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世界物质统一性-文档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20.02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目的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
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
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1复习笔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以及自然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懂得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对“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1.物质的根本特征: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阶段:(1)古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古代哲学家们从世界的“本原”、“基质”、“统一性”问题,引出了物质概念,并认为水、火、气、原子等构成了世界的本原。
(2)近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阶段。
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不变的属性,从而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并得出原子是世界本原的结论。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基本思想是,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2.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现实中千差万别的物质存在,归根到底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自然存在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客观事物,包括无机界、有机界和生物界;社会存在是指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
(1)现代科学为合理地划分物质存在形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划分物质存在形态的依据是物质的运动形式。
①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一般说来,物质运动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五种形式。
在这五种运动形式中,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又可归结为无机界的运动。
第2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______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______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______。
【答案】客观实在;感觉;复写、摄影、反映【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来自于《列宁选集》第二卷:“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______范畴是唯物世界观的基石。
【答案】物质【解析】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唯物主义对于物质观的理解,对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的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3.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是______。
【答案】客观实在性【解析】物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具有深刻的辩证性质。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体现了______与______的有机统一,______与______的有机统一。
【答案】唯物论;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无产阶级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为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
同时,它又是以往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总结,是人类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的理论结晶。
它立足于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在理论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强调自己的任务不仅在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在于现实地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的根本特点是,它从______与______的关系中去理解“物质”,定义“物质”。
第2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名词解释1.时间答: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是事物运动节律的体现。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这是指时间只有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一个维度。
在科学和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过去”“现在”“未来”“短暂”等词来表示时间关系。
它和物质不可分割。
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也没有脱离时间的物质运动。
它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运动的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而具体运动的事物是有始有终的。
量度时间一般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标准,以年、月、日、时、分、秒为单位。
2.空间答:空间是指事物运动广延性、伸张性。
这种广延性、伸张性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并存关系、分离状态,即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排列次序等。
日常所说的“位置”“场所”“距离”“体积”“角度”这些词,表示的就是空间形式或空间关系。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事物的广延、伸张都在三个方向进行,都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构成。
它和时间一样,同物质不可分离。
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具体事物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
量度空间一般以厘米、分米、米、千里为单位;量度天体空间则用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答:(1)旧唯物主义哲学①旧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方面,承认“物质的自然”,在对自然事物的说明中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即把自然事物理解为独立于人的精神的客观存在。
②旧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观方面,由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不能坚持客观原则,把历史过程理解为一种主观的存在,进而将人类历史变为所谓的“精神的历史”。
以上造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对立,使旧唯物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即仅仅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
一旦进入历史范畴,就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不同,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从总体上把握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