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定义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6
一、实验背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据集作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数据集的质量,分析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数据集的质量;2. 分析数据集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 探讨数据集改进方法。
三、实验方法1. 数据集选择本实验选择了三个不同领域的数据集,分别为:(1)Iris数据集:花卉分类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4个特征;(2)MNIST数据集:手写数字数据集,包含60000个训练样本和10000个测试样本,每个样本包含28x28像素的灰度图像;(3)MovieLens数据集:电影评分数据集,包含100000条用户对电影的评分数据。
2. 数据集质量评估(1)数据集完整性:检查数据集中是否存在缺失值、重复值等;(2)数据集一致性:分析数据集中是否存在矛盾或异常值;(3)数据集分布:分析数据集中各个特征的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偏斜或异常分布。
3. 实验结果分析(1)数据集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三个数据集进行实验,发现数据集质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以Iris数据集为例,当数据集中存在缺失值时,分类算法的准确率会下降;当数据集中存在矛盾或异常值时,算法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2)数据集改进方法针对数据集质量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方法:1. 数据清洗:去除数据集中的缺失值、重复值、异常值等;2. 数据标准化:对数据集中的各个特征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相同的量纲;3. 数据增强:通过数据变换、过采样等方法增加数据集的多样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集质量评估结果(1)Iris数据集:存在少量缺失值和异常值;(2)MNIST数据集:数据集较为完整,但存在部分异常值;(3)MovieLens数据集:数据集完整,但存在少量异常值。
2. 实验结果分析(1)Iris数据集:通过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分类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5%;(2)MNIST数据集:通过数据增强和标准化处理,分类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10%;(3)MovieLens数据集:通过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处理,推荐算法的准确率提高了8%。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班级:信管一班学号:201051018姓名:史孟晨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一、实验题目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输出实验结果。
(15分)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1.修改算法。
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
(15分)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
(45分))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Score.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M 6#define N 3struct student{ char name[10];int number;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flag=1,i;struct student temp;while(flag){ flag=0;for(i=1;i<n-1;i+=2) /*对所有奇数项进行一遍比较*/ if (a[i].score[j]>a[i+1].score[j]){ temp=a[i];a[i]=a[i+1];a[i+1]=temp;flag=1;}for(i=0;i<n-1;i+=2) /*对所有偶数项进行一遍比较*/if (a[i].score[j]>a[i+1].score[j]){ temp=a[i];a[i]=a[i+1];a[i+1]=temp;flag=1;}}}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i,k;printf(“ 奇偶交换成绩 %d 排序表",j+1);printf("\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分数\n");k=1;for(i=0;k<N&&i<n;i++){ if(i>0&&a[i].score[j]!=a[i-1].score[j])k++;p rintf(" %4d ",k);p rintf("%4d",a[i].number);p rintf(" %s",a[i].name);p rintf(" %6d",a[i].score[j]);p rintf("\n");}}main(){ int i,j,k;for (i=0;i<M;i++) /*输入每个学生信息*/{ printf("请输入第 %d 名学生分数: ",i+1);printf("\n"); printf("姓名: ");s canf("%s",stu[i].name);printf("编号: ");scanf("%4d",&stu[i].number);printf("数据结构: ");scanf("%4d",&stu[i].score[0]);printf("离散数学: ");scanf("%4d",&stu[i].score[1]);printf("大学英语: ");scanf("%4d",&stu[i].score[2]);}for(i=0;i<M;i++) /*计算每个学生总分*/{ stu[i].score[N]=0;for(j=0;j<N;j++)stu[i].score[N]+=stu[i].score[j];}changesort(stu,M,N); /*对总分进行排序*/printf(" 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n"); k=1;for(i=0;i<M;i++){ if(i>0&&stu[i].score[N]!=stu[i-1].score[N])k++;printf("%4d",k);printf(" %4d",stu[i].number);printf(" %s",stu[i].name);for(j=0;j<N+1;j++)printf(" %6d",stu[i].score[j]);printf("\n");}changesort(stu,M,0); /*对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0); /*输出数据结构前 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1); /*对离散数学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1); /*输出离散数学前 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2); /*对大学英语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2); /*输出大学英语前 3 名同学成绩*/}源代码结果:请输入第1 名学生分数: 姓名: 史孟晨编号: 01数据结构: 87离散数学: 90大学英语: 78请输入第2 名学生分数: 姓名: 袁欣编号: 02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80大学英语: 92请输入第 3 名学生分数: 姓名: 赵宇编号: 03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5请输入第4 名学生分数: 姓名: 滕芷编号: 04数据结构: 79离散数学: 84大学英语: 88请输入第5 名学生分数: 姓名: 张一析编号: 05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68大学英语: 91请输入第6 名学生分数: 姓名: 白晓彤编号: 06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0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1 5 张一析78 68 91 2372 2 袁欣78 80 92 2503 4 滕芷79 84 88 2514 6 白晓彤88 76 90 2545 1 史孟晨87 90 78 2556 3 赵宇88 76 95 259 奇偶交换成绩1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5 张一析781 2 袁欣782 4 滕芷793 1 史孟晨87奇偶交换成绩2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5 张一析682 6 白晓彤762 3 