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春节习俗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9
长沙过年有什么习俗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有很多的特色小吃,口味虾、湖南臭豆腐等等。
那么,长沙过年有什么习俗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长沙过年习俗一、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这是长沙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家依旧遵循的春节期间拜年的安排表。
新春期间,长沙家家户户清洁干净,备有不少点缀装饰新春气氛的物品,等待客人的到来,如在花瓶内或米桶中插上梅花迎春,梅,谐音人们的“眉”,所谓“喜上眉梢”,年俗画中所画的就是喜鹊站在梅枝上,生活也显得更雅致……现如今长沙的人家过春节,一般会将发财树、摇钱树、金钱树、鸿运当头(凤梨)、富贵竹、年橘等选几样搬回家中。
长沙过年习俗二、老长沙人的春节待客年货:甜酒桂圆红枣蛋、柿饼红枣鸡蛋汤,是老长沙最好的待客年货。
旧时长沙在初一开始的拜年活动中,走进亲戚朋友家,常常会被招待吃些零食,更客气的会被奉上一碗甜酒桂圆红枣蛋或柿饼红枣鸡蛋,这份元宝汤让主客尽显尊贵,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今天,元宝汤已在长沙消失。
现如今,槟榔变成了湖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深受欢迎的年货,几乎家家都会准备槟榔待客。
长沙过年习俗三、无论在哪儿,过年的习俗中都必须要有的夕压岁钱:让孩子的嘴,沾上甜的蜜除夕夜,一家人守岁围炉向火。
长沙有句俗语:“大人子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过年小孩子有新衣新帽穿,更有压岁钱领。
压岁钱,是对孩子们新春祝福和他们平平安安的奖赏,还要让孩子的嘴在除夕夜、大年初一也“沾上蜜”,让他们学会“大方而真诚”地说祝福的“甜言蜜语”,爱讨好口彩,想方设法要让小孩子的嘴上沾着蜜。
除夕夜,长沙的大人小孩一般都要守岁,其实守岁就是“守睡”。
小孩子实在要睡了,不能说睡觉,要说挖窖,好像这样就能挖到一个金窖似的。
长沙过年习俗四、除夕封财门,初一开财门:财神菩萨进门来,一年四季广招财。
春节期间,普通人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是希望能够拥有浓浓的亲情,二是希望能够招财进宝,直到今天,长沙市井人家仍然有这样过年的习俗:在除夕吃过团年饭后,封财门,让财宝蓄在家中,不许出进的习俗,提前“关财门”,关了财门,门外门内的人都不许出进……大年初一时,鸣鞭炮大开财门,希望财源能滚滚流进家里来。
1.守岁:长沙人会在除夕夜守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聊
天等等,直到深夜12点钟时,放鞭炮、燃放烟花,祈求新年平安顺遂。
2.贴春联:春联是长方形的对联,上联和下联各一句,贴在门上或墙上,传统
的春联通常是用黑色或金色字体写在红色纸上,春联的内容要求祝福新年快乐,如意吉祥。
3.煮年糕:长沙人喜欢在除夕夜煮年糕,将年糕放在大碗里,加入适量的水,
用火慢慢煮,煮到年糕软糯香甜为止。
年糕象征着新年团圆和吉祥如意。
4.舞龙舞狮:在新年期间,长沙市各个地方都会举办舞龙舞狮的活动,这是一
种传统的民间舞蹈,用来庆祝新年到来,驱邪祈福,增加喜庆气氛。
5.拜年:过年期间,长沙人会到亲戚朋友家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吉祥如意,一
般要带上礼物,如水果、糖果等。
6.禁忌:长沙人在过年期间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洗头发、扫地、倒垃圾等,
因为这些动作会让财运和好运"扫"走。
湖南过春节的习俗中国人过春节,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你知道湖南过春节的习俗吗?下面小编就告诉你湖南过春节的习俗,一起看看吧!湖南过春节的习俗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风俗。
据说,灶王爷23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
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所以说这也是湖南的春节习俗中一大特色呢!在湖南的春节习俗中,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
称为“拜年无大小”。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
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
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
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开始过。
常年在外的朋友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吃节。
团圆饭。
那天,晚辈向长辈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长辈们给小孩子发红包,祝愿新的一年新气象,红红火火。
所有人凌晨12点燃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湖南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
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
"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
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
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
湖南过春节的风俗
湖南过春节的风俗如下:
1.踩塘节:在湖南省湘西地区,有一种叫做“踩塘节”的习俗。
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会到河塘边跳水、游泳,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象征着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开始。
