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气管插管护理(全)
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旨
在确保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
气管插管护理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步骤。
一般原则
1.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清洁气管插管,避免分泌物堵塞
气管。
2. 维持呼吸功能:确保气囊充气适当,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
3. 预防并发症:定期更换气管插管,避免压疮和感染等并发症。
4. 定期监测:监测气囊压力、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音等指标,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具体步骤
1. 准备工作:洗手、佩戴手套、准备所需器械和药品。
2. 患者准备: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后屈曲。
3. 气管插管操作:使用无菌技巧,将插管缓慢插入气管,确认
位置是否正确。
4. 固定插管: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气管插管在患者脸部。
5. 吸痰:根据需要进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6. 管路护理:定期更换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装置、呼吸机连接
管等器械。
7. 气囊压力监测: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是否适当。
8. 监测呼吸: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呼吸音等参数。
9. 并发症预防: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定期翻身,减少压疮风险。
10. 记录和观察:及时记录气囊压力、吸痰情况和患者的呼吸
状态等信息。
以上是气管插管护理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步骤,请护理人员在实
施护理时严格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气管插管护理要点气管插管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的护理操作,旨在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护理的要点,包括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定期监测等内容。
一、气道管理1.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通过听诊呼吸音、胸部X光或其他适当的检查方法来确认插管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同时,应检查气囊是否充气适当以保持气道开放。
2. 维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以避免呼吸道堵塞,保持呼吸道湿润,并减少引起肺部感染的风险。
此外,注意检查气道是否有分泌物或异物,及时清除。
二、口腔护理1. 定期口腔护理:每2至4小时进行一次口腔护理,使用温盐水或其他适当的口腔清洁剂擦拭口腔黏膜和牙齿,以预防口腔感染和腐蚀。
2. 保持嘴唇湿润:使用保湿剂或润唇膏等产品,避免嘴唇干裂,同时减少气道流失。
三、皮肤护理1. 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定期翻身以减少压力。
同时,使用适当的垫子和垫片来减轻对皮肤的摩擦和压力。
2. 注意皮肤清洁:及时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轻擦拭患者的皮肤,还可以使用一些保湿剂来保持皮肤的湿润。
四、定期监测1. 监测呼吸: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监测氧饱和度: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等设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以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3.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以检查是否存在发热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以上就是气管插管护理的要点。
通过合理的气道管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进行气管插管护理时,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目前病情、生命体征、意识与精神状态,特别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痰鸣音。
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气管插管的认识;有无紧张、焦虑、恐惧等。
2、察看患者是否有活动的义齿,如有插管前应取下。
3、评估导管的型号大小是否合适,急救车、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完备,镇静剂、肌松剂、局部麻醉剂等抢救用物是否齐全。
4、评估环境是否宽敞、清洁、明亮。
[护理措施]1、向患者说明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及配合事项。
2、保持室内空气流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咽喉部。
协助气管插管并及时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和病情变化。
4、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固定胶布清洁,及时更换污染胶布。
一般情况下,每日更换胶布1次。
必要时约束双手,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5、插管完毕,听诊双肺呼吸音,记录插管的长度,防止插管过深或脱出。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腔和气管的分泌物。
7、保持口鼻腔清洁。
选用合适的口腔会液进行口腔护理2~3次/日,并更换或清洁牙垫;鼻腔应用温水棉签擦洗,清洁鼻腔粘膜;口唇用唇膏湿润。
8、保持气囊充气良好,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充气。
每日检查气囊充气情况并重新充气1次。
[健康指导]1、向患者说明翻身、拍背和吸痰的重要性,是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和防止痰液结痂堵管。
2、告诉患者插管后有任何不适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切勿吐管或自行拔管,否则危及生命。
3、向患者说明插管后不能由口进食,营养将由静脉输液或鼻饲保证。
4、向患者解释插管后不能语言交流,指导应用手势、书写等表达自己的不适和需要。
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新编临床护理常规》、《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结合科室工作修订修订时间2012-7-1。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1、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基础护理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可跟进排痰措施。