赵宇763 2 袁欣80奇偶交换成绩3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1 史孟晨782 4 滕芷883 6 白晓彤90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M 6#define N 3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struct student{char name[10];int number;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stu[M];main(){int i,j,k;for (i=0;i<M;i++) /*输入每个学生信息*/{printf("请输入第%d 名学生分数: ",i+1);printf("\n");printf("姓名: ");scanf("%s",stu[i].name);printf("编号: ");scanf("%4d",&stu[i].number);printf("数据结构: ");scanf("%4d",&stu[i].score[0]);printf("离散数学: ");scanf("%4d",&stu[i].score[1]);printf("大学英语: ");scanf("%4d",&stu[i].score[2]);}for(i=0;i<M;i++) /*计算每个学生总分*/{stu[i].score[N]=0;for(j=0;j<N;j++)stu[i].score[N]+=stu[i].score[j];changesort(stu,M,N); /*对总分进行排序*/printf(" 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n");k=0;for(i=0;i<M+1;i++){if(i>0&&stu[i].score[N]!=stu[i-1].score[N]){k++;printf("%4d",k);printf(" %4d",stu[i-1].number);printf(" %s",stu[i-1].name);for(j=0;j<N+1;j++){printf(" %6d",stu[i-1].score[j]);}}printf("\n");}changesort(stu,M,0); /*对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0); /*输出数据结构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1); /*对离散数学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1); /*输出离散数学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2); /*对大学英语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2); /*输出大学英语前3 名同学成绩*/}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flag=1,i;struct student temp;while(flag){flag=0;for(i=1;i<n-1;i+=2) /*对所有奇数项进行一遍比较*/if (a[i].score[j] < a[i+1].score[j]){temp=a[i];a[i]=a[i+1];a[i+1]=temp;flag=1;}for(i=0;i<n-1;i+=2) /*对所有偶数项进行一遍比较*/if (a[i].score[j] < a[i+1].score[j]){temp=a[i];a[i]=a[i+1];a[i+1]=temp;flag=1;}}}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i,k;printf(" 奇偶交换成绩%d 排序表",j+1);printf("\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分数\n");k=1;for(i=0;k<N&&i<n;i++){if(i>0&&a[i].score[j]!=a[i-1].score[j])k++;printf(" %4d ",k);printf("%4d",a[i].number);printf(" %s",a[i].name);printf(" %6d",a[i].score[j]);printf("\n");}}升序改降序:请输入第1 名学生分数:姓名: 史孟晨编号: 01数据结构: 87离散数学: 90大学英语: 78请输入第2 名学生分数:姓名: 袁欣编号: 02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80大学英语: 92请输入第3 名学生分数:姓名: 赵宇编号: 03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5请输入第4 名学生分数:姓名: 滕芷编号: 04数据结构: 79离散数学: 84大学英语: 88请输入第5 名学生分数:姓名: 张一析编号: 05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68大学英语: 91请输入第6 名学生分数:姓名: 白晓彤编号: 06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0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1 3 赵宇88 76 95 2592 1 史孟晨87 90 78 2553 6 白晓彤88 76 90 2544 4 滕芷79 84 88 2515 2 袁欣78 80 92 2506 5 张一析78 68 91 237 奇偶交换成绩1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881 6 白晓彤882 1 史孟晨873 4 滕芷79奇偶交换成绩2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1 史孟晨902 4 滕芷843 2 袁欣80 奇偶交换成绩3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952 2 袁欣923 5 张一析91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M 6#define N 3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struct student{char name[10];int number;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stu[M];main(){int i,j,k;for (i=0;i<M;i++) /*输入每个学生信息*/{printf("请输入第%d 名学生分数: ",i+1);printf("\n");printf("姓名: ");scanf("%s",stu[i].name);printf("编号: ");scanf("%4d",&stu[i].number);printf("数据结构: ");scanf("%4d",&stu[i].score[0]);printf("离散数学: ");scanf("%4d",&stu[i].score[1]);printf("大学英语: ");scanf("%4d",&stu[i].score[2]);}for(i=0;i<M;i++) /*计算每个学生总分*/{stu[i].score[N]=0;for(j=0;j<N;j++)stu[i].score[N]+=stu[i].score[j];changesort(stu,M,N); /*对总分进行排序*/printf(" 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n");k=0;for(i=0;i<M+1;i++){if(i>0&&stu[i].score[N]!=stu[i-1].score[N]){k++;printf("%4d",k);printf(" %4d",stu[i-1].number);printf(" %s",stu[i-1].name);for(j=0;j<N+1;j++){printf(" %6d",stu[i-1].score[j]);}}printf("\n");}changesort(stu,M,0); /*对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0); /*输出数据结构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1); /*对离散数学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1); /*输出离散数学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2); /*对大学英语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2); /*输出大学英语前3 名同学成绩*/}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flag=1,i,m,k;struct student temp;while(flag){flag=0;for(i=0;i<n-1;i++) /*选择排序法*/{k=i;for(m=i+1;m<n;m++)if (a[m].score[j]>a[k].score[j]){k=m;temp=a[i];a[i]=a[k];a[k]=temp;flag=1;}}}}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i,k;printf(" 选择交换成绩%d 排序表",j+1);printf("\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分数\n");k=1;for(i=0;k<N&&i<n;i++){if(i>0&&a[i].score[j]!