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九大知识点
- 格式:pdf
- 大小:276.34 KB
- 文档页数:19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九大知识点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四个关键值PV(计划值):成本估算部分的总价值;AC(实际成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成本总额;EV(挣值)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即到某一点已完成工作应当的投入资金。
ETC(剩余工作的成本估算)ETC=总的PV —已完成的EV; ETC=剩余工作的PV×CPI 最常用的尺度:CV(成本偏差): CV=EV-AC CV>0(成本节省) CV<0(成本超支)SV(进度偏差): SV=EV-PV SV>0(超过进度) SV<0 (落后进度)CPI(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 CPI>(成本节余)CPI<(成本超支)SPI(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 SPI>(进度超前)SPI<(进度滞后)预防(把错误排除在过程之外)和检查(把错误排除在到达客户之前)属性抽样(结果合格或不合格)和变量抽样(按量度合格度的连续尺度衡量所得结果)。
特殊原因(异常事件)和随机原因(正常过程偏差)。
许可误差(如果其结果落入误差范围所界定的范围内,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可接受的)和控制界限(如果其成果落入控制界限内。
那么该项目在控制之中)。
团队内沟通1、事前准备2、确认需求3、阐述观点4、处理异议5、达成协议6、共同实施把握项目沟通基本原则1、沟通内外有别2、非正式沟通有利于关系融洽3、采用对方能接受的沟通风格4、沟通升级原则(和对方沟通;和对方上级沟通;和自己上级沟通;自己的上级和对方上级沟通)冲突的化解与处理(查清冲突的具体原因、公平原则、选择处理的策略、尽量采用双赢原则)冲突的管理与防范(1、亲自解决争端; 2、鼓励坦率的情感表达; 3、确立准则、职务示范和劝导;4、利用冲突的意识; 5.抑制和控制潜在冲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九大知识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是指掌握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工作内容,具备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地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士。
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应用能力标准》(以下简称PMP应用能力标准),我们可以总结出九大知识点,分别是项目整体管理、项目需求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与风险管理、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项目综合管理。
一、项目整体管理(Project Integration Management)项目整体管理是指对项目各项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其中包括项目需求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内容。
项目整体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产出预期的成果。
二、项目需求管理(Project Requirements Management)项目需求管理是指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需求的收集、分析、确认和控制的过程。
其中包括需求的收集与分析、需求的确认和控制、需求变更管理等方面内容。
项目需求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按照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进行开发,并且能够及时处理需求变更。
三、项目进度管理(Project Time Management)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对项目的活动进行规划、安排、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其中包括项目活动的分解、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进度控制和调整等方面内容。
项目进度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的时间节点完成,达到项目的整体目标。
四、项目成本管理(Project Cost Management)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对项目成本进行规划、预测、控制和决策的过程。
其中包括项目成本估算、预算制定、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等方面内容。
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项目能够按照预算完成,并且不超出预算范围。
五、项目质量管理(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项目质量管理是指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规划、控制和保证的过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九大知识点项目整体管理? ? ? ? ? ?项目章程包括:项目需求;项目目标;干系人的要求;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干系人职责;职能组织;假设条件;约束条件;投资回报率;项目概算。
编写计划原则:各干系人参与;渐进明细;技术和管理相统一。
编写计划过程:明确目标;成立团队;收集信息;按照标准、模板编写计划;评审和批准计划;批准后形成基准计划;为什么有变更?市场、政策、需求、技术等因素变更流程:变更申请;变更影响分析;CCB审核;变更的分发和实施;变更验证和发布。
