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梅花山国家公园试点方案(最终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8
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佚名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06(000)008
【总页数】1页(P11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林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黑龙江省乌马河林业局梅花山为例 [J], 李铀
2.关于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一些思考——以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内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李秀英
3.国家森林公园入口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北极村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王韶晗; 张敏; 田大方; 宋爽
4.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福建省国家森林公园调查数据 [J], 程秋旺;于赟;俞维防;陈钦
5.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国家森林公园游客行为和形象感知研究——以神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J], 刘雨潇;张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梅花山度假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目录第1章总论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黑龙江梅花河山庄旅游度假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伊春新昊绿色旅游集团1.1.3项目法人代表赵德友1.1.4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杨中安1.1.5项目建设地点黑龙江梅花河山庄旅游度假园区内1.1.6项目建设性质改扩建1.1.7项目建设目标丰富梅花河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增加森林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契机,以高标准建设好旅游景区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使黑龙江梅花河山庄旅游度假园区无愧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的称号,创立国内外知名的国际会议度假区品牌,促进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1.1.8项目建设期及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3年,即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1.1.9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1、梅花湖水源工程水库占地面积335公顷,总库容1934万立方米,兴利总库容1620立方米。
电站装机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120千瓦时。
2、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公路工程旅游公路工程全长公里,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h。
3、园区和小龙岭景区、梅峰鼎景区、梅花湖景区、堆棉山景区的部分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能源工程、通讯工程、水源工程、接待服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4、总建筑面积54450平方米1.1.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经估算,本项目新增万元,详见“建设投资估算表”。
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专项资金10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其余资金资由企业自筹解决。
1.1.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伊春林业勘察设计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3、《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4、《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5、《伊春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2009年)6、《黑龙江梅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09年修编稿)7、《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2006)8、道路、水、暖、电、土建等相关专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1、根据国家、省及伊春市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结合黑龙江梅花河山庄旅游度假园区的基础设施现状,研究、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5.23•【字号】晋政办发〔2022〕43号•【施行日期】2022.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2〕4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5月23日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规范草原合理利用,构建和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根据国家林草局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现制定我省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旅游,传承草原生态文化,强化草原多重功能,全面提高草原保护利用水平,实现草原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不断提升草原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让人民群众乐享草原生态福祉,在美丽山西建设中彰显草原功效,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草原生态保护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草原画卷,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系统规划、有序推进。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科学编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类型丰富、建设规范、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草原自然公园体系,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发展思路,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我省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
建立梅花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讨论稿)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联合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详见附件1),选择北京市、吉林省、福建省等9个省(市)作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省确定在武夷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3年。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详见附件2),意见指出:“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老区开展国家公园设立试点”。
为加强闽西森林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探索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模式,着力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闽西老区,拟以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建立“梅花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现参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制定规划建设方案如下:一、规划区基本概况拟建设的梅花山国家公园主要由中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地(华南虎栖息区、野化豢养区、科研基地)和九龙江水源保护地(龙岩中心城市饮用水源地、厦门和漳州市饮用水源头)组成。
(一)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梅花山保护区于198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任务。
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是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的交界地带,东起新罗区江山乡背洋村,西至连城县庙前镇岩背村,南始江山乡福坑村,北达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
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东南坡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有“梅花十八洞”之称,是福建省汀江、九龙江、闽江三大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理位置为北纬25°15′14″—25°35′44″,东经116°45′25″—116°57′33″,土地总面积22168.5hm2。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炉 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凤凰旅游综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经过两年多试点之后,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的正式亮相。
《方案》表明,到2020年,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国家公园”是什么?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但各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
