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生产论
- 格式:pdf
- 大小:927.52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生产论成本理论和生产理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所在,把生产函数和成本结合起来,就可以分析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或厂商的利润函数。
本章讨论的企业或厂商,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得其利润最大化,具体体现为利润最大化。
本章分析生产者行为,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加深对供给定理的理解,本章只分析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不涉及货币因素,因而是一种实物关系。
难点在于各种产量的变化规律、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多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一部分考查重点1、生产和生产函数2、短期生产函数3、长期生产函数4、等成本线和最优生产要素组合5、生产的经济区域6、规模报酬7、齐次生产函数与欧拉定理8、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二部分主要内容解析一、生产和生产函数1、生产(1)厂商在微观经济分析中,生产者亦称厂商,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合伙和公司性质的经营组织形式。
厂商被假定为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
(2)生产要素生产中的投入程总生产要素。
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产品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一般分为四类:①劳动(L):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②土地(N):包括土地和地上、底下的一球自然资源。
③资本(K):包括资本品(实物形态)和货币资本(货币形态)。
④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2、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如果1x ,2x ,…,n x 表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数量,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21n x x x f Q =假定生产者只投入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K L f Q =3、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①概念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的。
微观经济学:生产论第一节 厂商厂商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二、企业的本质 三、厂商的目标第二节 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 一、生产函数二、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2、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企业进行生产的生产过程就是从投入生产要素到生产出产品的过程。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假定有两种投入品:劳动L 和资本K ,产出为Q ,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Q =f (K ,L ) 二、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 1、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固定的生产函数。
写作:Q=Minimum (L/u ,K/v )⏹ u 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 v 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
⏹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 、K 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假定两种投入中,资本是固定的,仅有劳动可变,称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为: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劳动的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劳动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劳动投入量之比。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βαK AL Q =αα-=K AL Q K L f Q = K L f TP L =L TP AP L L =L TP MP LL∆∆=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劳动投入量L 总产量TPL 平均产量APL 边际产量MPL0 1 2 3 4 5 6 7 8 9 01030608095108112112108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劳动投入量L总产量TPL平均产量APL边际产量MPL12345678910306080951081121121081015202019181614121020302015134-4练习已知短期生产函数:Q=10L—0.5L²—32,☐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函数和边际产量(MP L)函数。
微观经济学生产简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如家庭、企业、市场等)的决策行为和相互关系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影响。
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涵盖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以及如何最大化生产效率和利润。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和生产函数,探讨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效率等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微观经济学中有关生产的重要内容。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描述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要素和技术如何转化为产出。
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生产函数,它是描述输入要素和输出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将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与产出联系起来的函数。
通常用数学形式表示为:Q = f(L, K, T)其中,Q表示产出数量,L表示劳动力数量,K表示资本数量,T表示技术水平。
生产函数可以是线性的、二次的、指数的或其他形式的函数,具体形式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特定产业的特点。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劳动力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人力资源,资本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机器、设备和其他物质资源,土地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自然资源。
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程度可以通过边际产出率来衡量。
边际产出率指的是在保持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要素单位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增量。
生产规模生产规模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的规模。
生产规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递增规模、递减规模和固定规模。
当生产要素增加时,产出增加的速度大于生产要素的增加速度,此时为递增规模阶段。
当生产要素增加速度与产出增加速度相等时,此时为递减规模阶段。
当生产要素增加时,产出呈现递减趋势,此时为固定规模阶段。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
生产效率可以通过生产率来衡量,生产率表示单位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出量。
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改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优化生产组织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