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13.23 MB
- 文档页数:20
岩石主要成分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由不同的化学元素和矿物质组成。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岩石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其他化学元素。
一、矿物质1. 硅酸盐矿物硅酸盐矿物是构成地球上大多数岩石的主要成分。
它们由硅氧四面体和其他金属离子组成。
其中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包括长石、斜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2. 氧化物氧化物是含氧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地球表面,氧化铁是最常见的氧化物之一,也被称为赤铁矿。
3. 硫酸盐硫酸盐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硫酸盐包括方解石、芒硝等。
4. 磷酸盐磷酸盐是由磷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在地球表面,最常见的磷酸盐包括磷灰石、白钙石等。
二、有机质有机质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是生命体的遗体或产物。
在岩石中,有机质通常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残骸和排泄物。
1. 煤煤是一种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沉积岩,主要由碳和水素组成。
它们通常形成于古代植物残骸被压缩和加热后。
2.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由有机质形成的,它们通常形成于古代海洋生物残骸被埋在深层地下后经过压力和温度变化而形成。
三、其他化学元素除了上述主要成分外,岩石中还包含其他化学元素,如钙、镁、铁等。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溶液或其他方式进入岩石中,并与其它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1. 钙质岩钙质岩是由钙质矿物组成的岩石,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这些岩石通常形成于海洋中,由于海洋生物的遗骸和化学作用而形成。
2. 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是由镁铁质矿物组成的岩石,如橄榄岩、辉长岩等。
这些岩石通常形成于地球深层,由于高温高压和地幔流体作用而形成。
3. 铁质岩铁质岩是由含铁矿物组成的岩石,如赤铁矿、黄铁矿等。
这些岩石通常形成于地下水或火山喷发过程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
总之,地球上的不同种类的岩石都由不同比例的主要成分组成。
了解这些主要成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各部分(矿物集合体或玻璃)的相互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关系的特征。
一、结构(一)、结晶程度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矿物)和非晶质(玻璃)两部分的相对含量,可以将岩石的结构分为三类: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有矿物的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
全晶质结构一般是深成岩的特点,它表示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晶条件和冷却的结晶过程。
2、半晶质(部分晶质)结构:岩石中即有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玻璃存在。
在熔岩或次火山岩中常见这种结构。
3、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这种结构一般见于熔岩中,它是岩浆在地表条件下快速冷却的产物。
(二)、矿物颗粒大小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和不等粒二类结构: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所有颗粒粒度大小相近。
等粒结构可以根据粒径的绝对大小分为:(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的结构。
又可根据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一般以长石颗粒长轴方向的平均大小来度量)分为:A.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B.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C.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和放大镜下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颗粒的岩石,这种隐晶质结构又称为显微晶质结构。
又长石和石英组成的显微晶质结构,常称为霏细结构。
如在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矿物颗粒时,则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颗粒度有较明显的不同。
按颗粒径的相对大小分为:(1)、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形成一个连续的序列。
(2)、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
大的斑晶,小的称为基质。
基质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组成。
数个斑晶相互靠近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斑结构或聚斑结构。
碎斑结构:在次火山作用条件下,挥发份由相对高压进入相对低压而发生膨胀释放,但又不能自由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是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岩石的种类及特点
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按照不同的成因和特点又可以细分出更多种类:
一、火成岩
1、花岗岩:具有中等颗粒,表面晶质感强,紫红、灰褐或灰绿色。
由伊贝拉、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
2、安山岩:主要组成成分是角闪石、长石、玄武岩、鸭脚石、镁质石英和水晶石。
晶泥相为主,质地较细,光洁,具有闪闪发光的特征。
多为灰色、浅紫、银灰或绿色与褐黄色混合。
3、玄武岩:以角闪石和镁铁矿为主要成分,具有斑状或晶体状的特征,多呈黑色、乌黑色或暗蓝灰色。
4、二辉闪长岩:为深色岩石,结构较好,容易吸水分解,可用作建筑材料。
二、沉积岩
1、砂岩:主要成分为砂粒和碎屑粒,可以是细砂、细砂岩或砾砂岩。
常见的有砂页岩,有时会带有柱状结构,颜色为灰黄色、棕褐色、淡褐色、褐色或黑色。
2、灰岩:有粉灰岩、灰砂岩、灰砾岩等,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云母等。
将常见的灰色发色细粒沉淀形成,无柱状结构。
3、砾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玄武岩、云母等组成,质地硬而密实,呈斑状分布,颜色黑褐色,有光泽质感。
三、变质岩
1、片麻岩:主要成分为黑云母、石英和淡绿色的片麻石,特征是不
规则的片状结构和黑白或黑。
岩石岩石定义: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
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
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
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
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
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
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
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
矿物组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一、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
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形成的岩石。
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
岩石的主要成分