=a[i-1].score[j])k++;printf(" %4d ",k);printf("%4d",a[i].number);printf(" %s",a[i].name);printf(" %6d",a[i].score[j]);printf("\n");}}简单选择:请输入第1 名学生分数:姓名: 史孟晨编号: 01数据结构: 87离散数学: 90大学英语: 78请输入第2 名学生分数:姓名: 袁欣编号: 02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80大学英语: 92请输入第3 名学生分数:姓名: 赵宇编号: 03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5请输入第4 名学生分数:姓名: 滕芷编号: 04数据结构: 79离散数学: 84大学英语: 88请输入第5 名学生分数:姓名: 张一析编号: 05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68大学英语: 91请输入第6 名学生分数:姓名: 白晓彤编号: 06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0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1 3 赵宇88 76 95 2592 1 史孟晨87 90 78 2553 6 白晓彤88 76 90 2544 4 滕芷79 84 88 2515 2 袁欣78 80 92 2506 5 张一析78 68 91 237 选择交换成绩1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881 6 白晓彤882 1 史孟晨873 4 滕芷79选择交换成绩2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1 史孟晨902 4 滕芷843 2 袁欣80 选择交换成绩3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952 2 袁欣923 5 张一析91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M 6#define N 3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struct student{char name[10];int number;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stu[M];main(){int i,j,k;for (i=0;i<M;i++) /*输入每个学生信息*/{printf("请输入第%d 名学生分数: ",i+1);printf("\n");printf("姓名: ");scanf("%s",stu[i].name);printf("编号: ");scanf("%4d",&stu[i].number);printf("数据结构: ");scanf("%4d",&stu[i].score[0]);printf("离散数学: ");scanf("%4d",&stu[i].score[1]);printf("大学英语: ");scanf("%4d",&stu[i].score[2]);}for(i=0;i<M;i++) /*计算每个学生总分*/{stu[i].score[N]=0;for(j=0;j<N;j++)stu[i].score[N]+=stu[i].score[j];changesort(stu,M,N); /*对总分进行排序*/printf(" 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n");k=0;for(i=0;i<M+1;i++){if(i>0&&stu[i].score[N]!=stu[i-1].score[N]){k++;printf("%4d",k);printf(" %4d",stu[i-1].number);printf(" %s",stu[i-1].name);for(j=0;j<N+1;j++){printf(" %6d",stu[i-1].score[j]);}}printf("\n");}changesort(stu,M,0); /*对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0); /*输出数据结构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1); /*对离散数学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1); /*输出离散数学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2); /*对大学英语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2); /*输出大学英语前3 名同学成绩*/}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flag=1,i;struct student temp;while(flag){flag=0;for(i=0;i<n;i++) /*冒泡排序法*/if (a[i].score[j] < a[i+1].score[j]){temp=a[i];a[i]=a[i+1];a[i+1]=temp;flag=1;}}}}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i,k;printf(" 冒泡交换成绩%d 排序表",j+1);printf("\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分数\n");k=1;for(i=0;k<N&&i<n;i++){if(i>0&&a[i].score[j]!=a[i-1].score[j])k++;printf(" %4d ",k);printf("%4d",a[i].number);printf(" %s",a[i].name);printf(" %6d",a[i].score[j]);printf("\n");}}运行结果:请输入第1 名学生分数:姓名: 史孟晨编号: 01数据结构: 87离散数学: 90大学英语: 78请输入第2 名学生分数:姓名: 袁欣编号: 02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80大学英语: 92请输入第3 名学生分数:姓名: 赵宇编号: 03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5请输入第4 名学生分数:姓名: 滕芷编号: 04数据结构: 79离散数学: 84大学英语: 88请输入第5 名学生分数:姓名: 张一析编号: 05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68大学英语: 91请输入第6 名学生分数:姓名: 白晓彤编号: 06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0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1 3 赵宇88 76 95 2592 1 史孟晨87 90 78 2553 6 白晓彤88 76 90 2544 4 滕芷79 84 88 2515 2 袁欣78 80 92 2506 5 张一析78 68 91 237 冒泡交换成绩1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881 6 白晓彤882 1 史孟晨873 4 滕芷79冒泡交换成绩2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1 史孟晨902 4 滕芷843 2 袁欣80冒泡交换成绩3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952 2 袁欣923 5 张一析91 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Jusertsort.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M 6#define N 3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struct student{char name[10];int number;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stu[M];main(){int i,j,k;for (i=0;i<M;i++) /*输入每个学生信息*/{printf("请输入第%d 名学生分数: ",i+1);printf("\n");printf("姓名: ");scanf("%s",stu[i].name);printf("编号: ");scanf("%4d",&stu[i].number);printf("数据结构: ");scanf("%4d",&stu[i].score[0]);printf("离散数学: ");scanf("%4d",&stu[i].score[1]);printf("大学英语: ");scanf("%4d",&stu[i].score[2]);}for(i=0;i<M;i++) /*计算每个学生总分*/{stu[i].score[N]=0;for(j=0;j<N;j++)stu[i].score[N]+=stu[i].score[j];}changesort(stu,M,N); /*对总分进行排序*/printf(" 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n");k=0;for(i=0;i<M+1;i++){if(i>0&&stu[i].score[N]!