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王财贵《经典教育》理念文字版王财贵,博士,著名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
,台湾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
台湾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4 年,王财贵博士开始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诵经活动,后又行走于大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激情演讲千余场,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儿童读经诵经人数由起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今天的100余万人。
2001年12月,记者就看过王财贵博士于2001年7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VCD光盘,并为人们称作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所震撼。
记者也曾看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对王财贵博士的精彩报道,也被这一”全球推广读经第一- 人”的精神所感召。
采访王财贵博士,就成了记者近年来的一一个心愿。
2005年10月中旬,王财贵博士专程来鲁讲学,在泉城济南,记者终于如愿以偿,对他进行了专访。
.时机:越早越好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似乎早成定论,那就是从六七岁入学之日始。
而作为教学内容的课本,也从小学一年级方才登堂入室。
学前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堂而皇之地走进幼儿园的课堂:游戏,才是其”教学的主体内容。
“五四”以降,对于这- -”定律"鲜有质疑的声音。
王财贵博士则是这一-”定律”的挑战者:而同时,他还成了”学习时机越早越好”的建构者与倡导者。
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教育时机则是生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孩子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开始,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的潜能,甚至是一生的发展。
所以,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容忽视。
犹如宇宙有一定运转规律-一样,人的发展也有一一个大体的定数。
违背这- -定数,或者逆道而行,近则失却学习大智大慧的机遇,远则失却终生发展的文化空间。
那么,学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王财贵博:士认为,学习应当从有生命的时候开始。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一的"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这个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人并不一定能够尽其性,所以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之性,这个就是一种教育,尽自己的性,然后尽所有人的性,这就是教化。
所以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呢,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的化育,赞天地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赞天地化育就是人通于天,人德通于天德,所以,能尽其性,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与自己和谐,能尽人之性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能尽物之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赞天地的化育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那么现代西方人讲这些和谐,我们叹为至理名言,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它是至理名言呢?因为它确实是合乎人的内在心灵的追求,而合乎内在心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
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怎么了解人性?我们必须把它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面对这些内容,假如我们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尽了这些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尽了人性。
全面性:人性中有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就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
第一个是我们很难了解人性,因为程子(程伊川)说: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
