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特征与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16
藏族地理特征
一、藏族地理特征
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大多数藏族人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内,其地理特征由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决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1、地理位置
藏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是西藏的主体民族,人口占总数的97.6%。
西藏自治区位于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块自治区,总面积省级单位之一,西藏自治区面积在中国陆地的面积中占全国面积的1/2,是中国大陆周边四大高原之一。
2、气候特征
藏族的气候特征相当复杂,因其地处西藏高原,面积大,高度较大,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跨越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小山脉丛生。
藏族的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高原温和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出现少量降雨,夏季短、温度低,冬季漫长、气温低,十二月的月平均气温可出现在-25℃以下的低温。
3、土地特征
西藏自治区的土地性质较为复杂,地势从海拔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到海拔8000米的珠穆朗玛峰,土壤分类主要为沙壤土和表层质土。
藏族历来尊重自然,实行了“尊重山林,仁慈间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千百年来草木蓊郁,原始森林蔽日,土壤质量也相对保持得比较好。
4、藏族社会文化
藏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社会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内容,社会分工对男女分别非常明确,宗教活动丰富多彩,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节日文化、书法文化、音乐文化等繁多,一
股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息散发于藏地每处,直抵每个藏族人的心灵深处,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调研报告根据在西藏的调研,我想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来撰写西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西藏的地理概况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西藏地势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包括水、灵芝、藏红花等。
西藏的高原地势使得其气候独特,有明显的寒冷干燥特征。
第二部分:西藏的经济情况西藏是中国经济相对较落后的地区之一,但随着中国政府重视西藏的发展,西藏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旅游业是西藏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农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但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发展潜力有待开发。
第三部分:西藏的文化特色西藏具有独特的藏族文化,包括语言、宗教、服饰等方面。
藏族人民坚守着传统的宗教信仰,信仰藏传佛教。
西藏的文化景观也非常丰富多样,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景点深深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第四部分:西藏的社会民生状况西藏的社会民生状况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为了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国政府加大对西藏的投入,例如修建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和卫生保健条件等。
第五部分:西藏的环境问题西藏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地区,其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西藏的草地和森林资源受到过度放牧和非法砍伐的威胁,生态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环境保护等,以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
第六部分:西藏的发展前景西藏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将继续致力于旅游业、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更多新兴产业的涌现,如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等。
此外,改善当地教育和卫生保健条件也是西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结:通过调研,可以看出西藏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发展机遇。
西藏的政府和人民正在积极努力,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使西藏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社会民生得到提高,并保护好西藏的宝贵生态环境。
西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西藏,一座神秘的高原,屹立于中国的西南边陲。
西藏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宏伟的自然风光, 更能够深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历史和文化方面探讨西藏的特色和传承。
西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西藏曾经是多个政权的统治地区,其中包括达赖喇嘛集团领导的藏南地区,宋元明清统治下的西藏中部和北部,Xi征服的西蔡、阿里地区等。
西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进行解放和改革。
这一历史事件改变了西藏的政治和社会面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西藏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 民族文化得到了特别的保护和传承。
西藏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在这里,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和商贸民族相互交织。
在不同的民族分享着丰富而又多彩的文化,生生不息地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血脉。
传统西藏文化的核心是宗教文化和艺术文化。