2.舞龙舞狮:在湖南的一些地方,如长沙、湘潭等,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表演舞龙舞狮,以驱邪避灾,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3.吃年糕:湖南人过年一定会吃年糕,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寓意新的一年事业、生活步步高升。
4.贴春联:湖南人过年会贴春联,门上、墙上贴满对联,寓意着新年吉祥如意。
有的还会在家门口挂上红灯笼,增添喜庆气氛。
5.走亲访友:春节期间,湖南人会走亲访友,互致祝福,团聚共度佳节,增进亲情友情。
6.烟花爆竹:在一些地方,人们在除夕夜会放烟花爆竹,以驱逐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些是湖南过春节的一些主要风俗,展现了湖南人民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湖南各地过年⽂化及习俗湖南各地过年⽂化及习俗 ⽂字像精灵,只要你⽤好它,它就会产⽣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论我们说话还是作⽂,都要运⽤好⽂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焕发出活⼒和光彩。
下⾯,⼩编为⼤家分享湖南各地过年⽂化及习俗,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农历正⽉初⼀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
长沙⼈过年须过⼤半个⽉,即从先年腊⽉⼆⼗四过⼩年起到第⼆年正⽉⼗五闹元宵为⽌。
这个习俗延续了⼏千年,与南朝梁时《荆楚岁时记》所记基本相承。
腊⽉⼆⼗四,俗称“过⼩年”,举家休息聚餐,称“⼩孩⼦过年”。
相传是⽇作为“天上⽿⽬⾂,⼈间烟⽕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
为了使他“上天⾔好事,下地降吉祥”、“闹⾔碎语不必讲,好⾔善语奏⽟皇”,⼈们在前⼀天要搞⼤扫除,叫“扫扬尘”。
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
民谣⽈:“辞了灶,年来到,妹⼦要花,伢⼦要炮,始助要新⾐,爹爹要新帽”。
是⽇起,长⼯下⼯,匠师不再上门,家家筹备年货,作⾖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岁终之⽇叫除⼣,或叫⼤年三⼗,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掌灯时分,焚⾹鸣炮,拜祖先家神,叫辞年,并接灶神祭祀。
⼩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家,进门⽈:“请辞岁”。
各家起⽴迎之,捧出点⼼旱茶,把孩⼦们的⼝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孩回家卸完⼝袋后,⼜迅速地加⼊辞岁队伍,⼀个晚上可得⼀两瓷坛的美⾷,乐得合不拢嘴,因⽽有谚云:“⼩孩盼过年”。
年三⼗夜,长沙农村家家⽕炉中燃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
男⼥⽼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欢坐待旦,叫“守岁”。
所谓“有钱⽆钱,萝⼘过年”。
除⼣年关,在万民欢乐的同时,也不乏“有家不敢归”的贫困⼈,所谓⼏家欢乐⼏家愁。
债主收债,匠师收⼯钱此时已是最后期限,城镇街巷、乡间⼩路上收帐⼈的灯笼⽕把川流不息,有的⼈家⽆法付帐,铜壶⾐服可能被⼈提⾛,所以只好外出躲帐。
湖南长沙的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湖南长沙,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春节风俗。
以下将介绍长沙春节的几种传统习俗。
一、贴春联
春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窗户等处张贴春联,这是一种寓意吉祥如意的传统。
春联上的对仗词和寓意都有严格的规定,有的家庭还会请有文化的长辈写上自己的名字。
二、舞狮
长沙的狮子舞非常有名,狮子舞的表演队伍各具特色。
一些表演队伍的舞者喜欢在狮子的身上表演杂技等技巧,让人们看到狮子的身体非常灵活。
三、祭祖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要进行祭祀祖先的仪式。
人们将祖先牌位放在祭桌上,献上鲜花、香烛和食品等。
祖先对后代的庇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法替代的文化形态,祭祀传统也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四、放烟火
春节除夕夜放烟火是传统习俗之一,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法之一。
在长沙,大街小巷都有人放烟火,烟花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光彩,让夜晚变得更加灿烂。
五、吃年夜饭
每年的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习俗之一。
在长沙,年夜饭通常包括鱼、猪肉、鸡蛋、蔬菜等各种美食。
吃年夜饭的过程中,人们会聊天、祝愿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
总之,长沙的春节风俗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这些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家庭、文化和民族传承的重视,也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吉祥如意的心愿。
湖南过年习俗其实中国各地的过年习俗大同小异,在湖南,有哪些比较传统的过年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南过年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湖南过年习俗湖南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持续的时间最长。
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就从先年的二十四说起好了,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也叫“小孩子过年”。