根据《方案》指出,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方案》将国家公园定位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国家公园”怎么管?《方案》指出,要以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国家主导、共同参与为原则,建成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方案》显示,在管理方面,应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分级行使所有权,构建协同管理机制,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立足国家公园的公益属性,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保障国家公园的保护、运行和管理,并通过构建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健全严格保护管理制度、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来完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试点地区选择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地区,如森林、湿地、山地、草原、海洋等自然景观集中的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江浙沪、福建等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城市周边等。
二、试点内容1.制定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试点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制定适宜的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保护目标、范围和措施,加强保护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和管理,提高公园管理效能和保护水平。
2.完善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应形成立体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化运作。
建立以国家公园管委会为核心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制定管理制度,加强多种管理手段的融合。
3.整合公共资源,促进保护与开发并举国家公园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景观及文化资源,通过旅游业、绿色农业、生态产品的开发,带动周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同时,扩大公众参与,加强宣传和教育,推进公众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升和行动。
4.加强科学监测,提高保护效果建立国家公园监测网络系统,加强生态环境、物种分布及栖息地状况、气象、水文、地形等监测工作,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科技,提高保护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试点步骤1.制定国家公园试点计划,确定试点地区和试点内容。
2.组织人员,成立试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
3.开展专门调研和勘查,了解试点地区的自然、文化、经济环境等状况,制定方案。
4.启动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实施。
5.开展试点试点,总结经验,提炼成功模式,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制度和经验,为全国推广建立国家公园提供参考依据。
四、试点效果1.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
2.完善国家公园管理机制,建设多彩生态园区。
3.促进全社会参与公共生态文明建设。
4.试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提升形象和知名度。
(完)。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实施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职数学数列教学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列基本概念、求和公式、递推式等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目的本次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实施旨在通过对数列相关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竞争力。
方案教学内容本次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通项公式和递推式的推导和应用3.数列的求和公式和相关应用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分析、总结和归纳,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理论教学法:通过讲授和演示,传授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相关技巧。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知识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次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1.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得到提升;2.学生对数列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所提高;4.学生在应对数学考试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结论本次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实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探究式学习法、理论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过程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2.数学教材和辅导资料;3.实验室和教学工具;4.教学案例和习题。
教学步骤本次中职数学数列教学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引入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类型、公式等内容;2.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式,让学生掌握数列的推导方法和相关技巧;3.演示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求和原理和应用场景;4.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操作实验,体验数列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5.提供案例和习题训练,让学生巩固和提高各种数列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前进和发展中的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佚名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7(34)2
【摘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西南部,是武夷山脉南段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为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地带,俗称“梅花十八洞”。
土地总面积为22168.5公顷(332528亩)。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省;梅花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型;人民政府;主体部分;国务院;西南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3
【相关文献】
1.基于S WO T模型下的发展国家公园可能性分析--以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邓思宇;刘伟平;杨仙艳
2.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J], 孔祥海;李振基
3.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周清炜
4.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新资料 [J], 吴锦平
5.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拟赤杨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分析 [J], 蔡冰玲;范海兰;洪伟;洪滔;吴承祯;林淑伟;刘丽香;李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公园试点方案摘要: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公园体系。
本文将介绍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包括国家公园的概念、试点方案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通过试点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国家公园建设的经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自然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也提出了国家公园试点方案。
二、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是指以自然景观为核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目标,兼顾科学研究、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
三、试点方案的目标国家公园试点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试点,总结和推广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经验,为我国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公园提供借鉴。
具体目标如下:1. 保护珍稀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试点国家公园通过设立生物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重点保护珍稀物种和关键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2.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试点国家公园将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3. 促进可持续发展:试点国家公园将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和其他涉及当地经济和民生的产业,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国家公园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试点地区:根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选择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试点地区。
试点地区将涵盖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以便总结和推广经验。
2. 制定保护和管理计划:试点国家公园将根据地区特点和保护目标,制定详细的保护和管理计划。
该计划将包括物种保护、生态修复、科学研究、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力度。
公园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园的品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我们制定了公园
