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二上册物理暑假预习提纲,八年级上学期物理上册知识点清单梳理
- 格式:pdf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8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的新人教版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物理量与单位:介绍物理量的概念和常用的物理量单位,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2. 速度与加速度:介绍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速度和加速度的图像表示。
3. 运动的规律:讲述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和力的单位,以及常见的力的种类,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5.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述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如何求出合力和分解力。
6. 牛顿第一定律: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描述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
7. 牛顿第二定律: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即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动量的关系。
8. 平衡力与摩擦力:讲解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9. 原理与应用:介绍一些物理原理和应用,如杠杆原理、浮力原理和机械能原理等。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简单机械:介绍一些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杠杆、滑轮和轮轴等。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还会涉及一些实验设计和计算题的解答,以
及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八年级物理(上)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切奇秒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基中的原理和规律,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2、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3、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
走进实验室首要目的是让同学们认识各种仪器,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为今后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打下基础。
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4、科学探究的工具:(1)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2)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3)时间测量仪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4)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5)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6)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7)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5、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6、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注意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现象。
第二节测量1、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2、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km、dm、cm、mm、μm、nm。
单位换算关系:1km=1000m、1mm=1000μm、1μm=1000nm、1μm=10-6m、1nm=10-9m单位换算口诀:先抄数字、再乘进率、紧跟单位、最后整理。
例:23nm=23某10-9m=2.3某10-8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计数时,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例:测量结果为 2.26dm时,所用的是厘米刻度尺,其分度值为1cm,准确值为2.2dm,估计值为0.06d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h=360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1年;人走1m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约80次左右;1s跳动1次多点;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初中物理教育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基本概念,了解物理现象,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二、基础知识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能量、运动、力、时间、空间等。
2. 国际单位制(SI):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光强度(坎德拉)。
三、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 运动的图形描述: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
四、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
3. 力的测量:弹簧秤的使用。
4.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5.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6.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
7. 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替代法。
五、密度和浮力1. 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密度的计算:ρ = m/V。
3.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4.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
六、压强1.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
2. 压强的计算:P = F/A。
3.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4. 大气压强:空气对地面的压力。
七、简单机械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
2.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3.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简单机械。
4. 斜面:通过增加作用距离来减少所需的力。
八、功和能1. 功:力在物体上作用并使物体移动的量度。
2. 功的计算:W = F × d × cosθ。
3.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4. 能: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归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第一章: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性质
- 力的计算方法
-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压强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章:浮力与密度
- 浮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 物体的浮沉规律
-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
第三章:简单机械
- 杠杆的原理和分类
- 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 斜面的作用和计算方法
-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 机械工作和力的关系
第四章:压电效应
- 压电效应的原理和特点
- 压电材料的应用和作用
- 声光积分效应的概念和应用
第五章:电流与电压
-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符号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电阻的分类和特点
第六章:电阻与电阻器- 电阻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 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 电阻器的分类和作用
- 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原理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希望这份文档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换算关系: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
3.刻度尺读数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读数时还要注意开始刻度是否从零刻度开始,如果不是,记得减去前面的长度。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少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注意机械停表的读数),时间的物理量符号是t ,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但被研究的物体的物体不能选作为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相对静止:两物体以同样快慢、同一方向前进(即:同速同向)。
例如:地球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等。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11.速度的公式: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 ),t 表示时间(s )。
,v 表示速度(km/h ),s 表示路程(km ),t 表示时间(h )。
速度主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 。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是通过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揭示世界的规律性的学科。
在八年级上学期,我们将学习自然科学之一的物理。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到描述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1. 运动的三要素:位置、时间、位移2. 运动的相对性3.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4. 运动的图示法5. 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示意图第二章力的作用和转化力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本章我们将学习力和其它相关概念:1. 力和压力的区别2. 平衡状态和力的平衡3.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4. 惯性和摩擦力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第三章重力和弹力重力和弹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我们将在本章以及后续章节中深入学习这两种力的相关知识。
1. 重力的概念2. 万有引力定律3. 弹性力的概念4. 弹性势能的计算5. 弹性形变与应变能第四章做功与功率做功和功率是物理学的两个重要量,本章将学习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相关内容。
1. 做功的概念和计算2. 功和势能的相互转化3. 动量、动量定理和冲量、动量定理4. 动能守恒定律5. 功率和效率的概念与计算第五章热学基础这一章让我们初步了解热学的基础概念。
1. 温度和热量2.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及其原理3. 物体的热膨胀和冷缩4. 热力学第一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六章光的基础知识本章将让我们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相关概念。
1. 光的传播方式2.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3. 球面镜和平面镜成像规律4. 透镜成像规律和像的性质5. 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本文仅介绍了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的各章节核心知识点。
希望本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参考和思路。
除了理论基础知识,还有许多实验和解题技巧需要我们实际操作去掌握。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学习,善于思考,掌握探究事物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6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篇1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