变更控制系统是定义了如何控制、改变和批准项目可交付物和文档的正式规范的集合,是配置管理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实际上是对项目基准的变更进行标识、文档化、批准或拒绝,并控制的过程,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在绝大多数项目中都贯穿于始终,并且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作用。
? ? ? ?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是概要的或详细的,并且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辅助计划。
工作说明书包括:前言、服务范围、方法、假定、服务期限和工作量估计、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交付资料、完成标准、顾问组人员、收费和付款方式、变更管理等。
初步范围说明书的主要内容:项目和范围的目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特性、项目的需求和可交付物、产品验收标准、项目的边界、假设条件、约束条件、对项目工作的初步分解、最初的项目组织、最初定义的风险等。
项目管理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所使用的项目管理过程;每个特定项目管理过程的实施程度;完成这些过程的工具和技术的描述;选择的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相关的项目阶段;如何用选定过程来管理具体的项目;如何执行工作来完成项目目标;如何监督和控制变更;如何实施配置管理;如何维护项目绩效基线的完整性;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的要求和技术等。
⑪⑫可交付物是指为完成项目所必须生产并提供的产品、成果或服务的能力,它们是唯一的、可验证的,通常定义在项目管理计划中。
工作绩效信息:进度进展;已完成了哪些交付物,未完成哪些交付物;已经开始了哪些活动,已完成了哪些活动;满足质量标准和程度;批准的预算与发生的成本;已开始活动的预计完成日期;当前项目活动所完成的百分比;已记录下的经验教训;资源使用情况;⑬项目绩效评审的主要目标是决定项目是否应该进入下一阶段。
项目启动步骤:1、制订项目章程;2、制订初步的项目范畴说明书。
需求治理流程:1、制订需求治理打算2、求得对需求的明白得;3、求得对需求的承诺;4、治理需求变更;5、爱护对需求的双向跟踪;6、识别项目工作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
需求变更治理流程:1、受理变更申请;2、对变更进行审核;3、变更方案论证;4、提交上级部门(变更治理委员会)审查批准;5、实施变更;6、对变更的实施进行监控;7、对变更成效评估。
挣值治理EVM(Earned Value Management)四个关键值PV(Planned Value 打算值):成本估算部分的总价值;AC(actual cost 实际成本):在规定时刻内,完成的成本总额;EV(Earned value挣值)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即到某一点已完成工作应当的投入资金。
ETC(Estimate To Complete剩余工作的成本估算)ETC=总的PV —已完成的EV;ETC=剩余工作的PV×CPI 最常用的尺度:CV(Cost Variance成本偏差):CV=EV-AC CV>0(成本节约)CV<0(成本超支)SV(Schdule Variance进度偏差):SV=EV-PV SV>0(超过进度)SV<0 (落后进度)CPI(Cost Performance Index 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 CPI>1.0(成本节余)CPI<1.0(成本超支)SPI(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 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 SPI>1.0(进度超前)SPI<1.0(进度滞后)预防(保证过程中不显现错误)和检查(保证错误部落在客户手中)专门抽样(结果合格或不合格)和变量抽样(按量度合格度的连续尺度衡量所得结果)。
专门缘故(专门事件)和随机缘故(正常过程偏差)。
许可误差(假如其结果落入误差范畴所界定的范畴内,那么那个结果确实是可同意的)和操纵界限(假如其成果落入操纵界限内。
四个关键值PV(计划值):成本估算部分的总价值;AC(实际成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成本总额;EV(挣值)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即到某一点已完成工作应当的投入资金。
ETC(剩余工作的成本估算)ETC=总的PV —已完成的EV;ETC=剩余工作的PV×CPI 最常用的尺度:CV(成本偏差):CV=EV-AC CV>0(成本节省)CV<0(成本超支)SV(进度偏差):SV=EV-PV SV>0(超过进度)SV<0 (落后进度)CPI(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 CPI>1.0(成本节余)CPI<1.0(成本超支)SPI(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 SPI>1.0(进度超前)SPI<1.0(进度滞后)预防(把错误排除在过程之外)和检查(把错误排除在到达客户之前)属性抽样(结果合格或不合格)和变量抽样(按量度合格度的连续尺度衡量所得结果)。
特殊原因(异常事件)和随机原因(正常过程偏差)。
许可误差(如果其结果落入误差范围所界定的范围内,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可接受的)和控制界限(如果其成果落入控制界限内。
那么该项目在控制之中)。
团队内沟通1、事前准备2、确认需求3、阐述观点4、处理异议5、达成协议6、共同实施把握项目沟通基本原则1、沟通内外有别2、非正式沟通有利于关系融洽3、采用对方能接受的沟通风格4、沟通升级原则(和对方沟通;和对方上级沟通;和自己上级沟通;自己的上级和对方上级沟通)冲突的化解与处理(查清冲突的具体原因、公平原则、选择处理的策略、尽量采用双赢原则)冲突的管理与防范(1、亲自解决争端; 2、鼓励坦率的情感表达; 3、确立准则、职务示范和劝导;4、利用冲突的意识; 5.抑制和控制潜在冲突)。
史上最全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必考知识点总结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ISMP)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为了顺利通过ISMP考试,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下面是史上最全的ISMP必考知识点总结:1.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包括项目管理的定义、特点、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项目管理过程。
