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文学(黑)
- 格式:ppt
- 大小:306.50 KB
- 文档页数:64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目前很流行的几种流派,也很适用于竞技文学啊什么的,熟悉了会很讨巧~1、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他于1957年发表了第一部真正的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主要有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马拉美(1842~1898)等,20世纪20年代出现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有法国的瓦莱里(1871~1945)、奥地利的里尔克(1875~1926)、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等。
象征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派生出几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最主要的是以意大利诗人蒙塔莱(1896~1981)为代表的隐逸派和以庞德(1885~1972)为代表、兴盛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简称T.S.艾略特,1888~1965)是整个象征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其代表作长诗《荒原》堪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作,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艾略特因此被公认为"现代诗派"的领袖。
《荒原》包括"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五部分,涉及到5种语言和56部著作。
它以小型史诗式的规模和高度的浓缩,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混乱、腐朽、颓败、衰亡的景象展示给读者,那"没有太阳、水与生命的荒原",不仅是当时欧洲社会的象征,也是当时西方人精神崩溃的象征。
2、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文学之后产生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
它最初源起于绘画艺术,后扩展至文学、音乐、电影等其他领域。
20年代、30年代风靡西方,以戏剧、小说成就最大。
其中卡夫卡的小说与奥尼尔的戏剧,代表了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瑞典的斯特林堡(1849~1912)是表现主义文学先驱,他的《去大马士革》三部曲和《梦的戏剧》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主义戏剧,其代表作《鬼魂奏鸣曲》则成为久演不衰的表现主义经典剧作之一。
黑色幽默,英文名:black humor美国现代文学流派。
盛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1965年,弗里德曼将12位作家的作品编为一本短篇小说集,题名《黑色幽默》,流派的名称由此而得。
黑色幽默小说力求突出生存环境的荒谬冷酷,嘲讽挖苦和攻击传统价值与美学观念,表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与情感的破碎。
有评论家称之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玩笑”。
黑色幽默是可以说是反理性、反理想主义的文学。
“黑色幽默”文学在60年代初兴起后,很快就厕身于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重要文学流派的行列。
它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重视,除了它深刻的思想内蕴和审美价值以外,还因为它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到之处。
综合起来,它具有如下艺术特色。
第一,特殊的幽默风格。
“黑色幽默”和传统文学中的幽默不同。
在西方传统文学中,一般来说,悲剧和喜剧的区分是很分明的。
喜剧讽刺反面人物的丑恶和畸形,悲剧表现正面英雄的痛苦和不幸。
但“黑色幽默”文学打破了这种界限,悲剧的内容采取了喜剧的艺术处理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象,即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这就给传统幽默的美学形式引进了一个新因素:认为痛苦是可笑的,对不幸采取嘲笑的态度。
“黑色幽默”的嘲笑讽刺表现得很含蓄,带有寓言性质。
作家并不明确作出道德、政治的评价,而是让读者从这些冷隽的幽默和喜剧形式的笑声中,领悟出某种含蓄的寓意来。
作家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描写现实的手法,他们总是用放大镜、哈哈镜来看待世界、反映世界,采取无限夸大的笔法来表现客观事物,因而使其扩大、变形,促使那些阴暗、丑恶的东西更突出,更可憎,更可笑。
尽管作家抱着冷眼旁观和不加评判的态度,然而读者却能在寻思和回味中悟出其中的深刻的寓意。
第二,“反英雄”式的人物。
这些反英雄形象怀疑和否定一切传统价值,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又有一定的追求。
这些人物常常嘲笑自己所尊重的,破坏自己所建树的,否定自己所肯定的,抗议自己所接受的,例如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场》的主人公毕利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人物;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义公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的怕死鬼,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
现代派文学现代派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否定传统文学,文学艺术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革新的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的总称。
它是西方世界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产物,它的思想基础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有卡夫卡、乔伊斯、艾略特、普鲁斯特等。
其主要思潮和流派有:后期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愤怒的青年、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
现代派文学的共同特点是,在文学观上强调写主观世界,重视心理真实,认为艺术是表现和创造,而不是模仿和反映。
注重形式,认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
在创作内容上,着重表现危机意识,自我追求和异化现象。
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象征、怪诞、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
现代派文学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暴露和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可克服的矛盾,开拓了文学创作的新题材,扩大了文学表现的范围,创造了一些新技巧。
但反映的现实是有限的,常引出悲观的结论。
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迷惘的一代”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
这批作家大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20年代流落在欧洲大陆。
他们身心都留下战争的创伤,厌恶一切,对现实感到幻灭,陷入迷惘痛苦之中,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
为此,当时侨居在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斯坦因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文学流派。
这派作家和他们的同代青年厌恶政治,讨厌机器文明,以颓唐、放纵的生活方式来表示对社会的抗议。
名称源于克鲁阿克的小说《市镇与城市》。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是克鲁阿克的小说《在路上》,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
“黑色幽默”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名称来源于弗里德曼的同名短篇小说集。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
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
