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张莉敏学号:201225821034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0.5g以上至1.5g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掌握含小剂量药物及共熔性成分等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药典所用药筛;掌握固体药物的粉碎方法、混合方法(等量递加混合法)、过筛方法、散剂的均匀度检查方法、散剂的分剂量法、散剂的包装方法(纸包装法)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散剂的概念:散剂(powders)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共内服或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环境D级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散剂的质量评定①均匀度取散剂适量在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②其他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 制剂通则.散剂.项下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1%)、乳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薄荷油、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
器材:上皿天平、玻璃乳钵、瓷乳钵、包药纸。
四、实验内容(一)含小剂量药物散剂的制备1. 1:100硫酸阿托品散【处方】硫酸阿托品 1.0g胭脂红乳糖(1%) 0.5g乳糖加至 100.0g【制法】先研磨乳糖使乳钵内壁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至乳钵中研合均匀,再按等量递加的混合原则逐渐按加入所需量的乳糖,充分研和,待全部色泽均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红色的极细粉末。
【作用与用途】硫酸阿托品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主要用于胃肠、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以硫酸阿托品计算,每次0.5mg,每天3次。
极量:每次1mg,每天3mg。
【贮藏】置玻璃瓶中,密闭,于干燥处保存。
【注释】(1)本品为100倍硫酸阿托品散(即1%硫酸阿托品散),若需配发硫酸阿托品0.5mg/包,需称取本品0.05g ,因称量太小,误差大,所以应取本品稀释成1000倍散后再分装。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散剂实验报告散剂实验报告引言: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以粉末的形式存在,方便患者使用和调剂。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散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吸收和释放方面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剂的应用和优势。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方法散剂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
1.1 方法一:机械法首先,我们将药物样品经过研磨器进行细磨,使其成为细小的颗粒。
然后,将细磨后的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通过筛网进行过筛,以确保颗粒的均一性和粒径的一致性。
最后,将混合好的药物装入密封容器中,制成散剂。
1.2 方法二:湿法湿法制备散剂的过程与机械法类似,只是在混合药物和辅料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辅料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地分散在辅料中。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与辅料通过干燥的方式去除溶剂,最终得到散剂。
实验二:散剂的药物吸收特点散剂作为一种粉末剂型,具有一定的药物吸收特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吸收情况。
2.1 pH值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散剂在酸性环境下的溶解度较低,吸收率也相对较低;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散剂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明显提高。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2.2 药物粒径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散剂样品,并将其与模拟肠液进行接触。
实验结果显示,粒径较小的散剂更容易被溶解和吸收,与之相比,粒径较大的散剂则表现出较低的吸收率。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的粒径对其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三: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除了药物吸收特点,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释放情况。
3.1 pH值对散剂释放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释放情况。
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散剂和颗粒剂的制备,粉体流动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不同密度药物混合的原则
3. 掌握毒、剧药物倍散的制法,熟悉倍散的混合原则,了解倍散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4. 掌握测定粉体流动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实验1:制酸散的制备
以氧化镁、碳酸氢钠为原料,制备制酸散剂。
实验2: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配研法)
以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为原料,制备硫酸阿托品倍散。
实验3:Vc颗粒剂的制备及物料制粒前后休止角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散剂、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粉体流动性的测定方法,休止角定义及计算方法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氧化镁、碳酸氢钠、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乳糖、维生素C、糖粉粉、糊精、柠檬酸
2. 设备与仪器:研钵、玻璃棒、电子天平、培养皿、漏斗、铁架台(配铁圈)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
实验1:实验书85页制酸散的制备
实验2:实验书86页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
实验3:实验书87页维生素C颗粒剂的制备
注意:实验3在将Vc与辅料混匀后,先测定休止角;待制得颗粒后,再次测定休止角,根据两次测定休止角的不同,比较制粒前后粉体流动性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硫酸阿托品倍散
休止角测定次数2
休止角测定次数3。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2.了解散剂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3.理解散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粉末状的药物制剂,通常用于口服、外用或吸入。
其制备过程包括药物粉碎、混合、分剂量和包装等步骤。
