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 制作课程表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制作课程表》教案(一)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冀教版【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是在Word 环境下的表格处理,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插入表格、单元格合并、绘制斜线表头,并进行表格编辑操作。
本节课也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
课程表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学习用品,学生的课程表大多是手抄或半手抄的,制作一份电子的、富有个性的课程表对学生来说新鲜且具有挑战。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电脑,有一定操作基础,能在Word 环境下熟练录入文字,对文章进行简单编辑排版,且已学会插入简单表格。
教学目标:1. 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Google Sheets)的基本操作,包括新建工作表、输入文字、设置单元格格式等。
2. 培养学生规划和组织信息的能力,理解课程表的作用和结构。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电子表格软件界面和基本功能。
2. 学习如何创建新的工作表。
3. 学习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和数字。
4. 学习设置单元格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
5. 学习插入表格和调整表格大小。
6. 学习保存和打开已创建的课程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我们每天的课程是如何安排的?”引入课程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课程表的作用。
2. 认识软件:展示电子表格软件界面,介绍菜单栏、工具栏、工作表等基本元素。
3. 新建工作表:指导学生操作软件,新建一个工作表。
4. 输入内容:学生在指定的单元格中输入课程名称、时间等信息,教师巡回指导。
5. 设置格式:教师演示如何设置单元格格式,然后学生尝试自己操作,如改变字体、字号、颜色等。
6. 插入表格:教师演示如何插入表格和调整表格大小,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7. 保存和打开:学生保存自己的课程表,然后尝试打开已保存的文件。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我是小小编辑员活动设计课程表课程表:小小编辑员活动设计课程名称:认识编辑员的工作时间:60分钟课程目标:1. 介绍编辑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2. 激发学生对编辑员职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编辑能力和观察力。
课程内容: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编辑员的工作。
-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编辑员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引导学生思考编辑员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2. 了解编辑员的工作(20分钟)- 分发简单的杂志或报纸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编辑员的工作成果。
- 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喜欢的杂志或报纸文章。
- 学生分享的同时,老师补充解释编辑员在编辑文章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技巧。
3. 角色扮演(15分钟)- 向学生介绍编辑员的角色扮演游戏。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编辑团队。
- 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简短的文章进行编辑,包括修改错别字、调整句子结构等。
- 学生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辑,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4. 评价与总结(15分钟)- 学生团队展示他们所编辑的文章,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 老师提供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设性的意见。
- 老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编辑员的重要性和可塑性。
结束语:通过这堂课,我们带领学生了解了编辑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激发了他们对这个职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编辑能力和观察力。
这些技能对学生在日后的写作和沟通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学生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编辑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制作课程表第一节课:介绍信息技术教案制作的重要性时长:60分钟课程内容:1. 引入信息技术教案制作的概念,解释为什么需要制作教案。
2. 探讨信息技术教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3. 解释教案的组成部分和格式要求。
4. 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主题准备制作教案的实践。
第二节课:教授教案制作的基本步骤时长:60分钟课程内容:1. 了解教案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等。
2. 详细讲解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教案,让学生参与其中。
第三节课:教案制作中的需求分析时长:60分钟课程内容:1. 解释需求分析在教案制作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分析学生的需求,包括年龄特点、学习背景、兴趣等。
3. 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的练习。
4. 学生结合案例进行需求分析,互相交流和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节课:教案制作中的教学目标设定和教学内容选择时长:60分钟课程内容:1. 解释教学目标设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3. 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4. 示例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目标设定的方法。
第五节课:教案制作中的教学策略设计时长:60分钟课程内容:1. 介绍教学策略设计的概念。
2. 讲解常用的教学策略,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合作学习等。
3. 指导学生选择和设计适合的教学策略。
4. 学生分组设计教学策略,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
第六节课:教案制作中的教学评价时长:60分钟课程内容:1. 引入教学评价的概念,解释为什么需要对教学进行评价。
2. 探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小组合作、作业等。
3. 解释如何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评价。
4. 学生设计教学评价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备注:以上教学时间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此外,每节课结束时都可以留出时间进行讨论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教案制作的理解和应用。
信息技术教案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表格作用。
(2)利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化手段,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表格插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四、导入:
出示一份WORD课程表吗?你们想做到这么漂亮吗?