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
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
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
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1、学者散文:是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现象,一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态。
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术知识、理性思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余秋雨、陈平原是代表作家。
2、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中期以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现象,也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一般认为以陈染、林白、徐小斌等女性作家的写作为代表,又有人称之为"新状态文学"、"晚生代文学"、"个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作表达的是一种私人经验、私人意识与无意识,特别是被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与普遍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验。
大多采用了"新回忆录"或"新传记式"叙述。
3、新写实小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表现了一种所谓还原生活的零度叙述的方式。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范小青、苏童、叶兆言、刘恒、王安忆、李锐、李晓、杨争光、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迟子。
4、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小说。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20世纪世界文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1、20世纪初期法国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
2、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品是他的长篇巨著。
3、和是巴比塞的两部代表作品。
4、《秃头歌女》是法国戏剧家创作的的一个独幕剧。
5、超现实主义运动开始于1924年发表的。
6、《华伦夫人的职业》是写作的揭露资产阶金钱的肮脏的戏剧。
7、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
8、艾略特的诗歌创作进入第二个创作时期的标志长诗。
9、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自传成分,它通常被视为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出色的作品。
10、托马斯·曼是享誉欧洲的作家,并于1929年因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代表劳伦斯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12、高尔斯华绥第一个三部曲《福尔赛世家》包括三部作品,它们是、和。
13、20世纪在俄国和苏联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
14、晚年,法朗士创作了三部具有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和。
15、罗曼·罗兰后期创作的代表作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16、超现实主义作家阿拉贡的代表作品是。
17、《等待戈多》是法国荒诞派作家的著名戏剧18、以纪实性的手法描写战争的残酷和揭露战争的真相。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雷马克。
19、艾略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在诗歌领域里开了一代诗风。
20、萧伯纳写作的延续了的主题,继续揭露资产阶金钱的肮脏。
21、20世纪在现代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
22、被视为现代小说经典之作的是乔伊斯的作品。
23、毛姆的成名作是作家最重要、流传最广的一部小说,主要揭示虚伪的宗教教义、世俗观念正是人生的枷锁。
24、卡夫卡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它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人变成虫的故事。
25、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是长篇小说。
它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26、《毛猿》是美国著名表现主义戏剧家的作品。
27、是美国小说家德莱塞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品,也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8、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描写顿河哥萨克的史诗。
外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拉辛与莎士比亚》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
司汤达认为古典主义因循守旧,认为现实主义适合现在的时代。
他提出“文艺像一面镜子”的著名主张,成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2、人物再现法又称人物复现法。
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 ,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 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
因此他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作品中连续出现。
每出现一次,就展示其性格的一个侧面,最后,将这些作品情节贯穿起来,就形成了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其性格的全部。
3、私人生活场景《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的一部分,私人生活场景是巴尔扎克描写风俗研究的一个内容,它描写一些人的生活状况,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来展现《人间喜剧》一些人的生活。
4、风俗研究: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把90 多部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文学大厦,利用分类整理法将其分为三大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这三大类中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并又分为六大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农村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
5、小人物小人物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
他们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 "大人物 "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 "小人物 "的先河。
6、多余人形象多余人形象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出身贵族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厌倦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想要有所作为,但又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实现理想的意志。
最后既不能投身革命接近人民,又不肯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只能成为多余的人,例如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
谈⿊⾊幽默的特点2019-08-22摘 要:⿊⾊幽默⽂学是世界⽂学中重要的现代派⽂学,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盛极⼀时。
