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在金融市场当中的理解和套用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5
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作者:郭威,李瑞雪,王可心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郭威1 李瑞雪2 王可心2(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北京100091;2.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摘要]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合意的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在规避原有风险的同时,可能会引致新的风险,导致产生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经济体系的稳定。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彼此之间既会产生消极影响,也会带来积极作用,需要辩证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为保持金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坚持金融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巩固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基础,提升金融创新的宏观管理能力。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创新;辩证唯物主义[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1-0114-10[收稿日期]2019-11-12[作者简介]郭威(1984—),男,山西太原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发展;李瑞雪(1994—),女,黑龙江宝清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和银行管理;王可心(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和监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约束视阈下的我国工业增长绩效、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问题研究”(立项批准号:15CJY042)、“重大国际和地区金融危机发生机理、预警机制和防范政策研究”(立项批准号:18VFH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以及科技金融等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活动源源不断,一方面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其运行效率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金融业的自我循环与膨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唯物辩证法的应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唯物辩证法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过程,成为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以辩证法为核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的认识,因此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来说,它正是思考和解决矛盾的重要工具。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表现在多个领域。
在经济发展中,唯物辩证法的应用体现在对矛盾的把握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矛盾。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经济矛盾,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克服盲目的竞争和唯利是图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建设中,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表现在对社会矛盾的处理上。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抓住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
在城乡发展中,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城乡之间的矛盾关系,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在文化建设中,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表现在对思想文化矛盾的处理上。
思想文化领域是一个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领域,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传播。
唯物辩证法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不能盲目崇洋媚外,更不能盲目排外。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恪守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正确对待自然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与发展引言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和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发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运动,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而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要全面、系统地看待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发展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既要关注经济行为和现象的表面,也要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本质规律。
二、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于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关注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趋势,不能片面看待经济现象。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矛盾运动,要善于发现矛盾的双重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实事求是,要以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不断改进和完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把握,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善于化矛盾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要注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结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运用,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与
发展探讨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全面、辩证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到市场经济是社会制度的产物。
市场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它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必须与这一经济基础相适应才能有效运行。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到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内部的调节和变化来实现平衡与发展。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需求变化的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提醒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到市场经济必须服务于人民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
不是为了某些利益集团谋取私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利于人民的福祉。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在经济学中,唯物辩证法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的辩证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管理的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经济发展的辩证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经济也不例外。
在经济学中,唯物辩证法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辩证性。
经济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中包含着各种矛盾和冲突。
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旧产业和新产业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只有通过合理引导和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唯物辩证法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经济体制,其运行是在矛盾、冲突和竞争中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倡导我们要把握市场经济的辩证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供求关系的形成和调节、价格机制的运行、市场竞争与合作等,都是市场经济中的辩证运行规律的体现。
在经济学中,我们需要基于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为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经济管理的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
在经济管理领域,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要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着效益与发展、长期与短期、自由与约束等矛盾。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通过调整管理策略、平衡各种利益,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管理的辩证思维帮助我们从多角度、全面性地认识和处理问题,提高管理效果。
总之,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的辩证性,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运用辩证思维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学领域中的难题,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辩证唯物
主义对于指导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一、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引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矛盾双方
的对抗、统一和转化是事物发展的主要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正确认识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利益关系,避免利益
矛盾激化,并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
调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指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相统一。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以辩证唯物
主义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
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引领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继承和发展,注重改革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
济增长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