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于是人就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产生,那么人生而静,就是"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静的,你还没有感于物的时候,你的心是静的,这个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中"以上不容说,意思也就说,那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不许你随便说的。
用一个不可诤法,就是不容争辩的方法,来讲人性的内涵,从人性的内涵来了解人性。
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人性内涵,我们从这个内涵大体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体可以把握到,虽不中不远矣。
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一的"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这个所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人并不一定能够尽其性,所以能尽其性然后能尽人之性,这个就是一种教育,尽自己的性,然后尽所有人的性,这就是教化。
所以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呢,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能赞天地的化育,赞天地化育则能与天地参矣,赞天地化育就是人通于天,人德通于天德,所以,能尽其性,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自己与自己沟通,自己与自己和谐,能尽人之性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
能尽物之性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赞天地的化育就是人与宇宙的和谐,那么现代西方人讲这些和谐,我们叹为至理名言,为什么我们会赞叹它是至理名言呢?因为它确实是合乎人的内在心灵的追求,而合乎内在心灵的追求,我们可以说是本于人性而起的追求。
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怎么了解人性?我们必须把它的内容说出来,然后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面对这些内容,假如我们面对这些内容,我们尽了这些内容,我们或许可以说我们尽了人性。
全面性:人性中有两个性质,两个性质就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尤其是站在教育的立场上。
第一个是我们很难了解人性,因为程子(程伊川)说: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
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于是人就有许许多多的活动产生,那么人生而静,就是"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静的,你还没有感于物的时候,你的心是静的,这个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个"中"以上不容说,意思也就说,那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形而上学的领域,所以人性是不许你随便说的。
用一个不可诤法,就是不容争辩的方法,来讲人性的内涵,从人性的内涵来了解人性。
人类已经表现出来的人性内涵,我们从这个内涵大体上可以把握到人性,大体可以把握到,虽不中不远矣。
王財貴先生與“兒童讀經”文/方哲萱他說,教育是很簡單的,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說,數學是不用教的,品德是不可以教的;他說,我們一百年來,教育都走錯了路。
一九九四年,現任臺中教育大學語教系副教授的王財貴先生,開始向海內外華人地區推廣他思索多年的一種教育方式,即利用十三歲之前的兒童時期,大量誦讀經典書籍,簡稱“兒童讀經教育”。
十五年後,讀經的風氣已經遍及全球,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在讀經。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大陸地區,就有超過五千萬的兒童從中受益。
隨著讀經教育越來越廣泛的為人們所接受,針對其而來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有人說,這是一種壓抑兒童個性的教育,王財貴先生說恰恰相反,這正是符合兒童天性的教育;有人說,這是填鴨式的教育,他說不,孩子的胃口正大得不得了,應謂之填牛,該填的時候不填,他反而會餓死;有人說,你是在推廣國學,他說我不是為推廣國學而來,我是為了繼承全人類的智慧而來;有人說,你是教育專家,他說專家只是研究某方面的學問,而我照顧人性的全面,我是通家;有人說,你一定遇到不少困難,他說沒有,沒有任何困難,一帆風順、勢如破竹......可是,他的理論又明明違反常識,他說,教育是很簡單的,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要培養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他說,數學是不用教的,品德是不可以教的,他說,我們一百年來,教育都走錯了路。
