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
- 格式:docx
- 大小:15.06 KB
- 文档页数:3
四季月份划分标准四季月份划分标准是指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节包含的月份是哪些。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四季月份划分标准可能会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春夏秋冬四季划分标准这是最常见的四季月份划分标准,也是中国传统的划分方式。
按照这个标准,一年被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具体划分如下:春季:3月、4月、5月夏季:6月、7月、8月秋季:9月、10月、11月冬季:12月、1月、2月这种划分方式是根据气温、气候和自然景观等因素来确定的。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夏季是最热的季节,气温高,阳光强烈;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开始凋零;冬季是最冷的季节,气温低,天气寒冷。
二、南北半球季节划分标准在南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两个半球的季节相反。
因此,南北半球的四季月份划分标准也不同。
南半球:夏季:12月、1月、2月秋季:3月、4月、5月冬季:6月、7月、8月春季:9月、10月、11月北半球:春季:3月、4月、5月夏季:6月、7月、8月秋季:9月、10月、11月冬季:12月、1月、2月三、热带地区季节划分标准热带地区的季节划分比较特殊,因为这里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
在热带地区,一年被分为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
雨季:4月至10月旱季:11月至次年3月这种划分方式是根据热带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来确定的。
雨季是热带地区最潮湿的时期,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旱季则相反,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
四、西方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在西方国家,四季的划分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西方国家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但具体的划分方式可能会略有不同。
美国:春季:3月至5月夏季:6月至8月秋季:9月至11月冬季:12月至2月英国:春季:3月至5月夏季:6月至8月秋季:9月至11月冬季:12月至2月澳大利亚:春季:9月至11月夏季:12月至2月秋季:3月至5月冬季:6月至8月总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四季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一般按照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把阳历12、1、2三个月称为冬,3、4、5三个月为春,6、7、8三个月为夏,9、10、11三个月称为秋。
再细致一些就把24个节气中的立春(2月4或5日)、立夏(5月5或6日)、立秋(8月7或8日)和立冬(11月7或8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这些划分不考虑当地当年的情况。
如果再细致地结合划分四季,就要考虑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不同情况。
为此,我国东部多使用候(5天)平均气温稳定跨过10℃和22℃划分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在新疆,则以候(5天)平均温度稳定跨过0℃和20℃划分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即候平均气温<0℃为冬(一般5天1候,每月6候),≥20℃为夏,0~20℃为春秋季。
气象部门有时作四季的开始时间预报。
下页的表给出按照0℃、20℃这个分界标准,一些地方四季平均开始时日期和长度。
1、春季候平均气温>0℃时,积雪融化,土壤表层解冻,牧草和冬小麦返青,早春作物开始播种。
新疆进入春季,南疆平原绿洲西南部和吐鲁番盆地为2月中、下旬。
侯平均气温>20℃春季结束,南疆多在5月中、下旬,吐鲁番盆地为4月中旬;春季长,南疆约3个月左右,吐鲁番盆地约2个月。
北疆春季由南而北分别始于3月中、下旬,结束时间,南部沿天山一带平原地区在5月下旬,北部和西部在6月中、下旬;春长,南部为3个月,北部和西部约2个月。
伊犁河谷春季较长始于3月上旬,终于6月下旬,春长3个半月。
新疆四季的平均开始时日期和长度表新疆绝大部分农作物在春季播种,春季也是牲畜转场、产羔育幼的关键季节,北疆春季气温上升迅速不稳定,大风、沙尘天气多,春季也是新疆的风季。
3、4、5月新疆山区降水增加明显。
2、夏季在新疆,当地候平均气温≥20℃的阶段是夏季。
入夏时间吐鲁番盆地最早,为4月下旬,夏长5个多月。
南疆多数地区始于5月下旬、6月初,终于9月上、中旬,夏长近4个月;焉耆、拜城两盆地夏季短促,起止时间为6月下旬至8月底,长2个多月。
6种四季分配类型
第一种:四季的划分方法很多,一般有六种划分方法。
第一种:天文法。
二分二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第二种:节气法。
以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作为春夏秋冬的开始。
第三种:农历法。
农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
第四种:阳历法。
以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为冬季。
第五种:物候法。
以当地某种植物发芽开花作为季节的指示植物。
比如,广东以马尾松发芽为春季开始、以苦楝树开花作为夏季开始、野菊花开花作为秋季开始。
第六种:气温法。
已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摄氏度以上为春季开始、22摄氏度为夏季开始、下降至22摄氏度为秋季开始、下降至10摄氏度以下为冬季开始。
国外四季的划分
国外四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气候变化来划分的。
一般来说,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都会经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四个季节。
1. 春季:春季通常是温暖和潮湿的季节,气温逐渐升高,草木开始复苏,花朵盛开。
春季一般是从三月份开始,到六月份结束。
2. 夏季:夏季是最热的季节,气温较高,阳光强烈,天气晴朗。
夏季一般是从六月份开始,到九月份结束。
3. 秋季:秋季是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天气凉爽而宜人。
树叶开始变色,果实成熟,天空多云。
秋季一般是从九月份开始,到十二月份结束。
4. 冬季: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气温较低,天空晴朗、多云或多雨。
植物休眠,雪花飞舞。
冬季一般是从十二月份开始,到三月份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因素的不同,四季的划分和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可能只有两个季节,如热季和雨季。
一些地区可能气候变化较为微弱,难以明显划分为四个季节。
一年四季怎么划分月份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立秋作为秋季开始,立冬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