这一天,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给小孩除压岁钱之外的礼物,怪不得“细伢子”盼过年了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
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
人们在过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
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
“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或者屋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
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随着生活水的提高,现在的家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少有烧柴的了,但是大打扫还是必定的。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之前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
众所周知,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全国驰名,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浏阳鞭炮。
(呵呵,卖一下广告)有了这一层原因,湖南过年时都是满城响声震耳,硝烟弥漫。
放鞭炮也有许多讲究,鞭炮在不同的时间燃放,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长沙春节习俗:
1、节日前理发
长沙人认为,新春忌动刀剪,尤忌讳新春理发。
所以年前生意最忙的就是理发店了,从早到晚那都是爆的,剪个头发要提前一两天预约。
女发可能还好,男发剪得早长得快的,团子爸爸都是等小年前一两天起个大早守在"剃头铺"里等着。
2、扫扬尘
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
相传是灶王爷回天庭述职,叫辞灶。
为了使他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扫扬尘”。
3、邻里互贴红纸
长沙人在除夕夜吃团年饭前,时兴“关财门”,闭起门来全家大吃团年饭,还要在正对面的墙壁贴上写有“对我生财”等吉利话的红纸,以便在大年初一开财门时,一眼就能望见新春的欢喜。
这类红纸招贴要在关了财门以后贴,人不出门,如何贴?这样的吉祥红招贴,一般是由对门的人家互相张贴。
湖南人过年的风俗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湖南人过年的风俗,一起来看一下吧。
01湘潭:舞龙灯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
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02长沙:给客人送槟榔“年财佬、出天行”,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
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初二日,女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长沙四乡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几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日聚饮。
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
长沙还有客人来拜年,要放鞭*迎接。
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03岳阳:关门吃团年饭“百里鱼、团年饭”,岳阳过年风俗除杀鸡、鸭、放鞭*、贴春联外,在腊月三十日还吃“团年饭”,十分丰富。
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
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会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象真鱼一般。
岳阳人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
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
饭后放上一挂鞭*,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04株洲:打开门*开门*: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1.春节准备。
湖南人会在春节期间进行大扫除,称为“扫尘”,以
迎接新年的到来。
2.除夕习俗。
除夕夜,湖南家庭会团聚一堂,吃团年饭,菜肴中常
包括鱼、肉和鸡,象征着团圆、富裕和吉祥。
鱼通常要整条清炖,寓意“年年有余”,而鸡必须是公鸡,头昂起,象征着“食鸡起家”。
3.守岁。
湖南有守岁的习俗,即在除夕夜通宵不眠,以庆祝新年的
到来。
4.拜年和压岁钱。
春节期间,湖南人会互相拜年,祝愿对方新年快
乐、身体健康。
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驱邪避邪、祝福平安。
2
5.放鞭炮和烟花。
湖南人喜欢在春节期间放鞭炮和烟花,以庆祝新
年的到来,并驱赶邪恶的力量。
6.祭灶神。
在湖南的一些地区,过小年时会祭拜灶神,祈求新的一
年家庭平安、生活富裕。
7.地方特色习俗。
如长沙的“年财佬”和“出天行”,衡阳的“关
财门”和“抢头香”,株洲的“开门炮”和“拜六神”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
湖南春节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湖南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自然也有其独特的春节习俗。
其中,湖南春节走亲访友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受人喜爱的传统。
以下将为您介绍湖南春节走亲访友的传统习俗。
一、春节走亲访友的重要性春节走亲访友在湖南乃至整个中国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习俗,它体现了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思念之情。