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必须秉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创新观念,不断推动技
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将其理论原则融入市场经济实践之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
意识,强调客观性和辩证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辩证唯
物主义的理论认识对于指导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平等和公正具有重要
意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
行的经济形式,而这种经济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看,才能
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和地位。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市场经济不是一个纯
粹中立的经济形式,而是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展开的。
辩证唯物主义
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正确处理阶级关系,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价值。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矛盾。
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经济可以更
好地激发社会主义经济活力,而计划经济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和
稳定。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辩
证关系,避免片面强调其中一种经济形式的优劣。
总之,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全面、科学的。
只有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才能正确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原则,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相对的、多方面的,具有矛盾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成就,而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无疑是深刻而宝贵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公有制和私有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只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才能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既坚持公有制主导地位,又改革完善市场机制,使计划和市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走向市场化的路径上充满挑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看到问题的全貌,不能只看到片面的现象,要坚持全面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决策明晰,正确面对市场风险和冲击,增强应对危机能力。
再次,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框架下发展而来的,实践是检验改革开放成果和制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善于实践,不断提高改革水平和实践效果,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鼓励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劳动、知识和创造,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弘扬主人翁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是全面的、深刻的,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向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的未来。
唯物辩证法在金融市场当中的理解和套用唯物辩证法总说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1内涵不同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在金融市场中可以理解为;一切是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基础的,没有物质就没有精神=没有实体就没有虚拟,这个总论调)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在没有实体就没有虚拟这个总基础上,研究”实体和虚拟怎么样互相影响,运行,和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方法)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唯物论主张;实体是基础,先有实体,后有虚拟,实体决定虚拟,实体第一性)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
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承认实体和虚拟之间的矛盾,坚持用实体和虚拟之间有联系,在不断发展,而且要全面的看。
不对的看法是两者之间不联系,不发展,只有坏或者只有好的一方面)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论主张;实体是基础,先有实体,后有虚拟,实体决定虚拟,实体第一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主张;承认实体和虚拟之间的矛盾,坚持用实体和虚拟之间有联系,在不断发展。
用矛盾的观点看,并运用矛盾观察和发现问题。
由此产生三大规律;1虚拟和实体的对立统一规律,2虚拟和实体的质量互变规律,3虚拟和实体的否定之否定规律)4方法论要求不同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论要求;在金融市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要防止主观主义,虚拟要符合现实,要防止脱离现实)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坚持对立统一,就要反对形而上学(辩证法要求;要看清虚拟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和其对立统一的发展态势。
要动态的,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两者之间的互动。
反对形而上到极端)唯物辩证法原理以及对应的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金融市场中各要素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如人们的预期,庄家的炒作,资金供给的强弱,经济景气与否的猜测,行业与个股的前景等,虚拟和实体之间互相影响成为一个统一体)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来看这些问题,如国家要发展经济就要动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某些行业某些个股的机会就来了,资金供给量就大了,人们的预期也开始向好,敢于消费结果反过来刺激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向好又带动金融市场向了,不断滚动前进)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虚拟和实体之间是联系是客观的,是本身就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认识和把握虚拟和实体之间的真实联系,根据其中固有的联系,利用这联系达到目的)因果联系原理:原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先行后续,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虚拟和实体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因果之间既有1简单的由因得果,2也有因变果,果变因的滚动发展的趋势关系,两者互相区别又相互促动。
索罗斯的趋势理论被推出来了)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承认虚拟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市场,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虚拟和实体的因果关系,才能提高做票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体现的哲学原理: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虚拟和实体是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发展的旋律就是新矛盾代替旧矛盾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个观点,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要坚持用联系,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市场和分析问题,要把虚拟和实体市场如实的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虚拟和实体处于怎么样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把握新变化和新机会。
要有思想,然后用市场来验证。
)运动和物质关系原理: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股价是不断运动的,也就是不断涨跌的。
涨跌是股价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涨跌是股价的运动,股票是涨跌的主体。
虚拟和实体是不断运动的,有时高有时低这是其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股价的涨跌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盘整是一种不显著的涨跌,跌中有涨,涨中有跌。
一切个股和一切经济的存在,都是绝对的涨跌和相对的盘整,所以----忽略小的波动和运动是一种必然)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者区别:第一,二者的内涵不同;第二,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第三,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第四,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五,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者联系:第一,二者不可分割;第二,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操作整体与部份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价值和趋势理论各为部份,合在一起为整体。
两者内涵不同,操作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价值和趋势理论各部份。
当价值和趋势两个部份都搞得好就能最大的发挥整体功能之和)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操作要树立全局观念,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的价值和趋势战术,整个操作体系的功能就可以发生最大功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实体和虚拟及股票的上涨下跌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可以利用这种规律为自己服务)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要尊重股票和金融市场的涨跌规律,按规律办事,坚持找寻实事求是的统一,同时要把尊重客观的涨跌规律和发挥研究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矛盾的含义原理:原理: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它有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虚拟和实体,股票的涨跌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虚拟和实体相排挤和分离,股票的上涨和下跌叫做斗争性。
虚拟和实体相互吸引和联结的属性,股票的上涨和下跌在一段长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方向又叫同一性。
双方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依据一定条件可以转化)方法论: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要把握住条件一分为二的看市场表现)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原理:矛盾是客观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涨跌是客观的,虚拟和实体的矛盾也是客观的。
并且穿插与每一只股票的始终,)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要承认股票涨跌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还要全面分析虚拟和实体的各方面联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