药物粉碎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效果。
混合则是将各种药物或辅料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分剂量是将混合后的药物按所需剂量进行分配,包装则是为了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原料:本实验以阿司匹林和糖粉为原料,制备阿司匹林散剂。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糖粉则作为稀释剂,增加药物的体积和甜度,便于分剂量。
2.粉碎:将阿司匹林原料进行粉碎,使其变成细小的颗粒,以便于混合和分剂量。
3.混合:将粉碎后的阿司匹林和糖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使药物和糖粉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
4.分剂量:按照所需剂量将混合后的药物进行分配,本实验以0.1g为一个剂量进行分装。
5.包装:将分剂量后的药物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1)阿司匹林原始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经过粉碎后,阿司匹林颗粒被破碎成细小的颗粒,大小均匀,形状近似圆形。
(2)混合过程中,阿司匹林颗粒和糖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混合物呈粉末状,质地均匀,无肉眼可见的颗粒或团块。
(3)分剂量过程中,每个剂量准确,符合规定的要求。
分剂量后的药物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包装。
(4)包装后的散剂外观整洁,标识清晰,无泄漏或受潮等现象。
每个包装都有相应的批号和有效期,方便追踪和管理。
2.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制备的阿司匹林散剂符合质量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质量:实验所用的阿司匹林和糖粉都符合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质量标准,保证了制备的散剂质量稳定且安全有效。
篇一: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实验原理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
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4、特殊散剂的制备(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处方中含毒性药物时,因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应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即倍散),以利临时配方用。
为显示稀释倍数,一般加入着色剂。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时,室温条件下,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混合此类药物时是否发生低共熔主要取决于两点:a、混合物的比例量:越接近最低共熔点的比例,越容易发生低共熔。
b、混合时的室温:室温高于低共熔点时一般就会发生低共熔。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是否采用低共熔法制备,应根据低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定,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a、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改变,如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低共熔法;如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采用低共熔法,可分别先用其他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后再进行混合制备散剂,以免影响疗效。
b、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无变化,可先将两种药物同研至液化,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或先分别用固体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研混匀。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由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
制备散剂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辅料,并掌握适当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实验步骤:
1.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药物和辅料,如药粉、淀粉、糖粉等。
2. 药物筛选,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药物作为制备散剂的原料。
3. 配方确定,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确定散剂的配方,包括药物与辅料的比例和混合方法。
4. 制备工艺,按照配方要求,将药物和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干燥、粉碎等处理。
5. 散剂包装,将制备好的散剂装入适当的包装容器中,并标明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信息。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出散剂样品,并进行了相关性质和用途的测试。
散剂样品颜色均匀,颗粒细腻,溶解性良好,符合制剂要求。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相关知识,对散剂的性质和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和辅料的准确称量和混合比例,避免出现配方错误。
2. 制备散剂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药物粉尘对身体造成危害。
3. 散剂包装时,要注意卫生和标识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实验改进方向:
1. 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药物和辅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寻求更优化的制备方案。
2. 可以对散剂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拓展散剂的市场前景和
应用领域。
以上就是本次散剂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粉末状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散剂的过程,了解散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1. 药材:黄连、黄柏、苦参等。
2. 辅料:淀粉、蔗糖、二氧化硅等。
3. 仪器设备:研钵、研棒、研磨机、筛网等。
实验步骤:1. 药材的准备:将黄连、黄柏、苦参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准备好,并进行粉碎处理,使其达到细粉的程度。
2. 辅料的准备:将淀粉、蔗糖、二氧化硅等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准备好,使其能够与药材充分混合。
3. 药材与辅料的混合:将药材和辅料放入研钵中,用研棒进行搅拌和研磨,使其达到均匀混合的状态。
4. 筛选粉末:将混合后的粉末通过筛网进行筛选,除去颗粒较大的杂质,保留细小的颗粒。
5. 包装:将筛选后的粉末装入密封容器中,进行包装,以保证散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备了一批黄连、黄柏、苦参等药材的散剂。
经过粉碎、混合、筛选等步骤,药材与辅料得以充分混合,形成了均匀细小的粉末状物质。
经过包装密封,散剂具有良好的保存性能,能够长期保持其药效。
实验讨论:1. 药材的选择:本实验选择了黄连、黄柏、苦参等具有一定药效的药材进行制备。