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第 1 页共1 页。
一年四季划分标准
一年四季划分标准分为古代、农历、气象、天文划分法及目前在用全国统一划分四季标准。
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古代划分法
我国古代以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二、农历划分法
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正月到三月春季,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腊月是冬季。
正月初一是春天的第一天,故又叫春节。
三、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第二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份。
四、天文划分法
在现代天文学上,则以春分(3月20日或21日)、夏至(6月21日或22日)、秋分(9月22日或23日)和冬至(12月21日或22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因为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五、全国统一划分四季标准(目前在用)
①春天: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升到高于10℃,那么杨柳吐绿,春天来临;
②夏天:2℃是夏季开始和结束的指标:连续五天平均气温22℃以上的时期就是夏季;
③秋天:当温度在22℃和10℃之间,这段时期就是秋季;
④冬天:如果降至低于10℃,那么,梧桐叶落,冬季开始。
4个季度的具体划分一、春季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度,从一月份开始,到三月份结束。
春季是四季之中最温暖、最宜人的季节之一。
在春季,大自然开始苏醒,万物复苏。
春天的天气温暖宜人,阳光明媚,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希望。
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阳光的增加,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树木抽出新芽,花草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给大地披上了五颜六色的外衣。
人们在春季也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如樱花、杜鹃花、郁金香等,美丽的花朵让人们心情愉悦,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春季还是动物繁殖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回升,很多动物开始繁殖后代。
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开始筑巢,蜜蜂开始采蜜,各种动物都为了繁衍后代而忙碌着。
春季也是观察鸟类迁徙的好时机,很多鸟类会在春天迁徙到北方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春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
在春季,气温适宜,阳光明媚,人们可以外出郊游、踏青、野餐等。
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活力和美丽,人们可以在户外尽情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春季还是植物园、公园等景点的最佳参观季节,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景色。
二、夏季夏季是一年中的第二个季度,从四月份开始,到六月份结束。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气温高,阳光强烈。
夏季是人们度假、旅游的好时机,也是各种水上活动的繁忙季节。
夏季是游泳的最佳季节。
在炎热的夏天,水上活动成为人们消暑的首选。
人们可以选择到海滩、湖泊、游泳池等地方游泳,享受清凉和欢乐。
此外,夏季还是进行各种水上运动的好时机,如冲浪、帆板、划船等,让人们在水中尽情释放压力,享受运动的乐趣。
夏季是度假旅游的旺季。
在夏季,很多人选择出门度假,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炎热。
人们可以选择去海边度假、登山旅游、参观名胜古迹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夏季也是世界各地举办各种文化节庆的季节,人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
夏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夏天阳光充足,气温高,对水果的生长非常有利。
一年12个月怎么分四季有哪些划分方法
一年一共12个月,分为四个季节,一般认为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2月。
一年12个月怎么分四季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
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
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渐渐的。
季节的其他划分方法
第一种
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
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
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其次种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
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
为了精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状况,划分四季常采纳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纳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
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农历四季月份划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对啦,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那你们知道在农历里,这四个季节的月份是怎么划分的吗?今天呀,咱们就来聊聊农历四季月份的划分。
在农历里,春天一般是从一月、二月和三月这几个月份开始的。
一月也叫正月,这时候天气还是有点冷呢,但是已经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在慢慢靠近啦。
小草开始从土里探出小脑袋,柳树也开始长出嫩绿的新芽。
二月的时候,春天的脚步就更近了,花儿也开始一朵一朵地开放,有红的、黄的、粉的,可漂亮啦!三月呢,那就是春天最热闹的时候啦,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小朋友们也可以到外面去放风筝、玩耍。
夏天呢,在农历里是四月、五月和六月。
四月的时候,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太阳公公也变得更有精神啦。
人们开始穿上薄薄的衣服,吃一些清凉的水果,比如西瓜、草莓啥的。
五月呢,就更热啦,有时候还会下雷雨。
这时候,池塘里的荷花也开了,粉粉的一大片,可好看了。
六月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大家会去游泳、吃冰淇淋来解暑。
秋天是七月、八月和九月。
七月的时候,天气开始慢慢变凉了,树叶也开始变黄,从树上飘落下来。
