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05 KB
- 文档页数:1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指在财务报表中,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和反映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必须按照一定的会计制度,采用特定的会计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并将其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这些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它们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即历史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企业将资产和负债的会计核算基础,设定为取得时的价格,即历史成本。
这种方法认为资产的价值在购买时已确定,随着时间推移,资产的实际价值可能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只能在被出售或者评估时反映出来。
因为历史成本法可以减少会计核算中的非现实性投机和过度乐观主义,所以在会计核算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它不能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和负债的实际责任,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因为资产价值较低,而负债的实际责任较高,导致会计核算的失真。
公允价值法是指企业将资产和负债的会计核算基础设定为公允价值,即市场价值或者可靠的估值。
这种方法认为,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应该反映市场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基于历史成本,因此它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和变化。
公允价值法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核算中,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反映市场风险和价值波动。
然而,公允价值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标准化。
总之,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无论采用哪种计量模式,企业都应该坚持规范的会计准则和方法,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12年第5期总第215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财税审计】我国现阶段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路平(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山东聊城252000)[摘要]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新经济利益格局的逐步形成,无论是会计实务还是会计理论都对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在分析会计计量模式定义及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目前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145-02作者简介:路平(197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会计中级,研究方向;会计管理。
一、会计计量模式的相关概念(一)会计计量模式的涵义财务会计计量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核心,是运用某种手段、规则和尺度将能用货币表现的财务会计信息予以量化的过程。
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认其金额。
”由此看来,会计计量模式是由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有机结合而成,二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
(二)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要素会计计量模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二者在适当之时以适当单位进行价值计量。
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度量单位,采用货币符号衡量价值,而货币自身也需要度量,即货币购买力对货币的量度。
因此,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存在两种货币单位:用货币符号计量和用货币购买力直接计量。
当货币购买力变动幅度较小时,财务会计忽略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采用名义货币单位。
而当货币购买力不断变动,财务会计将不同时期的同种货币一律按照实际购买力折算为基准时期的货币。
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会计在记录和报告经济事项时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和原则。
会计计量模式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它决定了公司如何确定和报告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金额。
常见的会计计量模式包括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现金流量计量模式。
1.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按照交易发生时的购买或产生成本进行计量。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计量模式,它假设经济事项的真实价值可以通过历史成本来反映。
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按照市场上的实际出售价格或估算的市场价值进行计量。
这种计量模式更注重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特别适用于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具有市场交易活跃的资产。
3. 现金流量计量模式: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金额进行计量。
这种计量模式适用于特定的会计处理,如现金流量表和现金流量对冲。
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计量模式,以确保会计报告能够准确反映经济事项的实质和价值。
会计计量属性研究1978年至201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一共发布了8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其中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提出了五种计量属性,确立了以历史成本为主体,多重计量属性混合的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客体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量的确定性。
而且,会计计量的目的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计量客体的量的确定性。
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会计主体在真实的前提下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而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显然影响到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作为会计理论根本问题的会计计量问题,计量客体本身所表现出的固有的量的确定性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便成为一对矛盾,这种矛盾性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在孜孜探求的问题。
在现实经济环境中,会计计量的这种矛盾表现更为突出。
因此,本文希望能为这种矛盾的解决做一些研究。
而且,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不同计量属性差异性的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本文对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从理论构建上来说,本文首先阐释了会计计量属性的语义,对易于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并从美国和中国的历史发展层面对其进行纵向比较。
其次,综合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概念框架从计量属性的本质方面对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计量属性在价值计量、投入产出、价值确定要素方面的联系。
同时本文对不同计量属性生成的会计信息也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生成的信息质量、价值计量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方面的区别。
本文认为当存在活跃市场和有序交易时,在初始计量时点,这几种计量属性生成的信息基本保持一致,不存在较大的背离,而在后续计量中,由于计量的时点、投入产出价值、价值确定要素(inputs)等使得五种计量属性表现出差异。
最后,本文针对在目前我国经济和会计的大环境下单一计量属性和混合的计量属性各自所面对的挑战,提出了按投入产出来揭示会计信息的解决办法,这种办法肯定还需要做深入研究。
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为了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企业的经济业务和交易进行计量和报告的方法和原则。
常见的会计计量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是最传统和常用的会计计量模式,基于资产或负债的取得或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点是客观性和可靠性高,缺点是可能无法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
2. 重置成本计量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相同资产或承担相同负债所需的成本进行计量。
重置成本计量模式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如评估资产减值或进行资产重估。
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提供更接近资产或负债现行价值的信息,适用于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领域。
4. 现值计量模式: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用于计量长期资产或负债的价值。
现值计量模式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常用于长期项目的投资决策和租赁负债的计量。
5. 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预计资产出售所能获得的现金净额。
这种计量模式主要用于存货的计价和资产减值测试。
选择合适的会计计量模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企业的经营特点等。
不同的计量模式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和应用会计计量模式时,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
会计计量方法会计计量方法是指在会计过程中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计量的方法和原则。
它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直接影响着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会计计量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会计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现值法和一般公允价值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以资产取得成本为基础,按照成本进行计量,是目前会计核算中最为常用的计量方法。