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融汇了印度、尼泊尔和西藏本地传统,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瑰宝。
佛教艺术与唐卡艺术是西藏文化的代表,被誉为佛教文化的杰作。
唐卡是一种传统的宗教画,是西藏佛教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唐卡画分宗教类和世俗类两种,具有深刻的宗教思想和艺术价值。
唐卡画的画种繁多,画风独特,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是西藏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藏的传统文化也体现在民俗文化方面,如藏式服饰、藏医药、木质建筑和文化节日等。
藏式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其特点是山岩、华彩、多层华服和朴素,是一种充满艺术和民族特色的衣着。
藏医药是西藏的传统医学,它以中医药为基础,结合了藏族独特的医疗传统和独特的自然环境。
西藏的建筑文化主要是木质建筑,它们采用木结构和传统工艺,是西藏建筑文化最明显特征的代表之一。
此外,西藏还拥有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如阳历和农历新年,藏传佛教的诞辰日、示寂日等。
西藏藏式服饰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表达西藏是一个庄严而神秘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独特的服饰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表达。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和文化表达两个方面介绍西藏藏式服饰。
一、历史渊源西藏的服饰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
在古代,西藏的服饰分为贵族和平民,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服装风格。
贵族阶层通常穿着华丽、富丽堂皇的服装,采用丝绸、绒毛等高贵材料制作,配以珠宝等装饰品。
而平民阶层则主要使用棉织品和皮革等天然原材料,以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
在西藏的服饰中,最具特色的要数藏式战袍。
这种战袍是由绒毛编织而成,经过特殊的染色和加工工艺,使其色彩鲜艳并带有图案纹饰。
战袍不仅具有保暖的功能,还能够展示持有者的身份和威严。
另外,西藏的腰带也是非常重要的服饰之一。
腰带采用羊绒和皮革等材料制作,具有丰富的装饰细节和华丽的图案。
腰带一直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重要场合中被广泛使用。
二、文化表达西藏的服饰文化承载着其独特的文化表达和精神内涵。
首先,服饰是西藏人展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不同的服饰样式和细节揭示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和阶层归属,表达了个体在社会中的重要身份。
这种文化传统是西藏社会中对等级制度和尊卑差别的一种体现。
其次,西藏的服饰也是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
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西藏的服饰中也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内核。
比如,僧袍是藏传佛教僧侣常见的服饰,它被视为宗教仪器和信仰象征。
同时,一些衣物上的图案和纹饰也与佛教教义有关,包含着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探究。
此外,西藏的服饰还展示了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特征。
由于西藏地处高原地区,气候恶劣,寒冷严峻。
因此,西藏的服饰注重保暖功能,选用能够抵御严寒的面料和材料。
同时,西藏人的日常生活与牧业紧密相关,因此他们的服饰中常常出现与牧民生活有关的装饰元素,如羊皮、羊绒等。
总之,西藏的藏式服饰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表达。
藏族的简单介绍-回复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的藏南地区。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藏族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藏族的简单介绍。
第一步:藏族的历史渊源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根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成为第33代吐蕃王朝的国王,统一了藏南地区,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公元9世纪,藏族开始信仰藏传佛教,并发展出独特的宗教文化。
此后,藏族历经政治、宗教和文化变迁,但他们一直保留着自己的独特民族特色。
第二步:藏族的地理分布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份。
其中,西藏自治区是藏族人口最多的地区。
由于大部分藏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因此,藏族人民发展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独特生活方式。
第三步:藏族的主要特征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外貌特征,他们通常具有黑色的头发和棕色的皮肤。
由于生活在高原的缘故,他们的身体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
此外,藏族人民还以情感丰富、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等品质而著称。
第四步:藏族的文化传统藏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藏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的分支,通常称为藏语。
藏语是藏族人民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
此外,藏族还以精湛的艺术和手工艺制作而闻名。
他们擅长制作各种艺术品,如唐卡、雕刻、唱经等。
在传统服饰方面,藏族人民通常穿着具有鲜明特色的藏袍和长袍。
第五步:藏族的宗教信仰藏族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
佛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后,逐渐成为藏族人民信仰的核心。
藏族人民热爱佛教,他们十分虔诚地参与各种佛教仪式和活动。
拉萨布达拉宫、色拉寺等佛教寺庙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和文化遗址。
第六步:藏族的节日和传统习俗藏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传统习俗。
其中,藏历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藏戏表演等。
藏族文化常识汇总藏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藏族文化涵盖了宗教、艺术、语言、风俗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于藏族文化的常识。
一、音乐、美术和舞蹈藏族音乐独具特色,具有浓郁的高原气息和宗教色彩。
音乐形式多样,包括山歌、酒歌、情歌等,乐器也十分丰富,如龙头琴、牛角琴、鼓等。