於是,有人說他顛覆現行教育體制,但是他說,我不顛覆任何體制,甚至不反對任何一種教育理論,有人說你是在做逆向思考,他說,我在做正向思考,我順著人性去思考,就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這難道不是大言不慚嗎?難道真的是舉世皆夢一人獨醒嗎?不,在全世界所進行的一千餘場演講中,王財貴先生在每一次演講的開始,都反復強調:我不是來推廣我自己的理論,只是來說出每個人心中都想過的問題,這個簡單的道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只是他假裝不知道,如果你原本想的和我想的一樣,那麼,你就不是依照我說的去做,而是依照你自己的良心去做,你不是為我而做,而是為你自己而做,因為你心裏原來就是這樣想的,因為你的良知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去做!整个中国十几亿人口,不要多,只要五亿人口,都在半年之内读完“论语一百”,中华民族一定就不一样,我们民族复兴的日子就到来了!與王財貴先生的初次謀面是西歷2006年,在北京機場,那時我曾在網上看過他的演講視頻,但一見之下,差點沒認出來,因為,他老了許多,頭發也白了。
王财贵和他的儿童读经教育———与经典同行,和圣人为伴一、缘起二、王财贵简介王财贵先生,字季谦,1949年4月10日出生,台湾省台南县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当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师事隐者掌牧发先生、书法家王恺和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
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
国立台中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台湾汉学教育协会会长。
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
1994年, 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运动,开始致力于推广事业。
15年来,在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欧洲、澳洲及大陆地区公益演讲千余场。
2001年7月24日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经典导读讲座”,被誉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掀起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的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000万儿童从中受益。
王财贵教授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师者。
三、读经教育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学者引述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说:「中国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之下太过重视升学考试,以致于造成了『以智毁德、以智毁体、以试毁智』的结果。
」过度注重升学考试而毁了德、智、体三育,乍听之下,或许是有点惊世骇俗、危言耸听,可仔细玩味之后却实在是一针见血的伟言谠论。
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教育,升学主义大行其道,文凭主义到处充斥,师长们竞相以考高分、中第一志愿期勉自己的子弟,莘莘学子们朝夕苦读为的也只是高中金榜、荣登名校。
这样的教育,究其实不外追求「功名利禄」四个字而已。
彷佛人生的价值,除功、名、利、禄外,其余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
真、善、美等更高的价值,往往只是教科书中供人凭吊的远古遗训;理性、尊重、合作等美好的行为,往往也只是公民课本上聊备一格的道德教条。
一旦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投入真实又现实的社会,一切只能向「钱」看,拚了命只为把「权」抓,谁教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侏罗纪公园」?在这样一个「失落的世界」里,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
孩子读经,不懂怎么办?QQ群:227449608,欢迎您加入,请与我们一起学习、交流、进步!共同见证和分享孩子的快乐成长!和我们一起读经的家庭越来越多,关于理解经典的问题,大家早就已经接受了。
可是,还有很多初入门的家长,多次对孩子不能理解而读经,产生很大的疑问和困扰,甚至阻碍了他们加入读经行列的脚步。
那么,这里我专门借用杨定一博士的访谈,回答一下:孩子读经,不理解怎么办?杨定一博士最早在美国接触到读经教育。
十几年前王财贵博士在美国的讲座有三场是杨定一博士所主办。
王财贵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和杨博士的交往:我十多年前去美国演讲读经,就是他主办的,他开车,他主持,一连三个晚上,住在他家。
他第一晚跟我说:他十九岁时,就读过至少一万本书,但现在想起来,不如经典一部。
他那天晚上开始背《老子》,并开始教他的子女读经。
读经让孩子和智者心灵沟通作者:杨定一出处:天下杂志420期2009/04 作者介绍:楊定一: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的女婿、长庚生技董事长。
杨定一宛若科学奇才。
他13岁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巴西医学院、21岁在美国拿到双博士,曾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谘询委员。
他在研究上屡有突破,如:发现免疫细胞的穿孔素(perforin)机制、破解奈米细菌的科学悬案。
近年来,杨定一开始推广全面预防医学、儿童读经教育,并利用研发出的奈米材质,协助瓜地马拉的穷人建屋。
读经可以让古圣先贤的智慧直接和孩子的心灵沟通,帮孩子成为一个感恩、慈悲且充满服务心的完整个体。
问:多年来您花了不少心思在推广儿童读经,为何您如此重视这个项目?答:孩子是我们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只有一次,我们不仅要满足他们身体上的成长需求,且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发展创意潜能(creativity potential),充分体会道德与智慧,并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与人生方向。