八月呢,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子、紫紫的葡萄。
小朋友们可以去果园里摘果子,可好玩啦。
九月的时候,天气更凉了,大家要穿上厚一点的衣服,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最后是冬天,在农历里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
十月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有时候还会下雪呢。
小朋友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十一月和十二月就更冷啦,大家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袄、戴上帽子和手套。
这时候,一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可温暖了。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农历四季月份的划分了吧?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里做不同的事情,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希望你们都能好好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享受每一个美好的季节。
农历四季的划分农历四季的划分农历四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将一年的时间按照自然界的变化划分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对于中国人来说,农历四季的划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不但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节庆等方面。
一、春季春天是农历四季的第一季,也是万物开始复苏的季节。
在春季,气温逐渐升高,阳光渐长,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开始复苏。
春季是一个万物更新、万象复苏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春季有很多传统的风俗,如扫墓祭祖、清明节、寒食节、春龙节等。
二、夏季夏季是农历四季的第二个季节,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在夏季,气温逐渐升高,日照时间增加,大地上的植物生长迅猛,农作物的收获也开始进入高峰期。
夏季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等。
三、秋季秋季是农历四季的第三个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叶子开始变黄、变红,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
秋季也是重要的农业时期,农民们忙于收割、晾晒、储藏农作物等。
此外,秋季还有很多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
四、冬季冬季是农历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在冬季,大地冰封雪盖,万物休眠。
农业生产渐渐进入了冬眠期,但是冬季也有很多传统习俗和节庆,如冬至节、腊八节、春节等。
总之,农历四季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和传统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根据农历四季的变化来安排生活和工作,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季划分方法
四季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气温划分:将一年划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春季
是指气温回升,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季是指气温高,阳光充足的季节;秋季是指温度逐渐下降,收获成熟的季节;冬季是指气温低,天寒地冻的季节。
2.按日照时间划分:将一年划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春季是指日照逐渐增长,气温回升的季节;夏季是指日照最久,气温最高的季节;秋季是指日照逐渐减少,气温逐渐下降的季节;冬季是指日照最短,气温最低的季节。
3.按植被生长的周期划分:将一年划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
冬季。
春季是指植物开始生长,绿意盎然的季节;夏季是指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秋季是指植物开始凋落,收获的季节;冬季是指植物休眠,草木凋零的季节。
4.按节气划分: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分别是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和惊蛰。
每个节气之间大约相差15天,反
映了地球公转周期中太阳直射地球不同地点的变化。
以上是常见的四季划分方法,不同的划分方法注重的因素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是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和自然界的变化为基础进行划分。
四季月份划分
年四季中,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
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
一年四季中,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
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
现划分季节通常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
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充足,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光照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四季月份的划分四季月份的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轨道和气候变化来确定的,不同地区的划分可能略有差异。
一般而言,春夏秋冬四季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时间是相反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季月份的划分。
1.春季春季是指温暖季节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植物开始发芽和生长的季节。
在北半球,春季从3月到5月,而在南半球则是从9月到11月。
具体的划分如下:3月(南半球:9月):春分日是北半球的春季开始和南半球的秋季开始的时间节点。
4月(南半球:10月):气温进一步回升,植物生长加快。
5月(南半球:11月):春季进入尾声,气温逐渐接近夏季的水平。
2.夏季夏季是最炎热的季节,气温较高,阳光强烈,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在北半球,夏季从6月到8月,而在南半球则是从12月到2月。
具体的划分如下:6月(南半球:12月):夏至日是北半球的夏季开始和南半球的冬季开始的时间节点。
7月(南半球:1月):气温达到最高峰,天长日短。
8月(南半球:2月):夏季进入尾声,气温逐渐回落。
3.秋季秋季是天气转凉、树叶变色并逐渐脱落的季节,也是收获季节。
在北半球,秋季从9月到11月,而在南半球则是从3月到5月。
具体的划分如下:9月(南半球:3月):秋分日是北半球的秋季开始和南半球的春季开始的时间节点。