岩石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
主要成份是岩石组成的基础,有助于确定岩石的性质。
下面介绍常见岩石的主要成分:
1、矿物质:是岩石的主要成分,几乎所有的岩石物质都含有矿物。
矿物质的种类颜
色和性质有所差异,它们构成岩石的结构,如石英、长石、硅质等。
2、水:在受到高温和压力的环境中,水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矿物质的晶体
结构,从而影响岩石的性质。
3、碳:在岩石中,除了矿物质和水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岩石与火山岩混合后,就流失了大量的碳,就会形成一些低碳含量的岩石,比如燧石类。
4、气体:在岩石中,会发现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气体物质对岩石的形
成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比如火山岩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气体物质。
5、有机物:一些岩石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有机物质,它们主要形成于生物体死亡后残
留的有机物,在岩石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有机物,但其含量极低。
常见岩石的主要成分包括:矿物质、水、碳、气体和有机物。
他们影响着岩石的物理
特性和化学性质,也是岩石的主要组成部分。
组成地壳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岩石地球的外壳由几个不同的主要部分组成,这些部分被称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其中,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各种岩石组成,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火成岩,也称为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熔岩或岩浆冷却和固化而成的。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且主要由矿物晶体组成。
根据其形成环境,火成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形成于地下深处,当熔岩或岩浆侵入地表时,它们会形成巨大的岩石块。
喷出岩则是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岩或岩浆冷却后形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或冰等运动的物质在地球表面沉积形成的。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并由矿物、岩石碎片和有机物质组成。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而且由于它们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因此对科学家来说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高温和高压条件变化而成的。
这些岩石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了新的矿物和结构。
例如,大理石就是由石灰岩经过高温和压力作用变成的变质岩。
地壳中的岩石对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仅是地球表面的组成部分,而且还记录了地球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岩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过去和未来。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天山山脉位于中亚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地壳组成和地质演化过程。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自然系统的形成和演变,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见解。
一、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天山山脉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2500公里。
山脉平均海拔约4000米,地形起伏剧烈,山峰尖锐,坡度陡峭。
天山山脉的西部是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河西走廊,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侧为印度河-恒河平原。
天山山脉的自然景观壮丽,有雪山、冰川、峡谷、湖泊等多种地貌。
其中,天山山脉的雪峰、冰川和湖泊是最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斜长浅粒岩,风化色与新鲜面均为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构成。
其中斜长石(65%±)灰白色,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约0。
5mm;石英(30%±)烟灰色,他形粒状充填,约0.5mm;黑云母少量,黑褐色片状,被绿泥石交代;石榴石少量,他形粒状,约为0。
5mm,被绿泥石交代。
橄榄方解石大理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大理岩(55%),白云岩(35%),橄榄石(10%).英云闪长岩,风化色为淡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组成,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含量约为60%。
石英它形粒状,含量约为25%,零散定向分布。
黑云母片状,含量为约10%,局部绿泥石化。
石英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粗-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构成。
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具绢云母化,含量75%.石英他形粒状,含量15%.黑云母鳞片-叶片状,零散略显定向分布,含量10%.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组成。
其中斜长石(70%±),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绢云母化明显;角闪石(15%±),它形柱、粒状,与黑云母、石英等混杂定向分布。
黑云母(10%±),片状,主与角闪石混杂相对显条纹状定向分布;石英(5%±),石英它形粒状,零散或集合体呈似条纹状等定向分布。
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变余粉晶结构,似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生物碎屑组成。
其中方解石(90%±),它形粒状,杂乱分布;白云石(5%±),它形粒状;生物碎屑(5%±),主为棘皮类,零星分布。
灰黑色细砂板岩,风化色为黑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变余粉砂状结构,似板状构造。
岩石圈有哪三大类岩石?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质物质,根据其形成和组成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岩石:
1.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化石、矿物质等在地表或水下
积聚形成的岩石。
它们经历了侵蚀、运输和沉积作用,常见于河床、湖泊、海洋等沉积环境中。
沉积岩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炭岩等。
2.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或岩浆的结晶产物在地下或地表
冷却固化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冷却的速度和成分决定了火成岩的结晶程度和矿物组成。
火成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3.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变化等作用下,原
有的岩石发生了矿物组成和结构调整形成的岩石。
变质过程可以使岩石发生重结晶、矿物重排和形态变化。
变质岩包括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等。
这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清晰,常常存在相互转换和相互作用。
例如,沉积岩可以在后期变成变质岩,变质岩也可以经历熔融变为火成岩。
因此,岩石学中的分类和归类是根据岩石的起源、组成和特征而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