对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要经常给予翻身及叩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及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3、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病人由于起到开放,需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4、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丧失水分较大,需跟进相应的气道湿化管理。
给予气道湿化,可雾化吸入后吸痰。
5、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
6、妥善固定
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注意固定导管,一般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在为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气管插管。
经常更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减少局部损伤。
7、有效排痰
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前后准备
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9、跟进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陷入昏迷,家属心情沉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1、气管插管要牢固固定,每班要测量并记录外留长度(门齿距),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防止导管脱出及下滑。
2、加强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使吸入的气体温度保持在34-36℃,同时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并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地色米松、沫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药物;③奇观内诸如或滴入生理盐水;吸痰前向气道内滴入5-10ml生理盐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3、插管后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4、清醒病人,尤其是小儿,对插管不宜耐受者,有自行拔管发生窒息的危险;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或是用镇静药物。
5、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6、充气套囊的护理:气囊内压力应控制在既能有效封闭气道,又不使气管血液供给受到明显影响为宜;套囊充气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ml左右:气囊应2-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7、预防下呼吸道感染:(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试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吸入100%氧气1-2min,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细谈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后,打开负压,将吸痰管360°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管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临床护理:气管插管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L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有无活动义齿、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既往病史。
2.评估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备齐插管用物及急救药物等。
3.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双侧呼吸音及胸廓运动情况。
4.评估口鼻腔状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二)操作要点。
L取下活动义齿,观察牙齿是否松动并做妥善固定,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经鼻插管还需检查鼻腔有无堵塞、感染、出血,鼻中隔是否偏曲。
5.检查气管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润滑导管前半部。
6.将患者置于正确体位,充分开放气道。
7.插管成功后,迅速拔除管芯,向气囊内充气。
8.放入牙垫或通气道,固定导管,听诊呼吸音,
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清理气道,连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气囊。
9.观察导管外露长度,做标记,并记录。
10摆好患者体位,必要时约束患者双手。
11做胸部X线检查,确定插管位置,观察有无口腔、牙齿损伤。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或家属气管插管的目的、过程和潜在并发症,取得其合作。
(四)注意事项。
L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管芯内端短于导管口1〜1.5cm。
儿童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标准参见附录7。
2.选择合适的喉镜叶片,确保喉镜光源明亮。
3.避免反复插管。
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两侧胸廓起伏等变化。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提供呼吸支持。
在气管插管术后,正确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个关于气管插管术后护理的详细指南,包括注意事项、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一、注意事项:1.严密观察:气管插管术后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呼吸状况、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管路固定:确保气管插管固定,避免出现脱管或移位的情况。
定期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
3.特殊体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需要保持患者头部高位或半卧位,以促进气道引流和降低气道分泌物的积聚。
4.协调合作: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和呼吸治疗师紧密协作,根据医嘱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
二、并发症:1.气道阻塞:气管插管后,气道分泌物的排除常常变得困难。
护理人员应定期吸痰,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
避免使用过度吸痰力度,以免导致气道损伤。
2.嗓子痛:插管手术可能会引起患者喉部疼痛和不适。
可以给予润喉溶液或含漱液体,缓解患者的喉部症状。