在实际生产中,药材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药效和临床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2. 辅料的添加:淀粉、蔗糖、二氧化硅等辅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散剂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吸收率。
3. 工艺流程的优化:本实验采用了粉碎、混合、筛选等步骤,但实际制备散剂的工艺流程还可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4. 包装密封的重要性:散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限与包装密封的好坏密切相关。
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确保散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结论:本实验通过制备散剂的过程,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
通过药材的粉碎、混合、筛选等步骤,成功制备了一批黄连、黄柏、苦参等药材的散剂。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实
验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将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的混合物,通常由固体颗
粒和分散剂组成。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使用研钵和研棒将固体颗粒与分散剂混合均匀,制备成散剂。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固体颗粒、分散剂、研钵、研棒。
2. 将固体颗粒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分散剂。
3. 使用研棒将固体颗粒与分散剂混合均匀,直至得到所需的散剂。
4. 将制备好的散剂放入干燥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备,所得的散剂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没有出现团聚
现象,颗粒大小均匀一致。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使用适量的分散剂对于散剂的制备非常重要,
过多或过少的分散剂都会影响颗粒的分散效果。
此外,制备好的散剂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或受到外界污染。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散剂,并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分散剂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固体颗粒均匀分散在液体中,避免团聚现象的发生。
实验应用,散剂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制备悬浮液、胶体溶
液等,为实验提供了便利。
同时,对于一些固体颗粒不易溶解的物质,制备成散剂后可以更好地与其他试剂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散剂的制备方法,还了解了散剂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这对我们今后的实验操作和化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新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最新散剂的制备方法,评估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验证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1. 主要原料:活性药物成分粉末、辅助成分(如填充剂、稳定剂等)。
2. 仪器设备:混合器、粉碎机、筛网、天平、pH计、湿度计、恒温烘箱。
3. 试剂:适量的溶剂(如乙醇、水等),必要时添加表面活性剂。
实验方法:1. 原料准备:按照预定配方称取适量的活性药物成分和辅助成分。
2. 粉碎过程:将称取的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一定粒度,以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3. 混合过程: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入混合器中,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
4. 制粒过程:将混合好的粉末置于筛网中,通过机械振动或手工筛选,制成所需粒度的散剂。
5. 干燥过程:将制粒后的散剂放入恒温烘箱中,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溶剂。
6. 质量检验:对制备好的散剂进行粒度分布、pH值、湿度、含量均匀性等指标的检测。
实验结果:1. 粒度分布:通过筛分实验,散剂的粒度分布均匀,符合预期的粒径范围。
2. pH值和湿度:检测结果显示,散剂的pH值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湿度也控制在适宜的低水平,有利于长期储存。
3. 含量均匀性:通过对多个样本的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散剂中活性成分的分布均匀,无明显偏差。
4. 稳定性测试:在加速稳定性条件下,散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规定时间内无显著变化,表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散剂,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符合预期目标。
散剂的粒度适宜,pH值和湿度控制得当,活性成分含量均匀,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未来工作将集中在优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并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
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实验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探讨散剂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散剂硫酸阿托品散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
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
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处方]薄荷脑 0.2g樟脑 0.2g硼酸 5.0g氧化锌4.0g滑石粉适量制成 30g[制法]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2)处方中薄荷脑、樟脑为共熔组分,研磨混合时形成共熔混合物并产生液化现象。
共熔成分在全部液化后,需先以少量滑石粉吸收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匀。
(3)处方中樟脑、薄荷脑具有清凉止痒作用,硼酸具有轻微消毒防腐作用,滑石粉可吸收皮肤表面的水分及油脂,故用于治疗痱子、汗疹等。
[思考题]何谓共熔物?含共熔成分的散剂是否都采取共熔方法制备?2.冰硼散的制备[处方]冰片 1g硼砂 100g朱砂 1.2g玄明粉 10g[制法] 取朱砂以水飞法粉碎成细粉,干燥后备用。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份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
其制备工艺分为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等几个步骤。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散剂的细度要求也不同。
对于特殊的药材,如含黏性成分多、油脂多、矿物类、贵重、量小等药物,应分别采取串料、串油、单独粉碎、水飞法等特殊的粉碎方法。
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过程,混合均匀与否直接影响散剂质量,尤其是含毒剧成分的散剂。