=stu[i-1].score[N]){k++;printf("%4d",k);printf(" %4d",stu[i-1].number);printf(" %s",stu[i-1].name);for(j=0;j<N+1;j++){printf(" %6d",stu[i-1].score[j]);}}printf("\n");}changesort(stu,M,0); /*对数据结构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0); /*输出数据结构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1); /*对离散数学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1); /*输出离散数学前3 名同学成绩*/changesort(stu,M,2); /*对大学英语成绩进行排序*/print_score(stu,M,2); /*输出大学英语前3 名同学成绩*/}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i, m;struct student temp;/*插入排序法*/for(i=1; i<n; i++){temp = a[i];for(m=i; m>0 && temp.score[j] > a[m-1].score[j]; m--){a[m] = a[m-1];}a[m] = temp;}}void print_score(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int i,k;printf(" 插入交换成绩%d 排序表",j+1);printf("\n");printf(" 名次学号姓名分数\n");k=1;for(i=0;k<N&&i<n;i++){if(i>0&&a[i].score[j]!=a[i-1].score[j])k++;printf(" %4d ",k);printf("%4d",a[i].number);printf(" %s",a[i].name);printf(" %6d",a[i].score[j]);printf("\n");}}请输入第1 名学生分数:姓名: 史孟晨编号: 01数据结构: 87离散数学: 90大学英语: 78请输入第2 名学生分数:姓名: 袁欣编号: 02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80大学英语: 92请输入第3 名学生分数:姓名: 赵宇编号: 03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5请输入第4 名学生分数:姓名: 滕芷编号: 04数据结构: 79离散数学: 84大学英语: 88请输入第5 名学生分数:姓名: 张一析编号: 05数据结构: 78离散数学: 68大学英语: 91请输入第6 名学生分数:姓名: 白晓彤编号: 06数据结构: 88离散数学: 76大学英语: 90学生总分成绩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大学英语总分1 3 赵宇88 76 95 2592 1 史孟晨87 90 78 2553 6 白晓彤88 76 90 2544 4 滕芷79 84 88 2515 2 袁欣78 80 92 2506 5 张一析78 68 91 237 插入交换成绩1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881 6 白晓彤882 1 史孟晨873 4 滕芷79插入交换成绩2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1 史孟晨902 4 滕芷843 2 袁欣80插入交换成绩3 排序表名次学号姓名分数1 3 赵宇952 2 袁欣923 5 张一析91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心得体会本学期开设的《数据结构基础》课程已经告一段落,现就学习体会进行学习总结.这是一门纯属于设计的科目,它需用把理论变为上机调试。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基本操作和实现方法。
2、学会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提高程序设计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定义一个顺序表结构体,包含数据元素数组和表的长度。
实现顺序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2、链表的实现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实现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
(二)栈和队列的实现与应用1、栈的实现采用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实现栈。
实现栈的入栈、出栈、栈顶元素获取等操作,并应用于表达式求值。
2、队列的实现用循环队列或链式队列实现队列。
实现队列的入队、出队、队头元素获取等操作,应用于模拟排队系统。
(三)树的基本操作与遍历1、二叉树的实现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体,包含数据域、左子树指针和右子树指针。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节点等操作。
2、二叉树的遍历分别实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四)图的表示与遍历1、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图定义图的结构体,使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存储图的信息。
实现图的创建、添加边等操作。
2、图的遍历分别用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遍历图,并输出遍历序列。
四、实验步骤(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SeqList` 来表示顺序表,其中包含一个整数数组`data` 用于存储数据元素,以及一个整数`length` 表示表的当前长度。
在初始化函数`InitSeqList` 中,将表的长度初始化为 0,并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给数组。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与分析已成为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据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我们开展了数据运算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提高我们对数据处理与分析技能的掌握,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数据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2. 熟悉各类数据运算工具的使用;3. 提高数据处理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爬虫等手段获取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2. 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3. 数据的建模与预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建模,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4. 数据可视化:运用图表、图形等方式展示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四、实验过程1. 数据收集与整理:本次实验以我国某地区居民消费数据为例,通过网络爬虫获取相关数据,并使用Python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去除缺失值、异常值等;2. 数据统计分析:运用Python中的Pandas、NumPy等库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等,并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3. 数据建模与预测:针对消费数据,选择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建模,运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进行训练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4. 数据可视化:运用Python中的matplotlib、seaborn等库,将统计数据、模型预测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便于直观理解。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数据清洗和预处理,提高了数据质量,为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2. 数据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食品、教育、医疗等消费支出占比较大;3. 数据建模与预测:线性回归模型对消费数据的拟合度较高,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吻合;4.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展示,直观地反映了居民消费趋势和结构,为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数据完整性检查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在实际工作中确保数据完整性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实验工具:Navicat Premium三、实验内容1. 数据完整性概念及分类2. 数据完整性检查方法3. 数据完整性维护策略四、实验步骤1. 数据完整性概念及分类(1)数据完整性定义: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一致性和正确性的能力。