藏族美术以唐卡和壁画为代表,内容多为佛教题材,风格独特,色彩鲜艳,极具艺术价值。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形式多样,既有热烈奔放的“锅庄舞”,也有轻松愉快的“弦子舞”。
二、佛教藏族信仰的佛教为喇嘛教,即密宗佛教。
在藏族社会中,喇嘛是精神领袖,他们既是宗教导师,也是文化和知识传承者。
喇嘛教对藏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三界藏传佛教中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这三界是佛教宇宙观中的三个层次,欲界是最低的一层,色界和无色界则是更高层次。
四、五部大论藏传佛教的“五部大论”包括《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观论》、《俱舍论》和《戒经》五部大论,是学习藏传佛教的重要经典。
五、牧业产品藏族牧业生产的产品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和毛织品三大类。
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了藏族地区特有的经济支柱。
六、三大领主西藏的“三大领主”指的是僧侣、贵族和土司,他们是西藏社会的统治阶级。
这三大领主在西藏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七、热振寺与噶当派热振寺是噶当派的发源地,该派的根本教法为“七宝教法”,即以四尊三藏为核心的教法。
这四尊三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度母和不动明王,而三藏则是指经藏、律藏和论藏。
噶当派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教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鲁梅楚臣喜饶与其弟子鲁梅楚臣喜饶是噶当派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有许多著名的弟子,被称为“四柱”。
这四位弟子分别是向那囊多吉旺曲、翱绛曲迥乃、兰耶歇喜饶和梅楚臣炯乃。
他们的思想在噶当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该派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云南和西藏有什么人文特征云南和西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两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人文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探讨云南和西藏的人文特征。
一、历史文化特征1. 云南:云南地处亚洲大陆东南边陲,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云南作为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点,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传播角色。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云南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2. 西藏:西藏是中国的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区。
西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被誉为“世界屋脊”。
西藏的历史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佛教文化和藏传佛教的传承上。
二、民族风情特征1. 云南: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25个民族。
不同民族在云南形成了独特的风俗、语言、服饰和舞蹈等民族文化现象。
例如,纳西族的“三道茶礼”,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射水节等,都是云南独有的民族风情。
2. 西藏:西藏是多民族共存的地区,藏族是主体民族。
藏民族的服饰、建筑、音乐和舞蹈等文化元素展示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藏的朝圣和祭祀活动也是藏族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宗教信仰特征1. 云南:云南宗教信仰多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有一定的信仰群体。
佛教是云南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在云南的寺庙和道观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2. 西藏:西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中心,藏传佛教占据了西藏民众信仰的绝对主导地位。
西藏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如布达拉宫和色拉寺等,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藏传佛教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云南和西藏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特征。
无论是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还是宗教信仰,云南和西藏都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塑造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云南和西藏之间的地理邻近性和文化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交融了两地的人文特征,展现出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西藏的特征与文化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西藏的特征与文化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深厚的宗教信仰所铸就的。
首先,西藏的地理环境是其独特特征的源泉。
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高于4000米,拥有丰富的高原草甸、冰川湖泊和壮丽的雪山。
西藏的高海拔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塑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多样化的动植物群落。
特别是珠峰和纳木错湖等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的旅游者前往观赏和探索。
其次,西藏的文化历史悠久且独特。
早在公元7世纪,藏传佛教就传入西藏,对西藏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藏藏族人民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等方面。
例如,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西藏地区的象征,集宫殿、寺庙和堡垒于一体,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此外,西藏还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宗教寺庙和文化遗址,如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这些寺庙成为西藏文化的重要象征。
