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96 MB
- 文档页数:3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知识点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⑵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1860年,
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⑶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签订了《天津
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
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
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历时四年多,最终以中国战败告终。
圆明园被烧毁,国土被大面积割占,经此一战,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分析中文名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参战部队:清军、英法联军战争结果:英法联军获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6年-1860年地点:中国人物:咸丰帝僧格林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情广州城战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
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中国。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军五千六百余人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
美国公使列卫廉和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
12月12日,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
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加上“饷糈艰难”,对外国侵略者采取“息兵为要”的方针。
12月28日,英法联军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次日广州失守。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
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
四国公使却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
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
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
后大沽失陷。
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后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奕山签订《瑷珲条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笔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发生在19世纪后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本次课程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1. 英国帝国主义的扩张19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大规模的扩张自己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英国希望在中国开放更多的港口,以便进口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
中国政府拒绝了英国的要求,引起了英国的不满。
2. 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毒品,英国通过向中国贩卖鸦片赚取巨额利润。
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但是英国却不断违反禁令,大量走私鸦片。
这引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满和抗议。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1856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又在1857年进攻天津。
186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并攻陷了圆明园,烧毁了大量文物和宝藏。
2. 签订《北京条约》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这个条约保证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中国拥有更多的自由和特权,使得中国的主权权利受到了侵犯。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1. 中国的领土割让《北京条约》规定,中国需要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同时还需向英国、法国等国支付大量的赔款。
2. 开放更多的港口中国被迫开放更多的港口供外国人使用。
这也意味着西方列强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引起了中国民间的不满和反抗。
3. 起义和民族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陷入了困境,政府弱化。
很多人开始反对清王朝统治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186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天国起义,使得中国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使得中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珍惜我们的国家和文化遗产,保护好自己的主权权利。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课标解读: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时间:1856年10 月----1860年10月3、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4、罪行: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其中又以《瑷珲条约》割占最多。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更进一步加深。
6、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练好本领,报效祖国,为民族复兴尽到自己的力量。
二、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2、时间:1851年—1864年3、过程:(1)兴起: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定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位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 北伐和西征。
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4)大败洋枪队。
1860年,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指挥。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
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4、结果:尽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运动。
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军事指挥的失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856年至1860年之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持续影响的结果。
本文将从战争原因、战争经过和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全面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战争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和欺凌。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强迫清朝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并开放了多个沿海港口。
然而,西方列强并未满足于此,继续对中国进行掠夺。
为了寻找更多贸易机会和领土,英国、法国等国家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战争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56年爆发,最初是由一起英船被中国军舰袭击事件引发的。
随后,英国和法国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
在战争中,英法联军积极利用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迅速攻占了中国的沿海城市,并最终进攻到北京。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三、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清朝政府的衰落和动摇。
清政府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软弱和无能让人民失去了对其的信任,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地位。
其次,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战争期间,大量的财富被掠夺,许多重要的港口被占领,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人民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侮辱感到愤怒,并逐渐形成了抵抗外敌的民族意识。
综上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的发生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不断侵略和掠夺的结果,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与动荡。
然而,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并开始了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历程。
中国古代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古代曾经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标志着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
本文将分别从历史背景、起因、战争经过和结果等方面探讨这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 历史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初期,当时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下,对外封闭的态势逐渐使中国经济发展滞缓,遭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侵略。
2. 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贩卖鸦片,导致大量中国人沉溺于吸食鸦片之中,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政府为了打击鸦片贩卖,采取了禁烟措施。
3. 战争经过在中国政府采取禁烟措施后,英国政府以保护贸易和商人利益为由,派遣军队前往中国。
不久后,英军占领了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4. 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予英国更多的贸易特权,并割让了香港岛予英国。
这次战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控制和压迫,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深刻教训。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 历史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依然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国内爆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冲突。
2. 起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法联军要求中国政府开放更多的港口,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中国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并派遣军队攻击英法联军。
3. 战争经过英法联军迅速占领了天津并向北京进军,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
随后,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烧毁文物珍宝,给中国的尊严和文化带来了巨大损失。
4. 结果《天津条约》的签订使得外国列强获得了更多的特权,中国的领土完整也受到了威胁。
这次战争的结果,进一步削弱了中国政府的权威,使中国陷入了更加深重的危机之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两场战争揭示了中国封闭政策的弊端,也暴露了中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不足。
鸦片战争的发生促使中国逐渐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课件八上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英法联军的侵略,火烧圆明园等事件。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2.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如火烧圆明园等。
3. 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 教学重点:火烧圆明园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烧圆明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兴趣。
2. 讲解背景: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3. 讲解经过:详细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重点讲述火烧圆明园事件。
4. 分析结果及影响: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例题讲解:讲解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典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二次鸦片战争2. 内容:(1)背景: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英法联军侵略,火烧圆明园(3)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影响。
2. 答案:(1)背景: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经过:英法联军侵略,火烧圆明园;结果及影响: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