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实验6
- 格式:pdf
- 大小:205.36 KB
- 文档页数:1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第一篇: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一、实验目的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界面;掌握通过图形化向导和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5软件。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内容SQL Server中的一个数据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所以创建数据库就是建立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在SQL Server 2005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中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方便的图形化向导创建,二是通过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
(一)向导方式创建1、从“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使用Windows或SQL Server身份验证建立连接。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展开服务器,选择“数据库”节点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新建数据库”窗口。
3、该窗口中有3个页,分别是“常规”、“选项”和“文件组”,完成这3个页的内容即可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这里,我们仅设置“常规”的相应内容,其他2个页的内容按照默认设置即可。
(1)“数据库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的名称,如“sample_st”,再输入该数据库的所有者,这里使用默认值即可。
(也可以通过单击文本框右边的“浏览”按钮选择所有者。
(2)“数据库文件”列表中包括两行,一个是数据文件,一个是日志文件。
通过单击下面相应的按钮可以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数据文件。
λ逻辑名称:指定该文件的文件名。
λ文件类型:用于区别当前文件是数据文件还是日志文件。
λ文件组:显示当前数据库文件所属的文件组。
实验六数据库原理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1)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技术,针对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完成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设计。
以巩固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方法。
(2)对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2实验内容给定一个应用环境,如学生选课系统、超市管理系统、某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学校综合积分管理系统等等。
(同学们课从上述选定一个题目,也可以选取一个自己较熟悉的应用环境)。
完成下面的工作2.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1)进行需求分析。
-对系统的语义进行描述(包括功能、所需的数据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法)(2)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及实体的属性,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
(3)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2.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1)根据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将E-R模型转化到逻辑模型(2)根据应用需要和规范化理论对逻辑模型进行优化。
2.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1)针对某种DBMS,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包括表空间、表和索引等于物理存储有关的设计。
(2)优化物理模型(3)生成某种DBMS的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及其表。
2.4 装载数据(1)收集真实数据或者生成模拟数据。
(2)批量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
(3)设计一系列SQL语句,尤其是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SQL语句,以测试数据库性能。
3实验要求(1)可以借助POWERDESIGNER等系统分析与设计辅助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使用WORD文件直接生成各种设计文档。
(2)选择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应该规模适中,不宜太大太复杂,可能做不完;也不宜太小太简单,甚至仅有三两个表组成。
(3)要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思考题:数据库设计通常由哪些辅助工具?各有哪些优缺点?4实验步骤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1)进行需求分析。
学生需要有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等信息。
选课需要有学号、课号、成绩等信息课程需要有课程号、课程名、先修课、学分等信息(2)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数据库原理课内实验【实验项目一】数据表, 索引, 视图创建, 修改,删除的设计与完整性约束1)用SQL的DDL语句创建以下包括读者信息表,借还明细表,图书类别表,图书借阅明细表,图书明细表和工作人员表6个基本表,设置主键,并输入数据。
2)用不同的方法创建基本表的约束,并能够查看和删除约束;能够创建和删除默认规则,在试验中要求掌握主键约束的特点和用法;掌握惟一性约束的用法;掌握默认约束和默认规则的用法;掌握CHECK约束的用法;掌握利用主键与外键约束实现参照完整性的方法。
3)修改基本表,包括增加一个字段;删除一个字段;增加一个约束;修改字段的数据类型。