此外,西藏的宗教信仰对于西藏的特征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西藏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而藏传佛教则深深融入了西藏的民族文化和生活。
从西藏的城市到农村,到达处都可以看到一座座寺庙和转经筒,每天有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和祈祷。
佛教对于西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尊重生命、慈悲和善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西藏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活动。
西藏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人口最多。
藏族人民保留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民族舞蹈和传统节日等,如藏戏、藏羌、格萨尔等。
这些文化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西藏的艺术形式,也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总之,西藏的特征与文化包括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宗教信仰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等方面。
这些特点相互交织,在形成西藏独特的风景和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赋予了西藏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价值。
西藏独特的文化与特征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索的对象,也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和交流的重要因素。
藏族的简单介绍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也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
藏族是中国最早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藏族的悠久历史、独特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传统服饰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藏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他们居住在青藏高原,过着以放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在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建立,藏族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权和文化体系。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曾有着广阔的疆域,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藏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其特点是辅音丰富、音节复杂。
藏文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书面语言,它也是世界上少数民族中使用较广的文字之一。
藏文具有独特的写法和书写风格,具有浓厚的艺术性,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文字”。
藏族的宗教信仰以藏传佛教为主。
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族人民具有深远的影响。
进入7世纪以来,随着吐蕃王朝的兴起,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西藏并迅速发展。
今天,藏传佛教已经深深融入到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成为他们信仰和修行的重要依托。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音乐、舞蹈和文学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藏族的音乐和舞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以独特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独具风格的舞蹈动作而闻名。
在传统音乐中,藏族人民使用独特的乐器,如呼麦、德吉琴、手鼓等。
藏族的舞蹈则有着宏伟壮观的场面,如“扎西欧舞”、“黄教古舞”等。
藏族的传统服饰也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通常穿着民族特色的服装,如长袍、腰带和头巾等。
这些服饰多样且华丽,常常以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绣花而闻名。
而藏族人民还善于手工艺制品的制作,如银饰、毡绒制品和香熏等。
这些手工艺品通常都具有独特的藏族特色,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此外,藏族还有着许多特色的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农历正月初一)和谢塔节(藏历四月初八)等。
这些节日通常是藏族人民家庭团聚、祭祀和欢庆的时刻,人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如舞蹈、射箭、马球等。
藏文化常识(原创版)目录一、藏文化的简介二、藏文化的基本特征三、藏文化的主要内容四、藏文化的现代发展正文一、藏文化的简介藏文化是指在西藏地区及周边地区,以藏族人为主体,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等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文化的基本特征1.独特的宗教信仰:藏文化以藏传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其信仰形式多样,包括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等。
藏传佛教对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丰富的民间艺术:藏文化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唐卡、壁画、雕塑、歌舞、戏剧等,其中唐卡被誉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3.独特的风俗习惯: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如藏历新年、雪顿节、赛马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藏袍、藏饰等民族服饰,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特色。
三、藏文化的主要内容1.藏语文化:藏语是藏族人民的母语,拥有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藏文是藏族特有的文字,由松赞干布时期创制,具有独特的字母体系和书法艺术。
2.藏医学:藏医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医学,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3.藏族建筑:藏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布局,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著名建筑,都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瑰宝。