3.咳嗽和呼吸困难:气管插管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气道通畅。
4.鸣锁体(气道压力损伤):过高的呼吸机压力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损伤。
护理人员应监测呼吸机参数,确保合理的呼吸支持。
三、护理措施:1.口腔护理:插管后,患者无法进食和饮水,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渴和感染。
2.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周围皮肤,防止压疮和皮肤损伤。
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湿疹和湿疹引起的皮肤问题。
3.高效吸痰:气管插管后,护理人员应定期给予患者高效吸痰,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
吸痰时应注意技巧,避免过度刺激气道。
4.咳痰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咳痰训练,以增强肺部通气和清除分泌物的能力。
5.维护呼吸机:定期检查呼吸机的管路、过滤器和湿化器,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四、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以上是关于气管插管术后护理的指南,包括注意事项、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气管插管目标:患者被正确插入气管插管,维持气道开放。
标准程序1、护士向患者/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1)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插管,检查是否漏气。
(2)确保喉镜以及其他必需仪器的功能完好。
(3)取出患者义齿。
(4)准备好可能需要的镇静剂及肌松剂。
(5)给患者吸入纯氧。
(6)给患者取适当体位。
(7)持续监测SaO2。
3、验证气管插管位置正确后,确保其固定在位。
4、必要时吸痰。
5、观察患者的呼吸及血液动力学状况。
6、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下护理措施。
结果标准1、正确置入气管插管。
2、维持患者气道开放。
3、无并发症发生,如吸引致气道损伤。
4、准确记录。
气管插管的护理目标:需气管插管的患者维持人工气道开放,并使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减至最少。
标准程序1、护士向患者/家属解释病因、发病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
2、注意以下易出现的危险因素:(1)定时观察刻度标记(正常成人一般男:在平门齿为20—22;女:24—26),评估气管插管的位置。
(2)用固定带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其移位和脱出。
(3)根据需要通过口咽或气管插管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和清洁。
(4)定期或必要时检查气囊压力。
3、观察病人以下的任何异常变化:(1)呼吸模式。
(2)SaO2/SpO2水平。
(3)生命体征和总体状况。
(4)分泌物的性状及量。
4、应早期观察:(1)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征象:①扭曲。
②阻塞。
③移位。
(2)嘴角或舌部的压力伤。
5、在特护单上记录护理干预。
结果标准1、维持患者气道开放。
2、并发症的发生减至最少,如嘴角的压力伤、气管插管的移位、阻塞。
3、准确记录。
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常规
【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有无活动义齿、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既往病史。
2.评估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备齐插管用物及急救药物等。
3.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双侧呼吸音及胸廓运动情况。
【护理措施】
1.保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每班听诊双肺呼吸音,班班交接插管距门齿距离并记录。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①固定带可使用寸带,松紧度以容一手指为宜,禁忌使用绷带固定。
②清醒合作者,可不放牙垫,但意识不清、牙关紧闭或烦躁不安患者以及婴幼儿均应使用牙垫,避免患者咬紧插管,影响通气,
③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和镇静剂。
④搬动患者或为患者变换体位时,应将呼吸回路从臂力
架取下,严防管路牵拉致使插管脱出。
3.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强调必要时吸痰,观察痰液的量、色及性状。
②做好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堵塞气道。
4.做好气囊的管理。
定时检测气囊压力,根据病情使用最小闭合技术或最小漏气技术。
5.加强基础护理,无翻身禁忌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每日口腔护理2次,若无禁忌每日口鼻咽腔冲洗1次,每日更换固定寸带及胶布2次。
6.呼吸回路每周更换1次。
及时倾倒冷凝水。
7.每日两次四肢功能锻炼
8.营养支持:遵医嘱早期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9.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或家属气管插管的目的、过程和潜在并发症,取得其合作。
2.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换体位。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提供氧气和药物。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确保气管插管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前,护士需要准备以下内容:1. 检查设备:确保插管设备完整,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设备包括插管管道、气囊、吸引器、氧气供应器等。
2. 消毒准备:插管器械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遵循正确的消毒流程,并确保设备在插入患者之前是干燥的。
3. 术前准备:与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及治疗信息。
确保患者了解和理解即将进行的插管过程,并获得必要的同意。
二、插管过程插管过程需要严谨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插管的成功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插管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1. 保持患者舒适:在插管前进行适当的镇静和麻醉处理,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不适感。
2. 保持通气道开放:在插管前,使用吸痰器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确保通气道通畅。
可以使用气管内吸引技术或通过口腔进行吸痰。
3. 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
插管过程中,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插管的进程,确保正确放置在气管内。
4. 气囊充气:插管尖端上的气囊需要充气,以确保插管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护士应在插管过程中适时充气,并确保气囊充气量适中,避免过度或不足。