4)创建与删除索引5) 创建与删除视图读者信息表借还明细表图书类别表图书借阅明细表工作人员表图书明细表【实验项目二】SQL 语言与视图用DDL先创建如下4个表,设置主键,再插入数据,然后做后面的查询student (学生信息表)sno sname sex birthday class108 曾华男09/01/77 95033105 匡明男10/02/75 95031107 王丽女01/23/76 95033101 李军男02/20/76 95033109 王芳女02/10/75 95031103 陆军男06/03/74 95031teacher(老师信息表)tno tname sex birthday prof depart804 李诚男12/02/58 副教授计算机系856 李旭男03/12/69 讲师电子工程系825 王萍女05/05/72 助教计算机系831 刘冰女08/14/77 助教电子工程系course(课程表)cno cname tno3-105 计算机导论8253-245 操作系统8046-166 数字电路8569-888 高等数学825score(成绩表)sno cno degree103 3-245 86105 3-245 75109 3-245 68103 3-105 92105 3-105 88109 3-105 76101 3-105 64107 3-105 91108 3-105 78101 6-166 85107 6-166 79108 6-166 81请写出下列查询语句并给出结果1、列出student表中所有记录的sname、sex和class列。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学号:学生姓名:班级:2014年月日实验一创建和维护数据库一、实验目的(1)掌握在Windows 平台下安装与配置MySQL 5.5 的方法。
(2)掌握启动服务并登录MySQL 5.5 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
(3)了解手工配置MySQL 5.5 的方法。
(4)掌握MySQL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5)掌握使用Navicat 工具和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6)掌握使用Navicat 工具和SQL 语句删除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1)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报告,预习并熟悉实验步骤;(2)遵守实验室纪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求的内容;(3)1~2人为1小组,实验过程中独立操作、相互学习。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在Windows 平台下安装与配置MySQL 5.5.36 版。
(2)在服务对话框中,手动启动或者关闭MySQL 服务。
(3)使用Net 命令启动或关闭MySQL 服务。
(4)分别用Navicat 工具和命令行方式登录MySQL。
(5)在my.ini 文件中将数据库的存储位置改为D:\MYSQL\DATA。
(6)创建数据库。
①使用Navicat 创建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gradem。
②使用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MyDB。
(7)查看数据库属性。
①在Navicat 中查看创建后的gradem 数据库和MyDB 数据库的状态,查看数据库所在的文件夹。
②利用SHOW DATABASES 命令显示当前的所有数据库。
(8)删除数据库。
①使用Navicat 图形工具删除gradem 数据库。
②使用SQL 语句删除MyDB 数据库。
③利用SHOW DATABASES 命令显示当前的所有数据库。
(9)使用配置向导修改当前密码,并使用新密码重新登录。
(10)配置Path 变量,确保MySQL 的相关路径包含在Path 变量中。
四、思考题My SQL的数据库文件有几种?扩展名分别是什么?五、实验总结1、收获2、存在的问题实验二管理表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表的基础知识。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9-3学号:409417080332姓名:张华超SQL语言综合练习一、实验目的:SQL语言是数据库语言领域中的主流语言,对SQL语言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数据库学习的好坏。
本次实验通过一个SQL语言的综合练习,对前面的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加以巩固,希望大家对SQL语言有一个较好的掌握。
二、实验内容1.启动数据库服务软件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用Create Table建表;2.用Insert Into向表中插入记录;3.用Create View建立视图;三、实验任务1.打开数据库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用Create Table建表Exam,2.用Insert Into语句向Exam表中添加6条记录,记录内容如下图所示:3.查询所有姓赵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4.建立总成绩超过500分的学生视图ViewExam,该视图有两个字段ViewExam1和ViewExam2分别对应表Exam的Name和score字段。
4.查询总成绩超过500分的学生姓名和成绩。
Create Table Exam(id varchar(17),name varchar(10),sex varchar(2),age integer,score decimal(5,2),memo varchar(100),primary key(id))insert into Exam (id,name,sex,age,score,memo) values('A0001','赵一','男','20','580.00','学习委员');insert into Exam (id,name,sex,age,score,memo) values('B0002','钱二','女','19','540.00','班长');insert into Exam (id,name,sex,age,score,memo) values('C0003','孙三','男','21','555.50','优秀共青团员');insert into Exam (id,name,sex,age,score,memo) values('D0004','赵四','男','22','480.00','暂无相关信息');insert into Exam (id,name,sex,age,score,memo) values('E0005','周五','女','20','495.50','暂无相关信息');insert into Exam (id,name,sex,age,score,memo) values('F0006','吴六','男','19','435.00','暂无相关信息');select *from Examwhere name like '赵%';create view ViewExam (ViewExam1,ViewExam2)asselect name,score from Exam where score>=500select name,score from Exam where score>=500;。