四、藏文化的现代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政府投入资金对藏文化进行挖掘、研究和传承,同时推广藏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使藏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
总之,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西藏地理知识点高考总结西藏,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片神奇而壮丽的土地。
作为世界第三大的政权,西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高考中,对于西藏地理知识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地理位置西藏地理位置独特,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
它被大自然环绕,东部与四川、云南等地接壤,西与尼泊尔、印度等国交界。
西藏的面积达到1.22万平方千米,占据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2.8%。
由于地势高峻,被喻为“屋脊之上的地方”。
地形地貌西藏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和横断山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经过了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地质风化作用,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地貌景观,如雪山、峡谷、河流和冰川。
此外,西藏还有广袤的高原,如拉萨河谷和昆仑山脉。
这些地貌景观是西藏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气候西藏的气候主要受高原和山脉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高原性气候特征。
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由于大气薄稀,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极大。
此外,西藏还常常受到季风和西风的影响,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尤其是夏季,是西藏雨水最多的季节,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因此,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旅行或考察对于西藏的气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水资源西藏是全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拥有大量的淡水资源。
其中,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的河流,是位于高原地区的最长河流。
此外,还有许多湖泊,如纳木错、羊卓雍错、莫日格日峡谷等。
这些湖泊不仅给西藏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赋予了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
总结西藏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对于高考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水资源是西藏地理的重要内容,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西藏的自然环境和特色。
在备考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历年高考试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提高我们的地理应试能力。
西藏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特点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这里自然环境独特,民族文化丰富。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既有壮丽的山川,又有众多的湖泊,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西藏的特点。
一、自然环境1.1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临四川,南接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西连新疆,北靠青海、云南。
全区面积120.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
1.2 高原地貌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高原地貌特征明显,山势雄伟,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
1.3 气候特点西藏气候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全区大致分为三个气候区:藏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藏东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和藏北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区。
全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降水量较少。
1.4 水资源西藏水资源丰富,全区湖泊众多,河流纵横。
主要湖泊有纳木错、羊卓雍错、巴松错等。
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湄公河、怒江等。
水资源为西藏农业、畜牧业和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5 动植物资源西藏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珍稀物种。
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雪豹、棕熊、野驴等。
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高山植物、草原植物等。
此外,西藏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如藏红花、冬虫夏草等。
二、民族文化特点2.1 藏族文化藏族是西藏的主体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藏族文化主要包括宗教文化、民间文化、艺术文化等。
其中,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族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2.2 宗教信仰西藏宗教信仰主要以藏传佛教为主,此外,还有本教、伊斯兰教等。
藏传佛教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大量的寺庙、经轮、佛像等宗教设施和艺术品。
2.3 民间风俗西藏民间风俗独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藏历年、转山、朝圣等。