5. 监测呼吸和氧气供应:插管完成后,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供应。
确保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正常,并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流量。
6. 固定插管:使用适当的固定带将插管固定在患者的脸部或颈部,以防止插管脱落或移位。
固定带应紧密而又不过紧,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插管的稳固性。
7. 建立通气道排痰系统:在插管时,护士需要建立通气道排痰系统,以便于患者分泌物的排除。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⒈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2~24º左右,相对湿度60%。
⒉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需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同时转动头颈和上身,避免活动导致套管刺激气道或套管脱出引发呼吸困难。
对于烦躁、谵妄、昏迷等意识不清或障碍的患者应使用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并做好局部皮肤的观察。
⒊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做好标记;定期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每Q4h 记录一次。
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滑出,同时还应防止咬口的脱落。
⒋保持气道湿润、通畅。
及时吸除气道分泌物,观察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
遵医嘱予以气道给药、雾化吸入以及持续湿化,气道湿化液应每24 小时更换一次。
⒌保持气管插管局部清洁,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或者是衬带如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⒍做好口腔护理,每天1-2次,要求做到口腔无异味。
在进行口腔护理前必须测量口插管的深度以及监测气囊压力。
⒎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在拔除导管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⒏使用呼吸机者按呼吸机护理常规。
⒐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①、好吸氧装置,根据医嘱给予甲强龙、优米乐。
②、吸尽鼻腔、口腔及胃内物,防止拔管时呕吐误吸。
③、气管内充分吸痰。
④、提高吸氧浓度3-5min。
⑤、解除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
⑥、观察SPO2及其它生命体征。
⒑拔管后的护理:①、做好口腔护理。
②、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首次雾化吸入时,护士不得离开床边。
③、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出现鼻翼煽动、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脉氧<90%应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给予气管插管。
④、拔管后遵医嘱复查动脉血气。
嘱病人安静休息,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呛咳现象。
⑤、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叩拍背部,定时更换体位,必要时吸痰。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⒈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抬高床头30º左右。
对于烦躁、谵妄、昏迷等意识不清或障碍的患者应使用保护性约束,并做好局部皮肤的观察。
⒉定期观察口插管刻度标记(正常成人一般男:平门齿处为22—24cm,女:20—22cm),要求每4小时记录一次。
气管内插管护理常规
(一)目的
1.通过人工手段建立呼吸通道,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或为心搏、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
2.便于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给氧。
(二)护理要点
1.选用刺激性小、长度和粗细适宜的气管导管。
2.妥善固定插管,防止插管移位或脱出,固定时不宜过紧,防止管腔变形;经口气管插管者,固定时要用牙垫,以免管子弯折;每班应测量、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的距离,并交班。
3.保持气管导管通畅,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吸痰前先充分吸氧,吸痰
动作轻柔迅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同时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误吸。
4.保持口腔清洁,留置气管内插管12小时以上的病人,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
5.加强气道的温、湿度化管理。
6.留置时间72小时以上或者小儿,应尽量改用经鼻气管插管,以防止喉头水肿。
7.气囊内注气3-5ml,如需长时间应用,应4-6小时做短时间气囊放气一次,、防止气管壁黏膜受压、缺血。
8.插管期间做好患者双上肢约束,并加强监护,防止患者意外自行拔管引发生重度喉头水肿或缺氧。
9.插管后患者失音,应通过手势或纸笔也患者交流,做好心理安慰。
10.气管内插管一般保留不超过3-5天,如需进一步治疗可改气管切开。
11.拔管时,备好吸氧装置,吸尽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提高吸入氧浓度4-6L/min解除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达气管插管的最深处,气囊排气,边拔管边吸痰,同时鼓励患者咳痰。
12.拔管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口唇、面色,监测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一、定义: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途径,适用于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时、需人工呼吸加压给氧的患者或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二、护理要点:1.参见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气管插管的位置适当,每班检查、记录插管刻度,并记录交班。
插管固定牢靠,避免移位。
选择合适的牙垫,避免患者将导管咬变形。
使用插管固定器者定期检查固定带,保证黏贴牢固,松紧适宜。
3.防止插管脱出,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对神志清楚者做好解释工作,对神志不清、躁动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加强监护。
4.保持患者头后仰位,以减轻导管对咽、喉的压迫。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6.做好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护理应由两人配合进行,每天更换固定胶布,污染时及时更换。
一人固定气管插管,另一人做口腔护理,更换胶布、寸带和牙垫。