在春节期间,人们一般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返乡团聚,重温亲情。
而走亲访友则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活动之一。
通过走亲访友,人们希望能够增进亲戚间的感情,传递关怀与祝福,同时也是庆祝新春的一种方式。
二、走亲访友的时间和流程湖南人在春节期间一般会安排好走亲访友的日程安排。
通常,初一到初五是走亲访友的黄金时间。
人们会先去拜访父母和双方父母亲戚,而后再去拜访其他亲友。
走亲访友的顺序一般是由长辈到晚辈,从老一辈开始。
在拜访时,一般会带上一些礼物,如糖果、饼干、水果、红包等,用以表达祝福之情。
三、拜年礼仪和祝福语走亲访友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祝福的方式,因此在拜访时,湖南人会遵守一些特定礼仪和言辞。
通常,当人们到达亲朋好友家时,首先会敲门,然后等待主人开门。
进入房间后,一般会说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是一种开心的祝福和玩笑话语,表明了对主人大吉大利的祝福。
而后还可以说一句“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这是对主人家庭幸福和健康的祝福。
此外,还可以致以其他祝福语,如“万事如意”、“步步高升”等。
四、拜年礼物的选择在春节走亲访友时,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表达祝福的方式。
一般来说,湖南人在送礼物时会考虑对方的喜好和需求,并尽量选择实用、贴心的礼物。
常见的礼物选择包括水果礼盒、特色食品、茶叶、酒水以及红包等。
其中,红包是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礼物之一,一般用红纸包装,内含一定数额的现金,寓意着祝福和财富的传递。
五、走亲访友的意义湖南春节走亲访友是一种亲情交流的方式,它有助于加深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
湖南春节的习俗一、引言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湖南,这个节日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湖南春节的习俗,带领读者感受湖南人民欢度新春的独特风情。
二、湖南春节的习俗1.扫尘在春节前,湖南人民会进行大扫除,俗称“扫尘”。
这一习俗寓意着辞旧迎新,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扫尘的范围包括房屋内外、庭院、厨房等,人们会彻底清理灰尘和垃圾,为新年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2.贴对联、福字在春节期间,湖南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和福字。
对联以韵律优美的对联表达喜庆、吉祥之意,传递着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福字则寓意着福气、幸福,人们会将福字倒贴,表示“福倒了”,即好运降临。
3.祭祖、拜神春节期间,湖南人民会举行祭祖、拜神活动,以示敬意和祈福。
祭祖是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而拜神则是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幸福。
这些活动通常在除夕夜或正月初一进行。
4.吃年夜饭、团圆饭除夕夜,湖南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年夜饭或团圆饭。
这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寓意着家人团圆、和睦。
在餐桌上,人们会品尝到湖南特色美食,如辣椒炒肉、剁椒鱼头等,这些食物象征着富饶和美满。
5.放鞭炮、烟花春节期间,湖南人民喜欢放鞭炮和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一习俗寓意着驱散邪恶、迎接好运。
在除夕夜和正月初一,人们会在家中或户外燃放鞭炮和烟花,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6.舞龙舞狮在湖南,春节期间还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舞龙舞狮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避邪。
表演者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为观众带来欢乐和祝福。
7.拜年在春节期间,湖南人民会互相拜年,表达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拜年时,人们会互赠礼物,如红包、糖果、糕点等,以示友好和关爱。
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增进感情。
三、结论湖南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展示了湖南地方特色的独特魅力。
这些习俗不仅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欢乐和喜庆,还传承了家族、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年夜饭:家家户户年夜饭都会烹饪各式各样的美味菜肴,搭配色彩缤纷的饺子、汤圆、腊味等,最后用雪梨糖或者甜饼作为甜品,每一种菜肴都会有一个寓意。
二、烟花爆竹:湖南人一般都会在年三十夜时大喝欢声,从一大清早就会排列着烟花爆竹,让街上熙熙攘攘,尽显喜庆欢腾。
三、年画:湖南人一般钟情于繁复的文绣,图案精美、形象生动,画上有彩鸳鸯、腊梅对联、石榴花、五谷米等等,为使家里的每一处角落更添春意,丰富年味。
四、拜年:期间,人们穿着新衣服到亲朋好友家,拜财神、拜年、拜福、拜岁,表达新的祝愿,让家家户户特别的温暖。
五、歌舞欢乐:湖南人有着喜欢跳舞的本性,在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跳舞、唱歌、弹琴、讲故事,把欢乐分享给家人朋友们。
总之,湖南人过年有着传统独特的风俗,在喧嚣之中不忘体现出家庭关系紧密、亲情深厚意味深长。
湖南地区春节习俗有什么湖南春节也是热闹非凡,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习俗。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湖南地区春节习俗有什么吧,欢迎大家阅读。
湖南地区春节习俗一、新化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