2.项目管理环境和组织战略:包括项目组织形式和特点、组织战略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3.项目整合管理:包括项目整合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项目章程和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项目启动、项目终止等。
4.项目范围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需求获取与定义、范围确认与范围控制等。
5.项目时间管理:包括项目时间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进度控制和进度报告等。
6.项目成本管理:包括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成本估算、成本控制和成本报告等。
7.项目质量管理:包括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8.项目资源管理:包括项目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人力资源管理、物资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等。
9.项目沟通管理:包括项目沟通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沟通计划和沟通实施等。
10.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等。
11.项目采购管理:包括项目采购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采购计划、招标和评标、合同管理等。
12.项目整体可交付成果管理:包括项目交付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项目交付物的定义、编制和控制等。
13.项目信息管理:包括项目信息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传递与处理等。
14.项目干系人管理:包括项目干系人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干系人识别和分析、干系人参与和干系人管理等。
15.项目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包括项目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项目管理中的职业道德规范等。
16.项目质量改进和终端管理:包括项目管理的质量改进活动、终端管理和项目经验总结等。
17.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特点、信息系统的选择和实施等。
项目整体管理⑴项目章程包括:项目需求;项目目标;干系人的要求;概要的里程碑进度计划;干系人职责;职能组织;假设条件;约束条件;投资回报率;项目概算。
⑵编写计划原则:各干系人参与;渐进明细;技术和管理相统一。
⑶编写计划过程:明确目标;成立团队;收集信息;按照标准、模板编写计划;评审和批准计划;批准后形成基准计划;⑷为什么有变更?市场、政策、需求、技术等因素⑸变更流程:变更申请;变更影响分析;CCB审核;变更的分发和实施;变更验证和发布。
⑹变更控制系统是定义了如何控制、改变和批准项目可交付物和文档的正式规范的集合,是配置管理的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实际上是对项目基准的变更进行标识、文档化、批准或拒绝,并控制的过程,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在绝大多数项目中都贯穿于始终,并且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作用。
⑺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是概要的或详细的,并且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辅助计划。
⑻工作说明书包括:前言、服务范围、方法、假定、服务期限和工作量估计、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交付资料、完成标准、顾问组人员、收费和付款方式、变更管理等。
⑼初步范围说明书的主要内容:项目和范围的目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特性、项目的需求和可交付物、产品验收标准、项目的边界、假设条件、约束条件、对项目工作的初步分解、最初的项目组织、最初定义的风险等。
⑽项目管理计划应包括的内容:所使用的项目管理过程;每个特定项目管理过程的实施程度;完成这些过程的工具和技术的描述;选择的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相关的项目阶段;如何用选定过程来管理具体的项目;如何执行工作来完成项目目标;如何监督和控制变更;如何实施配置管理;如何维护项目绩效基线的完整性;与项目干系人进行沟通的要求和技术等。
⑾可交付物是指为完成项目所必须生产并提供的产品、成果或服务的能力,它们是唯一的、可验证的,通常定义在项目管理计划中。
⑿工作绩效信息:进度进展;已完成了哪些交付物,未完成哪些交付物;已经开始了哪些活动,已完成了哪些活动;满足质量标准和程度;批准的预算与发生的成本;已开始活动的预计完成日期;当前项目活动所完成的百分比;已记录下的经验教训;资源使用情况;⒀项目绩效评审的主要目标是决定项目是否应该进入下一阶段。
PV (计划值):成本估算部分的总价值;AC (实际成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成本总额;EV (挣值)实际完成工作的预算价值,即到某一点已完成工作应当的投入资金。
ETC (剩余工作的成本估算)ETC^、的PV —已完成的EV; ETC^H余工作的PV X CPI最常用的尺度:CV (成本偏差):CV=EV-AC CV>0(成本节省)CV<0 (成本超支)SV (进度偏差):SV=EV-PV SV>0(超过进度)SV<0 (落后进度)CPI (成本绩效指数):CPI=EV/AC CPI>1.0 (成本节余)CPIV1.0 (成本超支)SPI (进度绩效指数):SPI=EV/PV SPI>1.0 (进度超前)SPK1.0 (进度滞后)预防(把错误排除在过程之外)和检查(把错误排除在到达客户之前)属性抽样(结果合格或不合格)和变量抽样(按量度合格度的连续尺度衡量所得结果)。
特殊原因(异常事件)和随机原因(正常过程偏差)。