此外,藏族服饰、民居、饮食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古代西藏是指历史上位于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的西藏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对古代西藏的一些认识:
历史和政治:古代西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在历史上,西藏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有自己的政府和统治者,如吐蕃王朝和后来的藏王政权。
在不同的时期,西藏也与中国、印度等周边地区发生过政治交往和冲突。
宗教和文化:古代西藏是藏传佛教的中心地区,佛教对西藏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藏的著名寺庙,如布达拉宫和色拉寺,成为了佛教信仰的圣地。
西藏还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如唐卡绘画、藏传医学和藏族音乐舞蹈等,这些文化特色至今仍然被保留和传承。
社会和经济:古代西藏的社会以农牧业为主,牧民和农民是主要的职业。
牧民主要从事牛、羊等畜牧业,而农民主要种植高原作物如青稞、大麦等。
同时,西藏还有独特的经济活动,如盐业、商业贸易等。
藏族文化和民俗:古代西藏是藏族人民的聚居地,藏族文化和民俗在这里得到了繁荣和传承。
藏族人民有独特的服饰、建筑风格、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等。
藏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文是西藏地区的官方语言。
地理和环境:古代西藏地理环境特殊,地势高耸、气候寒冷、地貌多样。
西藏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有壮丽的雪山、湖泊、草原等自然景观。
这些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古代西藏是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复杂的历史背景。
它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的角色,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西藏的特征与文化世界猛犬之首——藏獒在世界各种名犬中,西藏牧羊犬——藏獒以其勇猛机敏闻名遐迩。
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风沙雪雨变幻无常。
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为了保护牛羊,藏獒长期与兽类斗勇斗智,形成了粗犷凶猛、灵活敏捷的特有秉性。
藏獒是一种英勇无畏的动物,不论对手多么强大,它们从来不会退缩,而是勇敢地战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布达拉宫脚下,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游牧民族——藏族。
有一年冬天,山洪暴发,大地被冰雪覆盖,瘟疫横行,正当藏族人民和他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牲畜在饥寒交迫中挣扎时,忽见许多身披袈裟、手摇禅铃盘坐在高大凶猛的坐骑上的活佛从天而降。
活佛的坐骑就是藏獒,他们的到来,使冰雪融化、大地复苏、瘟疫消除。
善良的藏族人们因此而获救。
故在高原上,藏民一提起藏獒,都无不对它崇敬有加,认为藏獒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是神犬,是牧民的保护神。
同是还有另一个传说:在广阔的高原,游牧民族主要的食物来源是牛、羊、豹子、熊和一些野生动物。
在放牧间歇威风漂亮,二是保护它在与野兽搏斗时免遭致命攻击。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古人云:“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关于藏獒最早的记载是来自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游记公元1275年,他在游记里写到:“西藏人有如此大的犬只,如此凶猛,其形如藏驴,吠声如狮。
”中国人说:“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藏獒的目光很典型,总是微微闭着双眼,眼神之中含有一种蔑视的神态,那种处变不惊的沉稳气度颇具王者风范。
在一个西藏人家,如有人敲门,藏獒会机警地把头朝向门的方向,像往常一样眯着眼睛,用一种警觉的目光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开门后,如果家里只有小孩子,而进来的人还是一直往屋里走,似乎有什么企图,藏獒就会用低沉的、浑厚的、具有无穷穿透力的、轻轻的呜鸣声,警告来人,它会维护主人的一切,不要乱动……藏獒虽然凶猛,但是它在与野兽的争斗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它不会故意去伤害其他动物,只要对方肯后退,它就会适可而止,不会非把对方制于死地才肯罢休。
牧民达穷养了一只4岁的藏獒扎巴,一天深夜,达穷被一阵狗叫声惊醒,他赶紧起身观望。
只见在羊圈旁边,扎巴正和一只野兽搏斗,两只黑影斗成一团,达穷站在一旁不敢上前。
野兽一味地在攻击扎巴,而扎巴并没有使出它全部的力量,而是一次次的退让,似乎只是为了赶走野兽,并没有把野兽咬死的意思。
但那只野兽似乎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就这样它们斗成了一团。
大约二十分钟后,达穷一摇一摆地回来了,它的身上沾有血迹。
达穷以为野兽死了,谁知他刚要走过去,就看到那只野兽慢慢地站起来,向远方走去……更令人惊奇的是,藏獒在经过殊死的搏斗后,如果是生命垂危,它绝不回家求助,而是独自远远地避开,默默地死去。
牧民洛珠养了一只怀孕的母藏獒其米,一天傍晚,洛珠一家发现其米迟迟没有把羊群赶回来,便去牧场寻找。
结果,洛珠在牧场发现三具狼尸,却没看到其米。
他沿着血迹寻找,终于在很远的一条河边找到了其米的尸体。
藏獒真可以称得上动物之中的“侠士”。
藏獒是世界上唯一不怕野兽的犬种,有“一獒抵三狼”的美誉。
藏獒对主人绝对忠诚,它们不会为了自己的生死而丢下主人,也不会了为别人的施舍而放弃主人。
因为它们知道,绝不可不忠,但更不可无忠心。
这就是忠诚,随时为主人牺牲,但这绝不是讨好与献媚。
藏獒在与对手斗争过程中,有时候在对手的颈上咬一口,虽然它们知道那一口不是致命的,也知道可以咬第二口第三口,直到把对方咬死,但藏獒往往不这样做。
藏獒觉得自己已经赢了,只要对手已经服气了,也就没有必要下狠手。
藏獒懂得给对手留条后路,“留余地者长存”,造就了它在自然界长达800万—1000万年的生存历史。
高原精灵——藏羚羊藏羚羊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杰出代表,特别适应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被称为“高原精灵”。
雪域高原的冰纯雪净,给了它们雍容优雅的体态,而那里的苦寒烈风,则赋予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藏羚羊生活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4摄氏度,常年大风。
正因为藏羚羊适应了高原恶劣的气候,才进化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
藏羚羊又名“一角兽”,一个世纪前多达数百万只。
它们在高原上奔跑如飞,狼也很难追上,被藏民称为大雁的朋友。
藏羚羊不仅跑得快,还有个绝招,就是在快追到的时候,它会突然来一个90度的大转弯,身姿迅疾,只留下追赶者惊叹的目光。
有一个关于藏羚羊的传说:一群藏羚羊被猎人追到悬崖边,一场野蛮的杀戮在即。
突然,藏羚羊义无反顾地向山崖跳去,看似忙乱实则井然有序;年轻的藏羚羊在老藏羚羊的背上一个起跳,轻捷地落到对面的山崖上。
在一个个优美的弧线下,老藏羚羊却像中了弹的鹰笔直地坠下山崖。
看着老藏羚羊以自己那不算太阔的背作跳板,将生机让给了年轻的藏羚羊……所有的猎人们都惊骇地放下了猎枪。
藏羚羊之所以能够生存在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这与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密不可分。
