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宋明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30
1.3 宋明理学[基础巩固]1.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佛教盛行C.道教有了新发展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A、C两项错误,理学是在宋代才发展起来的,本题与道教无关;B项正确,佛教在魏晋之际得到极大的发展,寺院林立;D项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答案:B2.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B.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C.提出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理”解析: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故选B项。
答案:B3.在鹅湖之会上与陆九渊进行了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 ) A.南辕北辙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解析:结合“水流有西东”可知,朱熹指出了理学与心学的不同;结合“应知合处同”可知,朱熹认为二者殊途同归。
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二者“大同小异”。
故选B项。
答案:B4.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
故排除带④的选项,故答案选A项。
答案:A5.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
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解析:A项是王守仁的主张,B项是董仲舒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言论,均排除,因此选D项。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
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
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
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