常将搅拌、研磨、过筛等几种混合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处方中含有量小、贵重、质重、色深的药物时,应将此药“打底”,然后按等量递增的原则与其它药粉混合均匀,打底前应先用量大的药粉饱和乳钵表面。
处方中含毒剧药物时,由于其剂量小,称量、包装与服用都不方便,应加入适量的固体稀释剂将其制成倍散,配制时仍需要遵循等量递增的原则。
为了显示稀释倍数与混合均匀程度,可加入适量着色剂。
处方中如含有低共熔组分时,一般是先将其共熔,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均匀。
散剂由于比表面积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大,要注意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及贮藏条件。
三、实验内容
1. 痱子粉Pulvis pro Miliaria
【处方】麝香草酚6g
薄荷脑(Mentholi)6g
薄荷油6ml
樟脑(Camphorac)6g
水杨酸14g
升华硫40g
淀粉100g
氧化锌(Zinci Oxydi)60g
硼酸(Acidi Borici)85g
滑石粉(Pulvis Talci)加至1000g
【制法】取处方1/10量。
樟脑、薄荷脑、麝香草酚研磨至液化,与薄荷油混合均匀。
另将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升华硫、淀粉分别研细混合,用混合粉吸收共熔物,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滑石粉研匀,过七号筛即得。
【作用与用途】有吸湿、止痒及收敛作用,用于汗疹、痱子等。
【用法】外用。
涂撒于患处。
【质量检查】
(1)性状本品为干燥、疏松的白色粉末。
(2)检查
a)均匀度: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
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b)水分: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水分测定法(甲苯法)
测定本品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
c)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
比较,超出限度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的一倍,装量差异限度见
单剂量包装散剂装量差异限度表。
d)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每克本品细菌数不得超过
10万个;霉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单剂量包装散剂装量差异限度表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或0.1g以下±15%
0.1g以上至0.5g ±10%
0.5g以上至1.5g ±8%
1.5g以上至6.0g ±7%
6.0g以上±5%
【制剂评注】
(1)因薄荷脑和樟脑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故使之先共熔,再与其它粉末混匀。
(2)为保证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制备时先将滑石粉、氧化锌150℃干热灭菌1小时。
(3)痱子粉属于含低共熔成分散,制备过程中需用细粉吸收低共熔物。
(4)制备过程中需采用等量递增法(配研法),以利于药物细粉混合均匀。
2.益元散
【处方】滑石6g甘草1g朱砂0.3g
【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
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
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
末,研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消暑利湿。
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赤短。
【用法与用量】调服或煎服,一次6g,一日1次-2次。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红色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
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
(3)检查
a)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量,不得超
过9.0%。
b)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
超出限度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的一倍,装量差异限度见表1-1。
c) 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得检出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每克本品细菌数不得超过10万个;霉
菌数不得超过500个。
(4)含量测定采用铁铵矾指示剂法(V olhard法)测定本品中硫化汞(HgS)的含量。
【制剂评注】
(1)方中滑石粉清热解暑,利尿通淋。
朱砂清心镇惊,甘草调和诸药,缓解毒性。
三药合用清热利湿。
(2)朱砂主要含有硫化汞,含量达96%。
常夹杂雄黄、磷灰石等。
药理学研究表明:朱砂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抑制生育作用。
朱砂有毒,不宜过量服用,也不能持续服用。
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
内服,只入丸、散剂。
每次0.1~0.5g。
外用适量。
(3)方中朱砂质重色深,且有毒量少,而滑石粉色浅、量大,宜采用打底套色法混合。
3.硫酸阿托品散(Pulvis Atropini Sulfatis)
【处方】硫酸阿托品(Atropini Sulfatis)0.25g
乳糖(Lactosi)24.5g
胭脂红乳糖(1.0%)0.25g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
【作用和用途】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用于胃、肠、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
需要时服1包。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末。
(2)定性鉴别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硫酸阿托品1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约5ml,混匀。
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后,分取乙醚层,置白瓷皿中,挥尽乙醚后,加发烟硝酸5滴,置水浴上蒸干,得黄色的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粒,即显深紫色。
(3)检查
a)均匀度: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
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b)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量,
不得超过9.0%
c)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
比较,超出限度(±15%)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1袋超出限度的一倍。
d)微生物限度检查: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
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制剂评注】
(1)本品以胭脂红为着色剂,以保证散剂的均匀性和不同稀释度散剂间及其与原药的区别。
(2)胭脂红乳糖的制法:取胭脂红1g,置乳钵中,加90%乙醇10 mL~20mL,研磨使溶,再按配研法加入乳糖99g,研磨均匀,在50℃~60℃干燥、过筛,即得。
四、思考题
1.何谓共熔?在处方中常见的共熔成分有哪些?
2.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酊剂、流浸膏时如何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