它生活在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海拔4000米—5000米的“世界第三极”。
那里大气含氧量不足内地平原的一半,自然条件异常严酷,但藏羚羊却能在这种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生息,特别能适应高原严寒的自然环境。
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下,藏羚羊能以每小时90公里—100公里的速度驰骋奔腾。
大群藏羚羊飞奔处尘雾飞扬,蔚为壮观。
在高原上,它们比其它任何动物都跑得更快。
藏羚羊性情柔顺,吃苦,忍耐,挑战生命的极限体现了一种更高的生存精神,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
藏羚羊生活于青藏高原广袤的地域内,栖息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的无人区。
这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湖泊虽多,但绝大部分却是咸水湖,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食物。
藏羚羊是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它们在高寒、缺氧的高原上经受着高寒严酷而恶劣的环境考验。
藏羚羊不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还具有生存技巧。
它们有群体长途跋涉迁徙的习性。
由于迁徙路线长达数千公里,沿途不仅植被稀疏,而且还要经受狼群等强敌的袭杀。
特别是在砾石、沙滩中行走、蹄子常被磨破、流血,但它们从不放弃跋涉,而是以惊人毅力忍受着疼痛和各种磨难,一步步地走向目的地,走向诞生新生命和新希望的天堂。
藏羚羊的故事二: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三个猎人骑着马追赶两只溃散的藏羚羊。
两天里藏羚羊和他们一直像捉迷藏一样,时隐时现。
由于母藏羚羊的前腿受了伤,最终猎人们在一道高高的山脊上追上了这对藏羚羊夫妻。
猎人们在渐渐地向它们靠近,突然,公藏羚羊撇下毒藏羚羊跑开了,它是为了把敌人引开。
猎人们一迟疑,母藏羚羊便钻进了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而公藏羚羊则冲到断崖顶部,以一副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势逼视着要杀它的敌人。
就在猎人举起猎枪扣动扳机的同时,公藏羚羊立即转身跳下了悬崖。
随后,猎人们在那个洞口架起柴草,点火熏烟,母藏羚羊知道公藏羚羊已经死去,于是扒塌了洞穴,埋葬了自己。
这天夜里,跳崖的公藏羚羊醒了,身负重伤的它开始了艰难的爬行……几天后,人们在山脊上发现了一只公藏羚羊,此时它已经死去了。
死去的公藏羚羊身体很轻很轻,它爬到山脊,这段路程耗尽了它身体里的所有鲜血。
人们能够顺着一路的血迹清晰地找到公藏羚羊的爬行路线。
公藏羚羊死了,它身体正下方的沙土中埋藏的正是自杀的母藏羚羊。
没有人知道公藏羚羊是怎样准确地找到土层下的母藏羚羊葬身地的,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以怎样的毅力爬上山脊的。
从古至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
正是这种精神,才使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巍然屹立,才使灿烂的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
《诗经》里有句话说:“自求多福”。
孔子赞赏“刚毅自强”,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圣人;孟子从反面强调“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一个人哪怕是天纵奇才,自暴自弃也终不能成就大事业,自强,是人生的动力。
自强是历史上仁人志士的共同特点。
唐人李咸的诗中说:“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正是自强,才有了孟子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豪迈;才有了司马迁含垢忍辱,“发奋著书”的坚忍;才有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
汉代典籍《礼记》中说:“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雪山之宝——雪豹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雪豹,它们的巢穴几乎都设在岩洞中。
它们在一个岩洞里一住往往就是几年甚至是十几年。
这是其他动物所不能忍受的,它那种能够耐住寂寞、享受孤独的高贵品质,让它拥有了“雪山之王”的美誉。
有时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去很远的地方,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一个地区,许多天后沿原路返回。
雪豹大多活动在海拔2700米—6000米的雪线附近,被动物学家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高山动物”。
作为典型的高山动物,雪豹的生存与雪山息息相关,天山是雪豹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居住在杳无人烟的雪山高原,它们在不捕捉食物时,经常在洞穴里静卧。
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十年的雪豹雄踞在冰峰雪岭之上。
它们喜欢独来独往,超然物外,行踪诡秘,颇有“天马行空”的大侠风范。
它们被雪山居民尊奉为神兽,誉为“雪山之神”。
它们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杀掉队的牛犊。
号称“最出色的杀手”的雪豹热爱高原生活,喜欢捕食野生羊,北山羊等中小型动物。
但雪豹在饥饿时也会以野猪、豺狼等凶猛的肉食动物作为自己的“美餐”。
它们能以小搏大。
雪豹热爱高原生活,也喜欢在稀疏的林地,在人迹罕至的雪域荒域荒原生活。
雪山高原上的居民都说雪豹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因为它们行动敏捷矫健,极富弹跳力,可以轻松地在悬崖间跳跃;它们性情机警,独来独往,昼伏夜行,深居于岩缝间的洞穴之中。
它们不狩猎的时候,个个都在雪域荒原自由自在地守着自己的家。
它们这种超然物外的闲适心情,正是心态浮躁的人类应该学习的。
诸葛亮在《诫子篇》里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超然物外无以致远。
”《老子》中有句“淡兮其若海”,《双书•司马相如传》则说:“泊乎无为”。
古人云:“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如神”。
孔子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幅对联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高原之舟——野牦牛野牦牛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它的全身都是宝,素有“高原之舟”之种。
野牦牛高大、威猛、披着一身黑色的长毛,成群结队,不惧狂风酷寒,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漫游着。
野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动物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原,它却能登临享用。
野牦牛的自卫本领有:角抵、脚踩、用舌头舔。
野牦牛对人一般比较友好,但发现有人侵犯它的利益,或遇敌害侵袭时,就会瞪着血红的眼睛,低头翘尾,挺着双角,以锐不可当之势猛冲过来,奋力一搏,不和敌手拼个高低,绝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