2
.
(1)求b的值.
(2)求∆ABC的面积.
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8.
(1)若a=2,b=5
2
,求cos C的值.
(2)若sin A cos2B
2+sin B cos2A
2
=2sin C,且∆ABC的面积S=9
2
sin C,求
a和b的值.
3a cos C=2c cos A,tan A=1
,求B.
3
8.在∆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BD=2DC.
(1)求sin∠B
sin∠C
(2)若∠BAC=60°,求∠B
9.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2b tan A.
(1)证明:sin B=cos A
(2)若sin C-sin A cos B=3
,且B为钝角,求A,B,C.
4
为3√15,b-c=2,cos A=-1
4
.
(1)求a和sin A的值
(2)求cos(2A+π
6
).
1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tan(π
4
+
A)=2.若B=π
4
,a=3,求∆ABC的面积.
12.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a,b,c已知2cos C(a cos B+b cos A)=c.
(1)求C;
(2)若c=√7,∆ABC的面积为3√3
2
,求∆ABC的周长.
13.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2a cos B,(1)证明:A=2B
(2)若∆ABC的面积S=a 2
4
,求角A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