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施工组织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61.00 KB
- 文档页数:66
森林抚育施工组织实施方案
一、概述
森林抚育是指通过对森林进行护理和管理,保持森林健康、促进生长,提高森
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工作。
森林抚育施工是指在森林抚育工作中开展的实际操作过程。
本文将就森林抚育施工组织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前准备
1.调查和评估:根据森林的类型、树种、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查和
评估,确定施工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2.确定施工范围:明确施工的具体范围,划定施工界限,确保施工工
作有序进行。
3.准备施工人员和设备:安排专业人员参与施工工作,准备必要的工
具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三、施工过程
1.清除杂草:在施工前清除森林中的杂草,减少对目标树种的竞争,
提高光照条件。
2.修剪枝叶:对需要抚育的树木进行修剪,促进树木生长,保持树冠
形态,提高林木品质。
3.除虫消毒:对有害虫的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除虫消毒,预防虫害的
发生,保证森林的健康生长。
四、施工后工作
1.施工总结: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经验。
2.监督管理:定期对抚育施工效果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
保抚育工作效果持久。
五、总结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促进森林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森林的良好抚育与管理。
希望各相关单位在实际操作中能认真执行本方案,将森林抚育工作做得更好,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造林施工的组织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规划,以确保施工过程高效顺利、符合环保要求。
通过科学的组织设计,可以有效提高造林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
二、项目背景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总面积为XXXX亩,旨在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
2. 施工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造林项目施工;•保证造林质量,确保树木成活率;•落实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组织设计方案1. 施工人员组织结构在项目施工期间,将按以下结构组织施工人员:•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总体管理和协调工作;•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劳务人员:负责具体的工程施工。
2. 工作流程1.实地勘查:了解地形地貌、土质环境等情况,制定施工计划;2.准备材料:采购所需的植物种子、肥料、工具设备等;3.土地准备:清理、平整土地,为植物种植作准备;4.植物种植:按照设计方案,逐步进行植物的种植工作;5.养护管理:定期给植物浇水、施肥、除草等,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 安全与环保措施1.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减少土地扰动;3.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实现绿色施工。
四、总结通过科学的组织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实现造林施工项目的高效顺利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需注重团队协作,加强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水平,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造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有所帮助。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第二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第一节、施工总体思路第二节、施工要点第三节、施工准备第四节、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第一节、施工进度保证措施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三节、奖罚措施第四章、主要机具设备品种及数量第五章、各类绿化树种苗木来源安排、保障措施、进场及施工计划第一节、加密造林与幼林抚育技术措施第二节、苗木来源安排及保障措施第三节、进场及施工计划第六章、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第七章、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第一节、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第三节、克服质量通病措施第四节、工程技术资料及图纸管理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及措施第一节、安全管理体系施工措施第二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第三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第九章、雨季造林和补植方案及措施第一节、雨季造林措施第二节、补植方案措施第十章、养护方案及措施第十一章、森林防火措施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林业局2016年储备林基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二、工程内容:人工造林约1300亩三、质量标准:1)合格;符合国家及本招标文件所列有关造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符合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3)苗木质量达标,造林质量合格;4)在养护期内,分种树、分规格的苗木保存率 95%以上,无病虫害,生长旺盛。
四、工期:2016年4月-2018年11月(2016 年4月25日前完成配水、5月10日前完成绿化,2017 年、2018 年管护)。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一、《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四、关于本工程的《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五、关于本工程的作业设计书、资料及附件。
农村林场工程施工方案范本一、施工背景农村林场是指农村地区的林木种植和林业经营的场地,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村林场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
为了推进农村林场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方案特制定农村林场工程施工方案,以期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农村地区,总用地面积为XX亩。
工程主要包括土地整理、树木种植、水土保持、道路修建、设施建设等内容。
