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级各省市救灾种子储备表
- 格式:xls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8
农业部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
补助资金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1.12.14
•【文号】农财发[2011]202号
•【施行日期】2011.12.1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其他,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农业部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资
金的通知
(农财发〔2011〕202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部关于批复农业部2011年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11]168号),现下达你单位2011年第二批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资金万元,请列入201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130119“灾害救助”,主要用于对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贷款的贴息补助。
该项目已列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付项目主管部门(单位)。
项目主管部门(单位)要在收到资金15天内,将项目资金转拨各承储企业。
各承储企业要设置“农业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资金”明细账,按照项目内容、经济分类及有关财务制度列支费用。
项目主管部门(单位)要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并于2011年12月31日前连同第一批项目执行情况、资金
使用情况(分别按项目内容和经济分类进行分析)报送我部种子管理局和财务司。
附件:2011年第二批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资金分配表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附件:。
种子救灾备荒财政资金分录
【原创版】
目录
一、种子救灾备荒的重要性
二、种子救灾备荒的财政资金分录
三、种子救灾备荒的实际应用
四、总结
正文
一、种子救灾备荒的重要性
在我国,农业生产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种子救灾备荒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储备一定数量的种子,可以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
二、种子救灾备荒的财政资金分录
种子救灾备荒的财政资金分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子采购:财政资金用于购买救灾备荒种子,保障种子质量和数量。
借:种子储备
贷:财政补助
2.种子储备管理:财政资金用于种子储备的库房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等方面。
借:储备库房建设
贷:财政补助
借:设备购置
贷:财政补助
借:人员经费
贷:财政补助
3.种子调运:财政资金用于在灾害发生后,将储备的种子及时调运到受灾地区。
借:种子调运
贷:财政补助
三、种子救灾备荒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种子救灾备荒的财政资金分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例如,在灾害发生后,除了进行种子调运外,还可能涉及到种子的紧急生产、采购等环节。
这些环节的财政资金分录也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总结
种子救灾备荒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财政资金分录,可以有效地支持种子储备、管理和调运等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管理制度范文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救灾备荒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种子品质,依法科学管理种子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救灾备荒储备种子,指国家定期向农民发放的各类作物种子,用于灾后恢复生产以及粮食安全保障。
第三条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管理工作包括储备、配备、管理和监督等环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组织和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章救灾备荒储备种子储备第四条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的储备应符合以下原则:(一)科学确定种子储备量,根据国家灾害风险评估和相关政策,确保灾后恢复生产和粮食安全需要;(二)种子储备品种多样化,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果蔬、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三)优先选择优质品种,提高种子质量,确保灾后生产能力的稳定,减少灾后生产风险;(四)储备种子来源多样化,包括政府采购、合作农户和种子企业捐赠等途径;(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种子储备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储备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效果。
第五条种子储备工作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财政、应急管理等部门配合负责。
种子储备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履行储备责任。
第六条种子储备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管理制度和储备台账,明确储备品种、数量、来源、储存条件等信息,确保储备种子的质量和保存。
第七条种子储备单位应定期对储备种子进行检验和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种子质量符合标准。
第三章救灾备荒储备种子配备第八条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的配备原则如下:(一)根据各地灾情和灾后生产需要,及时向受灾地区配备储备种子;(二)优先支持灾后恢复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种子需求;(三)科学合理调配品种,确保适应不同地域和农情的需求;(四)实行统一调度和动态配比,科学合理分配种子,避免浪费和缺乏;(五)加强种子信息管理,做好配备台账,确保种子信息真实可靠。
第九条各级政府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组织种子配备工作。
2016年各省粮食产量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
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028.2千公顷(169542.3万亩),比2015年减少314.7千公顷(472.1万亩),减少0.3%。
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4370.8千公顷(141556.2万亩),比2015年减少1265.1千公顷(1897.7万亩),减少1.3%。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52.1公斤/公顷(363.5公斤/亩),比2015年减少30.7公斤/公顷(2.0公斤/亩),减少0.6%。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988.8公斤/公顷(399.3公斤/亩),比2015年增加4.8公斤/公顷(0.3公斤/亩),增长0.1%。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15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0.8%。
其中谷物产量56516.5万吨(11303.3亿斤),比2015年减少711.5万吨(142.3亿斤),减少1.2%。
2016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明细如下(台湾数据暂缺):。
救灾备荒储备种子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灾害备荒储备种子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农业管理制度之一。
其目的在于通过储备种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储备种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储备种子的概念和作用出发,探讨了储备种子管理制度的构建和管理方法。
二、储备种子的概念和作用1. 储备种子的概念储备种子是指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用于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农业生产的种子。
通常储备种子由政府或相关组织组织采购、管理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2. 储备种子的作用(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当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储备种子可以确保农作物的种植,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