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
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湖南地区春节习俗二、湘潭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
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湖南人过新年的习俗湖南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持续的时间最长。
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就从先年的二十四说起好了,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也叫“小孩子过年”。
这一天,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给小孩除压岁钱之外的礼物,怪不得“细伢子”盼过年了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
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
人们在过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
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
“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或者屋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
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随着生活水的提高,现在的家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少有烧柴的了,但是大打扫还是必定的。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之前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
众所周知,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全国驰名,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浏阳鞭炮。
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春节湖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中国人欢度新年的时刻。
湖南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自己独特丰富的春节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湖南人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春节湖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
一、贴红对联和春联过年之际,湖南人习惯在自家门口贴上红色的对联或春联。
这些对联和春联用红纸制作,上面写有吉祥的祝福语,如“福禄寿喜”、“年年有余”等。
贴红对联和春联的目的是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二、燃放鞭炮和放烟花湖南人过年喜欢燃放鞭炮和放烟花,这是为了驱邪避祸,辟邪纳福。
燃放鞭炮和放烟花的声响可以驱走一年的霉运,迎来幸福和好运。
同时,也会引起人们的兴奋和喜悦气氛,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三、守岁和守夜守岁是湖南人过年的重要习俗之一。
除夕之夜,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一起守夜,直到大年初一的凌晨才入睡。
在守岁期间,家人们会一起吃年夜饭,互相祝福和交流。
守岁的目的在于祈求来年家庭平安、富裕和幸福。
四、过年舞蹈和戏曲表演湖南人过年时,会表演各种舞蹈和戏曲。
其中最有名的是花鼓戏和八仙过海舞。
花鼓戏是湖南的传统戏曲形式,通过歌唱和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
八仙过海舞是一种舞蹈表演,舞者们扮演八仙的形象,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和节奏。
五、包饺子和吃年糕在湖南,包饺子是过年的传统活动之一。
家庭成员会一起包饺子,这象征着团圆和好运。
吃年糕也是湖南人过年的习俗之一,年糕在湖南被称为“长寿面”,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六、拜年和赠送红包湖南人过年期间,亲朋好友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快乐。
而长辈会给晚辈赠送红包,红包里装有一定金额的钱,代表祝福和吉祥。
拜年和赠送红包是湖南人过年时传统的社交方式,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总结:春节是湖南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湖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体现了对吉祥和幸福的向往。
通过贴红对联和春联、燃放鞭炮和放烟花、守岁和守夜、过年舞蹈和戏曲表演、包饺子和吃年糕、拜年和赠送红包等传统习俗,湖南人在欢度春节的同时,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传统。
湖南春节的风俗
湖南省的春节风俗:
1.年夜饭:湖南人在除夕夜,家家户户会素日宴,团聚在一起,共
同享用年夜饭,表达对新春的祝福与祝愿。
2.烟花爆竹:过春节期间,各地都有节日气氛,烟花爆竹声声传递着热烈的喜庆。
一般来说在除夕当晚,尤其是迎接新春的凌晨,烟花爆
竹最普及。
3.穿新衣:湖南广大少数民族家庭会在过年前夕或除夕当晚穿上新衣,希望新衣穿上新年代表新的精神和新的生活。
4.福字串红:湖南人过春节时,会把福字串着串串红贴在家门口,象征着一家人享受新年吉祥如意。
5.贴春联:湖南人过新春,贴“春联”也是十分重要的,表达着新春美
好的祝愿,希望家人及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幸福,事事顺心。
6.走亲访友:湖南人春节期间也要穿梭于亲友之间,拜年行礼,参加各种活动庆祝新春到来,个个喜笑颜开,仿佛彩霞盈尘,令人如痴如醉。