三、施工组织1.施工单位本工程施工单位由市林业局经过严格评审挑选产生,具备丰富的林业施工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装备。
2.施工人员施工队伍由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带领,配合专业技术员、劳动工人,保证施工工作有序进行。
3.施工设备施工单位应准备各类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包括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以满足对土地整理、道路修建、林木种植等工程的需要。
四、施工过程1.土地整理首先对选定的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和整理,清除杂草、树根等障碍物,整理出符合种植树木的基础土地。
2.水土保持在土地整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坡地、沟渠等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点进行加固,以保障宝贵的土壤资源不受侵蚀和流失。
3.树木种植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良树木品种,按照统一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4.道路修建开挖通道、修建道路、搭建桥梁等,保障林地内部交通便利,方便各项管理和作业的开展。
5.设施建设依据实际需要,对农村林场建设必要的场所和设施进行规划和建设,如储存仓库、办公室、休息室等。
五、安全与保障1.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并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设备。
2.环境保护严格遵守当地环境保护法规,保护周边生态环境,避免因施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破坏。
3.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保证农村林场工程建设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造林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背景及目标1.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造林工程成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2.目标:通过组织合理的造林施工工作,达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功能的目标。
二、施工组织架构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包括项目计划制定、资源调配、施工进度监控、质量控制等。
3.施工队长:负责具体的施工工作,包括人员组织、设备维护、施工现场管理等。
4.行政人员:负责项目的相关行政工作,包括报表统计、材料采购、人员管理等。
三、施工组织过程1.前期准备(1)确定施工范围: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的具体范围。
(2)制定施工计划:根据项目计划和工期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人员调配、设备安排、工序实施等。
(3)采购材料:根据施工计划和项目需求,采购所需的造林工具、苗木等材料。
(4)技术培训: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其造林技术水平。
2.施工实施(1)人员调配:根据施工计划和工序要求,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2)设备安排:根据施工计划和工序需要,安排适当的设备投入施工,如挖掘机、铲车等。
(3)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等,确保施工工地的秩序和安全。
(4)工序实施:按照施工计划,逐步实施各个工序,包括清理现场、翻土、栽种、浇水等。
(5)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如对栽种的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对施工工序进行过程管控等。
3.后期管理(1)验收工作:对施工完成的区域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维护管理:对已造林的区域进行长期维护管理,包括定期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档案整理: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档案资料,包括施工记录、验收报告、材料采购单等。
四、风险管理1.人员安全风险: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设备故障风险: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森林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 项目背景需要在此部分描述该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目的、批准和资金来源等。
同时提到该项目的重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项目目标在此部分明确说明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和预期成果。
包括森林生态保护的具体方面以及预计的改善效果。
3. 项目范围描述该项目的范围,包括施工区域、工作内容、工期等详细信息。
同时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 组织结构说明该项目的施工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情况。
此外,还需要确定内部沟通和决策机制。
5. 施工方法详细描述该项目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
包括土地开垦、种植、林草养护等相关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同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因素。
6. 资源需求列出该项目所需的各项资源,包括人员、设备、材料和资金等。
同时需要估计资源的具体数量和成本,并提出合理的利用和管理方法。
7. 风险管理分析该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包括自然灾害、技术风险和人为破坏等方面的风险。
8. 环境保护描述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包括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9. 综合管理说明对该项目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措施。
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并确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10. 工期安排制定详细的工期计划,包括主要工作节点和里程碑,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同时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11. 预算安排确定该项目的预算,包括各项费用和资金使用计划。
同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资金保障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12. 项目评估提出对该项目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包括对项目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整体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总结分析。