光靠平常的方式排版不能做到,我们必须依靠表格才能做到。
五、新授:
1、插入表格
Word提供了文档中表格的制作工具,平时,我们制作通讯录等就必须使
用表格,这样比较方便,而且美观。
对照书上的提示,完成表格练一练。
教师巡回指导。
快速创建简单表格
1.单击要创建表格的位置。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
3.拖动鼠标,选定所需的行、列数。
注意可以使用“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命令来为表格应用边框、字体和底纹等格式,从而达到快速美化表格外观的目的。
六、小结:
今天学习了插入表格与文本框,这样可以使我们以后用WORD制作的作品更加漂亮,以后在使用WORD时,我们要用好这些功能,争取办一份自己的小报。
1。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制作课程表闽教版1.认知目的(1)先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看法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制造复杂的表格;(2)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表格。
2.技艺目的(1)了解表格的3种制造方法:应用快捷按钮制表、用菜单命令制表、手动绘制表格;(2)掌握菜单命令及手绘方法绘制〝课程表〞;(3)能熟练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3.情感目的(1)培育先生的学习兴味和自主学习才干、相互协作的才干;(2)培育先生应用网络学习的兴味和才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表格的制造方法;对表格的复杂编辑和前期修饰。
教学难点:表格的编辑和修饰。
4教学进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创设情境,新课导入上课前教员在之前问少先队辅导要十几张香港迪斯尼乐的抽奖卷。
(抽奖卷内要填写团体资料的表格),引导先生回答要抽奖必需先填写好这份表格,通知先生只要明天表现好而且幸运的同窗才无时机失掉。
并且明白评奖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分竞赛,获胜的组每人一张)经过提问:生活中还能见到什么要的表格?(抢答) 在此进程中,让先生领悟表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意义,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
用word文档出示〝开阔视野〞中的表格内容,让先生观察。
揭题:生活中经常都要用到表格,如通讯录、课程表、效果统计表等,如何在word中制造表格呢? 我们明天就来学习«制造复杂表格»。
活动2【活动】活动一:制造空表格引导先生细心阅读课本资料,了解表格的常用名词及表格组成,总结出课本给出制造方法: 方法一:应用工具〝拔出表格〞按钮。
方法二:应用菜单完成。
(先生展现自己的发现,并总结方法)教员小结:1、表格是由行和列组成的,横的称为行,竖的称为列,行与列相交的方格称为单元格。
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数字、文字等外容。
2、制表的方法并提出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可以手绘表格。
(了解上述两种方法的运用状况)活动3【活动】活动二:表格的编辑引导先生对课本P59中对比观察后,发现效果: 1.多了2列,怎样插出列、行? 2.怎样兼并单元格? (提示:想完成操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小组讨论)入手实际插出列,兼并单元格 (先生展现自己的方法,后小结) 实际中体会先单元格后操作的方法小结:方法一:应用菜单完成;方法二:快捷菜单完成; (兼并出错的效果提出:拆分单元格)提示:多个单元格能并在一同,也可以将一个单元格拆分红多个。
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3课《制作课程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制作课程表》是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制作个人课程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如插入行、列、单元格,输入数据,调整单元格大小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设置单元格格式,如字体、颜色、对齐方式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等。
但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本操作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设置单元格格式;–能够独立制作个人课程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插入行、列、单元格,输入数据,调整单元格大小等。
2.难点:设置单元格格式,如字体、颜色、对齐方式等。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教师提出制作个人课程表的任务,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电子表格的制作方法。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子表格的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软件;2.准备个人课程表的样本;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任务:制作个人课程表。
–提问:你们知道课程表有什么作用吗?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制作好的个人课程表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课程表的组成部分,如时间、科目、节次等。
陕教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我的课程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课程表,了解课程表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和编辑技能,能够制作个人的课程表。
3.学习使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熟悉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制作表格的基本操作和编辑技能。
2.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能够使用计算机或平板电脑制作个人的课程表。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程1.引入:上课时让学生看看老师的课程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明确每天都有哪些课程,以及每个课程的上课时间和内容。
2.问题导入:老师询问学生每天都有哪些课程,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自己的课程表。
2.知识讲解1.讲解表格的基本操作:打开电脑或平板电脑,打开空白文档,点击“插入”按钮,在下拉菜单中点击“表格”,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插入表格”,输入课程表中的各项内容。
2.讲解表格编辑技能: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修改表格的各个属性,例如修改表格的行和列,设置表格的样式与排版等内容。
3.练习操作1.让学生就课堂上的课程制作个人的课程表。
为了方便操作,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制作,同时老师也可以在黑板上展示这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制作课程表的过程。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时间和内容安排,为每个课程设置下拉菜单,方便选择和编辑。
4.总结回顾1.让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课程表,以此相互学习和交流。
2.在交流的同时,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课程表的基本操作和编辑技能。
四、教学评估1.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课程表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价,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2.老师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课程表中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以检验学生对于时间安排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表格编辑技巧并不理想,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和掌握该操作。
如果时间有限,添加表格模板和演示,可能会更有效的帮助他们理解制作个人课程表的操作步骤,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