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开放经济的长期均衡(王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6
国开经济学(本)第1章练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试题 1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两部门经济是指()。
正确答案是:家庭与厂商试题 2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的分析方法是()。
正确答案是:规范分析试题 3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是:总量分析试题 4以下属于存量的是()。
正确答案是:2001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12.6亿试题 5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正确答案是:某人2001年共得工资5万元试题 6决定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均衡是商品或要素的()。
正确答案是:价格试题 7西方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正确答案是:研究如何配置资源试题 8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正确答案是: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试题 9资源稀缺是指()。
正确答案是: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资源是不足的试题 10经济物品是指()。
正确答案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试题 1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正确答案是:因为资源的稀缺必须作出选择试题 12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
正确答案是:什么、多少、如何、为谁试题 13实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结合的经济学家是()。
正确答案是:萨缪尔森二、多项选择题试题 14家庭部门是()。
正确答案是:商品的消费者, 劳务的消费者, 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试题 1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正确答案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失业与通货膨胀, 货币理论与政策, 财政理论与政策, 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试题 16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
正确答案是:规范分析, 均衡分析, 流量分析, 总量分析试题 17厂商部门是()。
正确答案是:商品的提供者, 劳务的提供者, 生产要素的消费者试题 18两部门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包括()。
正确答案是:商品市场均衡, 要素市场均衡, 家庭和厂商收支均衡试题 19经济学包括的主要问题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民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但由于体制、历史等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日益严重,并且成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近些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内容的界定、分析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标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述源于西方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将此问题作为研究热点,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应有的国民福利却没有普遍性提高,而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问题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主要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中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平等享有公共服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
一、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的内涵1.公共服务界定只有先明确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才能更好地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国内学者在公共服务的概念上认识并不统一。
刘海兵、张文礼(2009),高姝擘、萧洪恩(2008)认为,公共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
其有两个属性,一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是保证公民平等的享受[1]。
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的范畴,是以一定的信息、技术或劳务等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共产品。
而公共产品则是在消费上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解怡、廉晓梅(2010)认为,在研究公共服务的涵义时,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公共服务属于服务范畴。
这是从产业结构出发进行分析的,第一、二产业是农业和工业,而相对应的第三产业就定义为服务业,不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人们需要,从而创造价值。
共享视域下包容性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果关系与实现路径柴毅吴雪凤摘要: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1—2020年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数据)省域包容性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用PVAR模型和门槛模型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互为格兰杰因,二者呈现了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从非线性效应来看,包容性增长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正向影响表现出边际效率递减,而均等化对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效应则表现出边际效率递增。
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东部地区不存在门槛效应,而中西部地区仅存在包容性增长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效应,西部地区的门槛值高于中部地区且影响系数较低。
研究为共享理念下包容性增长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发展作者简介:柴毅,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雪凤,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812.2;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3)05-0101-14一、文献综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共建共享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过程、倡导机会均等的包容性增长,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还体现于全体人民能够参与经济增长过程、获得均等发展机会。
这离不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4页。
101共享视域下包容性增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果关系与实现路径2006年,国家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①,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人民提供优质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贸易理论1、经济开放度及其影响因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加强了商品、资本与劳务的往来,即为开放度。
公式:经济开放度=进口/GDP×100%影响因素:资源赋予程度;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结构特征;历史文化传统;政治与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对外国的全部经济交易所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
这是一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记录。
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该表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是指经常发生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其中包括有形的商品的进出口(即国际贸易);无形的贸易,如运输、保险、旅游的收支;以及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如赔款、援助等资本项目是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包括各国间股票、债券、证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国政府、居民或企业在国外的存款。
汇率制度汇率又称为:外汇行市或者汇价,是一国货币单位同他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汇率制度包括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固定汇率是将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
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
就浮动形式而言,如果政府对汇率波动不加干预,完全听任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称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
但是,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或出于某种政治及经济目的,要使汇率上升或下降,都或多或少地对汇率的波动采取干预措施。
这种浮动汇率在国际上通称为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汇率的升值与汇率的贬值汇率升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下跌了。
汇率贬值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上升了。
4.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绝对优势理论: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称为具有“绝对优势”。
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
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2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着,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
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
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
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
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
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等。
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国际经济学》(第10版)保罗·R·克鲁格曼重点笔记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机会成本:利用一定资源或时间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之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贸易模型。
他指出,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该理论被称为李嘉图模型。
3.单一要素经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a L):生产率的倒数,用来表示劳动生产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它所能生产的产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就存在着产品替代的问题:多生产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要牺牲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其固定数量资源所能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数量。
本国资源对产出的限制:a LC Q C + a LW Q W≤ L(斜率的绝对值等于横轴商品的机会成本)Q W = L/a LW– (a LC /a LW )Q C,k= - a LC /a LW =奶酪的机会成本相对价格与供给简化模型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奶酪和葡萄酒的供给是由劳动力的流向决定的,而劳动力总会流向工资比较高的部门。
单一要素模型中不存在利润,奶酪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一个工人在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P C/a LC,葡萄酒部门每小时的工资率等于P W/a LW。
当P C /P W > a LC /a LW时,奶酪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奶酪;当P C /P W < a LC /a LW时,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就比较高,该国会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P C /P W = a LC /a LW 时,该国会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