以上是森林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点和主要内容。
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和环境条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森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前置工作
1.工程前由施工设计人员进行现场实测,详细勘查地形地貌,确认地物、地形现状及特殊地质构造情况,掌握地形高程及倾斜方向,把握地形地势变化规律。
2.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成测量平面图、地形图及剖面图,并进行相应的测量综合分析,制定设计和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设计
1.疏伐道路
根据各类机械的使用适应范围、尺寸、质量的要求进行疏伐道路设计。
2.林道测量
按照测量六方位和纵断面要求对林道进行测量设计。
3.人工松土设计
设计挖槽的过程中,应根据适宜深度进行开挖,并按要求进行
排土和挖坑。
4.工程量确定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工程量的测算,采用不同的
计算方法进行工程量的确定。
5.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前应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制定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方法、安全防护等。
6.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前期工作及上述内容,制定森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三、结论
以上是对森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一些简单介绍,如有不明白
之处,还请多多谅解。
人工造林施工组织设计一、任务背景和目的人工造林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苗木或种子种植在特定的地点,以达到恢复森林、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经济效益的目的。
本文旨在设计人工造林施工组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总面积约1000公顷,计划种植树木约10万株。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该地区的植被,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2. 组织结构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建议设立以下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和协调,监督施工进展。
- 技术专家:提供专业的树木种植指导和技术支持。
- 施工队伍:包括苗木种植人员、土壤处理人员、浇水养护人员等。
3. 施工流程- 土壤准备:根据土壤质量和树种要求,进行土壤改良和处理,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
- 树木选种: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的树种。
- 苗木培育:通过苗圃培育苗木,确保苗木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 树木种植:按照设计方案,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树木种植,注意树木之间的间距和排列方式。
- 浇水养护:根据树木的生长需求,进行适量的浇水和养护工作。
- 监测评估:定期对已种植的树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施工资源- 人力资源:根据项目规模,合理安排施工队伍的人员数量和专业技能,确保施工质量。
- 物资采购:根据施工需要,采购苗木、土壤改良材料、水源等必要物资。
- 设备工具:根据施工流程,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挖掘机、水泵等。
5. 安全保障-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操作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 培训和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确保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6. 环境保护- 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土壤、水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生态恢复: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和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林地复绿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为了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需要进行林地复绿工程。
该工程主要包括林地改良、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内容。
本方案旨在规范林地复绿工程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
二、施工组织1. 项目负责人:由专业林业技术人员担任,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工作。
2. 施工人员:由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人员组成,包括林业技术人员、园林工程师、技术工人等。
3.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工程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4. 环保人员:负责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产生污染。
5. 监理单位: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确保施工质量。
三、施工准备1. 资源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土地资源、植物资源、水源资源、施工材料等。
2. 人员准备:培训施工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3. 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工具等,确保施工进度。
4. 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工程进度、施工程序、安全措施等。
四、施工过程1. 林地改良:对已有的林地进行改良,包括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土地平整等工作。
2. 植树造林: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包括阔叶树、针叶树、果树等。
3. 森林抚育:对新种植的树木进行管理和抚育,包括修剪树木、除草、施肥等工作。
4.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施工对环境造成破坏。
5. 安全保障: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六、竣工验收1. 施工结束后,进行竣工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
2. 验收合格后,出具竣工验收报告,确认工程的质量和成效。
3. 验收不合格的部分,必须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验收。
七、工程保养1. 完成验收后,进入工程保养阶段,确保植物的生长和成活。