(2)数据完整性分类:1)实体完整性:保证表中每行数据都是唯一的,不允许有重复的记录;2)域完整性:保证表中列的值满足特定的条件,如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等;3)参照完整性:保证表与表之间的引用关系,即外键约束;4)用户定义完整性: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2. 数据完整性检查方法(1)实体完整性检查:1)使用SQL语句检查重复记录:SELECT COUNT() FROM 表名 GROUP BY 字段名 HAVING COUNT() > 1;2)使用Navicat Premium工具检查重复记录:1)连接数据库;2)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要检查的表;3)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查询重复记录”。
(2)域完整性检查:1)使用SQL语句检查数据类型:SELECT FROM 表名 WHERE 字段名 IS NULL OR 字段名 NOT IN ('预期数据类型1', '预期数据类型2', ...);2)使用Navicat Premium工具检查数据类型:1)连接数据库;2)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要检查的表;3)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数据验证”;4)选择要检查的字段,设置预期数据类型。
(3)参照完整性检查:1)使用SQL语句检查外键约束:SELECT FROM 表名1 JOIN 表名2 ON 表名1.外键字段 = 表名2.主键字段WHERE 表名2.主键字段 IS NULL;2)使用Navicat Premium工具检查外键约束:1)连接数据库;2)在左侧导航栏选择要检查的表;3)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数据完整性”;4)查看外键约束设置。
数据完整性实验报告数据完整性实验报告引言: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方面。
本实验旨在探究数据完整性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对数据完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实验目的:1.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探究数据完整性的实验方法和技术;3.分析和评估数据完整性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评估数据完整性:1.数据采集:选择一个数据集作为实验对象,确保数据集包含多个字段和多个记录。
数据集可以是任何类型的,例如学生信息、销售数据等。
2.数据录入:将数据集录入到一个数据库或电子表格中,确保数据的录入过程准确无误。
3.数据验证:通过数据验证的方法来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可以使用数据验证规则、数据校验和数据比对等方法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数据分析:对数据集进行分析,查找数据中的缺失值、重复值和异常值等问题。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可视化工具来分析数据。
5.数据修复:根据分析结果,对数据中的问题进行修复。
可以删除重复值、填充缺失值,或者进行数据清洗和转换等操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数据完整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数据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拼写错误、格式错误等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受到影响。
2.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问题: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损坏或篡改的情况,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威胁。
3.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问题: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算法错误、数据处理错误等问题,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受到影响。
4.数据维护和更新的问题:如果数据集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例如,如果学生信息数据集没有及时更新,可能会导致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受到影响。
结论:数据完整性是保证数据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数据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和重要性,探究了数据完整性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并分析和评估了数据完整性的影响因素。
实验报告模板 - 实验数据模板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实验步骤
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和设备。
1.准备材料和设备
2.进行实验操作
3.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和整理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样本
使用以下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序号 | 变量1 | 变量2 | 变量3 |
1.|。
|。
|。
|
2.|。
|。
|。
|
3.|。
|。
|。
|
注意: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适当调整表格的列数和列名。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使用图表、图像或统计方法来展示实验结果。
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实验的目的。
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安全: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保证个人和他人的安全。
数据准确性:尽量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差。
结果可靠性:尝试进行实验的重复,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使用的参考文献。
附录
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在附录中提供补充信息,如原始数据、图表和计算公式等。
以上为实验报告模板的实验数据部分,根据具体实验的要求和内容,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希望对你的实验报告写作有所帮助!。
数据库实验报告《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书2012-8-30⽬录实验⼀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及数据库的建⽴ (1)实验⼆简单SQL查询及数据库多表查询 (12)实验三视图、索引、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使⽤ .. 22实验四 E-R模型与关系模型的转换 (30)实验五维护数据的完整性(选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事务管理(课后选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课后选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及数据库的建⽴⼀、实验⽬的:了解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的⾝份验证模式,熟悉样例数据库。
掌握DBMS中利⽤界⾯进⾏建库建表操作。
⼆、实验准备:数据模型由三个要素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
数据模型按其数据结构分为层次模型、⽹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2、数据操作数据操作⽤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集合。
3、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的约束条件是⼀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存储规则,⽤以限定符合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组成。