现值法是指以资产当前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为基础进行计量,强调了资产的实际价值。
一般公允价值法是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强调了市场价格的反映。
不同的计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经济业务,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经济业务的特性和财务报表的用户需求。
例如,对于长期持有并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择使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而对于短期交易和变动较大的金融资产,可以选择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
在选择计量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用途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确保计量方法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此外,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是指不同时间和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帮助用户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财务报表的稳定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企业使用相同的计量方法进行计量,能够得到稳定一致的财务报告。
因此,在选择计量方法时,需要考虑到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更计量方法导致财务报表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比性。
综上所述,会计计量方法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选择和灵活运用会计计量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经济业务的特性和财务报表的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会计计量方法,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比性和稳定性。
会计计量的五种模式
会计计量是指确定会计要素金额的过程,即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量化的过程。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会计计量模式:
1. 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是以资产或负债的取得或形成时的实际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基于实际支付的金额,并且在财务报表中通常用于资产负债表的列报。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是可靠和可验证,但可能无法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
2. 重置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是以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相同或类似资产所需的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考虑了资产的现行价值,但可能受到市场波动和评估主观性的影响。
3. 可变现净值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是以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预计能够变现的现金金额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等流动资产的计量,它考虑了资产的销售价格和相关成本,但也可能受到市场变化和估计误差的影响。
4. 现值计量:现值计量是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常用于长期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如债券和长期投资。
现值计量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和适当的折现率进行估计,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5. 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以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所能够收到或支付的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反映了资产或负债的现行市场价值,但可能受到市场流动性和估值技术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并且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可能受到会计准则和法规的约束。
选择适当的会计计量模式需要考虑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等因素。
毕业论文——试研究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公允价值的概述 (2)(一)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 (2)(二)公允价值的概念 (2)(三)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3)(四)公允价值的特点 (4)二、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研 (4)(一)公允价值所具有的优越性 (4)(二)公允价值存在的困惑和不足 (5)(三)公允价值的可行性 (5)三、促进公允价值的发展 (6)四、结束语 (6)五、参考文献 (8)试研究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摘要: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
本文将从我国公允价值的产生和概念、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关系、公允价值的运用方面及公允价值应用进行了展望,对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会计;运用一、公允价值的概述(一)、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背景公允价值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有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大多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为此投资者强烈呼吁FASB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适用性。
陆宇建、张继袖、刘围艳(2007)认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的虚拟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公允价值会计应运而生。
王海(2007)认为公允价值的历史渊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和报告环境日益成熟、资本信用瓦解以及资产信用重构和完善、资产存量配置决定效率逐渐成为主流和共识。
公允价值会计的产生是经济环境不断变更的必然,经济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FASB115(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一项金融工具在自愿当事人之间的当前交易(不属于被迫或清算性出售)中可交换金额。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于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计量的一种模式。
这种计量模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两种方式。
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按照货币的价值进行计量。
实物计量则是以实物为计量单位,将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按照实物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计量。
在财务会计计量模式中,货币计量是主要的计量方式。
这是因为货币具有普遍的交换价值,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和计算。
同时,货币计量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货币计量中,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都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
例如,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都以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
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提供基础数据。
除了货币计量外,实物计量也是财务会计计量模式中的重要方式。
实物计量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例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这些经济业务的计量需要以实物的数量和质量为基础,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研究
现代公司制兴起后,两权分离形成天然的受托责任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可以有效反应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在百年的会计史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方式,融资方式以及新的产品不断涌现。
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受托责任观逐渐转向决策有用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背景,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企业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中又重新应用,很多学者就公允价值运用的现实条件是否成熟,运用中有会碰到什么问题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也就我国现阶段的会计计量模式以及以后的发展展开论述。
本文首先对会计计量进行分析,简单论述会计计量模式概念,理论基础。
然后对现行的五种会计计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各种计量模式现实基础,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其优缺点。
并通过研究国内外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实际运用发展过程,得出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四个因素,会计目标,政治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素质,文化教育,最终从这四个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析指出,不管是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成本计量在我国都有其适用的现实基础。
多属性计量模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最佳模式,也是我国的国情的现实选择。
经济发展是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我国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模式等多种原因导致经济改革的漫长性,同时也决定了多属性计量模式将在我国长期并存。
但是我国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步履虽然蹒跚但是一直在向前,当我国改革完成,建立高度活跃的市场,会计计量模式也必将由多属性计量模式并存转向单一的公允价值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