2. 对新种植的树木进行周密的保养,包括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3. 定期对林地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林地的良好生长状态。
造林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一、项目概况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资源,我公司拟在某省某地展开一项造林工程,计划在该地种植一千亩树木,以恢复当地的生态平衡。
本项目总投资约为500万元,预计施工周期为一年。
二、工程内容1. 造林范围:项目选址为某省某地,总面积为1000亩,主要为荒山荒地。
2. 造林树种:根据该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如松树、柏树、柳树等。
3. 施工内容:包括疏伐清理、地面平整、栽植树苗、灌溉养护等工作。
4. 施工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施工,确保造林工程质量。
三、施工组织1. 项目负责人:由我公司派出专业的项目负责人负责统筹管理整个造林工程。
2. 施工队伍:组建专业的造林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劳务工人等。
3. 施工设备: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各种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进度。
四、施工方案1. 前期准备:进行现场勘察、测绘,确定造林范围和树种,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疏伐清理:对荒山荒地进行疏伐清理,清除杂草、树木残余等,确保栽植工作顺利进行。
3. 地面平整: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树苗生长的良好条件。
4. 栽植树苗:根据设计方案,有序栽植各类树苗,确保树木的密度和范围。
5. 灌溉养护:对栽植后的树木进行灌溉养护,保证树木的生长。
6. 施工总结: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施工质量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安全措施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 提高安全意识,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六、环境保护1. 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 循环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3. 进行施工前和施工后的环境监测,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七、经济效益1. 通过造林工程,提高当地的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原则我单位在编制该文件时认真、全面、细致地阅读了“沈海高速(福鼎段-太姥山镇)、(福鼎段-白琳镇、桐城街道、贯岭镇、山前街道)、(福鼎段-硖门乡、店下镇)森林通道森林抚育项目”的《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并深刻领会和贯彻业主对投标人的各项要求。
在全面采集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我单位多年来在同类和类似工程中的山林抚育施工经验,本着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的思想,始终坚持“遵守合同、科学施工、质量第一、服务社会”的服务宗旨,发扬我公司员工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对城建事业的饱满热情,确保按期完成合同内的各项工作,向业主、向社会呈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件编制时主要以下列原则为主:1、实施项目法施工管理。
通过对工、料、机、资金、技术、人员等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工期、质量、利润、社会信誉等的预期目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森林抚育规程》、《大连市林地管理条例》、《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的相关要求。
3、严格遵守《招标文件》中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4、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文明施工、环保施工。
第二节编制依据1.“沈海高速(福鼎段-太姥山镇)、(福鼎段-白琳镇、桐城街道、贯岭镇、山前街道)、(福鼎段-硖门乡、店下镇)森林通道森林抚育项目”《施工图纸》、《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
2.《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212-20033.《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24—1999)4.《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DB11//T213-20035.《测量规范》(GBJ50026-93);6.《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国务院)7.《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15号令)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B33-86)9.国家行业标准(林造发[2014]140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上述已列明外的国家、辽宁省颁布的有关的建设工程质量标准、规范、规程、条例、规定等。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沈海高速(福鼎段-太姥山镇)、(福鼎段-白琳镇、桐城街道、贯岭镇、山前街道)、(福鼎段-硖门乡、店下镇)森林通道森林抚育项目”施工,(福鼎段-太姥山镇)作业设计面积1063.19亩,其中补植面积335.95亩,福鼎段-白琳镇、桐城街道、贯岭镇、山前街道作业设计面积1003.31亩,其中补植面积162.94亩、福鼎段-硖门乡、店下镇作业设计面积1089.33亩,其中补植面积237.18亩。
一、抚育目的及方式:1、抚育目的:风景林抚育是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增强林分的抗雪、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促进保留林木生长,发挥森林多种效能的一种营林措施。
2、抚育方式:风景林的抚育方式主要为透光抚育,通过抚育来加强林分的透光程度,增加树木生长的营养空间。
二、林分概况:依据2012年沈海高速(福鼎段-太姥山镇)森林通道设计文本及当前的建设成效评估,结合不同地块的立地质量选址了巨尾桉、山杜英、黄花槐、乐昌含笑、柳树、木麻黄、水杉、香樟作为此次的补植树种。
依据2012年沈海高速(福鼎段-白琳镇、桐城街道、贯岭镇、山前街道)森林通道建设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文本及当前的建设成效评估,结合不同地块的立地质量选址了巨尾桉、黄花槐、乐昌含笑、木麻黄、水杉作为此次的补植树种。
依据2012年沈海高速(福鼎段-硖门乡、店下镇)森林通道建设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文本及当前的建设成效评估,结合不同地块的立地质量选址了碧桃、山杜英、黄花槐、乐昌含笑、木麻黄、水杉、紫薇作为此次的补植树种三、作业要求:合同包1:表1 沈海高速(福鼎段-太姥山镇)森林通道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要求(一)造林技术1、割灌除草及除草剂的施用割灌除草: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幼龄林中进行。