10月(南半球:4月):气温逐渐降低,天气转凉。
11月(南半球:5月):秋季进入尾声,气温继续下降。
4.冬季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气温较低,白天短暂,夜晚长。
在北半球,冬季从12月到2月,而在南半球则是从6月到8月。
具体的划分如下:12月(南半球:6月):冬至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开始和南半球的夏季开始的时间节点。
1月(南半球:7月):气温达到最低点,寒冷且天黑得早。
2月(南半球:8月):冬季进入尾声,气温逐渐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四季的划分不仅与月份有关,还受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和气候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异,但以上划分通常适用于大部分地区。
结论四季月份的划分基于地球公转轨道和气候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国际上四季划分的标准
在地球上,四季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三种:天文划分法、气象划分法和节气划分法。
这些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四季进行定义和划分。
1.天文划分法
天文划分法是依据地球在天球上的位置来确定季节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倾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春季始于春分点,即太阳直射赤道,夏季始于夏至点,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季始于秋分点,即太阳直射赤道,冬季始于冬至点,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在天文划分法中,每个季节持续约三个月。
2.气象划分法
气象划分法是根据气温、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划分四季。
这种方法通常将季节分为暖季(春、夏)和冷季(秋、冬)。
暖季的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而冷季则气温低、降水少。
在气象划分法中,每个季节的起始日期和持续时间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而异。
例如,在北半球,夏季通常从六月开始,持续到九月;冬季通常从十二月开始,持续到二月。
3.节气划分法
节气划分法是根据农历的节气来划分四季。
这种方法通常将四季分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的开始,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立秋表示秋季的开始,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
在节气划分法中,每个季节的起始日期和持续时间也是因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而异。
例如,在北半球,春季通常从立春开始,持续到立夏;夏季通常从立夏开始,持续到立秋;秋季通常从立秋开始,持续到立冬;冬季通常从立冬开始,持续到立春。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指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天文、气象、生物等多种因素。
其中,天文因素是四季划分的主要依据。
春季通常从立春到惊蛰,这是太阳黄经达到315°至330°之间的时期。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气温逐渐升高,草木开始发芽,春雨润物。
夏季通常从夏至到立秋,这是太阳黄经达到75°至90°之间的时期。
夏季是最热的季节,气温高,降雨较多,万物繁盛,动植物活跃。
秋季通常从处暑到霜降,这是太阳黄经达到195°至210°之间的时期。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气温逐渐降低,树叶逐渐变黄并飘落,果实成熟。
冬季通常从小雪到立春,这是太阳黄经达到315°至330°之间的时期。
冬季是最寒冷的季节,气温极低,动植物休眠,天空晴朗,雪花飞舞。
除了天文因素,气候和生物因素也会影响四季的划分。
例如,南北方气候差异使得四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有所不同。
而不同地区的植被和动物也会因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特征。
- 1 -。
中国四季的划分标准中国四季的划分标准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异彩纷呈,而人们对中国四季的划分标准,也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中国的四季是指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但其具体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春季的划分标准春季是指年初到清明前后的时间段,也就是3月5日至4月6日之间。
这个时间段的主要特点是气温回升,春雨绵绵,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春季:1.气温标准:春季平均气温介于10℃左右即可;2.天气标准:4月初之前少有强冷空气,气温波动不大,相对稳定。
二、夏季的划分标准夏季是指立夏(5月5日或6日)前后到秋分(9月22日或23日)前后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段的主要特点是气温常年高于25℃,日照时间更长,风雨较多,植物繁盛生长。
具体来讲:1.气温标准:夏季日平均气温介于22℃-28℃之间;2.降水标准:炎热潮湿而多雨。
三、秋季的划分标准秋季是指立秋(8月7日或8日)前后到霜降(10月23日或24日)前后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段的主要特点是,气温回落,日照时间减短,风大降水少,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具体来讲:1.气温标准:秋季日平均气温介于15℃-22℃之间;2.天气标准:气温波动较大,而且天气多变,容易出现极端气候。
四、冬季的划分标准冬季是指立冬(11月7日或8日)前后到立春(2月3日或4日)前后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段的主要特点是气温极低,日照时间最短,风大降水少,植物处于休眠状态。
具体来讲:1.气温标准: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2.天气标准:容易出现寒潮、雪灾、低温冻害等极端天气。
总的来看,划分四季的标准虽然有所差异,但不管在哪个时期哪个地方,我们都应该根据大自然的变化,合理地进行生活和工作安排。
同时,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环保,共同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
姥爷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之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四季是怎么划分的。
所谓的一年四季其实在划分上面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可能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平时的那种说法,所以对并不是很熟悉的划分不太了解吧了。
小明记得他读书时学过,一年四季的划分是这样的: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但他身边的朋友说这是错误的!