要达到这目标并不容易,需要父母和孩子完全的投入与配合,并以开放的心胸采纳种种最先进且有效的方法。
王财贵经典诵读理论摘要(一)1.读经的理念: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2.读经的作用:(一)能提高学习能力:读经时间长的孩子,兴趣大,成绩高,学习能力强。
初一初二的有几个读经的孩子,能够在二十八天时间里,自学完四册书,考试成绩在八十分以上。
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读经,开发了大脑。
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了。
有学习能力有学习兴趣的人,要学习学校的功课太简单了。
如果他要是没兴趣,你就说是逼,学也学不完,别说掌握。
(二)读经能培养起睿智完善的人格:让孩子读经典,培养起睿智完善的人格。
读经没有把孩子读呆,女孩子太聪明了,专注能力很差,但通过读经解决了。
读经把一个好动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动静自如的孩子,只有满腹经纶的时候他才有智慧。
智慧不分古今。
读不读经是方向问题,读经中出现的问题是方法问题。
3.经典诵读的最佳时期:教的时期,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儿童时期,13岁以下。
教育是对生命的开发,就应该从有生命的那一天开始。
胎儿时孩子就能听。
胎儿时可以让孩子听经典音乐,听经典诵读。
出生后,继续进行音乐读经,美术读经,即把世界名乐名画让孩子反复听,反复看。
读经就是在儿童两三岁时就开始教读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反复读,直到背下来,成为一生学问的基础。
此外,没有别的方法。
4.读哪些经典。
经典诵读的层次:最高层次: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第二层次:《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层次: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第四层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童蒙经典。
以及其它民族的经典。
以上内容全部教完,因为它们已经是经典中的经典了。
5.怎样教孩子读经典才有效:(一)父母跟老师的热情,要热情,孩子才会热情。
大人或老师如果觉得枯燥,也会影响到孩子觉得枯燥;你越感觉到不能做,是勉强的,孩子他也就是勉强做。
你越热情,孩子越热情。
所以需要非常热情的父母或老师来教。
这就是教育的心法。
(二)孩子有同伴,一个人读他会认为增加负担而不愿读。
在读经教育的方法上,尤其对于老师的要求上,从来只注重他有没有天性的灵明,有没有“智慧”,而非注重“才华”。
因为,有没有智慧,是教育成败的核心力量。
而才华,只是外围的配备。
深圳儒愿学堂的蔡孟曹老师也谈过他在办读经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深刻反省:“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读经。
就像王教授在‘教育的智慧’里面讲到,生命都是好学的,生命都是向上的。
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不可救药,那么孩子可能真的无药可救。
所以读经老师,最好就是坐在那里读自己的经,不要管孩子太多,只要不影响别人就好,只要孩子在读经课堂上,相信他一定会读经的。
只要读一点,就赏识他,再鼓励他读,让他找到成就感就是读经最大的乐趣。
在我们学堂也出现过孩子打架的事。
我是心平气和面对他们并安慰他们,问清楚事情的经过,当一个孩子把刚才打架的过程描述一遍,虽然有不满但他也已经在反省了,然后再问另一个孩子,刚才的情况是怎么样,他也说一遍,另一个孩子也完完全全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人本就有很强的反省能力,出现问题后老师是要引导他们自我反省、承认错误、原谅别人进而彼此道歉,其实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灵已经在成长了。
如果情形较严重,为了避免以后再发生,老师应该给他们一点警戒,就是打手心,只要我们理性,大部分孩子这时候是愿意接受惩罚的,当孩子把手伸过来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跟他讲——如果很疼,你就哭,我想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有些父母和老师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恶狠狠的说,我打死你都不准哭,我想这是不理性的,这是对生命的亵渎。
所以,当我们能够理性去面对孩子的时候,犯错的孩子的心中是愿意接受惩罚的,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感动的,而不是愤怒的、憎恨的。
我一直希望所有的学生面对我的时候,他是内心是快乐的、从容的,而不是害怕的、紧张的。
只要我们理性面对,孩子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他自己会承认的,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会越变越好,越来越懂事,如果我们觉得某个孩子不可救药,那么这个孩子可能真的无药可救。
王财贵先生读经教育学原理归纳总结(方哲萱)儿童读经——教育的智慧学“什麼叫作教育的理想?就是依照道理而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假如知道了教育的理想,还能够按照这个理想而去实施,那麼,你就完成了一种理想的教育。