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以期为全市公园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首先,我们将对试点公园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规划将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市
民需求,设计合理的景观布局,确保公园内各项设施的合理利用。
同时,我们将注重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并修复原有植被,打造绿色生态的休闲空间。
其次,我们将注重公园内设施的改造和完善。
通过对公园内设施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将对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更新,提升公园的整体功能性和吸引力。
同时,我们将引进先进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高公园的管理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此外,我们还将注重公园内文化和活动的丰富多样。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
体育赛事,我们将吸引更多市民前来公园参与,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市民对公园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公园内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升公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我们将注重公园建设的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开展
公益活动,我们将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总之,公园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将全面提升公园的品质和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加
优质的休闲空间和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试点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将为全市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推动城市公园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发改委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旅游局、文物局、海洋局、法制办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主要内容《方案》提出了试点的五项内容,主要包括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归属、创新经营管理和促进社区发展。
对于统一规范管理,国家要求试点省份要结合实际,对现有各类保护地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整合,明确管理机构,整合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探索跨行政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按照设立层级、保护目标等,对试点区内各类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和碎片化区域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
《方案》同时要求,改革要使每个保护地范围适宜、边界四至清晰,实现一个保护地一个牌子、一个管理机构,由省级政府垂直管理。
归并整合后的保护地可暂命名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试点区)。
试点期间,各有关部门继续依法行使自然资源监管权。
对于明晰资源归属,《方案》提出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试点区内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探索将试点区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给已经明确的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和运营管理。
《方案》要求,对试点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附属资源,可通过征收、流转、出租、协议等方式,调整土地权属,明确土地用途。
科学确定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各自的产权结构,合理分割并保护所有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等。
针对创新经营管理,发改委要求试点区管理机构要积极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立,经营项目要实施特许经营,进行公开招标竞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收入等要上缴省级财政、各项支出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
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民间团体、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支持试点。
此外,《方案》提出,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具体要求,研究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的具体方案,按程序报批。
国家公园试点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为了保护和维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决定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工作。
国家公园是指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保护的方式,对具有重要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自然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特殊区域。
国家公园试点旨在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构建国家公园发展的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国家公园体制健全、管理体制有效、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工作机制。
二、试点区域选取原则国家公园试点区域选取的原则如下:1.自然生态价值高:区域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代表性。
2.文化价值突出:区域内有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资源。
3.旅游资源丰富:区域内有较高的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服务设施基础。
4.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
5.社会支持度高:区域内居民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三、试点区域划分根据选取原则,国家公园试点区域分为以下几类:1.生态保护优先:重点保护区域,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如云南三江并流、四川稻城亚丁等。
2.文化保护优先:重点保护区域,主要用于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资源。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化遗址,如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北京故宫等。
3.旅游开发优先:重点开发区域,主要用于发展旅游业和提升旅游服务设施。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四川九寨沟、海南三亚等。
4.综合发展区域: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综合发展区域。
这些区域主要包括综合性国家公园,如北京周口店国家公园、广东云台山国家公园等。
四、试点工作内容国家公园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制定:根据国家公园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其中包括国家公园的设立、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6.06•【文号】林护发[2008]123号•【施行日期】2008.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的通知(林护发〔2008〕123号)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林业厅关于请求将云南省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的请示》(云林保护〔2008〕70号)收悉。
经研究,现通知如下:一、同意云南省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以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开展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二、请你厅科学地借鉴国际有关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在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更全面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功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道路。
三、在开展国家公园试点省建设工作中,你厅要积极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争取省政府、省人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妥善解决国家公园机构、编制、经费和土地权属等问题,建立相应的法规、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以便示范和推广。
四、请你厅严格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责,尽快组织编制国家公园技术规范、试点省实施方案和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并上报我局审定和批复。
我局将在国家公园管理条例、技术标准、发展规划、管理技术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项目上给予适度支持。
五、关于你厅在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行使国家公园管理职能一事,请向云南省政府或省编办提出申请,我局将积极予以支持。
国家林业局二OO八年六月六日。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24•【字号】龙政综〔2021〕107号•【施行日期】2021.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24日龙岩市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闽委改〔2021〕2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同意三明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实施方案的函》(办函改字〔2021〕46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支持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林业综合改革试点若干措施》(林规发〔2021〕77号)文件精神,结合龙岩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要求,坚持集体林地家庭承包基础性地位,拓展和完善林地经营权能;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现代林业制度体系;坚持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实现林业生态高颜值、产业高素质、林农高收入。