许可误差(如果其结果落入误差范围所界定的范围内,那么这个结果就是可接受的)和控制界限(如果其成果落入控制界限内。
那么该项目在控制之中)。
团队内沟通1、事前准备2、确认需求3、阐述观点4、处理异议5、达成协议6、共同实施把握项目沟通基本原则1、沟通内外有别2、非正式沟通有利于关系融洽3、采用对方能接受的沟通风格4、沟通升级原则(和对方沟通;和对方上级沟通;和自己上级沟通;自己的上级和对方上级沟通)冲突的化解与处理(查清冲突的具体原因、公平原则、选择处理的策略、尽量采用双赢原则)冲突的管理与防范(1、亲自解决争端;2、鼓励坦率的情感表达;3、确立准则、职务示范和劝导;4、利用冲突的意识;5.抑制和控制潜在冲突)。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点包含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项目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信息技术基础等多方面知识。
就是把与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相关的各种知识放在一起的统称。
②重要程度:它在这个学科里可太重要了,这就好比做菜的各种调料。
它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基础,同时也是实际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东西。
没有这些知识,项目管理就像是没有导航在雾里开车,到处乱撞。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像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概念。
还有基本的管理学概念,就像什么是组织、什么是领导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也得知道。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
比如在一个公司开发一个新的办公软件项目时,就可以利用项目时间管理来安排开发进度,用质量管理确保软件的质量没问题。
要是不懂这些知识,项目可能就会延期,花好多冤枉钱,做出来的东西还不好用。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科里,综合知识点就像是大厦的基石,每个知识板块都相互关联,共同支撑起项目管理这个大厦。
从项目启动到收尾的整个过程,没有哪个环节离得开这些知识。
②关联知识:它和软件工程知识关系密切,软件开发可算是信息系统项目的一部分,做项目时就得按照流程管理软件开发过程。
和企业管理知识也有联系,毕竟做项目是在企业环境里进行的,得遵循企业的一些策略和制度。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度在于知识点又多又杂。
关键在于理解每个知识领域的核心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况中。
就像要把一堆拼图碎片拼成完整的图,得知道每块碎片该放哪儿。
像风险管理,理解风险因素、风险应对这个环节就有点费脑子。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那可是相当重要,考查方式多种多样。
选择题就是看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题就是考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项目里的问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九大知识领域过程输入输出1.整体项目管理:过程:-制定项目章程:确定项目的高层目标、范围和可行性。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定义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文件,规划项目的整体执行。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跟踪和监督项目执行,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输入:-项目章程:项目目标和范围。
-组织过程资产:组织的方法和工具。
输出:-项目管理计划:规定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
-项目文件:包括问题日志和变更日志等。
2.范围管理:过程:-规划范围管理:定义如何规划、执行和控制项目范围。
-收集需求:与相关方确认并记录项目需求。
-定义范围:明确项目的具体交付物和工作内容。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定义范围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相关方登记册:了解项目的相关方和其需求。
输出:-需求文件:详细描述项目的需求。
-范围说明书:明确项目的具体交付物和工作内容。
3.进度管理:过程:-规划进度管理:定义如何规划、执行和控制项目进度。
-定义活动:将工作包划分为可管理的活动。
-序列活动:确定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定义进度管理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项目文件:包括工作包和进度网络图等。
输出:-活动清单:列出项目需要完成的活动。
-进度网络图:显示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持续时间。
4.成本管理:过程:-规划成本管理:定义如何规划、执行和控制项目成本。
-估算成本:估计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
-制定预算:规划项目可用的经费。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定义成本管理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相关方登记册:了解相关方的经济需求。
输出:-成本估算:估计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
-成本基准:规定项目的经费预算。
5.质量管理:过程:-规划质量管理:定义如何规划、执行和控制项目的质量。
-确认质量:验证项目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控制质量:监督和控制项目的质量。
输入:-项目管理计划:定义质量管理相关的方法和工具。
-质量测量指标:规定质量的度量标准。
输出:-质量管理计划:规定如何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