”——摘自王财贵教授登丰演讲稿一、读经教育学基本原理1、以开发人性为目的2、十字打开,兼顾教育的全面性和历程性3、把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4、读经教育的四个标准: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5、读经教育的五个特质: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扩展性、操作的简易性、例证的广大性、教育的笼罩性“吾人以为,如果单纯从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说问题,而没有一个改革教育的总的纲领,则无实益。
如果有一个根本的总的改革教育的纲领,那麽在此纲领的笼罩下,那些以前成问题的枝节的、外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或许能有妥当的解决办法或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从而不再成为问题矣。
但其总的纲领,吾人却当从人性之高度予以深思,以人性的标凖去善加衡量与抉择。
当今中国,乃至於全世界,所面临的教育苦恼,乃是出於教育思想之偏离人性之本质而造成的,这是属於思想性的、哲学性的、典范性的失落。
如果不从根本上作系统的转向,只在枝微末节上欲求修订,则不但无济於「长期发展」,且致治丝益棼,最终贻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与进步之大好契机。
如果教育改革能从根本上着力、能触及问题背后的根源,则走出目前教育所面对之困局,则并非困难之事。
一切枝微末节上的困难与问题,亦将随着根本问题之解决,而得迎刃而解也。
因此,吾人当注目於根本理念之转变,从此处下力即可正本清源,即可令教育起死回生,人才从而可以得而辈出,造就堂正优雅足以作为世界典范的新中国。
”——摘自《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建言》二、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人类语文教育新典范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1、胎教:古典音乐、中文经典诵读、英文经典诵读,24小时不间断播放。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儿童中西文化经典导读王财贵教授著不论在理论或实例,都说明财贵兄读经的理念值得支持,值得大家共同来推行。
当然,今天的知识发展极为多元,我们不会固陋的说…读经万能‟,也不会认为只有读经最重要。
我们要强调的是读经适合儿童的心灵,它至少对儿童的语文能力很有助益,我们要肯定它的效益,不能以一己的成见剥夺了儿童应有的学习权力。
···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王财贵教授著宏愿的落实—代序敬告读者第一节…读经‟问题之出现第二节读经之意义第三节成人读经之基本理论第四节成人读经的具体方法第五节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第六节儿童读经的实务之一:(教材问题)第七节儿童读经实务之二:(教法问题)第八节如何开设…儿童读经班‟?附录一:社会读经风气推广中心简介附录二:媒体报导选录(一)附录三:媒体报导选录(二)附录四:媒体报导选录(三)附录五:媒体报导选录(四)附录六:…大字注音经典诵读本系列‟出版说明宏愿的落实—代序王财贵兄推广儿童读经多年,我在友人口传及媒体的报导中得知他的抱负与理念,除了佩服他的眼光与毅力,也十分欣赏他的看法与做法。
但总觉得可惜:他的理想只在社会上推广,没有计划性的进入学习环境最好的学校。
及至去年(民国八十三年)八月,台中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延聘他来任教,我并请他在语文教学中心擘划儿童读经的业务,主要的对象便是本院辅导区内的学校。
他从此便更忙碌,四处奔走,苦口婆心,为他的推广读经大业而努力。
财贵兄推广读经,有人热心支持,有人冷漠,也有人反对。
反对的理由之一,是…儿童背诵妨害理解‟。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王财贵博士:生于一九四九年四月十日,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倡者。
下文就是他在北师大演讲的实录,作为教师、作为父母,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好好看一看开篇今天我之所以来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件事情——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所谓的老师要有“爱心、恒心、耐心”,这些“三心二意”是不需要这么强调的。
我们只是不了解教育的本质——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纯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
有许多老师,有许多家长,一直在残害,在障碍我们的孩子。
所以使我们国家没有人才,从今以后,不要再那么努力了。
不要努力去障碍我们的孩子,千万、千万!拜托、拜托!要怎么样做到愉快轻松的跟小朋友一起成长?我请大家先看一段录影带,这是六年前的带子。
前几个礼拜,我们播送了一代新儒学大师牟宗三专题,对牟先生一生为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深感佩服。
牟先生认为,对现在社会弊病的救治,中国传统文化该是一帖良方,但是如何落实呢?现在他的嫡传弟子王财贵,正在推动一项复兴传统文化活动。
从根本上救起我们未来的主人翁。
这个方法不但可以使小朋友学习成绩进步,还可以开发增进儿童的智慧,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请看记者胡春玉、肖瑞华的报道:“这里是台北市中正国小四年级二班的小朋友,他们每天的早自习,都是在读诵四书。
而这里是复兴街的一个社区妈妈的家里,小朋友下课后聚在一起也是在读《老子》、《庄子》、《论语》这些一般人认为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