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9%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5031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00亿元以上。
二、试点任务(一)稳定林地承包经营。
在承包期内,集体经济组织不得强行收回农村转移人口的承包林地,探索开展进城落户农民集体林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
创建国家公园工作方案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许多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面临破坏和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国家公园建设工作。
创建国家公园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能促进生态旅游和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制定和实施国家公园工作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目标和规划目标国家公园工作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旅游教育。
规划1.确定创建国家公园的范围和边界。
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确定国家公园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连通性等因素。
2.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计划。
根据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计划,明确公园的保护目标、保护措施、管理制度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内容。
3.设施建设和配套措施。
建立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保护设施和基础设施,如生态学科研、生态旅游等配套设施,提高国家公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发展。
4.推广和宣传。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公园保护和生态旅游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人们守护生态环境和传承自然文化遗产。
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实施步骤1.确定国家公园的基本情况和保护规划,组织专家会商和社会听证会,形成初步方案。
2.组织派出专家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完善方案和保护计划,制定环评报告。
3.组织立法工作,将国家公园保护纳入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范围。
4.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措施,完成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相关设施建设。
5.进行宣传和推广工作,开展社会参与和生态旅游活动。
时间表实施步骤时间节点确定保护范围和边界第一季度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计划第二季度设施建设和配套措施第三季度至第四季度宣传和推广工作全年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创建国家公园涉及复杂的自然环境、及规划建设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发改委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旅游局、文物局、海洋局、法制办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主要内容《方案》提出了试点的五项内容,主要包括突出生态保护、统一规范管理、明晰资源归属、创新经营管理和促进社区发展。
对于统一规范管理,国家要求试点省份要结合实际,对现有各类保护地的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整合,明确管理机构,整合管理资源,实行统一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探索跨行政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按照设立层级、保护目标等,对试点区内各类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和碎片化区域进行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
《方案》同时要求,改革要使每个保护地范围适宜、边界四至清晰,实现一个保护地一个牌子、一个管理机构,由省级政府垂直管理。
归并整合后的保护地可暂命名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以下简称试点区)。
试点期间,各有关部门继续依法行使自然资源监管权。
对于明晰资源归属,《方案》提出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试点区内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探索将试点区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给已经明确的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和运营管理。
《方案》要求,对试点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其附属资源,可通过征收、流转、出租、协议等方式,调整土地权属,明确土地用途。
科学确定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各自的产权结构,合理分割并保护所有权、管理权、特许经营权等。
针对创新经营管理,发改委要求试点区管理机构要积极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立,经营项目要实施特许经营,进行公开招标竞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门票收入、特许经营收入等要上缴省级财政、各项支出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
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民间团体、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支持试点。
此外,《方案》提出,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试点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的具体要求,研究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体制的具体方案,按程序报批。
国家公园方案第1篇国家公园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决定设立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保护。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国家公园管理方案,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科研教育的机会。
二、项目目标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2.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4. 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确保公园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三、项目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
四、具体措施1. 规划阶段(1)开展资源调查,评估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明确保护目标。
(2)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合理划分功能区,包括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3)制定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公园范围、功能区划分、保护措施、基础设施布局等。
2. 建设阶段(1)严格遵循总体规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停车场、游客中心等。
(2)采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技术,降低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生态功能。
3. 管理阶段(1)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统一管理。
(2)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资源保护、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方面。
(3)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 运营阶段(1)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提高公众对国家公园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组织科普教育活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国家公园品牌。
五、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捐助、社会捐赠等,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建立梅花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讨论稿)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
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委联合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详见附件1),选择北京市、吉林省、福建省等9个省(市)作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省确定在武夷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试点时间为3年。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详见附件2),意见指出:“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老区开展国家公园设立试点”。
为加强闽西森林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探索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模式,着力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闽西老区,拟以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建立“梅花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现参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要求,制定规划建设方案如下:一、规划区基本概况拟建设的梅花山国家公园主要由中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地(华南虎栖息区、野化豢养区、科研基地)和九龙江水源保护地(龙岩中心城市饮用水源地、厦门和漳州市饮用水源头)组成。