《数据库原理》所有实验实验1、数据定义1.1实验目的熟悉SQL的数据定义语言,能够熟练地使用SQL语句来创建和更改基本表,创建和取消索引。
1.2实验内容●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University_Mis●使用CREATE语句创建基本表.●更改基本表的定义:增加列,删除列,修改列的数据类型。
●创建表的升、降序索引。
●删除基本表的约束、基本表的索引或基本表。
1.3实验步骤(1)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University_Mis(2)在查询分析器中用SQL语句创建关系数据库基本表:学生表Students(Sno,Sname, Semail,Scredit,Sroom);教师表Teachers(Tno,Tname,Temail,Tsalary);课程表Courses(Cno,Cname,Ccredit);成绩表Reports(Sno,Tno,Cno, Score);其中:Sno、Tno、Cno分别是表Students、表Teachers、表Courses的主键,具有唯一性约束,Scredit具有约束“大于等于0”; Reports中的Sno,Tno,Cno是外键,它们共同组成Reports的主键。
(3)更改表Students:增加属性Ssex(类型是CHAR,长度为2),取消Scredit“大于等于0”《数据库原理》所有实验约束。
把表Courses中的属性Cname的数据类型改成长度为30。
(4)删除表Students的一个属性Sroom。
(5)删除表Reports。
(6)为Courses表创建按Cno降序排列的索引。
(7)为Students表创建按Sno升序排列的索引.(8)创建表Students的按Sname升序排列的唯一性索引。
(9)删除Students表Sno的升序索引。
实验2、SQL的数据查询2.1实验目的熟悉SQL语句的数据查询语言,能够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和统计查询。
南京晓庄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分组统计查询和集合查询设计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班级: 11软工转本2学号: 11130708 11130710姓名:马琦乔凌杰1.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数据查询中分组条件表达、选择组条件的表达方法。
(2)熟练使用统计函数和分组函数。
(3)熟练各类计算和分组计算的查询操作方法。
(4)掌握集合查询的实现方法。
2.实验要求(1)针对“TM”数据库,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以下查询操作:a)查询各个院系学生的总人数,并按人数进行降序排列。
b)查询各系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c)查询每个院系各种职称的教师人数,输出院系、职称、人数。
d)查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学生的平均年龄。
e)查询07294003课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f)查询选修人数超过30人,且课程号以07开头的课程号、课程名称和选修人数。
按选修人数降序排列。
g)查询选修了5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
h)查询年龄大于女同学平均年龄的男同学姓名和年龄。
i)查询SC表中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大于20分的课程号。
j)查询平均成绩大于75分的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平均分。
k)查询期末考试平均分排名前10%的学生,输出学号和平均分。
l)查询教师人数最多的前3个院系,输出院系和教师人数。
m)查询全校老师和学生的姓名,输出姓名和类别两列(类别中显示教师或学生),结果按类别排序。
n)用集合查询实现同时讲授过07294003和07295007两门课的老师的工号。
o)用集合查询实现教师表中职称不是教授的老师的详情。
(2)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将调试成功的T-SQL语句写在下方(标明题号)。
(1)针对“TM”数据库,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以下查询操作:a)查询各个院系学生的总人数,并按人数进行降序排列。
select DEPT_ID, COUNT(*) 总人数from dbo.Studentgroup by DEPT_IDorder by DEPT_ID descb)查询各系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附录: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一、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2008的基本安装和配置。
2.掌握SQL Server2008常用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SQL SERVER2008数据库及其表对象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主要步骤:1.参照相关文档进行SQL Server 2008的安装和配置;2.打开SQL Server 2008 SSMS工具,进行简单操作;3.在SQL Server 2008 SSMS工具的目录树中展开数据库文件夹,新建一个test数据库,然后展开tesst数据库图标,则列出数据库的所有对象;4.选中test下的“表”图标,则列出数据库的所有表(里面是空的)。
5.利用SSMS建立如下三个表,按下面的列表中的字段名(英文)、类型和宽度建立:(注意主键、外键的建立,并输入数据体会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规则,部分列可以尝试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表1s t u d e n t(学生)字段名字段说明类型字段大小小数位数s n o学号C h a r8s n a m e姓名V a r c h a r8s s e x性别C h a r2s d e p t系别Varchar 20s a g e年龄I n t整型表2c o u r s e(课程)字段名字段说明类型字段大小小数位数c n o课程号C h a r3c n a m e课程名称V a r c h a r20C r e d i t学分N u m e r i c1C p n o系别c h a r3表3s c(选修)字段名字段说明类型字段大小小数位数s n o学号C h a r8c n o课程号C h a r3G r a d e成绩n u m e r i c16.向三个表中输入数据;7.备份数据库及数据,以备后面实验使用;三、实验要求:1.独立完成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常用操作2.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系统上完成)实验二数据定义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SQL语言进行基本表结构的创建。