1、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模式或⽤户模式,它是数据库⽤户(包括应⽤程序员和最终⽤户)看见和使⽤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应⽤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
⼀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2、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户的公⽤数据视图。
⼀个数据库只有⼀个模式。
3、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它是数据物理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式。
⼀个数据库只有⼀个内模式。
DBMS的功能1、数据定义数据定义包括定义构成数据库结构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定义各个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射,定义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定义有关的约束条件(例如,为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具有正确语义⽽定义的完整性规则,为保证数据库安全⽽定义的⽤户⼝令和存取权限等)。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栈这一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栈的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入栈、出栈、取栈顶元素、判栈空等。
同时,通过实验练习,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栈的定义及特点2.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3. 栈的链式存储结构4. 栈的基本操作5. 栈的应用实例三、实验过程1. 栈的定义及特点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它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栈的顶元素总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也是最先被删除的元素。
2.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使用数组来实现栈。
定义一个数组作为栈的存储空间,同时定义一个指针top来指示栈顶元素的位置。
3. 栈的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是使用链表来实现栈。
定义一个节点结构体,其中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头节点作为栈顶元素。
4. 栈的基本操作(1)初始化:创建一个空栈,top指针指向栈底。
(2)入栈:将新元素插入到栈顶。
如果栈满,则进行扩容。
(3)出栈:删除栈顶元素,并将其返回。
如果栈空,则返回错误信息。
(4)取栈顶元素:返回栈顶元素的值,但不删除栈顶元素。
(5)判栈空:判断栈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5. 栈的应用实例(1)括号匹配检验:利用栈判断一个字符串中的括号是否匹配。
(2)算术表达式求值:利用栈实现算术表达式求值,包括四则运算和括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初始化栈初始化栈后,栈为空,top指针指向栈底。
2. 入栈操作将元素1、2、3依次入栈,栈的状态如下:```top -> 3 -> 2 -> 1```3. 出栈操作依次出栈元素,栈的状态如下:```top -> 2 -> 1```4. 取栈顶元素取栈顶元素2,栈的状态不变。
5. 判栈空当栈中只有一个元素时,判断栈为空,返回false。
6. 括号匹配检验对于字符串"((()))",括号匹配检验结果为true;对于字符串"(()))",括号匹配检验结果为false。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数据库实验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验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平台,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加深对数据库基本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2.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3. 熟练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查询、修改和删除操作;4.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
三、实验内容1.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2. 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3. 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4. 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5. 视图的创建、修改和删除6. 存储过程的创建、修改和删除7. 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8. 用户和角色的管理四、实验过程及结果1.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与配置(1)安装SQL Server:按照官方安装教程进行安装,选择适合的安装类型。
(2)配置SQL Server:配置SQL Server实例,设置数据库引擎服务、SQL Server代理等。
2. 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1)创建数据库: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
(2)修改数据库:使用ALTER DATABASE语句修改数据库。
(3)删除数据库:使用DROP DATABASE语句删除数据库。
3. 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1)创建表:使用CREATE TABLE语句创建表。
(2)修改表:使用ALTER TABLE语句修改表。
(3)删除表:使用DROP TABLE语句删除表。
4. 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1)插入数据:使用INSERT INTO语句插入数据。
(2)查询数据:使用SELECT语句查询数据。
(3)修改数据:使用UPDATE语句修改数据。
(4)删除数据:使用DELETE语句删除数据。
实验报告是什么实验报告是什么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实验的目的、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文书。
通过实验报告,科学家和研究者可以记录实验的重要信息,分享他们的发现,以及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探讨实验报告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一些基本要素。
一、实验报告的定义实验报告是一种正式的文书,旨在记录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实验的主题和目的;2. 引言: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阐明实验的重要性;3. 材料与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实验步骤;4. 结果与讨论:呈现实验结果的数据、图表或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5. 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6.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引用的文献来源。
实验报告的写作风格应该准确、简明,并遵循学术规范。
它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避免主观性的评价和偏见。
二、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实验报告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使其他人能够重复实验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实验报告可以促进科学界的交流和合作。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享实验报告来交流他们的发现,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进步。