他朋友小刚说正确的四季划分应为春季1、2、3月,夏季为4、5、6月,秋季为7、8、9月,冬季为10、11、12月。
问了好几个人都是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小明搞错了吗?
四季由来
地球好比一只陀螺,它绕着自转轴不停地旋转,每转一周就是一天。
自转产生了的现象,朝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
当我们中国这里是白天的时候,处在地球另一侧的美国正好是夜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从东方升起逐渐向西方降落。
地球不但自转,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
的轨道是一椭圆,公转轨道的半长径为0千米,轨道的偏心率为约,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千米,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约为23027′,且存在周期性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四季变化和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的区分。
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且白昼比黑夜长,所以北半球气温处于一年中最高的时候,为夏季;这时太阳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且黑夜比白昼长,因此,南半球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季。
当地球绕太阳再公转半圈时,太阳的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逐渐减少,由夏季进入秋季,进而转入冬季;而南半球却正好相反,由冬季进入春季,进而过渡到夏季。
不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圆,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热,而冬天则要比北半球冷一些。
四季划分的依据
四季的划分,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气温的高低)的变化来划分的。
四季起始时间
(一)天文四季
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
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1)中国传统四季:
中国的传统四季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作为四季的中点进行划分。
每一季度,太阳在黄道上都运行900。
如春季以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0,春分为中点,太阳黄经为00,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为450。
从立春到立夏,太阳在
黄道上运行了900。
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四季分别对应公历(阳历)的日期立春为2月3或4或5日,立夏为5月5或6或7日,立秋为8月7或8或9日,立冬为11月6或7或8日。
所以也有简单的以2~4月为春季、5~7月为夏季、8~10月为夏季、11~1月为冬季。
差不多对应农历的划分法。
符合“春打六九头(六九的第一天立春)”的说法。
(2)西方四季
西方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作为四季的开始。
春季以春分为起点,以夏至为终点;夏季以夏至为起点,以秋分为终点;秋季以秋分为起点,以冬至为终点;冬季以冬至为起点,以春分为终点。
这种四季的起始时间比中国的传统四季起始时间分别迟了45天时间。
从天文意义上讲,中国以四立为标准划分的四季界限更为科学。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
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高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
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冬至里,昼最短、夜最长,太阳高度最低是冬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的太阳能量是最低的,所以,把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看,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
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
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
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
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
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0。
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
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的特点
天文四季在每个半球是统一的。
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
(二)农历四季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
以每年农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
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这是比较传统的划分,也是比较大概的划分,过去用农历纪年,所以农历四季便人们记住和掌握。
而这种划分也比较接近天文四季中的中国传统四季。
(三)气象四季
根据气候统计,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把1月作为冬季的中点。
气象部门通常以
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这种划分接近于天文四季的划分,划分起点介于中国传统四季和西方四季起点中间。
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四季起点时间使用世界公历时间,且都是在每月开始,便于记忆和掌握。
(四)气候四季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
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候温划分法:这种划分法是以候(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温度指标。
当候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开始,候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下时为冬季开始,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秋季。
从10℃升到22℃是春季,从22℃降到10℃是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
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起始与终止时间也不确定。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
这就是气候四季。
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
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
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
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
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
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中国的农历四季和气象四季划分,分别用农历和公历的月初作为四季划分的起点,便于记忆和掌握,但缺少天文意义。
注:该文中的划分不是逻辑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