小朋友不但朗朗上口,有的甚至能背整本《老子》,半本《论语》了。
全省目前初步估计,大概有五千个小朋友,正在接受读经训练。
这些小朋友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读经教育,不但国语能长足进步,有的竟然也从经典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令许多家长及老师又惊又喜。
王财贵教授的“三百读经法”:所谓‘三百’,乃是三个‘一百’,即: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的孩子都得‘一百分’!这样就真有点‘读经’的味道了。
兹稍作说明如下:首先,‘每天进度一百个字’:‘一百字’,大概如论语的前三章( 含标题及序号计有九十八个字),或老子的第一第二两章( 含标目计一百五十三字),或唐诗前两首( 含标题作者计一百零三字),或论语一章配老子一章( 计一百零三字) 等等。
如果怕初学者一时背不来,从五十个字开始也可以,视其能力逐次增加。
但是千万不要低估了儿童的能力,千万不要因为大人自已背不来,就想当然尔地认为儿童也不行,于是平白地浪费了他的大好时光。
请静心计算一下,每天一百个字,一年若只算三百天,只要一年功夫,即有三万个经典文字在生命里,一辈子也就很够用了。
何况读个五六年,人才尽自此中出矣!其次,‘念一百遍’:一百个字左右的经文,中等资质的儿童大约反覆五十遍就会背。
( 上等资质过目不忘者不列入一般考虑) 而一般人正常念书的速度是每分钟两百个字,一百个字的功课,一分钟可以念两遍,( 念熟后每分钟甚至可以达到四五遍之多),念一百遍最大需求是五十分钟。
加上每天最好把前五天的五百字连起来复习,复习一次约两分钟,用十分钟复习五次,逐次前进,就可以终身不忘。
所以家长或老师的教学责任,便是想办法让他有大约六十分钟的读经时间。
而这六十分钟并不需要整段连续,用零碎时间,效果一样好。
家长可以安排上学前、放学后、饭前、饭后、睡前等各十几分钟。
学校级任老师更容易挪出各种小时间,如早自习十五分钟、每节打上课铃后五分钟,合计己将近四五十分钟,课后作业再指派念十五分钟( 三十遍),即超过需求了。
再说,‘每天每人都得一百分’:‘读经’本是可喜可悦的事。
如果儿童读经读得不喜悦,便是老师教坏了。
好的读经老师不仅应让儿童喜悦,而且要让他有双重喜悦:第一重是让他有学习的成就感,第二重是给他精神奖励。
王财贵读经规划一、从人性出发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各位朋友,大家好!(鼓掌)本来过年是要休息的,不过,因为朋友的热情,就不让我休息(笑)。
我在过年时节,有机会跟这么多关心教育的朋友见面,其实也舍不得休息,我很乐意来跟大家谈一谈。
读经教育,有些人还是不很了解,或许是因为我们还有些意思没有完全表示——虽然我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场演讲,但大部分演讲都在宣导基础理论,今天好像给我一个比较特别的题目,要我把读经教育构想中的全程规划来作一个完整报告,所以今天的演讲是很特别的。
有关读经教育,我讲过一千场了,今天是第一千零一场,今天最特别,所以,今天参加的朋友都是很有福气的,(鼓掌)。
其实说特别也无所谓特别,西方有句谚语说:「天地间没有任何新鲜的事物,没有任何特别的东西。
」但现在我们讲读经教育,好像对于当前,也可以说对中华民族一百年来,乃至于对西方三百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就是比起当前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西方的教育体制——读经教育好像显得非常特别。
不过,我刚才说,天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尤其是讲教育、办教育,本来就不可以特别,它是最平实的东西,哪一个人在教育中耍花样,哪一个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给教育做一些特别的不一样的新鲜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与做法,通通都是违反教育本质的胡作非为。
因为教育是「按照人性开发人性」的工程,而普天之下,千古以来,人性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别,没有古代跟现代的差别,也不可以有东方和西方的差别。
天下间任何事情,总起来只是一个道理。
将天下所有的事,总起来看成是一个道理,就好像朱子所说的「统体一太极」,从这个总体的道理,下放出来,有许多个别的事物,每一个个别的事务,也都有它的道理,这叫「物物一太极」。
人生在天地之中,天地以道理来运转,人生也以道理而存在,要把人生过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按照做人的道理,这做人的道理就是「人性」。
我们开发人的人性,教出合乎人性的人,这一种工作叫做「教育」。
读经教育的基本原理
一的、二性、三原则、四标准、五特质
一的:
就是一个目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性,教育要针对人性,要开发人性,使人性能够展露出来,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
二性:
一是人性的内涵的全面性:用人类文化的全面性来了解。
二是人性发展的历程性、全历程、整个历程。
三原则:
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方法,教最恰当的教材。
四标准(四法印):
老实读经:第一是读真正的经,就是内容,第二是只管读,没有别的花样,花样越少越好,就是方法。
及早读经:第一是从胎儿开始,第二是越早越好,早到什么时候?就尽量的早,从你知道那一天开始。
大量读经:包括三个范围:第一个就字数大量,第二个反复遍数大量,第三个时间大量。
快乐读经:假如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应该是快乐的。
五个特质:
第一个:读经理论的原理性或理论的深刻性。
第二个:读经理论内容的完整性、扩展性。
第三个:操作的简易性。
第四个:例证、验证的广大性。
第五个:读经教育的涵盖性。
许永贵整理
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