做口腔护理前先吸净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分泌物,然后再做口腔护理。
操作结束,核对导管的位置,做好记录。
7.加强气囊管理,高容量低压气囊应4~6小时放气囊1次,每次10~15分钟,气囊压迫气管黏膜过久,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气管黏膜受损,甚至坏死。
气囊充气压力不要过高,气囊压应保持在15~25cmH2O。
8.预防和控制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后应更换吸痰管,定期取气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必要时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9.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检查导管有无阻塞。
10.定时翻身、叩背,防止肺不张及肺部感染。
11.加强皮肤、背部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气管插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好插管,做好标记,经常检查,防止脱落移位。
2.头部取稍后仰位,以减轻插管对咽后壁刺激和压迫。
定时左右转动头部,变换导管压迫点,防止局部粘膜损伤。
3.因插管刺激可使口咽部分泌物增多,应定时清楚口腔分泌物,用棉球擦拭或吸引器吸引。
分泌物不宜清除者,确定气囊充气良好后可用清水冲洗吸引,以减少口腔寄生菌进入呼吸道。
4.做好气囊管理动作。
气囊使用前应测试有无松动、漏气、充气是否均匀。
气囊充气量要适当,压力不可过高。
以恰能保持辅助呼吸时不漏气为宜。
高压气囊需定时放气释压,每小时1次,每次5分钟。
低压气囊可每日放气1次,每次5分钟。
即可防止长期压迫引起气管粘膜并发症,又可消除滞积于气囊上端的分泌物,防止其流入呼吸道。
5.注意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般每1-2小时吸痰1次,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引。
在人工气道建立或呼吸机应用开始的数小时内,更需反复多次结合翻身拍背,气道内滴入湿化液,一吸除积痰。
6.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配合,注意防止患者自己拔出插管。
7.拔管前要充分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分泌物。
气囊放气后上下松动套管,缓慢拔出。
拔管后禁食12-24h或继续保留鼻饲以防进食时误吸。
注意观察患者能否自行排痰,有无气道出血、阻塞及喉咙痉挛。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
1、气管插管要牢固固定,每班要测量并记录外留长度(门齿距),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防止导管脱出及下滑。
2、加强人工气道温、湿化管理,以替代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①机械通气时应将呼吸机的湿化器打开,使吸入的气体温度保持在34-36℃,同时注意及时添加无菌蒸馏水;②遵医嘱定时为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持续雾化吸入,并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地色米松、沫舒坦、支气管扩张剂(舒喘灵或博利康尼)等药物;③奇观内诸如或滴入生理盐水;吸痰前向气道内滴入5-10ml生理盐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痰液干燥结痂。
3、插管后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4、清醒病人,尤其是小儿,对插管不宜耐受者,有自行拔管发生窒息的危险;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约束或是用镇静药物。
5、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
6、充气套囊的护理:气囊内压力应控制在既能有效封闭气道,又不使气管血液供给受到明显影响为宜;套囊充气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ml左右:气囊应2-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5-10分钟,放气前应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
7、预防下呼吸道感染:
(1)与人工气道有关的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试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和无菌生理盐水。
(2)要及时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3)正确的吸痰方法:①为提高效果,吸痰前应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查看胸片;②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吸痰前后吸入100%氧气1-2min,吸痰后逐渐降低吸入氧浓度至吸痰前水平,以达到预充氧的作用,可避免在细谈过程中发生低氧血症;③未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后应用建议呼吸器予以膨肺;④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前,要关闭负压,以免过度抽吸肺内气体;⑤放入吸痰管至气管插管远端后,打开负压,将吸痰管360°上提吸痰;⑥吸痰管在气管内的时间不应超过15秒;⑦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或末梢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⑧气道吸痰后,应抽吸口、鼻腔内的分泌物。
注意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不可再次抽吸气道内分泌物;⑨痰液粘稠吸出困难时,可嘱患者深吸气并向气道内注入2%碳酸氢钠10ml,以冲洗气道、稀释痰液、刺激咳痰。
(4)为防止气道分泌物的潴留,促进分泌物清除,可采取体位引流、胸部叩击、刺激咳痰等物理方法。
(5)预防医源性污染:①病人使用的呼吸治疗管路及装置要固定使用;②呼吸治疗所使用的蒸馏水,应采用灭菌的蒸馏水;湿化器及雾化器在每次添加蒸馏水时,需先倒掉里面剩余的蒸馏水,再添加新的蒸馏水;③呼吸机和雾化管道应定时更换、消毒;④呼吸治疗装置储存时应保持干燥,并包装完整,保持密闭性及外层的清洁。
8、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①除工作需要外,护士不要离开病人身边,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②护士离开病人时,应将呼叫器放置病人手中;③护士应经常关心询问病人,以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感;④护士应采取一些有效的交流方式和示意方法,如写字板、认字板、图示等,以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9、拔管前后的护理:①拔管前应让病人了解拔管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充分合作;②为防止声门水肿,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③充分湿化,扣背,吸痰并吸引鼻及口腔分泌物;④提高吸入氧浓度,增加体内养储备,同时备好急救设备和插管用物,做好再次插管的准备;⑤将吸痰管置于气管插管中,一边抽吸一边放掉充气套囊内的气体,嘱患者深呼吸,呼气时将导管和充气套囊一并拔出;
⑥采取合适的氧疗措施,嘱病人深呼吸,有痰要咳出;⑦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喘鸣或呼吸困难、气道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