此外,实验报告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撰写实验报告的基本要素撰写实验报告时,有几个基本要素需要注意:1. 清晰的结构:实验报告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应该有明确的标题,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报告的内容。
2. 简明的语言:实验报告应该使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冗长的句子,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报告的内容。
3. 数据和图表的使用:实验报告应该使用数据、图表或图像来呈现实验结果。
这些图表应该清晰、易读,并与报告的主题相关。
同时,对于每个图表或图像,应该提供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数据特征的描述实验报告小结篇一《数据特征描述实验的奇妙之旅》嘿,这次的数据特征描述实验,那可真是一场有趣又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冒险啊。
就好比你走进了一个迷宫,得小心翼翼地摸索着每条路,才能找到出口。
我记得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准备大干一场。
屏幕上那一堆堆的数据,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眼前蹦跶。
刚开始,我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脑袋都有点晕乎乎的。
数据特征嘛,听起来好像还挺高深莫测的。
我先从最基本的入手,想看看这些数据的分布情况。
就好比你要了解一群人的身高体重,得知道是大部分人都差不多高,还是有高有矮参差不齐。
我把数据输入到软件里,嘿,图表一下子就蹦出来了。
有的数据分布得就像一群站得整整齐齐的士兵,规规矩矩的;有的呢,就像一盘散沙,四处飘散。
在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在找一群人的重心一样。
均值、中位数、众数,这些概念在我脑袋里转来转去。
比如说均值吧,就像是大家的平均身高,要是有个巨人或者小矮人掺和进来,那这个平均身高可就不准咯。
我仔细观察着数据的变化,想着怎么才能更准确地描述这些数据的特征。
还有数据的离散程度,这就好比是看一群人是紧紧挨在一起,还是各玩各的。
方差和标准差这些指标,就像一把把尺子,帮我量出了数据之间的距离。
有些数据的离散程度特别大,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到处乱跑,让人捉摸不透。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有时候,数据出了点小状况,就像一个调皮蛋故意捣乱,让我的分析结果不太对劲。
我就像个侦探一样,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环节,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折腾,我总算对这些数据的特征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就像是给一群陌生的朋友画了画像,知道了他们的高矮胖瘦、性格特点。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数据特征描述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你有耐心,就像慢慢解开一个谜题一样,最终还是能找到答案的。
它也让我对数据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都藏着好多有趣的秘密呢。
篇二《数据特征描述实验的意外收获》哎呀呀,这次的数据特征描述实验,还真给我带来了不少意外的惊喜,就像在路边随便逛逛,结果不小心捡到了宝贝似的。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上机环境和查询分析器界面;掌握如何启动、停止服务管理器和企业管理器的方法;掌握如何用企业管理器定义数据库、表、约束,如何向表中添加、修改、输出记录,如何查看表的内容等操作;掌握如何在查询分析器中,执行SQL语句、分析语句的执行结果;掌握如何在查询分析器中,用DDL语言定义数据库、表、约束,并用最简单的INSERT语句向表中添加记录。
二、实验内容及指导1.○1启动服务管理器○2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StudentInfo数据库○3在该数据库里定义Students、Courses、Enrollment3个表,问题是开始的时候不清楚如何添加约束,后来知道是在默认值或绑定处添加,也可以右击列名,选择CHECK约束添加○4向3个表中添加若干记录,因为有约束存在,所以如果输入不在约束范围内就会报错。
○5查看已创建的数据库和3个表的内容2.实验2的“提高操作”,具体内容如下:表3- 1图书表结构表3- 2读者表结构表3- 3借阅表结构用SQL语句创建的数据库不知道放在了哪里,创建的3个表也不知道放在了哪里,而且那三个表建完后不在图书馆数据库里面,后来找到了图书馆数据库在安装盘D盘底下的DA TA文件中,3个表在master数据库里,于是又在每个表的前面加了一句话“USE 图书馆 GO”重新保存之后这三个表就在图书馆数据库里面了。
还有一个办法是这样建数据库,如创建一个名为scd3的数据库:create database scd3on primary(name='scd3',filename='g:\scd2\scd3.mdf')log on(name='scd3_log',filename='g:\scd2\scd3_log.ldf')这样所创建的数据库就放在了g盘底下scd2文件夹中。
USE scd3CREATE TABLE用户(ID CHAR(8)PRIMARY KEY,NAME NVARCHAR(20)NOT NULL,PWD NVARCHAR(20)NOT NULL)GO新建的用户表即在scd3数据库中。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达到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工具与环境本次实验主要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需要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
实验所需的工具和环境包括:C++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IDE)等。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3. 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4. 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5.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4. 实验步骤实验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4.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3. 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4.4. 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5.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以上实验内容的实现和操作,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实现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2. 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实现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3.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实现了栈和队列的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4.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实现了二叉树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5. 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 实现了图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6.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对SQL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数据库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MySQL Workbench三、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2. 表的设计与数据类型3. 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4. 索引与视图的应用四、实验步骤1. 数据库的创建与删除(1)创建数据库```sqlCREATE DATABASE db_student;```(2)删除数据库```sqlDROP DATABASE db_student;```2. 