(一)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梅花山保护区于198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任务。
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是上杭县、连城县和新罗区的交界地带,东起新罗区江山乡背洋村,西至连城县庙前镇岩背村,南始江山乡福坑村,北达连城县曲溪乡罗胜村。
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东南坡与博平岭之间的玳瑁山的主体部分,有“梅花十八洞”之称,是福建省汀江、九龙江、闽江三大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理位置为北纬25°15′14″—25°35′44″,东经116°45′25″—116°57′33″,土地总面积22168.5hm2。
保护区地貌基本特征以中山地貌景观为主体,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有70余座,其中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m。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95.3%,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维管束植物有185科736属1869种,陆栖野生动物有362种,其中兽类6目20科66种,鸟类17目40科198种,爬行类3目10科40属69种,两栖类2目8科29种,还有鱼类5目14科51属65种,贝类4目15科27种及浮游动物9目32科170种,已鉴定昆虫20目150余科2000余种,大型真菌116种。
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金猫、黑鹿、梅花鹿、金斑喙凤蝶、詹彩臂金龟等4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伞花木、闽楠、桫椤等18种。
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之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1992年2月,在原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现存华南虎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被确定为“对全球有影响、具有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1月,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保护区以“物种丰富,特有种多,东亚植物区系中华中、华东、华南区系交汇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
(二)非保护区部分的基本情况规划区内非保护区部分主要包括麻林溪和满竹溪流域,是九龙江的水源地,也是龙岩中心城市第三饮用水源地,其中大灌水库和梅花湖水库具备丰富的水上旅游资源,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
二、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发展底线,以老区精神为活力源泉,着力解决好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问题。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以国家生态安全为目的,以实现重要自然生态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在守住“底线”的同时发展经济。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兼顾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的原则,最终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试点原则1.突出生态保护。
以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为核心部位的梅花山国家公园试点区保存着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闽江、九龙江、汀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龙岩中心城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根据国家公园的内涵和定义,应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和保护目标,合理划定功能区,坚持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放在首要位置。
对区域内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森林景观特别是现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进行严格保护,部分实验区及外围地带要进行严格控制,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服从于保护的目标。
2.明晰资源权属。
对试点区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确权登记,将试点区域内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委托给“梅花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对试点区域内集体所有的土地和附属资源由国家或当地政府通过征收、流转、出租、协议等方式,调整土地权属,确保统一经营和管理。
3.坚持科学规划。
根据建设目标,结合龙岩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范围、界线、功能分区、基础设施、保护发展、开发利用等规划,应立足高标准,与国际先进理念相接轨,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4.促进社区经济协调发展。
要妥善处理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经营区的各项就业岗位,如环卫、服务员、安全等工作人员应优先安排当地居民;特许经营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当地居民创办;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运行等积极吸收当地居民参与;引导当地居民利用优势环境发展特色产业。
四、规划范围拟以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把面积扩大至3.9万公顷。
具体包括现保护区范围面积为2.2万公顷(四至清楚),以及保护区外围的上杭县古田镇吴地村,步云乡上福村、马坊村、梨岭村、古炉村、兴隆村、金屏村;新罗区江山镇的双车村、背洋村、梅溪村,万安镇张陈村、华坑村、同新村、石城村、涂潭村、梅村村;连城县莒溪镇厦庄村、厦地村、陈地村、梅村头村,庙前镇岩背村,面积1.7万公顷(详见附件3)。
五、景观资源1.试点区域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七仙女瀑布、太平僚古树林、池家山瀑布、大灌水库、蛟潭高山茶园、桂和长苞铁杉林、中国虎园、红豆杉园、马头山寺、吴地华润希望小镇、大吴地田园风光、梨岭步云书院、丘山大峡谷、双车温泉、万安水库等。
可利用境内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诸如观光、远足、登山、露营、摄影等生态旅游活动。
2.外围景观资源:古田会议会址景区--瑞金红色旅游线路区(古田—新泉—长汀—瑞金)、永定土楼风景区、江山睡美人景区、连城县景观(培田古民居、冠豸山风景区)以及龙硿洞、美食城等。
六、建设思路以保护区域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
主要开发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森林探险、科研实训以及虎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客家文化等方面的生态旅游项目。
1.开展资源调查:对区域内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主要是土地资源、社会经济状况、民俗情况以及森林(景观)资源等方面的调查。
2.确权定界:对试点区域进行勘察、定界,明晰资源权属并进行登记造册。
对于全民所有的资源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进行权属的调整,属于集体所有的资源通过征收、租赁、协议、流转等方式进行权属调整,从而确保合理分割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等。
3.规划设计:按照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要求,对试点区域的资源保护、经营、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等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
按照规划要求,对于列入保护的区域实行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对于适度经营开发区域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确保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性。
4.加强保护管理:整合试点区域内的土地、林业、旅游、水利、环保、公安等管理部门,对试点区进行统一保护和管理。
5.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切实改善试点区内交通、通信、通电、通水以及医疗卫生设施等;通过土地流转、造福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以及控制宅居地利用等方式,引导保护区内生活成本较高的居民逐步迁移出来。
6.发展旅游产业:统一、规范旅游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实行特许经营,引导社会资本在试点区域内开展特色旅游项目、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七、组织架构因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是生态保护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的部门和业务较多,为切实做好这项利及闽西群众的重大项目,拟成立厅级管理机构,由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
根据管理需要,内设职能部门为综合办公室、资源保护、科研宣教、社区规划、土地管理、水利建设、旅游开发、计划财务、森林公安等部门,人员编制核定为200人。
八、经费来源1.前期工作经费:包括定界、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功能区划、旅游资源调查、旅游交通规划、旅游设施规划及旅游市场分析等项目建设前期费用,建议由福建省政府支持解决。
2.基础设施建设部分:保护和管理设施以及区域内水利、电力、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由中央财政资金给予支持解决。
3.保护管理费用:主要是针对保护区域内的土地权属征收、流转、协议等调整所需要的费用,这项经费较大,需要中央财政资金才有可能解决。
4.管理机构日常运行费用。
国家公园工作人员纳入省级公务员队伍进行管理,费用由福建省财政资金解决。
5.生态旅游开发资金:由社会资本解决。
九、实施计划、完成时间2016年,开展《梅花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规划评审、各类专项调查等工作。
2017-2018年,设立机构,土地赎买、确权登记等。
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等。
梅花山国家公园建成后,将成为福建东南沿海城市的“后花园”、龙岩中心城市的重要水源保障地、革命老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地、中亚热带南缘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和科研基地、生态旅游主要目的地,建成原野式生境下全国最大的华南虎繁育和野化训练基地。
附件:1.《关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5]171号2.《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的指导意见》3.《拟设立梅花山国家公园示意图》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6年3月6日。