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公开课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21
于细微处品背影在艰难中悟真爱《背影》(第二课时)执教者:李文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2、方法与过程:设疑、探究、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深切的父爱,懂得感恩(教育学生心存爱意,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点:1、第二次背影,父爱的体现及儿子对父爱的回报。
2、感受深切的父爱,结合自身感悟自己父母的爱。
三、教学难点:文中父爱的体会及主旨的体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1.出示:《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说说你父亲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我们的爱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却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
”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深情再次走进朱自清的《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顿悟父爱的。
)二、记忆达标检查: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2、文章的主要事件是什么?3、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从文中找出原话,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1>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三、品读父爱1、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望父买橘)2、这段文字中,哪个地方\句子\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真挚的爱?(1)赏析父亲的外貌描写原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轨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背影》公开课(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单元以“背影”为主题,涵盖了初中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的多个篇目。
单元课时数为10课时。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本,通过对比阅读、群文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单元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通过分析不同文章中的“背影”,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珍贵。
同时,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学会关爱家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课标要求本单元体现的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审美情趣。
在语言能力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简洁、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思维品质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单元通过对比阅读、群文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文化意识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通过学习不同文章中的“背影”,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亲情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审美情趣方面,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本单元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让学生体验文学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背影”为主题,涵盖了初中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的多个篇目。
单元课时数为10课时。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本,通过对比阅读、群文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课时:《背影》本课时主要学习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重点分析文章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让学生体验文学之美。
第二课时:《慈母情深》本课时主要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4 背影第2课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父子情深——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人间至情。
那么这人间至情蕴含在作品的何处呢?感人的力量又是从何而来?带着这些问题,请让我们再次走近《背影》。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四次描绘了父亲的背影,刻画了一位慈爱且伟大的父亲,四次写自己的流泪,表现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重点内容学情回顾这篇课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典型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外,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也作了传神的描写,在结构安排和详略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
请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一、朴实的语言描写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体会这四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了父亲怎样的深情?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怕别人照顾不周,决定亲自送“我”。
简洁朴实的话语充分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切关怀。
2.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一切准备妥当后,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
父亲的关怀无微不至。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儿子路途平安与否,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时才能放心。
单简的话语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又回过头,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不舍;“里边没人”表明父亲怕“我”离开座位而丢失行李,写出了父亲的细心。
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不舍。
小结:这四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朴素的言语中含有深沉的爱;平淡的语言里有不平静的心情,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牵挂之情。
阅读下面选段,体会其中动词使用的精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教案公开课一等奖《背影》袭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同时这篇课文也是初中的一篇课文。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背影教案公开课一等奖,供大家参考!朱自清《背影》教案一、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汇,明确“狼籍”、“踌躇”、“赋闲”、“颓唐”、“触目伤怀”等词语的含义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深化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文中各种描写手法的表达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亲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怀他人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领悟父子间的浓浓深情四、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的念父之情五、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六、教学课时的安排:二课时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入题:(课件投影:播放歌曲《父亲》)师: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父爱、母爱、夫妻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来真切的体会一下浓浓的`父爱(板书《背影》)(二)走近: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三)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走进《背影》二、检查预习:1、指学生导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一)朗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背影》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2、理清课文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4、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4、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写背影最具体呢?(第二次)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5、自由发言: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联系自己的实际你想说些什么?四、小结:在你的生命过程中,父母的关爱一直陪伴在身旁,请你随时留意,一定会有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五、作业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