(2)提高抗灾能力。
灾害发生后,农作物常常受到严重的影响,储备种子可以提供抗灾能力更强的品种,帮助农民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3)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通过储备种子,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储备种子管理制度的构建建立储备种子管理制度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以及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下面是构建储备种子管理制度的几个关键步骤。
1.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了保障储备种子的质量和数量,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比如,规定储备种子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标准,规定储备种子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程序,规定储备种子的管理机构和责任等。
2. 确定储备种子的品种和数量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储备种子的品种和数量。
通常会选择一些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进行储备。
同时也要根据国家的粮食需求和生产情况,确定储备种子的数量。
3. 建立储备种子的采购和储存体系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储备种子的采购和储存体系。
首先要选择一些信誉良好的种子公司或种子供应商,进行储备种子的采购。
然后要建立一些适当的储存设施,保障储备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是指在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粮食短缺等突发事件时,保障种子储备的质量和数量,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国家在保障种子质量、储备数量和环境要求上有严格的标准和管理措施。
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中,种子的储存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种子应当储存在通风良好、干燥、无虫害和无霉变的仓储环境中,以保证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
储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种子因高温、高湿而受损。
对于种子仓库的选择和建设,应当结合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选择地势高、通风好、干燥的地段,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储备库。
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中,对种子的储存管理也有严格的要求。
种子在储存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以防止发生虫害、霉变和质量下降等情况。
对于已储备的种子,需要进行分类和标识,以便于及时调配和使用。
对于长期储存的种子,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翻仓、通风和除湿处理,以保证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
另外,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还包括对种子储备数量和质量的标准。
国家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种子储备数量和质量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计划。
在面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时,种子储备的数量足够、质量优良是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总结来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是对种子储备的质量、数量、环境和管理等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做好种子储备工作,才能在面对灾害和粮食短缺时,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加强对种子储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种子储备的质量和数量达到国家标准,为应对灾害和粮食短缺提供有力保障。
个人观点:种子储备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国家救灾备荒种子仓储环境要求的严格执行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的储存环境、管理要求和质量标准,可以有效保证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1.20•【文号】农财发[2015]71号•【施行日期】2015.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农财发[2015]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等有关规定,为保证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部制定了《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农业部2015年11月20日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是国家安排用于保证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顺利完成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补助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由农业部组织实施。
第二章储备计划与任务落实第四条国家救灾备荒种子重点储备下列作物:(一)适宜灾后改种补种的玉米、水稻、马铃薯、杂粮、杂豆、蔬菜等短生育期作物品种;(二)生产需求大、繁制种风险高的品种及其亲本;(三)适宜备荒的作物品种。
第五条承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种子生产经营资质;(二)具有拟储备品种的生产经营权;(三)具有相应的种子仓储能力;(四)有良好信誉,近3年无违法生产经营种子记录;(五)承担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储备任务的原则上应是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第六条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计划按以下程序确定:(一)农业部每年1月上旬下达翌年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计划,明确各承储省份储备的作物种类类型、数量、补助标准。
种子管理机构统计报表填写说明一、统计目的与意义一是从机构性质、人员队伍、职责履行、经费保障等方面,及时掌握种子管理体系的现状。
二是及时跟踪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业务开展情况,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可以提供有利于种业改革发展的借鉴参考。
三是2011年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现代种子管理体系,各地正在积极落实稳步推进,通过此统计及时掌握进展情况,为进一步推进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二、统计指标三、基本说明种业基础信息调查统计的种子管理单位是各级具有种子管理职能的种子管理机构或部门。
统计项目均为统计当年发生的情况。
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四、指标解释(一)表1单位基本情况1.单位名称:填写单位的全称。
2.辖区区划级别:指本单位所在地的级别,分省级、地级、县级。
3.单位主要负责人:指单位的“一把手”。
4.单位类别:有独立法人和内设机构两种类型,独立法人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管理机构,内设机构指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种子管理部门。
5.组织机构代码:指种子管理机构法人证书上的组织机构代码,内设机构不需填写此项。
6.单位行政级别:指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单位行政地位,分正副厅级、正副处级、正副科级、正副股级等。
6.单位管理性质:指国家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性质,分为行政、参公、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等。
7.单位主要职能:指单位依法或受委托对种子相关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包括生产经营许可、品种管理、种子质量监督、市场监管、品种推广、开展区域试验等8.种子执法权状况:指是否拥有执法权。
按种子执法机构设置分独立执法、合署执法,独立执法指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单位中,仅有本单位行使种子执法权。
合署执法指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单位中,除本单位外还有其他单位也行使种子执法权。
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权授予方式分授权执法、委托执法。
9.行业统计编码:10位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