实验成绩《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六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 3姓名: 范晓曈指导教师: 苏小玲2013年11 月21 日实验六名称:SQL Server存储过程一、实验内容及要求1.使用输入参数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任务1: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学分,将学生所在系作为输入参数,默认值为“软件工程系”。
执行此存储过程,并分别指定一些不同的输入参数值,查看执行过程。
2.修改视图任务1:查询指定系的男生人数,其中系为输入参数,人数为输出参数。
执行此存储过程,并分别指定一些不同的输入参数值,查看执行过程。
任务2:查询指定学生(姓名)在指定学期的选课门数和考试平均成绩,要求姓名和学期为输入参数,选课门数和平均成绩用输出参数返回,平均成绩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使用返回代码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任务1:查询指定学生(学号)的选课门数。
如果指定学生不存在,则返回代码1;如果指定的学生没有选课,则返回代码2;如果指定学生有选课,则返回代码0,并用输出参数返回该学生的选课门数。
4.使用实现对数据库修改、删除和插入操作的存储过程创建和执行任务1:删除指定学生(学号)的修课,如果指定的学生不存在,则显示提示信息“没有指定学生”;如果指定的学生没有选课,则显示提示信息“该学生没有选课”。
学号为输入参数。
任务2:修改指定课程的开课学期。
输入参数为:课程号和修改后的开课学期。
任务3:在course表中插入一行数据,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开课学期均为输入参数。
课程号为C100、课程名为操作系统、学分为4、开课学期为4,开课学期的默认值为3。
如果学分大于10或者小于1,则不插入数据,并显示提示信息“学分为1~10之间的整数”。
二、实验目的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掌握存储过程中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步骤及运行结果1.使用输入参数存储过程的创建和执行任务1: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号、课程名、课程学分,将学生所在系作为输入参数,默认值为“软件工程系”。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目的 (2)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3)3.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和管理 (5)二、实验内容 (6)1. 数据库基本概念 (7)2. 数据库设计 (9)3. SQL语言基础 (9)4. SQL语句练习 (11)5.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12)三、实验步骤与结果 (13)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5)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16)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17)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和组成部分 (19)2. 数据库设计 (20)需求分析 (22)概念模型设计 (23)逻辑模型设计 (25)物理模型设计 (26)3. SQL语言基础 (27)SQL语言的基本语法 (28)SQL语句的分类和功能 (30)SQL语句的操作对象 (31)4. SQL语句练习 (32)5. 数据库管理与维护 (3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35)数据库优化与调整 (36)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 (38)四、实验总结与展望 (39)1. 本实验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40)2.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方法 (41)3. 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展望 (42)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据库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并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据库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1. 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可以是关于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信息。
它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数据存储环境,可以高效、有序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作为支持数据存储和操作的核心软件工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机实验六:SQL语言综合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培养SQL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
某旅行社的旅行团管理系统针对“十一”黄金周的组团情况,存有三个表:
1、Customer(CID,Cname,Sex,Age)
含义:旅客(旅客编号,姓名,性别,年龄)
2、Travel(TID,Guide,Destination,Price,StartTime,BackTime)
含义:旅行团(团代号,导游,目的地,价格,发团时间,返回时间)
3、Ord(OID,TID,CID,Prepay,ShouldPay)
含义:预定单(定单号,团代号,旅客编号,预付金额,实付金额)
要求在SQL SERVER 2008环境下,用SQL语言完成:
1、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表,并输入记录
2、列出所有去台北旅行团的代号,导游和发团时间
3、列出所有预定去冰岛的旅客的最高,最低,平均年龄
4、列出所有去台北或者去冰岛旅客的总计预付金额及总计实付金额
5、列出预定旅行团数目最多的游客的编号,姓名
6、对10月1号发团的更新为9月30号
7、找出预定多余一个旅行团的旅客,将其订单的应付金额乘以0.9
8、列出所有与旅客“姚西文”同团的旅客情况,并统计年龄超过60岁男
旅客人数,同时对该团年龄超过60岁的旅客应付金额减免100元
9、找出每个旅行团中年龄高于该团中旅客平均年龄的游客编号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