表的设计与数据类型(1)创建学生表```sql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age INT,gender ENUM('男', '女'),class VARCHAR(50));```(2)创建课程表```sqlCREATE TABLE course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credit INT);```3. 数据的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1)插入数据```sqlINSERT INTO student (name, age, gender, class) VALUES ('张三', 20, '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NSERT INTO course (name, credit) VALUES ('高等数学', 4);```(2)查询数据```sql-- 查询所有学生信息SELECT FROM student;-- 查询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信息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age > 20;-- 查询课程名称为“高等数学”的课程信息SELECT FROM course WHERE name = '高等数学';```(3)修改数据```sql-- 修改学生张三的年龄为21岁UPDATE student SET age = 21 WHERE name = '张三';-- 修改课程“高等数学”的学分UPDATE course SET credit = 5 WHERE name = '高等数学';```(4)删除数据```sql-- 删除学生张三的信息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 = '张三';-- 删除课程“高等数学”的信息DELETE FROM course WHERE name = '高等数学'; ```4. 索引与视图的应用(1)创建索引```sql-- 创建学生表id字段的索引CREATE INDEX idx_student_id ON student(id); -- 创建课程表name字段的索引CREATE INDEX idx_course_name ON course(name); ```(2)创建视图```sql-- 创建包含学生姓名和课程名称的视图CREATE VIEW student_course_view ASSELECT , FROM studentJOIN course ON student.class = course.id;```(3)查询视图数据```sql-- 查询视图中的数据SELECT FROM student_course_view;```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了SQL语言的运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深入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
2、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编程实践能力和调试程序的技巧。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编程环境: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的实现定义一个数组来存储线性表的元素。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2、链表的实现设计链表节点结构。
完成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和遍历操作。
(二)栈和队列的应用1、栈的实现与应用用数组或链表实现栈结构。
解决表达式求值问题。
2、队列的实现与应用实现顺序队列和循环队列。
模拟银行排队叫号系统。
(三)树的操作与遍历1、二叉树的创建与遍历采用递归或非递归方法实现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计算二叉树的深度和节点个数。
2、二叉搜索树的操作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分析其时间复杂度。
(四)图的表示与遍历1、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图分别用两种方式存储图的结构。
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2、图的遍历实现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应用于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
四、实验步骤(一)线性表的实现与操作1、顺序表首先,定义一个足够大的数组来存储元素。
在插入操作中,若数组已满,需要进行扩容操作。
然后,将指定位置后的元素向后移动,插入新元素。
删除操作时,将指定位置后的元素向前移动,覆盖被删除元素。
查找操作通过遍历数组进行。
2、链表设计链表节点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创建链表时,从空链表开始,逐个插入节点。
插入节点时,根据插入位置找到前一个节点,修改指针链接。
删除节点时,修改相关指针,释放被删除节点的内存。
(二)栈和队列的应用1、栈用数组实现栈时,定义一个数组和一个栈顶指针。
入栈操作将元素放入栈顶指针所指位置,栈顶指针加 1。
出栈操作取出栈顶元素,栈顶指针减 1。
对于表达式求值,将操作数入栈,遇到运算符时弹出操作数进行计算,结果再入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1、数据定义
1.1 实验目的
熟悉SQL的数据定义语言,能够熟练地使用SQL语句来创建和更改基本表,
创建和取消索引。
1.2 实验内容
1.2.1 基本表的建立:
a) 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它由学号xh、姓名xm、性别xb、年龄
nl、所在系xi五个属性组成,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
唯一的。
b) 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它由学号xh、姓名xm、性别xb、年龄
nl、所在系xi五个属性组成,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创建检查
约束(nl>0)。
c) 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它由学号xh、姓名xm、性别xb、年龄
nl、所在系xi五个属性组成,要求学号为主键,xb有默认的值为 ‘男’。
d) 建立“课程kc”包括课程号kch,课程名称kcmc,先修课程xxkc,学
分xf,要求建立主键。
e) 建立“成绩登记表cjdj”包括学号xh,程号kch,成绩,要求建立主键
及与student及kc表联接的外键。
1.2.2 基本表的修改:
a) 在cjdj表中增加一列“任课教师rkjs”。
b) 删除cj表中rkjs一列。
c) 将student表的xm一列允许空值的属性更改成不允许为空,将列
xm的长度由char(8)改为char(10)。
d) 增加cjdj表的列cj增加一个约束要求cj>0 and cj<=100。
e) 建立一个临时表,再将其删除。
1.2.3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理解以下语句的含义并上机实践):
a) create unique index stu_xh on student(xh)
b) create index xh_kch on cj(xh asc,kch desc)
c) drop index student.xh_kch
1.3 实验结果
1.3.1 基本表的建立
a) 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它由学号xh、姓名xm、性别xb、年龄nl、
所在系xi五个属性组成,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
b) 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它由学号xh、姓名xm、性别xb、年龄nl、
所在系xi五个属性组成,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创建检查约束(nl>0)。
c) 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它由学号xh、姓名xm、性别xb、年龄nl、
所在系xi五个属性组成,要求学号为主键,xb有默认的值为 ‘男’。
d) 建立“课程kc”包括课程号kch,课程名称kcmc,先修课程xxkc,学分
xf,要求建立主键。
e) 建立“成绩登记表cjdj”包括学号xh,程号kch,成绩,要求建立主键及
与student及kc表联接的外键。
1.3.2 基本表的修改
a) 在cjdj表中增加一列“任课教师rkjs”。
b) 删除cj表中rkjs一列。
c) 将student表的xm一列允许空值的属性更改成不允许为空,将列xm的
长度由char(8)改为char(10)。
d) 增加cjdj表的列cj增加一个约束要求cj>0 and cj<=100。
e) 建立一个临时表,再将其删除。
1.3.3 索引的建立与删除
a) create unique index stu_xh on student(xh)
在表 'Zhangyw_student' 上建立名称为 'stu_xh' 的索引,按学生的学号索
引。
b) create index xh_kch on cj(xh asc,kch desc)
在表 'Zhangyw_Cjdj' 上建立名称为 'xh_kch' 的索引,按学号升序、课程号
降序索引
c) drop index student.xh_kch
删除表 'Zhangyw_student' 上的索引stu_xh
1.4 实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