⿊⾊幽默诉诸于⼈类形⽽上的灾难命运,厚重的悲剧意味与浓烈的喜剧⾊彩之间分外⽭盾,独特的表现⼿法和艺术特⾊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的这个荒诞世界。
它在⽂学艺术上表现的特征也值得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幽默;荒诞;喜剧;论⽂下载上世纪60年代美国⽂坛,许多作家的创作风格呈现出相似性:单纬性的⼈物性格,⼈物与感情被有意地割裂,滑稽、怪诞,对悲剧材料异乎寻常地处理,散乱、分离的叙述结构;对现实不可靠的清醒认识和超脱的观望;不分善恶,⽆功⽆利的模仿、嘲笑等等。
他们引起了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
1965年,弗⾥德曼出版了包括他⾃⼰在内的⼗三位作家的作品⽚段选集,名为《⿊⾊幽默》。
这些作家没有集会、结社,也没有共同纲领、宣⾔,但他们的作品却以相似的⾯貌出现在当时的美国⽂坛。
由于这种相似性,他们被称为“⿊⾊幽默”派。
⿊⾊幽默是⼀种⽤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学⽅法。
“⿊⾊”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
幽默加上⿊⾊,就成了绝望的幽默。
这派作家调动⼀切可调动的艺术⼿法,将周围的世界和⾃我的滑稽、丑恶、畸形、阴暗等放⼤、扭曲,使其更加荒诞不经。
⼀、题材⿊⾊幽默的题材选择涉及到它产⽣的⼟壤。
美国社会在上世纪60年⽣了激烈的变化,出现了⼤量的社会异质。
传统⼩说江河⽇下,嬉⽪⼠、战争忧郁症、两性混杂、荒谬的社会现实成了热门题材。
这都为⿊⾊幽默的产⽣提供了基础。
⿊⾊幽默选择意义不明,摇摆不定,似梦似醒的场景。
这种场景为作家提供了否认旧标准,树⽴新标准的⽆穷题材。
这些题材⼤都超越表⾯,形成对⼈的精神和社会的关注。
以约瑟夫·海勒的《第⼆⼗⼆条军规》为例,它是以第⼆次世界⼤战中⼀⽀美国空军中队的经历为题材。
根据第⼆⼗⼆条军规,只有疯⼦才能获准免于飞⾏,但必须由本⼈提出申请,⽽⼀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个正常⼈,还是在劫难逃。
2021年当代⽂学名词解释1、学者散⽂:是⼋九⼗年代散⽂创作的⼀个重要的现象,⼀种被⼈称为“学者散⽂”或“⽂化散⽂”的形态。
这些散⽂的作者⼤都是⼀些从事⼈⽂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研究之外,创作⼀些融会了学术知识、理性思考和个⼈的感性表达的⽂章并不特别注重散⽂的⽂体“规范”,⽽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种⾃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
余秋⾬、陈平原是代表作家。
2、个⼈化写作:私⼈化写作是90年代中期以后在⽂坛上出现的⼀个现象,也是⼀种新的写作⽅式,⼀般认为以陈染、林⽩、徐⼩斌等⼥性作家的写作为代表,⼜有⼈称之为"新状态⽂学"、"晚⽣代⽂学"、"个⼈化写作"。
私⼈化写作表达的是⼀种私⼈经验、私⼈意识与⽆意识,特别是被社会公共的道德规范与普遍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经验。
⼤多采⽤了"新回忆录"或"新传记式"叙述。
3、新写实⼩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学”,⽽是近⼏年⼩说创作低⾕中出现的⼀种新的⽂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说的创作⽅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活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现实,直⾯⼈⽣,表现了⼀种所谓还原⽣活的零度叙述的⽅式。
虽然从总体的⽂学精神来看,新写实⼩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范畴,但⽆疑具有了⼀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池莉、范⼩青、苏童、叶兆⾔、刘恒、王安忆、李锐、李晓、杨争光、赵本夫、周梅森、朱苏进、迟⼦。
4、先锋⼩说:是指在中国⽂坛 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吸纳了西⽅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决裂,反映中国现代⽣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们⽣活的合理性⼩说。
与以前的⼩说相⽐,先锋⼩说更趋向于⼈本主义的描写,追求⼈格平等。
什么是黑色幽默问题:什么是黑色幽默?答案: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哭笑不得的幽默。
介绍:黑色幽默,是一种荒诞的、变态的、病态的、哭笑不得的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杯具色彩的变态的喜剧。
“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
基本概念:《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方法。
“黑色”代表死亡,是可怕滑稽的现实,“幽默”是有意志的个体对这种现实的嘲讽态度。
幽默加上黑色,就成了绝望的幽默。
这派作家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艺术手法,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滑稽、丑恶、畸形、阴暗等放大、扭曲,使其更加荒诞不经。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己”)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
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
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 ***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 *** ,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 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 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 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新小说派“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和理论基础(上1)1.什么叫现代派?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2.现代派文学的思想内容是什么?3.现代派文学有哪些艺术特征?4.如何评价现代派文学?5.什么叫“后现代派”?--------------------------------------------------------------------------------l.什么叫现代派?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现代派又称先锋派,是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它不是—个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反对传统文学的流派的总称。
现代派文学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出现的。
当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日益尖锐。
在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特别是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趋于白热化,经济危机不断发生,贫富两极分化的情况愈来愈严重。
政治形势动荡不安。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等问题也矛盾重重。
国内外激烈而复杂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危机。
许多知识分子面对问题成堆的现实,感到理想破灭,生活空虚,精神苦闷,产生所谓个世纪末的悲哀。
不少中下层知识分子,一方面对现实感到失望,觉得前途渺’茫,没有出路;另一方面又不理解、不相信社会主义,害怕工人革命运动。
他们站在唯心主义立场,认为现实是不可理解的,荒谬的。
他们退到内心世界中去,守住“自我”这块阵地。
另外有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受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影响,热情很高但又不够成熟,喜欢标新立异。
他们否定一切过去的文学遗产,大喊大叫要创造未来的或超现实的文学。
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最早出现的派别是象征主义,它的先驱是法国的波德莱(1821—1867)。
他的代表作是《恶之花》,堪称象征主义的奠基之作。
19世纪80年代,在法国,正式打出了象征主义的旗号,并逐步形成了象征主义作家队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五花八门的现代派文学派别先后出现,到20年代形成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