7.采茶:湖南有采茶的习俗,一般在春节前后节庆时分都有采茶的习俗,采茶的人都会戴着新官帽,穿上新衣,拿着采茶凳,剪刀,这就
是一副汇聚乡采,满山春色的景象。
8.龙舟赛:湖南有龙舟赛的习俗,一般在端午节前后节庆时分都有举
办龙舟赛的活动,唱龙舟曲,手舞青龙赛龙舟。
9.踏青:湖南有踏青的习俗,一般在春节前后节庆时分都有踏青的活
动,去郊外欣赏春色,踩着绿草徜徉,赏花落叶,上山下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10.春联:湖南人在春节期间都会用纸条缝缝补补绘制各种多彩的春联,用彩绘的笔尽情在水滴纸上写下家庭的祝福,传递春节的欢乐。
---------------------------------------------------------------范文最新推荐------------------------------------------------------湖南春节习俗湘潭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
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新化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
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
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送神慌年忙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但1/ 9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
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
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
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
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
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
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
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
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
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
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
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
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
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
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范文最新推荐------------------------------------------------------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
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
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
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
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
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
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
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开封过年开封民间称春节为“过年”。
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
3/ 9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儿”了。
二十三、祭灶官。
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我国民间祭灶节,人们为了让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说好话,家家都要摆上灶王爷的牌位,有的在牌位两边对子上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
意为灶王爷饯行。
祭灶过后,家家都忙于置买年货,打扫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烟、酒、鱼、肉和走亲戚用的礼品更不能少。
置办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三十。
于今开封仍流传有一首过春节的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门旗儿。
”大年三十儿惯称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以往这一天,开封还有诸多旧俗。
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业封门”、“说书封板”、“讨饭的封棍”等,诸如此类。
而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
现在除夕,开封人仍沿袭以往许多好的习俗。
除夕之夜虽然不再“祭祖”了。
但有的互拜亲友,看电视,猜迷语,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团聚一堂,互相勉励,总结一年来收获,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学习计划。
”守岁”在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内容。
当午夜的钟声响过,人们争放第一挂鞭炮,这又意味着开封人开启未来的决心和干劲。
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换新衣,洗涮完毕,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