全面清理,不炼山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和藤本植物。
将林地内所有影响保留木生长的杂草、藤本全部割掉,保证保留的目的树种充分通风透光,所锄杂草沿等高线平铺于林木行间,形成水平滞留带,以防止水土流失。
作业时,注意保护珍稀濒危树木和有生长潜力的阔叶幼树,以利于调整林分结构,促其形成混交林。
施用除草剂:为了有效去除五节芒、葛藤等草本对目标树种的生长妨碍,本次设计针对部分地块的草本覆盖度采取了施用草甘磷的措施(详见附表1),在割灌除草的基础上施用药剂,每亩设计用量为200g(30%水剂),具体以所购药品说明书为准。
关于施用药剂的注意事项:(1)注意药品的喷洒范围,远离人、畜引用水源区域,防止造成毒害;(2)草甘膦为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切忌污染作物,以免造成药害;(3)在晴天,高温时用药效果好,喷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4)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注意防止药雾飘移到非目标植物上造成药害;(5)施药后3天内请勿割草、放牧和翻地并设立警示标志。
2、松土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与深层土壤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以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及时松土除草是促使幼林健康生长的一项基本措施。
3、抚育施肥为了满足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所有目的树种必须进行施肥,每株施用复合肥0.25kg。
施肥时先盖表土3-5cm,避免肥伤根,同时,确保肥料与下层土壤充分混合,挖环状沟施肥,回土覆盖。
4、补植(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挖明穴,穴规格70㎝×50㎝×50㎝。
(2)基肥为了满足绿化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造林成效,造林地块必须施基肥,每穴施1.5㎏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菌肥,施肥时要确保肥料与下层土壤充分混合,并回一层薄土。
施肥量可根据苗木规格、土壤肥力高低等因素确定。
(3)苗木本次补植的苗木规格为:巨尾桉:地径≥1m、树高≥100cm,全冠容器袋苗;木麻黄:地径≥1m、树高≥120cm,全冠容器袋苗;其余苗木的规格均为地径≥3m、树高≥200cm,全冠容器袋苗。
苗木要求全冠袋装苗,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株型端正,叶、树干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土球包装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机械损伤,无灼伤和药害等基本质量要求,带土球直径≥25厘米、干径与冠径符合设计要求。
苗木的出圃、包装、运输应符合《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24—1999)要求。
苗木的出圃、调运、使用过程中需持有“两证一签”,即“苗木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产地标签”。
外市或外县引进的苗木要求必须经过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检验,签发检疫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5、修剪与栽植1)苗木修剪种植前苗木应进行枝叶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枝条茂密苗木可适当疏枝、修剪,修枝后保持冠幅直径在50㎝以上;分枝明显、新枝着生花芽的灌木,应顺其树势适当剪切。
2)栽植栽植必须在各树种萌动前的立春前后为宜,最迟三月底前完成,选择阴天或雨天栽植。
外调苗运输时,应注意保持苗根湿润。
苗木应随调、随运、随造,苗木装卸时应轻抬轻放,以免造成损伤或散土球;容器苗种植时应去掉塑料袋(无纺布袋可以不去袋)。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居穴中央,然后培土压紧踩实。
苗木栽植时需注意选择干形饱满、冠形丰满、分枝美观的一面朝向主要视线方向,栽植深度以待植穴土壤下沉后栽植苗木根茎基本与地面平行为宜。
6、次年抚育为了提高抚育作业的成效,需要在第一次高强度抚育的基础上再进行两次简单抚育,内容包括除草、松土、施肥及对此次补植的枯死、倒伏苗木进行更替、管护。
合同包2:表1 沈海高速(福鼎段-白琳镇、桐城街道、贯岭镇、山前街道)森林通道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要求(一)造林技术1、割灌除草及除草剂的施用割灌除草: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幼龄林中进行。
全面清理,不炼山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目的树种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和藤本植物。
将林地内所有影响保留木生长的杂草、藤本全部割掉,保证保留的目的树种充分通风透光,所锄杂草沿等高线平铺于林木行间,形成水平滞留带,以防止水土流失。
作业时,注意保护珍稀濒危树木和有生长潜力的阔叶幼树,以利于调整林分结构,促其形成混交林。
施用除草剂:为了有效去除五节芒、葛藤等草本对目标树种的生长妨碍,本次设计针对部分地块的草本覆盖度采取了施用草甘磷的措施(详见附表1),在割灌除草的基础上施用药剂,每亩设计用量为200g(30%水剂),具体以所购药品说明书为准。
关于施用药剂的注意事项:(1)注意药品的喷洒范围,远离人、畜引用水源区域,防止造成毒害;(2)草甘膦为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切忌污染作物,以免造成药害;(3)在晴天,高温时用药效果好,喷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4)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注意防止药雾飘移到非目标植物上造成药害;(5)施药后3天内请勿割草、放牧和翻地并设立警示标志。
2、松土作用在于疏松表土,切断表层与深层土壤毛细管联系,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土壤的营养水平,以利于幼林的成活和生长。
及时松土除草是促使幼林健康生长的一项基本措施。
3、抚育施肥为了满足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所有目的树种必须进行施肥,每株施用复合肥0.25kg。
施肥时先盖表土3-5cm,避免肥伤根,同时,确保肥料与下层土壤充分混合,挖环状沟施肥,回土覆盖。
4、补植(1)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挖明穴,穴规格70㎝×50㎝×50㎝。
(2)基肥为了满足绿化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造林成效,造林地块必须施基肥,每穴施1.5㎏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菌肥,施肥时要确保肥料与下层土壤充分混合,并回一层薄土。
施肥量可根据苗木规格、土壤肥力高低等因素确定。
(3)苗木本次补植的苗木规格为:巨尾桉:地径≥1m、树高≥100cm,全冠容器袋苗;木麻黄:地径≥1m、树高≥120cm,全冠容器袋苗;其余苗木的规格均为地径≥3m、树高≥200cm,全冠容器袋苗。
苗木要求全冠袋装苗,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株型端正,叶、树干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土球包装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机械损伤,无灼伤和药害等基本质量要求,带土球直径≥25厘米、干径与冠径符合设计要求。
苗木的出圃、包装、运输应符合《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24—1999)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