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范文最新推荐------------------------------------------------------ 全家人吃过年饺子,随后开始到亲友家拜年。
旧时拜年一般多由家长带领,先拜长辈近族、邻友,以后再去远处各家。
各家为接等贺年客人,家里常备烟、茶、瓜子、花生、糖果等。
按开封”早拜年,晚拜寿”的习惯,初一午后,拜年活动即告结束。
正月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旧时初二,开封城关四乡,鞭炮声、鸣笛声、哨子声响成一片,骡马大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场曲:《开门红》——(内一科、妇产科)在接近尾声时主持人上场女(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男: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合:晚上好!女:天地人和万事兴,男:跨越发展创辉煌女:刚才大家看到的是总医院2018年迎春联欢晚会的开场歌舞,是由总医院内一科、妇产科等表演的歌舞《开门红》,喜庆的歌,喜庆的舞,把我们总医院人喜庆的心情表达。
男:在我们即将迎来2018年春节的前夕,我们总医院职工欢聚一堂,用我们的歌舞,用我们的欢乐,把我们喜悦的心情释放。
女:我们心潮澎拜,激情浩荡,我们总医院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5/ 9男:我们豪情满怀,斗志昂扬,我们总医院正在从成功走向辉煌!女: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到场的全体院领导,并请我们的董事长、院长汤洁浩致新年贺辞。
领导祝词、拜年,结束时向观众撒吉祥物女:(1)当我们刚刚进入改制的初期,我们曾经彷徨,曾经叹息,因为我们不知路在何方,一年的实践让我们懂得路就在脚下,路就在咱们总医院人的心中,那是一条总医院走上发展腾飞的登天之路。
请欣赏检验科琚萍、张穗华等表演的藏族舞蹈:《天路》男:(2)哎,乔主任,我们在演节目,你上来干什么了?男:刚才大家欣赏到的是群口快板:《医院新貌》——由乔林邦创作,表演肿瘤科武卫华、赵文玲等男:(3)美丽动人的乐曲和着优美绝伦的舞姿是表达我们美好心情的一种方式,他们曾在病房和手术室用娴熟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留下了美丽的身姿,今天他们依然用这美丽的身姿表达美好的心情,下面大家将看到的是朝鲜族舞蹈:《大长今》演出单位外一科、麻醉科,表演李梅、张光荣等女:(4)新的总医院是一个年轻的医院,年轻的医院里的年轻人更加充满着活力和朝气,年轻、健康、和谐、向上是总医院发展的真正动力,请欣赏由内二科、内三科王玉凯、乔东方等表演的健身操:《喜刷刷》女(男):(5)每个女孩都曾经有过美丽的梦想,每个女孩都有过挥动翅膀飞翔的渴望,男:如今护士职业生涯使她们懂得,飞翔就从岗位开始,飞翔就从医院的改制腾飞开始,女:让我们请出---------------------------------------------------------------范文最新推荐------------------------------------------------------ 外三科护士表演充满活力的街舞:《现代女孩》,由王志阳、马丽娟等参加演出。
男:晚会已经进入幸福快车阶段,让我们隆重请出院领导、院劳模上来一起进入这个阶段—幸福快车女:(6)要问我们到底爱谁,总医院人的四爱常驻心中,爱病人、爱医院、爱岗位、爱自己。
总医院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没有忘记把爱奉献,把爱撒满人间,请听外二科常志丰演唱的歌曲:《你到底爱谁》女:(7)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的武术又是世界闻名,下面的歌舞似乎和中华武术有关,但是这个以中国武功龙拳为名的歌舞却丝毫看不出和武术有关,分明是一种激情的动感的舞动,请欣赏劲舞:《龙拳》由唐河基地医院李玉萍、金东雅等演出。
男(女):(8)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女:你看从朝阳的南山墙走来一群老头老太,他们也许年岁已高,腿脚不灵,说话不清,但是他们也有很多话要说,男:那咱们就听听他们想说些什么。
小品:《夸夸俺们总医院》,反窜表演行政支部刘景阳、陈玉珊、徐忠坤、李海兰等女:(9)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虽然外面飘着大雪,但在这里却春意盎然,涧河医院的医护人员想用舞蹈表达灿烂的心情,请欣赏舞蹈:《好日子》由田霞、扬香红等演出。
7/ 9男:(10)经典京剧沙家浜在京剧票友中广为传唱,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的智斗绝对精彩,但是你一定没有看过这样一场京剧:《智斗》,由医疗支部和儿科票友周俊荣、康妙霞、何文红等联袂大反窜。
女:又到第二次互动阶段,在这次互动阶段中,我们首先请出曾多次在局才艺比赛中获奖的周雨朦小朋友上来展示书法才艺,并请李曼雨等四位小朋友弹奏古筝曲洞庭新歌,在这样美妙的书画、古筝乐曲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互动节目——真情互动(儿童才艺展示——书法、古筝)、真情互动男:(11)又是一曲动听的舞曲,又是一段美丽的舞姿,是什么惊动了急诊科的女护士,有什么可以惊动他们的心扉,请欣赏急诊科袁朝帆、黄荔等表演的舞蹈:《哎--呀》女(男):(12)为了增添晚会的气氛和提升晚会的档次,我们重金邀请了全球最佳男声组合第一替补——野狼嚎组合,男:他们多次参加维也纳音乐会巡回演出的河南油田场外替补,女:我们请出著名通俗歌手齐振林,男:享誉海外的男中音歌手张晓峰、女:著名美声唱法王宁、男:还有帕瓦罗蒂的徒弟的徒弟的徒弟男高音歌唱家王林,女:我们掌声欢迎他们为我们表演男声四重唱:《哎哟,妈妈》《游击队之歌》男(女):(13)红楼梦里有一句话叫作“假作真时真也假”,女:现在药品市场上真真假假令人恼,男:但是在我们总医院药械科却有着一批火眼金睛的药剂师,假的东西一眼就能被他们洞穿,女:请看---------------------------------------------------------------范文最新推荐------------------------------------------------------ 药械科李喜桂、李丁和、曹仲玉、周彬等表演的小品:《打假》女(男):(14)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因为家是我们心灵的驿站,是我们疲惫时可以依靠的港湾,男:可是我们总医院人常说,医院就是我们的家,无论是风无论是雨,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